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种中药保留灌肠方法对慢性盆腔炎疗效和生存质量的影响

2015-03-02 15:14刘树金
中国药业 2015年4期
关键词:盆腔炎情志灌肠

刘树金

(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计生局,河北 承德 068450)

2种中药保留灌肠方法对慢性盆腔炎疗效和生存质量的影响

刘树金

(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计生局,河北 承德 068450)

目的探讨2种中药保留灌肠方法对慢性盆腔炎的疗效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14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均给予头孢曲松、替硝唑及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按常规中药保留灌肠方法操作,研究组将灌肠液分2次间隔5 min灌入,同时全过程给予情志护理干预。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生存质量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98%,明显高于对照组为78.95%(P<0.05),生存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次中药保留灌肠结合情志干预可延长灌肠液的肠道停留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慢性盆腔炎;中药保留灌肠;生存质量;情志干预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难治性疾病,多由于急性期治疗不及时或病情反复迁延不愈所致,近年来,因生活压力的增大、社会节奏的加快,以及流产、产后休息和养护不佳等原因导致发病率逐渐增高。患者存在诸多心理问题,如焦虑、紧张、害怕及担心等,甚至出现情志失衡现象,会对疾病的康复产生负面影响。对于慢性盆腔炎患者,高超的医术固然重要,但优质的护理也是患者康复的重要保证。为此,对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的114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实施了不同的治疗方法,观察并比较其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的变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妇科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114例,多以下腹部酸痛、有下坠感、腰骶部酸痛、白带增多、头晕乏力及痛经等症状就诊。妇科检查示子宫活动受限或压痛,双侧或单侧附件增厚、呈条索状,有轻度压痛。B超检查示双侧输卵管增粗,输卵管积水,盆腔积液,附件包块。年龄32~46岁,平均(38.52±5.35)岁;病程8~23个月,平均(15.45±6.85)个月。将入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7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灌肠药物组方:败酱草、红藤、蒲公英、益母草各20 g,鱼腥草30 g,元胡15 g,当归、丹皮、白花蛇舌草各10 g等,按辨证进行加减,加水浸泡 30 min,武火煮沸后改文火浓煎30 min,澄取药液100 mL,备用。两组患者均给予头孢曲松钠3.0 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和替硝唑0.4 g静脉滴注,每日2次,连用7~10 d。两组患者均每晚睡前给予保留灌肠1次,2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按中药保留灌肠方法进行操作,准备一次性灌肠袋1个,将已煎好的中药调好温度后倒入灌肠袋内备用,安排患者排空肠道后静卧床上等待灌肠。护士指导患者取左侧卧位,臀部稍高,用液体石蜡油润滑肛管前端后缓慢插入肛门内15~20 cm,缓慢灌入中药后,再灌入10 mL温开水冲管,拔管,协助患者将臀部垫高10 cm,尽可能保留药液2 h以上。研究组患者的灌肠方法经科室质控小组讨论后实施,严格遵守中药保留灌肠操作标准,当灌入30 mL药液时,暂停灌肠5 min,嘱患者稍休息,行深呼吸等,然后再将余量缓慢灌入。灌肠同时实施情志护理干预。

疏导安慰:患者因病变部位和灌肠操作的特殊,易产生病耻感,不乐于接受治疗,导致情绪波动严重,故护士要及时观察患者的“七情”状态,给予解释、安慰和鼓励,帮助其主动接受灌肠操作;在灌肠药液灌入前、中、后指导患者放松,避免过度紧张引起便意而导致灌肠液无法停留在肠道内。

移情易性:在进行灌肠时要主动和患者沟通,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以方便灌肠顺利进行。鼓励患者情感宣泄:灌肠前若发现患者心情压抑,要主动与患者沟通,询问其问题的症结,想办法给予解决,主动引导患者倾诉心中的郁闷,以利于减少对灌肠操作的关注。

药物宣教:向患者介绍灌肠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及灌肠方法,帮助患者建立相信医学和药效的信念,介绍本灌肠方法的优点,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提高其依从性。

1.3 评价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1]判定疗效。治愈:症状、妇科检查恢复正常;显效:症状消失,妇科检查有明显改善;好转:症状体征及检查均有改善;无效:症状体征及检查均无改善。以治愈、显效、好转计为总有效。生存质量评价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生存质量量表,包括总体健康、疼痛与不适、睡眠状态、积极感受和对医疗手段的依赖性等方面,总分为100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结果见表1和表2。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表2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分)

组别研究组(n=57)对照组(n=57)总体健康60.35±7.25 89.15±6.35疼痛与不适90.35±5.38 35.56±7.18睡眠状态48.85±6.35 85.55±7.85积极感受64.35±7.68 86.42±6.24对医疗手段的依赖性66.25±6.58 35.42±7.24

3 讨论

慢性盆腔炎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官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的慢性炎症[2],表现为下腹部坠痛、腰骶部疼痛、痛经等,疼痛症状在经期前后或劳累后有加重现象。久病会使患者出现精神不振、失眠、烦躁等,对患者生存质量造成不利影响[3]。目前,西医多采用抗菌药物治疗,但因盆腔部位血流缓慢,药物很难发挥出较好的效果,给治疗带来很大困难,甚至因治疗效果不佳延误治疗而转为慢性病变。故本研究中采用联合应用抗菌药物的方法,以发挥较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学认为,慢性盆腔炎属“带下病”“ 瘕”“血瘀”等范畴,多因湿热邪毒侵及盆腔、阻滞气血所致。本方剂中,红藤活血止痛、祛风除湿,败酱草清热解毒、凉血祛瘀,当归、元胡活血散瘀、调经止痛,丹皮、赤芍清热凉血、活血通经,蒲公英、益母草均可清热解毒,全方共奏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红藤、败酱草、鱼腥草、蒲公英和白花蛇舌草能增强机体抗感染能力和具有显著抗病毒作用,还可改善微循环和抑制血小板功能[4-5]。本方剂采用肠道给药方法,利用中药保留灌肠方法使药物通过肠黏膜吸收,直接作用于盆腔病变组织药效发挥快。经临床观察发现,中药保留灌肠对其有一定疗效[6]。但好的治疗方法还需要优质护理的配合,药效的最佳发挥还需要选择最佳给药方法和给药途径,以产生最好的治疗效果和让患者感觉舒适满意,在达到良好治疗效果的同时,切实提高生存质量,最终体现出医学的人性化和科学化,是医务人员努力研究的方向。

中药保留灌肠使药液通过痔静脉丛吸收,可使盆腔迅速达到有效药物浓度[7]。灌肠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的长短与患者的情志状态、灌入速度和量以及温度、操作方法等密切相关,患者高度紧张、灌入过快、温度过低及手法粗糙等都有可能缩短灌肠液在肠道的保存时间,影响疗效。故本研究中对常规保留灌肠方法进行了改进,即灌入少量灌肠液后暂停5 min,让患者稍休息,再缓慢灌入余量,减轻对肠壁的刺激和压力,使患者不容易产生便意;同时给予全程的情志干预,使患者能感受到护理工作的体贴,减轻疼痛和各种不适症状,能积极诉说各种感受,利于修正诊疗护理方案;通过宣教加强患者对医疗技术的认识程度,正确认识医学的本领和药物的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研究组的灌肠方法有效地避免了患者因紧张和刺激带来的排便感,延长了药物在肠道的停留时间,增强了疗效,也提升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总之,分次中药保留灌肠法配合情志干预措施,有利于灌肠药物的吸收和保留,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1]陈贵廷,杨 思.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1:949.

[2]李文红,刘 慧.中药保留灌肠配合热敷治疗慢性盆腔炎80例[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1,32(5):98.

[3]朱莉莉 .慢性盆腔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J].光明中医,2013,28(10):2 132-2 133.

[4]田同德,杨 峰.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方对胰腺癌细胞NF-kB信号通路及其增值的影响[J].中医学报,2011,26(12):1 417-1 418.

[5]朱丽婷.淤血体质与妇科疾病[J].河南中医,2013,33(2):177-178.

[6]张景岚.慢性盆腔炎中药灌肠不同插管长度的临床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2001,11(1)∶72-73.

[7]杜砚玲.中药灌肠联合针刺并艾灸取穴治疗慢性盆腔炎50例[J].中国药业,2014,23(12):110-112.

R285.6;R244.9

A

1006-4931(2015)04-0091-02

2014-08-27)

猜你喜欢
盆腔炎情志灌肠
基于“肝主筋脉,调畅情志”中医辨治帕金森病抑郁的思路和方法
中医情志关怀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情志护理对肾移植术后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红藤汤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体会
蒙医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开塞露联合温盐水滴注灌肠法在脑卒中便秘病人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针灸配合易罐运动对慢性盆腔炎疗效及预后观察
刘勰“文以明道”中的情志主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新型清洁灌肠器的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