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财经谈话节目成功因素分析——以央视《对话》节目为例

2015-02-28 04:30张澍晨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17期
关键词:三峡大坝旱情对话

作者简介:张澍晨(1994—),河南商丘人,南京政治学院军事新闻传播系2012级学员。

摘 要:本文对央视《对话》的两期节目《大坝前的对话》和《再问三峡》进行对比,分析电视财经谈话节目成功的因素,以期寻找出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电视财经谈话节目的方法,并提出了可供借鉴的意见。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5)17-0039-01

一、《对话》节目概况

《对话》是中央电视台经济部2000年7月全新改版之后推出的一栏演播室谈话节目,是中央电视台目前播出时间最长的严肃节目。每次节目由突发事件、热门人物、热门话题或某一经济现象导入,捕捉鲜活经济事件、探讨新潮理念、演绎故事冲突,着重突出思想的交锋与智慧的碰撞。

二、《大坝前的对话》和《再问三峡》内容分析

2010年8月1日21时55分播出的《大坝前的对话》获第二十一届中国新闻奖广播电视新闻访谈类作品二等奖。节目时长60分钟。继《大坝前的对话》后,2011年6月12日晚21∶55,旱情当前,央视《对话》再问三峡。本部分将综合两期报道进行对比研究《对话》节目的成功之处。

(一)寻找最佳时机,具有时新性

《大坝前的对话》的报道背景是当时三峡正在迎接1998年以来最大洪水的挑战,三峡大坝的最大流量甚至超过1998年特大洪水的峰值,这也是三峡水库建成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洪水挑战。在这样严峻的考题面前,三峡将交出一份什么样的答案,这也是许多人都想知道的。

在此之前,网络上许多报道使人们对三峡的期望值越来越低:2003年6月1日“三峡大坝固若金汤,可以抵挡万年一遇的洪水”;2007年5月8日的新闻报道,“三峡大坝今年起可防千年一遇的洪水”;“三峡大坝可以抵御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2010年的7月20日,“抗洪不能全都指望三峡大坝”。在此事实基础上,《对话》制作这一期节目,来还原事件本身,体现了新闻的时宜性原则。在三峡迎来竣工7年后最大的洪峰之际,让公众对三峡大坝工程防洪功能的猜测和质疑给出了最权威、及时的回应。

而《再问三峡》的报道背景是近几年来,长江中下游流域的水位在汛期一直退落。旱情持续告急,人们再次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竣工起就备受争议的三峡。一时间,围绕“三峡工程与当前旱情”的讨论不绝于耳。《对话》再度邀请中国长江三峡集团董事长曹广晶,在去年《大坝前的对话》基础上,回应公众最关心的问题,直面质疑、解疑释惑,让公众更深入、全面地了解三峡工程,还原一个真实的三峡工程。《对话》在此时迅速做出判断:系统、全面地回应公众疑问到了一个最恰当的时机。

(二)注重现场话语场的营造,具有互动性

不管是《大坝前的对话》还是《再问三峡》,都采取了主持人与嘉宾一问一答的模式,互动性极强,而且二者在提问内容上都不拘泥于一块,都有几个板块的问题。例如,《三峡前的对话》分为以下几个话题:面对公众的关注,三峡集团董事长曹广晶三句话概括心情。三峡到底对干旱做了什么?洪水猛兽能被驯服吗?烽烟再起关注三峡,对三峡公司造成什么影响?三峡集团董事长曹广晶解读三峡的利和弊。每个话题内部又分为若干小问题,将节目组获得的所有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分类,并且巧妙地提出来,令嘉宾不得不说。

而《再问三峡》则体现了新闻策划的全程跟进的特点,时隔一年,《对话》节目以三峡流域产生较严重的旱情为由头,继续关注追踪三峡的建造对中下游的自然影响和社会经济影响,并恰逢其时地在迎来三峡竣工7年后最大的洪峰之际,针对公众对三峡大坝工程防洪功能的猜测和质疑给出了最权威、及时的回应。

(三)节目主持人强大的现场控场,重视现场观众的作用

《对话》节目主持人陈伟鸿,主持风格洒脱自然、睿智灵活,是中央电视台最优秀的主持人之一。陈伟鸿的洒脱、睿智是《对话》传达给观众的品牌表现。 [1]

9位人员组成的嘉宾席,总共话58次,话语权分配合理。部分问题的回答说服力不强,有回避之嫌,此时主持人进行进一步深入提问。观众的提问互动感强,衔接自然。在《再问三峡》中,湖北宜昌市市民徐畅对比了1998年与2011年的区别,赞扬了三峡的功绩,又提出三峡的建成是否对气候有影响,专家对此作了深入的解答。

节目播出后,来自媒体、观众各方面的反响热烈,报纸杂志、各大网站等媒体纷纷以头版头条转载。受到了中宣部《新闻阅评》的表扬,指出:节目别开生面、史无前例,非常精彩;该节目及时有力地回应了社会上对三峡工程的关切和疑问,更注重运用铁的事实证明问题的解决,使人们脑中的问号变成了叹号。

(四)视角独特,坚持前瞻性原则

《大坝前的对话》节目既抓住受众关注的事情,及时进行报道,针对观众可能有的疑问第一时间做出答疑。同时节目中也涉及对未来大坝蓄洪能力、应对准备的采访,对事件未来发展、走势也做出了相应的解答。嘉宾介绍了为了迎接此次洪峰三峡所做的准备,三峡移民的问题,洪水变大,为保武汉而淹重庆的假想,长江沿线全线都出现了大洪水等一类民众现在或将来会关心的各种极端的情况做一一解答。体现了报道策划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在汛期来临之前起到了避免谣言,稳定人心的作用。

《再问三峡》节目安排在六月初,一方面解释了当时存在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5省旱情较为严重的问题;另一方面在三峡迎来竣工7年后最大的洪峰之际,让公众对三峡大坝工程防洪功能的猜测和质疑给出了最权威、及时的回应。嘉宾解释了三峡对上中下游干旱所起的作用,公众关注对三峡造成的影响,三峡集团董事长曹广晶解读三峡最大的利和最大的弊。

三、结语

在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各类电视财经节目的竞争中,有效的策划是电视财经谈话节目制胜的法宝。临时而动的节目策划,现场话语场的合理营造,主持人有效的现场控场,正是当今电视财经谈话节目成功的要义所在。

猜你喜欢
三峡大坝旱情对话
三峡大坝
广西:首个水文地方标准《旱情评价指标》实施
2012年7月27日晚,三峡大坝深孔与表孔同时泄洪
远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