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与高校教师教学由"教"到"学"的转变

2015-02-28 14:11缪成贵李先保时维静杜传来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年15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安徽教学模式

缪成贵 李先保 时维静 俞 浩 杜传来

(安徽科技学院 安徽凤阳233100)

慕课与高校教师教学由"教"到"学"的转变

缪成贵 李先保 时维静 俞 浩 杜传来

(安徽科技学院 安徽凤阳233100)

辩证认识和发展慕课,从单一的"课程"层面扩展到系统的"教育"层面,从单一的"网络教学"扩展到"混合教学",包括翻转课堂、移动课堂等多种教学形式,慕课将对中国高等教育产生深远影响。本文着重讨论慕课潮流下高校教师如何实现由"教"到"学"的转变。

慕课 移动课堂 翻转课堂 高等教育 混合教学

慕课以视频为主,把具有交互功能的网络课程免费发布到互联网上,供全球众多学员在线学习。其最突出的特点是以视频、互联网方式传授名校名师的教学内容,以即时测试与反馈的方式促进学员学习,有力的缓解了局部地区教学资源短缺的现状。慕课是“在线课程”网络教学形式之一,属于已经发展了十几年的在线远程教育的一部分,是对以往的网络教学进一步发展,慕课可能会掀起一场新的教育革新。安徽科技学院是安徽省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创办于1950年,是安徽省首批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安徽科技学院,慕课衍生的翻转课堂和移动课堂等教学形式还是新的事物,新的教学方法有待加强。目前的传统教学方法仍然存在教学形式单一化、教条化,教师教的很累,学生学的很枯燥,制约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适时开展新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1.慕课可能会掀起一场新的学习革命

慕课于2008年起源于加拿大,由加拿大阿萨巴萨卡大学的乔治?西门子和斯蒂芬?唐斯基于联通主义学习理论模型,提出并创建了全球第一个强调人机交互学习模式的cMOOC类型课程,把课程设计者、教学者、学习者、学习资源等作为一个整体。借助已经大众化的社会交互平台,相互切磋学习,引发知识迁移和知识创造,使面向信息类聚、整合理解、迁移运用、批判思维和知识构建等“深度学习”真正发生[1]。慕课自提出即对传统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提出革命性挑战,2012年被《纽约时报》称为“慕课元年”,慕课可能会引发一场新的学习革命。目前,多家开发公司参与慕课的开发和服务,并且参与慕课平台的开发商纷起竞争,最有竞争力的分别是Coursera、edX和Udacity,这三家公司目前已经进入中国教育市场。2013年开始,在中国教育界掀起了慕课的风潮,近20场关于慕课的会议、论坛相继召开。国内知名大学已经开展了与慕课开发商的合作,合作效果显著,其中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相继与美国慕课平台签约,面向全球免费开放15门在线慕课课程[2]。其他高等院校,例如地方型高校、应用型高校已经开始接触慕课,并开展了一定深度的合作。

2.慕课给国内高校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慕课尚待发展完善,国内高等院校开展慕课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首先,慕课让国内高等院校认识到了其优势和重要性,深入理解了Bricks与Clicks深度融合是高等教育的未来。国内高校,特别是知名高校认识到抓好这一良好的机遇,在理论体系、技术体系和组织体系等全方位、深度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在此基础上推出“混合教学”概念,即教学改革面向课程层面、专业层面和学校层面,形成系统化改革方案[3]。国内高校结合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应当有所为有所不为。知名高校,例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在自身教育资源优势雄厚基础上,大量开发高质量慕课课程,解决部分教育资源欠缺地区学生的名师名校需求。其次,地方高校,特别是有特色高校,结合自身特点,开发特色鲜明的慕课课程。例如安徽科技学院拥有安徽省最大的药用植物种植基地,开发相应的《药用植物学》慕课课程,采用移动课堂教学模式,特色鲜明,一样会有大量的课程受众。最后,国内高校借鉴慕课在高等教育运作模式方面的探索经验,知名高校、地方高校、开放大学及相关企业等多方参与,找准各自的生态位,发挥各自的教育资源优势,形成互补,共同推进全社会教育水平[4]。

3.慕课给中国高校教师的启发

慕课浪潮席卷下,全世界范围的名师、名课“同台竞技”,对国内高校教师教学带来了挑战。目前国内高校教育主要采用课堂教学形式,教师上课,学生听课,还没有普及翻转课堂和移动课堂等教学模式。现阶段慕课还不能取代传统的高等教育教学模式,首先,大学生在校期间,经历的校园生活和校园熏陶是慕课在线教育不能替代的。其次,现阶段慕课仍有一些不成熟的地方亟待发展完善。但是慕课的兴起的确加快了大学教学、管理的根本变革。在这场变革中,国内高水平大学强强联合,积极参与并且逐渐融入这场变革。当前国内高等教育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资源共享,第二学习模式。利用国外慕课平台,可以引进国外优质课程,实现更大范围的教育资源共享。因此慕课是一个高等教育发展方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将成为国内名校的探索方向[5、6]。在此形势下,高校教师将面临国内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激烈竞争,“翻转课堂”、“移动课堂”等新的教学模式对高校教师转变教学态度和教学方式带来新的挑战。新的教学模式将促进高校教师对教学的反思,对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有助于推动教师角色的转变,即教师从一个讲授者真正变为学习的激励者、启发者角色转变。

4.高校教师教学实现由“教”到“学”的转变

在国内目前的教育体制及教育环境中,国内在校大学生选择慕课的预计不会占大多数。学生一开始可能对慕课感兴趣,但能坚持学完课程的人很少,特别是自觉自主学习的不会太多。究其原因,有些学生上名校,注重的未必是上什么课,而是拿一张什么样的文凭,用人单位挑选毕业时也往往过于关注毕业院校,而非所学课程内容和学习成绩[7、8]。慕课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即是如何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严格的考核方式。课堂线下讲解与考核,课下线上听课与探讨,实现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即“翻转课堂”极为必要。这种“翻转课堂”模式有助于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从一个讲授者、讲解者真正变为学生学习的激励者、启发者。

[1]朱骏锋,许仁红.我国慕课建设工作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5(1):77-79.

[2]吴维仲,关晓辉,曲朝阳.“慕课”浪潮引发的高校教学改革思考.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7(2):190-194.

[3]倪燕茹.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融合“慕课”教学模式必要性的思考.大学物理实验,2014,27(6):118-120.

[4]吴田,李小丽.“慕课”视角下的金融理财“翻转课堂”实践探索金融教育究,2014,27(6):68-72.

[5]吴炜,吴笛,夏彦恺,等.慕课时代医学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探讨.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6):493-497.

[6]王继群,张军.高校慕课的发展、优势及建设综述.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报,2015,14(1):1-4.

[7]倪成员,应振根.基于“慕课”教育本质的地方高校“慕课”之路.科教文汇,2015,30(1):35-37.

[8]赵玉成高亚楠赵慧明.新兴慕课课程特点和优势分析与探讨.课程教育研究.2015,22(3):231-232.

MOOC and Transformation of College Teachers Teaching from"Teaching"to"Learning"

MIAO Chenggui LI Xianbao SHI Weijing YU Hao DU Chuanlai
Anhu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Anhui,Fengyang 233100

Dialectical understanding and development of MOOC,expanding from the single"Curriculum"level to the system level"education",and extending from the single"network teaching"to"mixed teaching",including the flipped classroom,mobile classroom and other various forms of teaching,MOOC will be far-reaching influence on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In this paper,we emphasisly discuss the transformation of teaching from"teaching"to"learning"by college teachers under the trend of MOOC.

MOOC;Mobile classroom;Turning classroom;Higher education;Blended teaching

缪成贵(1981-),男,安徽合肥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药理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E-mail:miaocgastu@126.com

安徽科技学院校级教学研究项目(X2014026),安徽省高校振兴计划人才项目(No.098),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No.2013zy057,2013gxk07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81302783)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安徽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论高校教师的法治素养培育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安徽医改自我完善主动纠错
安徽药采如何“三步走”
安徽 诸多方面走在前列
安徽为什么选择带量采购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