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活血利水方佐治气虚血瘀型充血性心力衰竭42例

2015-03-02 15:12杨英
中国药业 2015年4期
关键词:充血性利水气虚

杨英

(河北省阳原县人民医院内二科,河北 张家口 075800)

益气活血利水方佐治气虚血瘀型充血性心力衰竭42例

杨英

(河北省阳原县人民医院内二科,河北 张家口 075800)

目的观察自拟益气活血利水方佐治气虚血瘀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CHF的优势。方法将2011年至2013年收治的85例CHF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西医常规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治疗,观察组加服益气活血利水方剂,随证加减。治疗4周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心功能、中医证候积分变化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观察组为(15.6±4.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4±5.4)分(t=4.328,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0.48%和83.72%,治疗期间分别死亡1例和2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0.861,P=0.354;fisher,P=1.000)。结论益气活血利水方佐治气虚血瘀型CHF能明显改善患者心脏射血水平与血流动力学,联合西药能进一步减轻临床症状,提高疗效。

充血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益气活血利水方;射血分数;证候积分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期,以左室排血量不足、血液灌注减少引起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病情复杂,预后不良。有效提高心脏泵学功能和射血分数为临床治疗切入点,西医以强心、扩管、利尿为CHF经典疗法,近年来,中医中药在CHF治疗上表现出独特优势。笔者采用本院自拟益气活血利水方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气虚血瘀型CHF,并对疗效进行了随机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至2013年收治的CHF患者85例。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2007年制订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1]心力衰竭标准,辨证分型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标准。纳入标准:CHF明确诊断,左室射血分数(LVEF)<40%,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的心功能分级Ⅲ~Ⅳ级,中医辨证分型为气虚血瘀型。排除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甲状腺功能亢进、肝肾功能不全及肿瘤患者。入组85例患者中,男44例,女41例;年龄51~73岁,平均(63.7±5.8)岁;NYHA分级Ⅲ级50例,Ⅳ级35例;高血压性心脏病35例,肺源性心脏病 29例,风湿性心脏病 21例;病程 0.5~9.5年,平均(3.8± 1.1)年。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3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组后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严格卧床休息、低盐饮食、氧疗、常规抗心衰治疗,主要用药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正性肌力药物、血管扩张剂、β-受体阻滞剂、袢利尿剂等,合并心律失常者加用胺碘酮,合并肺部感染加用敏感抗生素,疗程3~4周。观察组患者加服本院自拟益气活血利水方剂,组方为太子参20 g,黄芪30 g,麦冬、五味子、泽泻各10 g,丹参、川芎各12 g,茯苓、葶苈子各15 g,炙甘草6 g,随证加味;气阴两虚者太子参改人参,动则气短者黄芪加量,阳虚明显者加附子,水肿明显者加猪苓,瘀血明显者加桃仁、红花等;每日1剂,1剂煎2次,混合至400 mL,分早、晚2次服用,2周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心功能指标:治疗前后经心脏彩超测定左室舒张末径(LVDd)、左室收缩末径(LV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SF)。

中医证候积分[2]:主症为心悸、胸闷、喘促、咳嗽、泡沫痰、肺部罗音;次症为畏寒、颈静脉怒张、肝肿大、水肿、少尿、舌质紫暗、苔腻,脉涩或弦滑或结、代、促。主症按无、轻、中、重分别赋值0,2,4,6分,次症按无、轻、中、重分别赋值0,1,2,3分。

临床疗效[3]:治疗 4周后判定临床疗效。显效为心功能改善 2级以上,心脏指数(CI)升高1.0 L/(min·m2)以上;有效为心功能改善1级,CI升高0.5 L/(min·m2);无效为心功能改善不足1级或恶化,甚至死亡。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 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定量数据以表示,采用两小样本 t检验;定性数据比较采用 χ2检验,不满足条件者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等级数据比较采用 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α取双侧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结果见表2至表4。伴随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的心悸、胸闷、喘息、咳嗽、颈静脉充盈、水肿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4周后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观察组积分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总体临床疗效构成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死亡 1例与 2例(fisher,P=1.000)。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室心功能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室心功能比较()

LVSd(mm) LVDd(mm) LVEF(%) LVSF(%)组别P治疗前49.4±6.1 49.0±5.8 0.310 0.757治疗后43.5±5.3 46.0±5.5 2.133 0.036 t值t值P t值P t值P观察组(n=42)对照组(n=43)t值P值4.732 2.461<0.01<0.05治疗前61.0±7.3 60.5±6.9 1.623 0.108治疗后54.3±5.7 56.8±5.4 2.076 0.041 4.688 2.769<0.01<0.05治疗前38.8±4.6 38.5±4.8 0.294 0.769治疗后48.2±5.0 45.9±4.7 2.186 0.032 9.073 7.223<0.01<0.01治疗前46.7±4.7 47.1±5.0 0.380 0.705治疗后51.8±5.1 49.4±5.3 2.127 0.036 4.766 2.070<0.01<0.05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力衰竭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力衰竭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

组别观察组(n=42)对照组(n=43)t值P治疗前33.4±7.2 31.8±6.5 1.075>0.05治疗后15.6±4.8 20.4±5.4 4.328<0.01 t值P 13.331 8.846<0.01<0.01

表4 两组患者心力衰竭疗效比较[例(%)]

3 讨论

目前,CHF药物治疗方案主要包括 ACEI或 ARB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正性肌力药物、利尿剂等[4],但上述药物的应用可引起咳嗽、电解质紊乱、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且远期疗效无明显提高[5]。

中医虽无充血性心力衰竭术语,但证属心悸、喘证、瘀血、水翳等范畴。中医认为,心主血脉,肺主气,气帅血,血脉运行全赖心中阳气推动,气阳虚弱,血行无力,血液不能朝百脉之职,久而久之,形成血瘀,脏腑、经络因瘀阻而失运化或气化无力[6]。CHF病位在心,实则为以气虚、阳虚为本,血瘀、水肿为标的本虚表实之证。气虚为病理基础,进而心气不足、心阳不振,血脉瘀阻,肺失肃降,脾失运化,水湿内停,痰饮内聚为其主要病理机制[7],故以益气活血、补气温阳和化瘀行水为主要治则。马民等[8]通过大鼠造模试验研究活血温阳益气方(人参、黄芪、车前子、苏木、川芎、丹参、制附子、枳壳、桂枝)对CHF的疗效,结果可显著提高CHF大鼠的心输出量、左心室收缩内压,降低左心室舒张末压。刘莉等[9]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采用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法(太子参、丹参、赤芍、麦冬、葶苈子、五味子、黄芪、桂枝、益母草、淫羊霍、茯苓、仙鹤草、白术、甘草)治疗 CHF,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5.0%vs 65.0%)。此外,血浆中脑钠肽水平(BNP)与 LVEF呈负相关,心室负荷及室壁张力增加刺激BNP的合成[10]。陈旭民等[11]观察温阳利水法对血浆BNP的影响,结果中药组治疗后BNP水平为(206.2±38.4)pg/mL,显著低于西药组的(277.3±49.6)pg/mL (P<0.05)。本研究中,治疗4周后,观察组的LVSd,LVDd,LVEF,LVSF等指标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进一步印证上述治疗方法对改善CHF病情效果明显。

本院自拟益气活血利水方基本方中,太子参味甘,性平,归脾、肺经,可补益脾肺、益气生津;黄芪味甘,性温,归肝、脾、肺、肾经,可益气固表、利水消肿,为中药补气之最;川芎味辛,性温,归肝、胆、心包经,主活血行气、祛风止痛。此三药为君药,共奏补气行血之功。丹参味苦,性微寒,归心、心包、肝经,有活血调经、祛瘀止痛之功;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脾、肾经,可补中健脾、利水渗湿;麦冬味甘,微苦,性微寒,归胃、肺、心经,可养阴生津、润燥清心。此三药为臣药,助君药补气行滞。葶苈子味苦、辛,性大寒,归肺、膀胱经,可泻肺平喘、利水消肿;五味子味酸,性温,归肺、心、肾经,可益气生津、补肾宁心;泽泻味甘,性寒,归肾、膀胱经,可利水消肿、渗湿泄热。此三药为佐药,补益肾阴,利水消肿。甘草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为使药,可益气补中、调和诸药。气阴两虚者改太子参为人参,人参大补元气、益气生津;气短者黄芪加量,补气升阳、利水退肿;阳虚者加附子温阳宣肺、驱寒散湿;瘀血明显者加桃仁、红花,破血行气,活血化瘀;水肿明显者加猪苓,加强利水渗湿、消肿泄泻之效。综观全方,有补有泻,辨证加味,诸药相得益彰,共奏益气温阳、活血祛瘀、利水消肿之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太子参、黄芪提取物,如各种皂苷及黄酮、多糖类微量元素能抑制心肌细胞内磷酸二酯酶活性,发挥正性肌力作用,且提高心肌抗缺氧能力[12]。川芎中的提取物,如阿魏酸、川芎嗪具有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抗血小板聚集作用[13]。丹参中的丹参酮、丹酚酸有明确降低血细胞聚集性和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环的功效。葶苈子的水提物能使肾血流量增加而起到利尿作用,且能增加犬左心室心肌收缩力和泵血功能[14]。红花提取物有增加冠脉血流量的作用,并可显著抑制血小板聚集,麦冬、五味子单药的研究均表明有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本研究中,观察组较对照组治疗后CHF中医证候积分显著降低,临床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提高,说明该方在改善患者心悸、胸闷、气喘、水肿等症状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临床证候的减轻、心脏收缩功能的加强与上述药物增加冠脉供血、减少血液黏稠度和改善血流动力学关系密切[15]。

综上所述,益气活血利水方佐治气虚血瘀型CHF能明显改善患者心脏射血水平与血流动力学,联合西药能进一步减轻临床症状,提高疗效。

[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12):1 076-l 094.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66-368.

[3]刘小花,胡昌盛,季乃军,等.参附注射液对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脑钠肽水平的影响[J].中国药业,2010,19(1):12-13.

[4]祁爱国.益气养阴活血利水方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D].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2013.

[5]刘会红,万秀英,李红英,等.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148例[J].北京中医药,2011,30(10):733-736.

[6]林凯旋,缪灿铭,麦美琪,等.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J].光明中医,2009,24(11):2 132-2 134.

[7]周焱萍,司晓晨.补气化痰法在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7(2):198-199.

[8]马 民,张桂娟,莫宏波,等.活血温阳益气中药复方对大鼠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影响及机制研究[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9,25(11):2 126-2 130.

[9]刘 莉,胡思南,隋艳波,等.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法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及其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3,36(1):33-35.

[10]Chen CY,Yoshida A,Asakura M,et al.Serum blood urea nitrogen and plasma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and low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predict cardiovascular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following discharge in acute decompensated?heart failure?patients[J].Circ J,2012,76(10):2 372-2 379.

[11]陈旭民,吴中平,倪新元,等.血浆BNP水平与中西医结合温阳利水法治疗心衰的相关性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28(1):222-224.

[12]王智超,刘 霖,朱梦莉,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左心衰大鼠 NT-proBNP变化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8):1 255-1 258.

[13]周明龙,姚祖培 .活血化瘀方药防治高血压心肌纤维化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2):209-210.

[14]杜志刚,杜志春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心病顽固性心衰疗效探讨[J].现代中医药,2012,32(1):11-13.

[15]郑 军,刘金玲.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37例[J].西部中医药,2011,24(12):62-64.

R285.6;R289.5

A

1006-4931(2015)04-0069-03

2014-07-28)

猜你喜欢
充血性利水气虚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胃痛的临床疗效探讨
益气活血利水复方塌渍治疗大鼠深静脉血栓的实验研究
螺内酯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评估
复方葶苈子汤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经验
环磷腺苷葡胺治疗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87例临床疗效分析
浅谈茯苓在宠物临床上的运用
气虚痰湿型晚期肺癌治验
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慢性心衰46例
中风防治灵Ⅰ号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66例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RDWTNF-α及UA水平变化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