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构①

2015-03-01 16:55陈延军
现代教育管理 2015年2期
关键词: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陈延军

(东北师范大学,吉林 长春 130024)

我国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构①

陈延军

(东北师范大学,吉林 长春 130024)

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控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学校教学质量管理不断科学化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掌握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框架构成和基本原则是科学进行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的前提。现今我国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存在着教学质量监控的观念落后,教学监控主体性单一等众多问题,通过对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科学构建将会切实推动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改进与提升。

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质量是教育工作永恒的主题,教学质量的高低是衡量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直接决定着办学效果的好坏与培养对象的目标实现,也是教育改革的共同追求。《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明确规定,“学校和教师要按照确定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保证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质量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也十分重视基础教育中的教学质量监控,并将其作为一项重点工作,要求“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从此可以看出提高我国教育的质量与水平已经成为了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和改革中的核心任务。从世界范围来看,国外发达国家对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设计和实施进行了将近半个多世纪的探索和改革,所以看出在当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学质量监控是其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基础教育建立和健全科学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尤为必要。本文立足于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发现我国现今在此领域中仍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与发展误区,所以一套科学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在基础教育发展中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

一、确立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框架与原则

提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必须从教学领域着手。实施教学质量监控能够通过科学获得教学质量的数据与资料来发现现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实现问题的纠正与调控的介入。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教学秩序与质量保障的重要手段,同时也能够提升和推进学生的学业水平与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一)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学校发展与教学改革的必然诉求

教学质量的形成与发展并非是单因素作用而形成的,是一个复杂的运动过程,是一个由若干环节与阶段所组成的相互制约与联系的完整过程。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每个环节与阶段都对教学质量产生直接影响,所以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是学校教学质量发展的要求,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多环节、多因素综合管理的需求[1]。这样的监控体系对于不断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这样的体系是对教学工作为中心的进一步明确,是在基于

教学质量提高而实现教育观念与教育思想转变的过程,是学校教学质量管理不断向规范化、科学化与现代化方向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必然要求。

(二)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框架构成

“以人为本”是我国基础教育所必须秉持的教育思想,在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具有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高素质人才的进程中,基础教育教学中的质量监控体系是其不可忽视的重要构成。所谓教学质量监控是指为了实现教学质量目标的提升,有效履行学校的人才培养职责对影响学校教学质量的教师、教材、学生、设备以及环境等进行结构化、体制化、持续化的调控与评价,从而使之达到最为优化状态的程序、组织及方法的总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科学、有效地对学校进行监管的基础和前提,其有效的建立也有利于相关部门高效和直接对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监控,从而推动学校对教学质量的重视。学校教学质量监控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教学质量的了解与诊断,推进教与学双方的发展与提高,也是学校教学与课程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一般由目标决策系统、信息系统、评估系统、保障系统、激励系统与反馈系统构成,他们紧密联系于一体并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这样的体系中涵盖了目标的设定以及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确立和信息的分析、整理、反馈与调控等各个环节。

(三)建立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基本原则

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需要秉持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全员性与可持续性的基本原则。科学性是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立的重要原则,教学质量监控是一项科学行为,其内在规律的探究需要运用科学的态度与理论方法进行研究。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形成过程中要实现对全过程的监控,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监控等各个过程,所以要保证其系统性的监控过程。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是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的要求,监控体系需要删繁就简、主干清晰、程序简单易实施,并满足实际监控需要。另外全员性与可持续性也是其重要构成,整个监控体系要使学校教师、学生等参与其中,并且这样的监控体系是不断探索与总结的逐步积累与完善的过程。所以,在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中要秉持上述原则,从而在整个质量监控过程中起到引领和指导的作用。

二、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的问题表征与误区走向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的过程,也是人类文化传承和可持续发展的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在这个工程中需要教学质量监控的介入,通过教与学质量水平的信息资料来判断教学水平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促进教学双方的提高与发展。建立与实行教学质量监控必须注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多环节与多因素管理,重视全过程监控,使其达到整体优化的最佳状态。

(一)教学质量监控的观念落后,教学监控主体单一

教学质量监控是一个系统性活动,其目的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所以其整个过程中会涉及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其中包括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的教学过程、学校的教学管理过程等方面的质量监控,这就需要通过各部门的分工与合作来共同实现。但是,现今在教育质量监控中仍然存在着观念性落后的问题,其中主要体现在对评价工作的重视程度较低,通常只进行常规性的教学评价工作,并且评价的方式过于单一,评价过程的规范性还较为欠缺。另外,除了评价中的问题外,往往还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评价多而监控少的现状,在整个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控措施和监控意识。监控与评价相辅相成,监控观念的落手直接导致了收集评价信息的难度无形中增大,从而延长了对信息分析与处理的周期,使得整个工作间断、被动和繁琐,经常化与制度化的工作难以展开。另外,在整个教学质量监控的过程中应该是学校内多部门协同进行的,并应该要求学校内部全员参与的,但是从目前基础教育的现状来看真正参与到教学质量监控中来的部门较少,即使是日常教学监督主要部门的教务处也在教学质量监控的方法与内容上存在着制约因素。整个教学质量监控的主体极为单一,这样的单一性教学监控严重影响了质量监控的质量,制约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教学质量监控往往重约束轻激励,评价反馈机制不健全

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约束机制是保障学校和教师教学质量监控的关键,是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整个教学质量监控的过程中,除了约束机制外还应该切实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现今学校中往往在教学质量监控中通过规章制度进行约束,这种以规章制度为主要措施的教学质量监控往往忽视了激励机制的作用,激励在整个教学质量监控活动中往往只是出于从属的次要地位。在教学质量监控中教与学的双方往往被限制在禁止做什么与必须做什么以及教与学的标准之上,严重忽视了教学质量的内适性,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的契合度没有真正得到体现。另外在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中欠缺评价反馈机制,工作中往往只重视评价标准的研究而忽视了对反馈信息的跟踪和解决。在整个教学质量监控工作中不能准确地处理反馈信息,难以实现跨主体、跨部门反馈信息的跟踪,整个信息的反馈链难以建立,更是难以建立完整的质量监控体系。[2]

(三)教学质量监控中的信息处理、教学督导以及教学评估系统均需要进一步厘清

信息(其实就是教学过程中收集到的各类“情报”)是监控的基础,在教学质量监控中尤为重要,缺乏有效的信息就难以实现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所以,教学等信息的收集构成了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环节与基础。在现今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的实践中往往会出现信息收集不完全、方法单一等问题。所以对于收集哪些方面的信息、信息收集的方法与途径、信息的处理与利用等都是需要进一步探索与解决的问题。另外,在学校中如何有效地进行督导并发挥教学指导组的作用也是需要基础教育进一步探究的问题。在日常教学中如何发挥与体现教学督导的作用以及在督导中如何体现教学的各个环节和学生的发展提高并将二者紧密结合仍需要进一步的深化探索[3]。学校的评估体系对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质量监控的有效进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学校教育中如何对教师与学生进行评价,如何对教学管理工作进行评价等都需要制定科学的评估指标,这样才能弥补现实中评估指标缺失的问题[4]。

(四)教学质量监控狭隘化,逐渐走向测验考试的实践误区

现今很多学校通常会把大规模测验考试和教学质量监控混淆到一起来认识,这种错误认识使得“教学质量监控”变得狭隘化。教学质量监控的内容包括管、教、学三大方面,其不仅是量化和外部意义上的监控,也实现了对教师个人、学校内部的监控,利用量化的数据与质性的材料在总体上把握教学全局。管理方面主要体现在对学校执行规范程度、学校的管理制度等;教学方面则更多关注于教师在教学中的工作态度、教师自身的修养、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等;监控的核心内容除了检验、检测学生的学习认知效果,还包括监管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式,学习的环境和条件等,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以期更好地监督指导学生的学习。所以相对于教学质量监控来说,大规模测验考试只是把焦点聚集在如何了解学生的学业水平上,它虽然是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方面,却不是它的全部内容[5]。

(五)不恰当监控产生的“负效应”使实践中教学质量监控的真正目的被掩盖

教学质量监控是为了考核与鉴定来进行选拔淘汰还是为了改进与推动来实现教育发展是当今教学质量监控实践中所突出表现出来的问题。前者主要注重对区分优劣、鉴定分等来排列名次,而后者则更加注重于问题的发现来推进教学,这才是教学质量监控的真正目的。正如美国著名教育专家斯塔费尔比姆所言:“监控其真正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更好的改进。”然而在现实基础教育中,往往将考核与鉴定作为整个教学质量监控的中心,忽视了整个过程中的问题发现与改进。纵观国外教学质量监控的成功经验来看,其在教学质量监控中淡化评比性与鉴定性,而更加强调其过程性以及反馈性,这样才能不断发现问题来推进教学的改进和水平的提高。所以在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中的错误性操作往往掩盖了其真正目的,制约了教学的进一步改进与发展。

三、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构路径

建立科学、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基础教育教学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确保教学质

量不断提升的重要环节。要使学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得以科学有效的运行就必须科学构建监控组织系统、信息反馈与奖励、督导与评估等方面,有效实现与推动教学质量的诊断与提升。

(一)创建全面、通畅的教学质量监控组织系统

学校在培养优质高质量人才的过程中,拥有一个健全的教学质量监控组织系统是至关重要的。教学工作是承载学校一切工作的主体,要以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为保障,使全员参与到教学工作和工作过程的质量管理中,提高教学质量,提升人才质量观念。在教学质量监控组织系统中,要通过教学工作信息网、学生代表座谈会的形式为教学质量提供反馈渠道,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其次是教师的参与,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之一,是课程建设、学风建设的实施者,更是教学过程的执行者和管理者,教师在指导教学实践、参与教学建设、实施课堂教学中是最有发言权的人,所以教师这一群体必然是教学质量监控的核心力量。再者是学校的职能部门在质量监控体系中起到的作用,教务处是学校质量监控的主要实施者,其肩负着质量监控、研究、教学建设三大任务,遵守严格的人才培养计划和推广教改职能,制定和修改相应的规章并进行教学质量信息库的建设[6]。学校各部门领导作为把握全局的工作者也要深入教学一线了解师资队伍和学生的情况,为教学提供更为有力的保障。

(二)建立一个适合基础教育新时期发展的特色教学质量监控制度

教学质量监控制度是基础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构成,也是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学管理的根本和基础。所以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对保障教学质量和规范基础教育阶段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具有重要价值。教学质量监控制度的建立要围绕多方面的因素和诉求进行展开,其在构建的过程中应该既满足基础教育领域中教学管理的基本需要,也同时应该体现整个社会和家长对学生质量的根本需求,体现出一种教学质量的时代性。所以应该进一步加大力度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实现对基础教育阶段教学管理中各个环节的进一步规范和教学质量的掌控。这些制度从整体视角来看应该对学校发展规划、培养目标、课程建设等各个方面都要进行科学的论证并通过制度来进行落实。从管理者的角度来看,应该明确对教学质量监控中各职能部门的岗位职责,并细化为规章制度;从教师角度来看,应该对教师的教材选用、备授课、命题、辅导、阅卷、复习等各个方面来进行规范;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应该包括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规范以及相关学籍管理规定等。在这些制度建设中更应该着重于课堂教学管理规定、教师教学规范、教学检查的规定、教学事故处理、教师年度考核等方面的建设,从而使涉及教学的各种行为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从而为科学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加强对教学质量监控中信息反馈机制的利用,强化奖励机制

信息在教学管理中至关重要,教学信息的收集构成了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基础。在学校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要通过学生信息员、任课教师、各级教学管理人员、学生干部等收集教学过程中的信息与问题,并将信息及时反馈,从而制定问题解决的方案。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参与主体的多元化,建立有效的学生参与评教体系,其中要注意的是要设计合理的指标设计,并做好信息处理工作。另外对于教学质量监控结果信息反馈的利用也至关重要,教学质量监控的目的是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所以如果忽视了信息结果信息的反馈将会难以将教学效果不佳的问题顺利解决,优秀的教学经验也难以得到推广,使质量监控流于形式。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要及时将信息对教师进行反馈,另一方面也要对优秀教学成果进行宣传,通过评课、指导等形式来实现传、帮、带的作用,并做到“诊断、指导、交流”的三位一体。

另外教学质量监控中需要进一步建立与完善激励机制,不断激励与强化教师积极投身教育教学工作,从而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与水平。要鼓励教职员工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工作重心,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工作原则,对于表现突出、工作负责的教职员工要加以奖励,设立“优秀教学成果奖”、“教书育人标兵”等奖励项目。尤其是在学校中要形成一个以校长为中心,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和各年级备课组长为主的教学指挥系统,确保各项教学命令得到彻底的贯彻与实施,并且要对优秀教学教师实施奖励的制度。

(四)切实发挥教学评估与教学督导的重要作用

教学在教育过程中的核心主体地位不言而喻,而教学评估则是检验教学效果和其过程的一种必要手段,是教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重视教学的今天,学校也格外重视教学评估。教学评估涉及的方面很广,如对教学活动的评估,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估,对学校管理工作的评估,等等。无论是哪种评估都要讲求科学的评估方法和形式,在科学性原则的指导下按照内容和对象进行评估,来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我们要建立一个针对教学需求的评估体系,并对该体系进行规范性的管理。通过评估促进学校的改革、管理和建设,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教学效果[7]。同时在评估过程中充分考虑办学条件等各项指标,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形成完善人才培养体系的目的。

教学督导的作用在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中是不可取代的,应聚集学校内部有经验的管理人员与教师组建教学督导组,充分发挥他们的监督作用。教学督导组要对教学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和指导,并参与教师的聘任和考核、对教师的日常教学进行指导,还要参与到青年教师的培养中去。通过教学督导组的推动与促进来不断提高基础教育教学的质量。

(五)进一步深化与完善学生学习质量检测与分析机制

学生学习质量检测与分析机制的完善能够为教学的决策提供科学的分析依据,这种对结果的分析能够实现诊断性测试的有效性,这也是加强教学质量监控的关键所在。所以科学的质量分析体系的建立尤为重要,因为只有科学的分析才能实现科学的决策,而有效的监控来自有效的分析,所以要采用多项因素质量分析法进行综合性的分析,不断总结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层面以及各个细节中存在的问题与成功的经验,不断从学生学习质量中看问题,找思路,并从分析中调整策略并制定措施[8]。学校要将学生学习质量检测与分析中的信息作为教学提升与教学管理改进的重要依据,要逐渐走出将测验考试等同教学质量监控的误区,切实利用好学习质量检测与分析,不断推动教师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改进,进一步提升学校教学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1]陈立春.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机制的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09,(9):72.

[2]张彩云.柔性管理思想在教学质量监控中的运用[J].教学与管理,2010,(21):15.

[3]李倩,刘坤,孟艳杰.多层次结合的校内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研究与实践[J].现代教育管理,2010,(6):51.

[4]马东太,王晓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反思与完善[J].当代教育科学,2004,(10):38.

[5]李桢,刘玉新.“三全”质量管理观下的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教育学刊,2009,(5):24.

[6]于文安,方颖.中学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及运行[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9,(1):65.

[7]刘红,马星国.基于过程监控基础上的教学质量评价系统[J].现代教育管理,2012,(9):54.

[8]徐辉.高中教学质量监控的探索与思考[J].教学与管理,2010,(31):11.

(责任编辑:于 翔;责任校对:赵晓梅)

Construction Strategy of Basic Education Teaching Quality Monitoring System

CHEN Yanjun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Jilin 130024)

Basic education teaching quality monitor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chool teaching management work.It is an important means ofpromotingthe teachingqualitymanagement more scientific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schools.Grasp both basic education teachingqualitymonitoringsystem’s frame structure and basic principles are the prerequisites for itself.Today our basic education teaching quality monitoring exist backward concepts,single subjectivityofteachingmonitoringand manyother issues.Through the scientific construction ofteachingqualitymonitoringsystemwill be effectivelypromotingthe basic education teachingquality.

basic education;teachingquality;monitoringsystem

G639.21

A

1674-5485(2015)02-0071-05

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立项课题“基础教育技师监测与评价信息化平台研究”(JG14CB032)。

陈延军(1975-),女,辽宁沈阳人,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生,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猜你喜欢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The Great Barrier Reef shows coral comeback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你被监控了吗?
Zabbix在ATS系统集中监控中的应用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PDCA循环法在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控中的应用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