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2015-03-02 00:48江苏南通市虹桥第三小学校226006
小学教学参考 2015年25期
关键词:廉颇蔺相如性格特点

江苏南通市虹桥第三小学校(226006) 丁 敏

读写结合是阅读和写作的结合。读写结合应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阶段,从一开始的感知到赏析,再到内化,教师要步步为营,要善于挖掘读写结合的训练点,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读写结合,于情到最深时

苏教版教材中的课文除了语言优美之外,都离不开一个“情”字。有血浓于水的骨肉之情,有浓烈的爱国热情,有深厚的手足之情……这些课文,就是进行读写训练的好素材。在课文高潮跌宕的时候,引导学生进入文本,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与文本中的人物对话,可引发学生真情流露,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文讲述的是波兰爱国音乐家肖邦的故事。其中,写师生送别的一段十分感人。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送别的画面。文本只写了肖邦的老师埃斯内尔的话语,却没有写肖邦的话语,只写了肖邦的动作和表情。教学时,我问学生:“尽管肖邦没有说一句话,可是从这些词句中,我们分明感受到了什么?”有的学生说:“我感受到了肖邦内心对祖国的留恋。”我进一步带领学生深挖文本:“那么,肖邦内心在想些什么?他会说些什么?”在读文赏析以后,再进行这样的训练,学生就完全进入了肖邦的内心世界,感受着他离开祖国的无奈,感受着他心系祖国的热情……有的学生说:“祖国啊,我就要离开你了,但是,无论我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你,我要用音乐同敌人作斗争。”还有的学生说:“祖国啊,我即将离你而去,尽管我如此留恋与不舍,但是我不得不离开你。”

二、读写结合,于语言精妙处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每一篇文章都是词句优美,讲究谋篇布局的佳作,是进行读写训练的好素材。

如《爱之链》中就有环境的描写:“已是黄昏了,伴随着寒风,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从这段天气的描写中,我们已经能感受到寒冷。那么,在这样寒冷的天气里,乔伊连袜子都没穿,可见他家很穷;在这样寒冷的情况下,乔伊还去帮助别人,“清水鼻涕留下来了”“脚腕被蹭破了”“两只手冻得几乎没有知觉”,这就更能烘托出乔伊的高大形象,他那种无私地帮助他人的精神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滋润了学生的心田。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恰如其分地学会这种写作手法呢?此时教师就可以进行引导:如果写的是高兴的事情,就可以选择一些让人觉得快乐的景物进行描写,以此来烘托快乐的心情。如一个学生写他助人为乐,就在开头描写了这样一段:“早晨起床后,打开窗户,啊,外面的阳光如此明媚,透过树的缝隙照到窗前,小鸟在枝头欢快地叫着。我迈着轻快的步伐走出家门。”

三、读写结合,于课文留白点

利用课文留白点,激发学生的自主生成,从而巧妙地填补空白,这既是为文本留下精彩的一笔,更是学生理解并把握文本内容和中心的好办法。

剧本《负荆请罪》的第一幕没有直接写廉颇和蔺相如的针锋相对,而是通过韩勃和蔺相如的对话来描写矛盾的。对于廉颇如何为难蔺相如,课文没有进行详细的描写。所以,这是课文的一个留白点。教学时,我鼓励学生当编剧,把这部分内容以剧本的形式写出来。学生一听自己要当编剧,兴致就来了。怎么写呢?首先要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和课外书,了解廉颇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然后根据人物的特点来写剧本。

学生在了解人物特点后,再来编剧本,就显得驾轻就熟了。

廉颇:(不满地)就把车停在这儿,等他一出来,我们就过去,看蔺相如怎么办。

(蔺相如家的门打开,蔺相如乘着马车出来了)

廉颇:快驾车过去。

车夫:蔺大人,廉将军的车停在道上,不能走了。

蔺相如:(笑着)那我们就绕道,先在一个小巷子里避一避,等他的车子过去了再说。

廉颇:(大笑)哈哈,蔺相如也不过如此,他那么怕我,你们今天都看到了。

廉颇随从:是啊,大人,您神勇无比,连蔺大人都怕您。

学生在编剧本的时候,还考虑到了每个人的性格特点。蔺相如宽容大度,所以他只是笑着,并且避让了廉颇的车子;而廉颇就显得有勇无谋,为个人恩怨而忽略了国家的安危。学生编剧本的过程中,不但学会了字斟句酌,还学会了剖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读写结合,应该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末,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落实于语言文字的细节之处。读写结合,只有抓住训练点,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猜你喜欢
廉颇蔺相如性格特点
你熟悉“成长经典”吗
将相和
不计个人恩怨
—— 蔺相如
盘点全国部分省市石商的性格特点
负荆请罪
大粮积雪 谁解老将廉颇心
从团建工作经验中剖析当代大学生的性格特点
负荆请罪
廉颇并非真英雄
廉颇并非真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