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音乐情境创设

2015-02-28 09:09汪维
学语文 2015年5期
关键词:贝多芬创设教学内容

□汪维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音乐情境创设

□汪维

音乐能使人的灵魂爆发出火花。语文课堂教学应重视情境的创设,而适当的音乐情境能有效地辅助教学。在合适的时机运用音乐创设教学情境,能够渲染课堂气氛,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情绪,激发他们的思考。

音乐;情境;语文;教学;有效

音乐的魅力是无穷的,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适时适地地创设音乐情境,根据实际教学内容的需要,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让学生轻松快乐地融入到课堂学习中。

贝多芬说:“音乐能使人的灵魂爆发出火花。”音乐是一种神奇的语言,音乐诠释人生的酸甜苦辣,表达生活的喜怒哀乐。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创设音乐情境能扩大学生的思维时空范围,创造出许多难得的感性材料。由于音乐的情趣诱导,加强了认识的能动性,既更好地发挥了大脑的思维潜力,又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效率。长时间使用直接教授的方法进行教学,容易造成学生大脑疲倦,使学生产生枯燥、厌烦的情绪,而在适当的时机运用音乐创设教学情境,能够渲染课堂气氛,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情绪,激发他们的思考。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音乐来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增强语文教学的艺术性。

一、音乐情境的创设需与教学内容相契合

教学内容丰富多样,设置音乐情境需因材制宜。有些教学内容不适合设置音乐情境,而有些需设置相应的音乐情境学生才易于理解,这就需要教师的细心分辨与思考。备课时,我们可以多花些功夫,根据实际教学内容设置合理的音乐情境。合理的音乐情境可以调动学生的情感,烘托、渲染文章内容,创造美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例如在古诗文的教学中,可以朗诵或播放或吟唱与课文有关的诗词,可以配上优美舒缓的古典音乐,以创造美的意境,便于学生吟诵、欣赏古诗文。这样一来,有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避免古诗文教学的枯燥无味。在教学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时,我不仅为诗歌配上了古曲《阳关三叠》,还为学生演唱了这首诗。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热情,纷纷要求进行配乐朗诵,熟练地吟诵过后,不少学生希望学唱这首诗歌。不到一节课的时间,无论诗歌内容还是主题思想,学生都已经牢牢掌握了。学习朱自清的《背影》,备课时我就下载了《父亲》这首歌,导入新课时,我首先为学生深情朗诵了《父亲》歌词,接着播放了这首歌。随着歌手深情的演唱,学生的感情被调动起来,只见他们凝神静听,表情严肃,有的学生似乎想起了自己的父亲。听完歌曲后,学生纷纷发言,说起了自己的父亲。因此,一种注入了音乐灵性的情境创设,能起到抛砖引玉,创设氛围之效。

二、创设音乐情境的时机要把握好

在语文教学中,音乐情境并不是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创设的,创设的时机把握好了,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曲在此而意在彼”,此时的音乐情境如同一折“垫戏”,目的是为了引出“正戏”,垫得好,可起到烘云托月之效,能让每一位学生“入戏”。创设的有效音乐情境能让学生随其喜而喜,随其悲而悲,从而进入文本中的角色,与作者或作品达成共鸣。反之,如果音乐情境创设的时机没把握好,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甚至事与愿违,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扰乱正常的语文课堂教学秩序。记得一次在教学“青春随想”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时,我首先放了几首时下流行的青春歌曲,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可是,在接下来的学习环节里,学生似乎还沉浸在歌曲的情境里,不少学生仍然在偷偷地翻看歌词或轻声哼唱,难以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中来。好不容易把他们拉回了课堂,却也是事倍功半。因此,在语文课堂中创设音乐情境一定要相机而动,不要把语文课变成了音乐课,偏离了学习的主题。

三、用音乐创设的情境要有开放性

什么是开放?这里的开放指的是面向课堂,面向学生,即让学生能参与其中,能走入教师所创设的音乐情境里。初中生是未成年人,他们的人生经历有限,对音乐的理解感悟能力也有限,我们不能以成年人的思想去衡量他们。因此在创设音乐情境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尽量选择学生能听懂的音乐,让学生轻松走进教师创设的音乐情境中,使学生的心灵真正受到感染与熏陶。如在教学《音乐巨人贝多芬》时,我们不能随随便便就选择一首贝多芬的交响曲,让学生去理解去欣赏。因为学生基本上没什么音乐素养,他们是听不懂贝多芬的,在他们听来,这种西洋的古典乐曲既冗长又乏味,因此他们不会产生什么兴趣,继而也会对文本内容失去了学习兴趣。我们不妨找些贝多芬耳熟能详的曲子,如钢琴小品《献给爱丽斯》、奏鸣曲《月光》、改编后的《欢乐颂》等,钢琴清脆舒缓的旋律能感染学生,让所有学生都能走入优美的意境里,从而对贝多芬本人产生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学习了课文内容以后,学生对贝多芬已有了一定的了解,此时才可以播放一些交响曲的片断给学生欣赏。我们最好挑选大家熟悉的《命运》,用激昂的音乐激荡学生的心灵,进而加深理解贝多芬坚强不屈的性格。

四、音乐和其他艺术形式灵活配合,形成“美”的情境

无论何种艺术形式,都以“美”的姿态呈现出来,“美”的语言描绘,“美”的图画展现,“美”的音乐渲染,“美”的精彩表演……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除了运用音乐创设情境之外,还可以把音乐和语言、图片、视频等结合在一起,形成“美”的课堂情境。这些直观形象的手段共同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暗示和启迪,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师所创设的优美课堂情境里,在审美愉悦中,激活创新的潜能,学生的思维会进入到最佳的状态,师生互动会更加和谐。如进行“莲文化的魅力”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时,我们让学生聆听有关“莲”的乐曲、诗词之外,还可以展示一些有关“莲”的图片,让学生从多角度感受“莲”的魅力,从而喜爱上“莲”。又如在学习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首诗时,课前我做了精心的情境安排,除了配乐朗诵和几首歌唱祖国的爱国主义歌曲,还选了几个反映祖国面貌的视频短片。教学时,学生在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后,听了这些激情澎湃的配乐朗诵和爱国歌曲,感情有所激发,但是这还远远不够。学习完毕,我又结合诗歌内容播放了几个视频短片,展现我们伟大祖国的贫穷与富饶、落后与发展、过去与未来。学生通过聆听歌曲,观看短片,激起了心中炽热的爱国之情,与作者也产生了深刻的共鸣,甚至有学生把这首诗歌现场即兴演唱,我非常惊喜,乐兴大发,与学生一起哼唱,这节课在浓浓的音乐氛围中结束了,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运用更多更生动更实用的音乐形式来创设美好的教学情境,以音乐的独特魅力牢牢地吸引住学生,开拓学生的学习空间,让学生爱上语文,乐学语文。

(作者单位:安徽省潜山县潘铺初中)

[责编木子]

猜你喜欢
贝多芬创设教学内容
亦远亦近贝多芬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交响乐之王——贝多芬
贝多芬
贝多芬·丁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