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2015-03-01 02:02江苏南京市瑞金北村小学210016
小学教学参考 2015年32期
关键词:解决问题数学课堂

江苏南京市瑞金北村小学(210016) 赵 刚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江苏南京市瑞金北村小学(210016) 赵 刚

发现问题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基础。能不能提出问题,能不能提出有质量的问题,是学生基于“问题”来开展数学学习的关键因素。从教学实际来看,尊重发现问题的权利,营造发现问题的氛围,培育发现问题的方法,是启发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的重要途径。

问题 发现问题 助学课堂

触动我对“发现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的是最近网上火热的纪录片《中国老师来了》。BBC(英国广播公司)邀请5名中国的中学老师到英国汉普郡一所顶级中学进行为期一个月的“中国式教学”,其中的两段采访引发了我的关注。Sara Baldwin(英国老师):“我更愿意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先把学习所需的工具给予学生,在我给出答案之前,让他们先独立学习,我觉得这样学习学生会更加主动。”Tristan(英国学生):“感觉就像首相在教室里。”两国教法与学法的碰撞,给我一种感受,我们的课堂中,教师讲得全、讲得深、讲得透,是不是反倒成了剥夺学生慢慢发现问题的利器呢?

以下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各学段有关“问题解决”的要求。

第一学段,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第二学段,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运用一些知识加以解决。

第三学段,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情境中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不难看出,课程标准对于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的要求不断提升,而问题意识的培养,绝非一朝一夕,应让学生多经历从初见有趣现象的惊诧,到发现问题的迷惘,经过探究过程的刺激,最后到享受探索成功的喜悦。

从日常教学研究的实际来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应关注以下三方面。

一、尊重发现问题的权利,让学生易于发现

1.给予学生充足的机会和时间

教师在教学中应特别注意为学生创造发现问题的机会,提供产生问题的空间,品尝解决问题的快乐。传统教学中,虽然我们为“学生发现问题”创设了时机,但给予的时间太少。比较常见的是,有些发现问题的机会被代劳了,有些发现问题的过程被简化了,有些发现问题的机会被略过了。有时在课上会出现这样的尴尬,教师问“还有什么问题?”台下无人应答,有时发言者只是简单梳理和归纳知识,很少能提出有价值、有见解的问题。事实上,任何问题的产生都需要经历一定的过程,只有让每个学生充分参与到发现问题的过程中来,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才会出现“问题”涌现的局面。

2.给予学生合理的评价与鼓励

作为一线教师,都希望学生的每一个提问或每一次回答都能到“点子”上。因此,有时学生发现的不在“点子”上的问题,不但得不到及时的肯定与鼓励,而且还被否定,被纠正,被略过,甚至被打压。其实,学生发现的任何一个问题,都是有价值的,有感而发的。因而对待学生发现的问题,特别是“奇思妙想”般非从众思维,教师应该予以尊重,予以鼓励,予以保护,予以解决,即“不差评,点个赞”。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勇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只有学生具备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营造发现问题的氛围,让学生乐于发现

1.构建和谐的课堂,激发学生发现动力

和谐课堂对促进学生发现问题也至关重要。师生关系是否和谐,是否融洽,是否平等;教法学法是否统一,是否调和,是否互促;学习状态是否积极,是否主动,是否高涨……这些都是影响学生能否积极发现问题的要素。

在BBC制作的《中国老师来了》纪录片中,中国教师与英国学生的格格不入,中式教学与英式教学的激烈碰撞,充分说明彼此和谐统一的重要性。《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优的表现和发展。”因此,只有形成和谐的课堂氛围,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主动地、快乐地、有效地发现问题。这时,教师就要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的评价,并要进行积极的评价,有时可以进行延迟评价。

2.注重启发式教学,激活学生主动发现

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只有采用启发式教学,才能激活学生主动发现的潜在需求。

有学者通过“中加中学课堂互动对比实证研究”发现: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时间与整体的课堂互动时间比例大致呈负相关,即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有较多教学互动,则用较少的时间讲授知识也同样能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这样的课堂效果更好。访谈中,加拿大教师均表示乐意接受学生的课堂提问,并且欢迎学生主动提问。

当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也少不了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可以通过暗示性语言引发学生思考,使其产生质疑猜想,从而发现并提出问题。有时学生心有疑惑,却无法用语言来表述,这时就需要教师来启发。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可借助先进的教学多媒体的声、色、动画等丰富的视听效果,较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

三、培育发现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善于发现

1.借问题情境、新知建构,启发学生发现问题

心理学认为,问题情境是一种心理状态,一种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与已有的认知水平产生冲突,又急于解决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有利于学生质疑问难,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建构主义是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在当代的发展,它强调学生的巨大潜能,认为教学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他们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

把握时机,适时启发,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将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因为无论是问题情境创设,还是由旧知建构新知,其过程都是矛盾运动的结果,其中可发现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启发学生从原有认知结构中找出新知的生长点,利用旧知获取新知,就能为学生主动建构架桥铺路。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应更多地考虑如何启发学生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因此教师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当然,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这时教师要及时启发,协助发现。

2.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助力学生发现问题

数学教学强调问题情境与学生所学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结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自主设计解决问题的思路,让学生经历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感悟数学与生活实际、数学与其他学科、数学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加深学生对所学数学内容的理解。

教学中发现,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往往会不由自主地,甚至在不经意间发现问题,其实这就是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问题也就随心而生,随感而发。这时只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就能使学生更好地发现问题。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思想方法的教学与渗透,比如如何通过对比发现问题,如何在推理过程中发现问题,如何在验证猜想中发现问题,等等。因为数学思想方法有育人功能,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自学能力是后续学习中重要且关键的学习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预先自学发现问题,再尝试自主分析解决问题。

(责编 金 铃)

G623.5

A

1007-9068(2015)32-003

猜你喜欢
解决问题数学课堂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甜蜜的烘焙课堂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