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

2015-02-28 08:07王肖萍李金花
河北中医 2015年7期
关键词:情志护理患者

王肖萍 李金花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脾胃科,河北石家庄 050051)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指具有食欲不振、上腹胀、上腹痛、早饱、嗳气、恶心、呕吐等上腹部症状,经检查排除可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症状可持续或反复发作,病程一般规定为超过1个月或在12个月中累计超过12周。在国际范围内FD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FD患者常存在个性异常,临床可伴有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2013-01—2013-07,我们采用综合护理干预FD 30例,并与常规内科基础护理3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全部52例均为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脾胃科住院FD患者,随机分为2组。干预组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33~65岁,平均(45.0±3.1)岁;病程2~10个月,平均(6.0± 2.1)个月。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31~67岁,平均(43.0±2.8)岁;病程2~10个月,平均(5.0±2.3)个月。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

1.2.1 诊断标准参照“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Ⅲ诊断标准”[1],包括以下1条或多条:①餐后饱胀不适;②早饱感;③上腹痛;④上腹烧灼感。并且没有可以解释上述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证据,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

1.2.2 纳入标准符合诊断标准;反复发作6个月或以上者;年龄在18~65岁之间;观察前2周停用其他抗酸、促胃动力等药物;无贲门、食管及腹部手术史。

1.2.3 排除标准依从性差者;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胃息肉、病理诊断疑有恶变者;孕妇、哺乳期妇女或服药期中(间)可能怀孕者;具有严重原发性心血管病变、肝脏病变、肾脏病变、血液病或影响其生存的其他疾病;严重的神经官能症、围绝经期综合征;就诊前1周使用其他治疗本病的中西药物。

1.3 护理方法

1.3.1 对照组在临床基础治疗的同时,采用常规护理,执行内科护理常规。

1.3.2 干预组在内科常规护理同时,根据患者病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

1.3.2.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令患者信任其责任护士,使其积极配合、主动参与治疗及护理。同时鼓励患者说出各种顾虑,护理人员应当耐心,并持之以恒。对于病情较为严重,尤其是有严重心理障碍的患者,寻求专业的精神心理医生的帮助。

1.3.2.2 认知干预让患者对自身胃肠道的生理功能、各种症状的出现有正确的认知,减少不必要的焦虑、抑郁心理。责任护士首先评估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根据患者不同的生活状态、知识背景、兴趣爱好、工作经历、本次发病经过及诱因,应用针对性、个性化、通俗的语言与患者沟通,使其对疾病有正确的认知,满足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需求。告知患者治疗及检查的相关内容,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1.3.2.3 行为干预合理安排生活,作息有序,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减少外界刺激,创造一个舒适、安静的睡眠环境。指导患者遵守作息时间,白天不贪睡,晚餐不宜过饱及过多饮水,睡前不宜交谈不愉快之事及观看紧张的电视节目,必要时给予催眠药。帮助患者制订日常生活时间表,鼓励及督促患者加强生活自理,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3.2.4 放松疗法教会患者放松技术,分散其对疾病的注意力。患者在节奏舒缓的音乐伴随下,让身体多组肌群(手和前臂、上臂、前额、面颊和鼻子、下颌、颈部、胸肩和后背、腹部、大腿、小腿、足)依次绷紧、保持、放松。每组肌群的操作程序是:首先要求患者将注意力集中在一组肌群上,然后绷紧肌肉持续5~7 s,双足可以略短些,随后放松肌肉,从而体验到紧张和放松的不同感觉,并掌握放松的方法。

1.3.2.5 中医护理干预①耳穴贴压。取穴:神门、耳迷根、三焦、肝、胆、脾等穴,找准敏感点,常规进行消毒后,将王不留行贴于胶布上固定于耳穴位,并按压以局部感觉有疼痛、胀痛、发热、痠麻为得气。每日按3~5次,每次5~10 min,两侧耳穴交替贴压,每3~4 d一换。②穴位按压。取穴:足三里、脾俞、胃俞、肝俞、心俞、内关、公孙、三阴交、太冲、百会、中脘、神门,除中脘、百会穴其他穴均取双侧,力度以患者耐受为度,每日1次,每次5~10 min。

1.3.2.6 情志护理①疏泄开导法:与患者沟通,因势利导,引导患者通过诉说、宣泄其积郁之情,遂畅情志,解除胸中郁结,达到“木郁达之”的目的。告知患者情志抑郁对脾胃脏腑功能的不利影响,并积极疏导,引导患者正确认识疾病。聆听患者的倾诉,诱导患者说出其关心的各种问题,释放心理压力。以诚恳的态度鼓励患者积极治疗,帮助患者正视现实,耐心讲述治疗和预后,减轻悲观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②顺情从欲法:实施护理时尽可能做到顺从患者的意志、情绪,满足其心身需求,以改善其不良的情感状态。在和患者交谈中,要谈一些患者喜欢听、喜欢议论的话题。③以情易情法:分散患者对疾病的注意力,设法将患者的注意力从疾病转移到感兴趣的事物上,从而解除心理上的恶性循环[2]。鼓励患者做力所能及的事,如与病友下棋、做广播操、看书等。1.4观察指标入院及出院时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3]及抑郁自评量表(SDS)[3]评定患者情绪状态,先由受试者自行评定,然后由统计者统计评分,SAS>50分,表明有焦虑症状,SDS>53分表明有抑郁症状。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 s)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果

2组SAS、SDS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2组SAS、SDS评分比较分,±s

表1 2组SAS、SDS评分比较分,±s

与本组入院时比较,*P<0.01;与出院时治疗后比较,△P<0.01

干预组(n=30)对照组(n=30)入院时出院时SAS42.57±7.9834.91±6.83*△入院时出院时42.45±7.9442.35±7.64 SDS46.45±9.5642.45±7.94*△46.86±10.4346.47±10.74

由表1可见,干预组出院时SAS、SDS评分较入院时均降低(P<0.01),且低于对照组同期(P<0.01);对照组无明显改善(P>0.05)。

3 讨论

F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清楚,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较多的有胃肠道动力障碍、内脏感觉异常、幽门螺杆菌感染、社会心理因素及神经内分泌等。中医学认为,FD的病因不外乎内伤七情,饮食劳倦,素体脾虚,外邪侵袭,最终形成肝郁脾虚共存的临床表现。肝气疏泄为脾胃升降的根本动力,是该病的病理基础。本病的发病及症状加重往往与精神因素、遭遇应激刺激及情绪紧张密切相关。FD患者存在精神异常,SAS、SDS评分均高于正常人。此与中医学七情致病的理论一致,其中与脏腑理论中肝的生理功能和病理改变紧密相关。因此,我们采用中医护理干预(耳穴贴压、穴位按压等)及行为干预等综合干预护理方法有针对性地护理。

认知行为干预是在1990年前后提出的,是通过改变个体认知影响机体行为的一系列心理治疗方法总称,它可以帮助患者纠正错误认知,提高心理应对能力和对疾病的自我控制感,从而改善不良情绪[4],提高生活质量。本研究通过评估患者认知能力,掌握患者对该病的认知能力以及情绪状况,制订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措施;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熟练的技术主动取得信任与支持,告知患者负性情绪的不良影响,鼓励其学会宣泄情绪。

中医学认为,脑神失调则五脏功能失调。治疗焦虑症、抑郁症主要从心、肝、脾、肾等脏器入手,使五脏功能恢复协调平衡。百会穴是足太阳、手少阳、足少阳、足厥阴及督脉5条经脉的交会穴,并通过足太阳经上的背俞穴而与五脏六腑密切相关,故能安五脏,定神志。神门穴重在养心安神,调和阴阳。脾俞、胃俞、中脘可补脾和胃,配合足三里,可健脾和胃,理气导滞;配心俞、内关、三阴交以心脾同调;内关、公孙是八脉交会穴,可疏导胃气,宽胸解郁;肝俞配肝之原穴太冲以疏肝解郁。诸穴合用,共奏补脾和胃、调畅气机、理气开郁之功效,对FD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有缓解作用。

中医学认为,“若思郁不解而致病者,非得舒情愿遂,多难取效”[5]。中医情志护理的历史悠久,《内经》有“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精神不进,志意不治,病不可愈”,说明精神情志的调节在防病治病中具有较大作用。中医学认为,情志变化可以直接影响人体脏腑的变化。历代医家都强调“善医者,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这种“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既可以减少药物的副反应,又可以通过机体脏腑气血的全身调节,加速躯体症状的改善,容易被患者所接受。情志是人体精神活动的外在表现,若外界各种精神刺激程度过重或持续时间过长,造成情志的过度兴奋或抑制,则可导致人体阴阳失调,气血不和,经络阻塞,使脏腑功能紊乱而发病。保持情绪稳定有利于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有益于药物发挥最大疗效,同时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改善和控制病情,促进康复。所以,患者保持乐观愉快情绪对积极配合治疗具有重要意义,需贯穿于康复和稳定期的始终。通过情志干预,可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和配合治疗的依从性,从而提高临床疗效,减轻焦虑、抑郁。情志护理在现代护理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医学心理学研究认为,患者的痛苦、愤怒、忧思都影响着消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变化。在治疗上仅用药物是不够的,需要给予良好的情志护理。现代护理学中的整体护理模式同样强调,人是一个有机整体,其所处的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均可造成心理情感的变化而发展成疾病[6]。观察患者的情志变化,了解其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解除患者忧虑,使其情绪愉悦,心态平衡,以利于患者病情好转。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可降低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可能与情志护理、放松疗法等降低了内脏的高敏感性有关,精神心理应激的改善更有利于躯体症状的改善。因此,对FD患者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给以综合护理干预,可起到更好的疗效。

[1]罗马委员会.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Ⅲ诊断标准[J].胃肠病学,2006,11(12):761-765.

[2]陈爱华.心理护理疗效评价与影响因素探讨[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4):41-42.

[3]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93,473.

[4]李莹,孙一勤,陈三妹,等.认知行为干预对改善NICU患儿父母焦虑的影响[J].护理学报,2011,18 (13):74-75.

[5]海晶美,王垂杰,李玉锋.功能性消化不良与焦虑、抑郁关系的调查分析[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0,27(6):32-35.

[6]蔡燕颜.护理干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焦虑抑郁影响的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8):205-206.

(本文编辑:李珊珊)

猜你喜欢
情志护理患者
怎样和老年痴呆患者相处
中医情志关怀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甲减患者,您的药吃对了吗?
认知行为治疗在酒精依赖患者戒断治疗中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刘勰“文以明道”中的情志主体论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医改如何切实降低患者负担
移精变气法在情志病治疗中的运用探讨
中医情志护理在乳腺癌围术期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