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要重视提问的艺术

2015-03-02 00:48江苏响水县第一小学224600卢友玮
小学教学参考 2015年25期
关键词:白骨精启发性课文

江苏响水县第一小学(224600) 卢友玮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是课堂启发式教学的集中表现。目前,语文教学中还存在着大量的无效提问现象。不少教师课前备课时没有问题设计,课堂上提问质量不高,问题没有思考性,不能促进学生思考,对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深入思考无甚益处。那么,如何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呢?

一、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要有层次性

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呈阶梯状前进是我们的认知规律,语文教学中的提问也应遵循这一规律。如教学《烟台的海》第四自然段时,可以这样提问:

(1)请画出这段中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字典,也可以根据上下文来推敲,力争弄懂。

(2)认真思考一下,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3)为什么说夏日烟台的海宛如一个恬静、温柔的少女?

(4)文章写海边日出使人如痴如醉,有什么表达作用,结合环境描写的作用来答题?

(5)记叙文常见的顺序有哪些?这一段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教师从词语到句子,从内容到写作方法,层层深入,带领学生批文入理,由浅入深,进入了语文教学的美好境界中。

二、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要有启发性

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课堂教学要注重启发式教学,而作为课堂重要组成部分的提问,更要注重启发性。

如教《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时,当学生了解了两个日本孩子的不幸遭遇后,就应该放飞学生思维的翅膀,设置这样的这两个问题让学生思考:

(1)聂荣臻将军是怎样面对这一切的?

(2)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

很快,学生就会找出答案:“聂荣臻将军悉心照顾这两个孩子。”“聂将军是一个有爱心的人。”学生们之所以能够快速地进行阅读,踊跃地发言,缘于教师设置的两个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这种课中置疑,是在学生急于知道主人公性格的“愤悱”状态下提出的,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求知状态中。

三、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要难易适度

如果问题提得太容易,学生对此缺乏必要的注意,就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教学《三打白骨精》时,教师设计了如下两个问题:

(1)白骨精前后一共变了几次身?

(2)白骨精变了几次身?他们是怎样迷惑唐僧一伙的?

第一个问题未免缺乏含金量,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难以激发。而第二个问题在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上加了“如何迷惑唐僧一伙的”,内容一下子就丰富了起来,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然后在此基础上进入下一个发展区。课堂提问需要有一定的难度,但又不能太难。课堂提问太难,新旧知识无法顺联起来,学生无从下手,不仅教学效果差,还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我们语文学科也不会出现像数学科目那样的难题、怪题。所谓的一些难题,可能就是我们教师不注意语言的表述,提问时不能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造成的。

如有教师在教学这篇课文时,设置了这样的问题:

这篇小说刻画了唐僧、孙悟空、白骨精等人物形象来表现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这个问题对于小学生来说,好像深奥了一些,可换一个说法:“结合课文有关语句说说唐僧、猴哥、白骨精都是什么样的人?你能从中受到什么启发吗?”这样提问就更合理了。

实践证明,只有切合学生与课文实际的提问,才有助于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掀起情感波澜。

四、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要有探究性

课堂生成是智慧碰撞的“火花”,它对于推进教学,达成教学目标能起到相应的作用。一旦有这样的火花迸发,教师就要抓住机遇,采用追问的形式,引导学生对这类问题进行深入地探索。

《夜晚的实验》教学中,当学生读到“斯帕拉捷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的实验,会给人类带来如此巨大的恩惠”这句话时,情不自禁地加了个“啊”。面对这个生成,如果教师能够恰到好处地抓住机会,进行追问:“你们为什么不由自主地加了‘啊’字?你们的崇敬之情从何而来?”学生在这样的探究追问中,就能够深入地理清课文思路,体会到人物的情感,从而抓住文本的内涵。

综上所述,我们教师只有“问”出课堂教学的规律,“问”出课堂的精彩,“问”出思维的碰撞,才能开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得到更大的提高。

猜你喜欢
白骨精启发性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谈舞蹈教学中启发性语言的运用
背课文的小偷
背课文
我是白骨精
摭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我是白骨精
我是白骨精
巧创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我是白骨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