中资银行人民币国际化业务现状与对策建议

2015-02-28 02:45李峰吴海霞
现代经济探讨 2015年7期
关键词:中资银行离岸国际化

李峰 吴海霞

中资银行人民币国际化业务现状与对策建议

李峰 吴海霞

中国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等中资银行在人民币跨境结算、支付清算、离岸存款和融资等传统领域占据主要市场份额,在人民币国际化中发挥了主渠道作用。但汇丰、渣打、德意志、花旗等外资银行在人民币交易、离岸债券、现金管理、创新产品等专业领域却树立了比较优势。文章建议,中资银行应强化海外网络布局、基础建设、重点地区拉动和产品开发创新,在劣势领域逐步缩小与先进银行的差距。

中资银行 人民币 国际化

2003年中国人民银行批准香港试办人民币业务、在香港指定第一家海外清算行以来,人民币国际化从亚洲向全球扩展,从经常项目向资本项目渗透,支付结算、投融资、外汇交易及国际储备职能全面拓展,产品从贸易、贷款向资产管理、资金池归集、证券投资、大宗商品、衍生品交易全面铺开,离岸人民币通过境内自贸区向在岸渗透,跨境人民币流通日趋增加,产品体系日趋完善,投融资日趋活跃。人民币国际化业务份额取决于客户基础及报价能力,包括价格和效率。中国境内外都拥有较多机构的中国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等中资银行,及汇丰、渣打、花旗、德意志等主流外资银行,在人民币国际化业务中确立了各自的比较优势。

一、中资银行人民币国际化业务现状

中资银行拥有庞大的境内机构网络、客户基础和资金规模,在人民币政策理解把握上相对于外资行更有利,成为指定清算行,构筑了跨境人民币结算清算领域的先发优势,在离岸存贷款和贸易融资等领域占主要份额,发挥了人民币国际化主渠道作用。中资银行中,中国银行是人民币国际化领先银行,在各离岸人民币中心享有良好声誉,人民币清算、结算、现钞、存款、贷款、贸易融资规模居于领先地位,和欧亚多个交易所开展战略合作,推广人民币,扩大人民币全球影响。

1.跨境人民币结算规模连年扩大,推动人民币成为国际常用支付货币

中国银行在试点之初的2009年7月6日,由上海分行与中银香港叙做了全球首笔跨境人民币结算,并陆续在北京等17个试点地区及香港、澳门、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俄罗斯、卢森堡、德国、英国、意大利、南非、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巴西等国家和地区叙做了当地首笔人民币结算。中国银行境内外机构跨境人民币结算量2010年至2014年分别为1656亿元、1.7万亿元、2.46万亿元、3.98万亿元、5.32万亿元,试点以来累计13.92万亿元。中国工商银行境内外机构跨境人民币结算量2013年2.1万亿元、2014年3.66万亿元,试点以来累计8.5万亿元。2014年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交通银行跨境人民币结算分别为1.46万亿元、1.18万亿元、1.1万亿元。2014年中资银行境内机构跨境人民币结算量6.55万亿元,增长41%,人民币成为中国第二大跨境支付货币,占比从2010年1.7%上升到近25%。据SWIFT数据,2014年12月人民币以2.17%的份额成为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仅次于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由新兴货币成长为常用支付货币。

2.四大国有银行被指定为人民币清算行,构建全球清算网络

中国人民银行陆续指定海外12地人民币清算行。中国银行是香港、澳门、台湾、法兰克福、巴黎、悉尼和吉隆坡人民币清算行,已建成以香港和上海为枢纽的全球人民币清算网络,为上百个国家地区代理行开立1290个人民币同业账户,2014年办理跨境人民币清算240.8万亿元,增长86.6%,是全球人民币清算主渠道。中国工商银行是新加坡、卢森堡、多哈、多伦多和曼谷人民币清算行,为76个国家地区同业开户543个,2014年新加坡清算行人民币清算量37.5万亿,增长13倍。交通银行是首尔人民币清算行,与27个国家地区119家同业及联行签署人民币结算协议,开立216个跨境人民币账户。中国建设银行是伦敦人民币清算行。中国农业银行为境外同业开立230多个人民币账户。指定人民币清算行是打造离岸人民币中心基础设施的重要步骤,促成海外人民币积聚与沉淀,2014年底香港人民币存款10036亿元、占离岸市场一半,台湾3023亿元,新加坡2570亿元,澳门1187亿元。

3.承销发行离岸人民币债券,提升市场规模

2013、2014年离岸人民币债券分别发行3760亿元和5640亿元。2014年香港点心债发行2018亿元,2014年底存量3873亿元,其中企业债1833亿元、金融债1112亿元、国债805亿元,规模全球最大①数据来源:巴曙松、廖慧:《人债市场起飞中港应债市互通》,《香港经济日报》2015年4月2日。。2011年至2015年初中国银行承销离岸人民币债券2261亿元,包揽了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人民币(准)主权债及马来西亚Cagamas Berhad金虎债联席主承销商资格,是该类项目唯一中资主承销商。中国银行2014年先后在伦敦发行25亿元债券、在新加坡发行30亿元狮城债、在悉尼发行20亿元大洋债、在卢森堡发行15亿元申根债、在巴黎发行20亿元凯旋债、在台湾发行20亿元宝岛债,在境内银行间市场为戴姆勒注册50亿元熊猫债并发行两期20亿元。中国工商银行2014年推动IFC在伦敦交易所发行人民币债券,新加坡狮城债承销占比68.5%。中国建设银行成功发行香港点心债、法兰克福歌德债、悉尼大洋债、台湾宝岛债等人民币债券,2014年11月向境外机构投资者发行20亿元人民币二级资本债券。中国农业银行在香港发行中期人民币票据176亿元,在台湾发行宝岛债,在法兰克福、迪拜发行当地中资银行首笔人民币债券并挂牌上市。

4.发展上海自贸区和沪港通等相关跨境人民币业务,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上海自贸区2013年8月22日获批,2014年新注册企业11440户,开立9741个自贸账户,跨境人民币结算3226亿元,境外借款197亿元,双向资金池收支783亿元。中国银行2014年叙做上海自贸区境外借款83亿元,为27家客户搭建双向资金池,其中17家发生资金收支242亿元,开立自贸账户2625个,在贵金属交易、大宗商品、衍生品等领域完成首单。中国工商银行完成上海自贸区注册企业基本户、理财直接融资工具、双向资金池、市场化利率贷款、海外人民币项目融资、租赁项目等业务首单。交通银行办理了上海自贸区内首笔人民币境外借款、外债、自贸账户资金汇划业务。沪港通2014年11月17日启动,实现了内地与香港股市互联互通,打通了国际资本进入在岸市场的通道。中国银行获得沪港通全部业务资格,作为沪港通独家结算银行2014年办理清算737亿元,占93%。中国工商银行成功托管首支以沪港通方式投资香港市场的基金。

5.在国际金融中心和境内实验区拓展业务,扩大人民币国际化规模与影响

中银香港是香港最早提供人民币服务的银行,与多国中央银行、金融机构建立了广泛联系,获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及香港期货交易所委任成为美元兑CNH期货市场做市商,是香港人民币拆借最主要交易对手、香港人民币一级流动性提供银行、海外人民币现钞提供银行。中银香港作为香港人民币清算行,与中国人民银行CNAPS系统直连,具有强大的辐射能力和垄断优势,是人民币清算主渠道。中银香港跨境人民币结算方案、人民币存款、贷款、债券承销、资金业务在香港领先,完成了香港跨境人民币结算、人民币FDI、企业点心债和人民币IPO承销等业务首发,是首笔以CNHHIBOR定价的人民币存款证安排行,引领了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创新。中国工商银行2014年在新加坡组建了私人银行中心、大宗商品和结构化贸易融资中心、现金管理中心,推出了零售、清算、贸易金融、现金管理及资产管理等跨境人民币产品;收购了伦敦的标准银行公众公司60%股份,是中资银行首次收购商品、资本和货币市场交易机构。中国工商银行将依托新加坡清算行及标准银行公众公司确立在新加坡人民币市场和离岸人民币交易领域的相对优势。中国建设银行率先在新疆霍尔果斯设立机构,在广西和苏州成立中国-东盟跨境人民币业务中心和中国-新加坡跨境金融中心。中国农业银行在广西成立中国-东盟跨境人民币业务中心、东盟货币业务中心,首家发布人民币对东盟货币指数并对东盟9国货币汇率挂牌,设立厦门两岸人民币清算中心。交通银行依托首尔清算行,首家启用中韩货币互换协议资金。

二、中资银行人民币国际化业务存在短板

外资银行资产仅占中国银行业2%,在传统领域不具优势,跨境人民币结算量最大的汇丰和花旗银行2014年分别仅为1701亿元、1623亿元,远低于中资银行。主流外资银行的境外客户、专业人才、产品创新、资本市场和交易业务等优势易于延伸到人民币领域,在人民币离岸债券承销、全球现金管理、交易与衍生品、结构化投资产品、网银与在线支付、资产托管与经纪业务等领域建立差异化优势,占据跨国公司人民币业务可观份额。汇丰、渣打等根植于香港和伦敦且熟悉中国业务的外资银行竞争优势明显,而德意志、花旗在交易、债券、现金管理等专业领域将树立优势。中资银行与主流外资银行相比,存在境外机构、资本市场、资金交易与创新业务的短板,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海外机构网点偏少,且集中于香港等地

18家中资银行在海外51个国家地区设立1127家机构。中国银行在41个国家地区设立628家机构,海外存款、利润分别为3621亿美元、76亿美元,香港机构数占海外机构数81.9%、资产占62.5%。中国工商银行在41个国家地区设立383家机构,海外资产、净利润分别为2360亿美元、24亿美元,香港机构、资产分别占31.6%和48.3%。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分别仅在20个、13个、12个国家地区设立机构。中国是全球第一贸易大国、第二对外投资大国和第二吸引外商投资大国,与近200个国家地区有贸易往来,在近180个国家地区直接投资。相对于汇丰在75个国家地区设立6300多家机构、渣打在71个国家拥有1600多家机构、德意志在71个国家拥有879家机构①数据来源:王家强、瞿亢:《中国银行业国际化现状、前景与对策建议——兼评2014年全球1000家大银行排行榜》,《国际金融》2014年第8期,第11-20页。,表明中资银行境外机构覆盖不足。中国在南美、非洲直接投资覆盖率达60.4%、85.7%,而中资银行覆盖率只有8.3%、6.7%②数据来源:欧明刚、方方:《中国银行业国际化发展报告》,《银行家》2015年第4期,第10-17页。。2014年中资银行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中国银行海外利润贡献度为20.29%,远远低于汇丰、花旗、德意志75.1%、55.0%、65.5%的海外业务收入占比。主流外资银行全球覆盖率高,在中国也完成布局,并加大人民币业务投入。汇丰是中国最大的外资银行,在56个城市拥有173家机构,在20多个国家地区设立中国团队,在超过60个市场具备人民币服务能力。渣打银行(2015)在中国有157年历史,为第三大外资银行,在近30个城市设有104家机构,2013年8月成立了人民币解决方案团队和全球人民币交易团队。

2.离岸人民币债券承销规模有限,与汇丰等银行差距明显

离岸人民币债券承销中,中资银行中排名最前的中国银行2012至2014年分别列第4、第11和第6位,2014年前6位分别是汇丰834亿元、渣打526亿元、东方汇理288亿元、星展257亿元、巴黎银行238亿元、中国银行228亿元。汤森路透IFR2015年承销点心债排名前6的全部是外资银行,汇丰、巴黎银行、渣打、巴克莱、星展和德意志,承销金额分别为152亿元、112亿元、100亿元、30亿元、24亿元和17亿元。汇丰银行在排行榜一直高居首位,参与承销了2007年国家开发银行、2013年加拿大哥伦比亚省、2014年英国政府、2015年法国社会保障债务管理基金等离岸人民币(准)主权债,在伦敦独家承销了IFC发行的首支人民币绿色债券,在新加坡人民币清算启动当天发行了新加坡第一支人民币债券。

3.离岸人民币交易处于起步阶段,市场份额亟待提升

根据BIS全球外汇市场交易报告,人民币交易份额2001年排第35位,2010年日交易量340亿美元排第17位,占全球外汇交易0.9%,2013年日交易量1200亿美元升至第9位,占全球外汇交易2.2%③数据来源:周萍:《全球主要货币外汇交易比重变化与趋势——BIS三年一度中央银行调查报告解析》,《中国货币市场》2013年第12期,第26-29页。。2015年3月人民币进一步上升为全球第六大交易货币。人民币汇率从单边升值转为双向波动,刺激对冲需求及期权、结构化产品和衍生工具创新,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新加坡交易所、香港交易所相继推出了人民币期货。根据汤森路透和欧洲货币数据,英国、香港人民币交易最活跃,分别占2014年离岸人民币交易的44%和40%,新加坡为9%,美国4%,其他地区3%。2014年全球外汇交易中,花旗、德意志、巴克莱、瑞银分别占16.04%、15.67%、10.91%和10.88%的份额,加上汇丰、摩根大通、美国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巴黎银行、高盛10家银行占79.43%的份额,是主要做市商,人民币交易也是如此。中资银行交易和衍生品业务处于起步阶段,衍生品设计是弱项,基本依赖外资银行定价体系。以伦敦为例,2014年上半年人民币交易增长116%达54.65万亿美元,德意志、花旗、巴克莱、瑞银分别占10%以上的份额,汇丰、摩根大通、苏格兰皇家银行占5%到10%的份额,中资银行份额不足3%。

4.离岸人民币业务创新不够活跃,产品体系需完善

中资银行在私人银行、财富管理等零售业务领域,现金管理、网络银行和供应链融资等批发业务领域落后,结构化投资产品偏少,汇丰、渣打和花旗则在这些领域领先。汇丰银行着力打造人民币特色银行,拥有较高创新能力,参与了首支离岸人民币股票发行,率先推出了跨境集中收付结算产品、结构化存款投资产品及企业非贸易类等人民币产品,是首家为伦敦RQFII服务的托管银行,外汇交易、风险管理、资产管理类人民币产品丰富。渣打银行2014年2月率先推出人民币计价的QDII境外基金理财产品,2014年8月成交了第一批人民币外汇期权组合产品,2014年成立上海自贸区分行提供人民币现金管理与结算、跨境融资、跨境风险管理和跨境资本市场服务。花旗银行推出了包含人民币的多币种名义现金池流动性管理产品,在上海自贸区开设分行,叙做了首笔人民币自动跨境双向资金池、人民币净额轧差、中国至伦敦人民币跨境自动扫款业务,在大陆、香港、新加坡和伦敦之间实现实时跨境人民币自动扫款和资金归集。

三、中资银行发展人民币国际化业务的对策建议

美元最大清算银行为摩根大通,欧元最大清算银行为德意志银行,全方位的产品线、先进的IT基础设施、全球的机构网络与跨国企业客户群是其构筑领先地位的基础。人民币国际化业务发展取决于全球网点、产品、资金和系统支持能力。中资银行应强化网络布局、基础建设、重点地区拉动和产品开发创新,多措并举,扬长避短,确保离岸人民币存贷款、跨境人民币结算清算优势,丰富人民币国际化产品体系,逐步缩小在债券承销、交易定价、现金管理、创新业务及风险管理、系统效率等领域与主流外资银行的差距。

1.加大走出去力度,完善全球网络布局

为服务本币国际化,花旗银行于1967年已在42个国家设立148家分行并在21个国家设立93家子公司,德意志银行1995年在50多个国家设立超过800家机构。中资银行存在海外机构和资本占比低、国际经验缺乏、监管审批门槛高等问题,走出去步伐慢于工商企业,应优化提升香港、伦敦、纽约等国际金融中心机构功能,根据业务潜力规划新设机构,或通过并购、合作进入目标市场。中国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全球代理行均在2000家左右,较摩根大通4800多家、德意志银行4000多家、花旗银行3000多家有较大差距,应扩大代理行数量和覆盖范围,优先在离岸人民币业务发展缓慢的区域发展代理行,扩大服务半径。

2.加强IT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业务处理自动化与便捷化水平

德意志银行现金管理在标准化基础上实现定制化,电子银行平台支持十几种语言,与企业系统对接,企业根据需要定制服务,FX4Cash系统覆盖130多种货币,提供跨币种收付方案。花旗银行打造了强大的国际化电子平台,推出E-trade覆盖供应链融资、现金管理、电子票据,实现传统交易电子化,日处理交易额3万亿美元,是“持银行执照的IT公司”。目前跨境人民币支付依靠中国人民银行CNAPS系统,预计CIPS系统2015年底投产,将大幅提升人民币清算能力。中资银行应继续利用人民币清算行优势争揽国外同业人民币清算,做好CIPS系统对接准备。中资银行人民币国际化业务拓展,要适应国际银行业业务模式变革方向,由资产持有型向交易型转变,由做存量向做流量转变,便捷性是影响人民币国际化业务发展的主要因素。中资银行需完善人民币国际化业务系统平台,覆盖结算、存贷款、贸易融资、支付清算、现金管理、财富管理、现钞批发等全系列业务,最大限度自动处理、简化流程,优化系统安全性、易读性、专业性、交互性和功能性,全面提升客户体验。

3.利用国际金融中心优势和境内实验区在岸业务,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发展

重点地区人民币国际化业务具有战略意义。在境外,中资银行应利用香港、新加坡、台北、伦敦、法兰克福等国际金融中心传统优势,推动离岸人民币业务发展。香港与大陆经贸联系密切,金融基础设施完善,创新产品丰富,应将境内客户资源和香港创新产品结合,巩固其全球离岸人民币枢纽地位。新加坡是东盟外汇、财富资产管理和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应发展大宗商品人民币计价,推动其成为东盟人民币交易中心。台湾企业人民币服务需求大,人民币存款基础雄厚,应拓展人民币批发业务,带动人民币零售业务发展。伦敦属欧非时区,是全球领先的金融中心和外汇衍生品交易中心,应做大人民币交易和债券业务。法兰克福是欧元清算中心,应借助其加强欧洲人民币推广。在境内,中资银行要紧抓人民币国际化试验区地利,推动在岸业务向离岸延伸,构筑先发优势。上海自贸区是资本项目开放实验区,应发展跨境现金管理、跨境贷款、大宗商品交易、熊猫债等产品。其他实验区产品包括:前海的跨境人民币双向贷款和赴港发债、义乌温州的个人跨境人民币结算和直接投资、昆山的台资企业跨境人民币双向借款、广西云南和新疆霍尔果斯的沿边人民币业务、苏州工业园和天津生态城与新加坡间的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福建厦门的对台贸易便利化等,应积极发展作为在岸与离岸人民币市场桥梁的境内实验区业务,推动人民币双向流动和跨境使用,并随实验区域扩大,在更大范围内复制推广。

4.在做强基础产品的同时,加大资金交易和资本市场产品的创新推广

在人民币国际化业务竞争中,外资银行产品创新优势明显。中资银行既要发挥人民币清算行先发优势,保持传统人民币业务领先,更要提升围绕客户与市场需求开发产品的能力,提高响应速度,实现创新突破。

首先,做强人民币基础产品。从跨境人民币结算和贸易融资起步,完善清算、存款、贷款、担保、兑换、资金、现钞、现金管理、银行卡等基础产品,提供全流程综合化服务。批发业务方面,提升人民币贸易投资使用比例,授信是人民币输出的主要途径,应降低资金成本,以确立长期优势。零售业务方面,提供覆盖就业、旅游、留学、移民、置业、投资等跨境活动产生的现钞、汇款、兑换、保值、银行卡、理财、私人银行等服务。金融机构方面,提供包括清算、现钞、流动性等一揽子服务,扩大基础客户群。

其次,做实资金交易产品。资金交易在人民币产品体系中具有核心地位,是业务创新的根本基础。中资银行外汇交易以即期、远期为主,对利率期货、期权、货币互换及衍生品的创新能力有待提高。近期人民币贬值,规避汇率波动风险的保值需求增加,人民币即期、远期和互换交易量快速增长。应加强掉期、期货、期权及衍生品研发,初期重点完善基于避险需求的汇率和利率远期、掉期、期权等产品,然后向复杂的结构化产品和衍生品推进,提高人民币产品定价能力,提供人民币做市报价,逐步确立人民币报价行和做市商地位,掌握离岸市场人民币利率、汇率和衍生品定价权。

再次,做大资本市场产品。抓住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机遇,利用联通离岸与在岸市场的人民币双向流动机制和互联互通平台,通过RQFII、RQFII-ETF、沪港通等为投资者提供服务,交易内地和国际资本市场产品。随人民币进入资产全球配置阶段,境外人民币资金池规模扩大,需搭建人民币计价的黄金、期货、债券、股票、理财产品等平台,拓宽人民币投资渠道,同时为境内外政府、央行、企业、金融机构和基金公司发行或投资离岸人民币债券、股票等产品提供服务,扩大发行主体、投资者范围和交易规模,增强人民币国际投资和储备功能。

1.中国银行:《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年度报告》,2015年3月25日发布。本文各银行信息主要来自该银行历年年报。

2.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度报告》,2015年3月27日发布。

3.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年度报告》,2015年3月27日发布。

4.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年度报告》,2015年3月25日发布。

5.交通银行:《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二零一四年年度报告》,2015年3月26日发布。

6.渣打银行(中国):《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二零一四年度年报》,2015年3月18日发布。

[责任编辑:张震]

F822.0

A

1009-2382(2015)07-0020-05

李峰,中国银行约翰内斯堡分行行长助理(南非约翰内斯堡2146);吴海霞,中国农业银行安徽省分行电子银行部经理(合肥230061)。

猜你喜欢
中资银行离岸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中资银行“直面”挑战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伦敦离岸人民币市场稳步前行
离岸央票:需求与前景
当下与未来:对离岸人民币期货市场发展的思考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中德并购最新的特点以及中资银行在其中的作用
“离岸社团”治理:综合施策 依法打击
中资银行海外经营的法律风险及其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