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关系质量对台州市某医院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愤怒倾向的影响

2015-03-03 03:43梁玲娟徐凌燕陈萧萧
医学与社会 2015年7期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

梁玲娟 徐凌燕 陈萧萧

台州市肿瘤医院,台州,317502

社会关系质量对台州市某医院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愤怒倾向的影响

梁玲娟徐凌燕陈萧萧

台州市肿瘤医院,台州,317502

摘要目的:了解台州市某医院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社会关系质量和卒中后愤怒倾向,探讨社会关系质量对卒中后愤怒倾向的影响。方法:采用社会关系质量量表和特质愤怒量表对29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比较卒中后愤怒倾向组和非愤怒倾向组社会关系质量的差别,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分层回归分析法探讨社会关系质量对卒中后愤怒倾向的影响。结果: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卒中后愤怒倾向发生率为19.86%,社会关系质量总分为(2.96±0.39)分。卒中后愤怒倾向组家庭亲密度、家庭承担、朋友关系和社会关系质量总分均显著低于非卒中后愤怒倾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卒中后愤怒倾向与家庭亲密度(r=-0.446,P=0.011)、家庭承担(r=-0.437,P=0.018)、朋友关系(r=-0.387,P=0.028)和社会关系质量总分(r=-0.420,P=0.022)均显著负相关。分层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亲密度、家庭承担、朋友关系均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卒中后愤怒倾向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卒中后愤怒倾向发生率较高,社会关系质量为其影响因素,护士可从社会关系质量入手对其进行护理干预,以减少卒中后愤怒倾向。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愤怒倾向;社会关系质量

缺血性脑卒中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缺血性脑卒中不仅对患者躯体造成伤害,而且也会引发一系列心理问题,卒中后愤怒倾向是指卒中患者经常表现出愤怒、激惹或攻击行为,其核心特征是患者较病前更易发怒[1]。国内外研究显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卒中后愤怒倾向发生率达14.9%-15.1%[1-2],虽然低于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但目前临床中往往被医护人员忽视。研究发现,卒中后愤怒倾向增加家属的照顾负担和降低康复治疗依从性,影响患者的长期预后[3]。因此,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卒中后愤怒倾向的影响因素并进行合理干预,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然而,目前国内外对这方面的研究不多,国内研究极少。社会关系指两个或多个人之间的联系,是个体应对应激性事件时可利用的外部资源[4]。高质量的社会关系是个体面对应激事件时的强有力的支柱,可使个体免受或减少应激事件的影响[5]。但社会关系质量对卒中后愤怒倾向影响如何尚不清楚。本研究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了解其社会关系质量和卒中后愤怒倾向情况,并探讨社会关系质量对卒中后愤怒倾向的影响,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于2013年2月-2014年2月采用整体抽样的方法,选择在台州市肿瘤医院就诊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经临床和病理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病程3个月以上;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②神志不清、文盲等无能力填写调查问卷者;③合并脏器功能不全等其他严重疾病;④无家人照顾者;⑤已接受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或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治疗者。共292例完成本调查,其中男163例(55.82%),女129例(44.18%);年龄平均(64.36±8.98)岁;婚姻状况:未婚4例(1.37%),已婚256例(87.67%),离异或丧偶32例(10.96%);受教育程度:小学146例(50.00%),中学114例(39.04%),大专及以上32例(10.96%);家庭收入平均(9.38±1.73)万元/年;付款 :农保203例(69.52%),社保89例(30.48%);病程(2.34±0.65)年;再次卒中22例(7.53%);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5.25±2.23)分;运动障碍者187例(64.04%);感觉障碍者148例(50.68%);伴有糖尿病者112例(38.36%);伴有高血压者151例(51.71%);伴有高脂血症者124例(42.47%)。

1.2 研究方法

1.2.1 调查工具。包括3部分。①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一般情况调查表:根据本研究目的和内容,由3位副主任医师以上神经内科专家共同制定,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收入、付款方式、病程、再次卒中、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运动障碍、感觉障碍、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情况。②特质愤怒量表:该量表于1983年由Spielberge等编制[6],2011年国内学者罗亚莉翻译并修订为中文版[7],共10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1-4分的4级计分法。卒中后愤怒倾向诊断标准:脑卒中后评分高于卒中前,且患者及照顾者均认为患者较病前更易发怒。③社会关系质量量表:此量表于2009年由来至香港大学和伊丽莎白女皇医院的专家Hou等编制[9],包括家庭亲密度(7个条目)、家庭承担(5个条目)和朋友关系(5个条目)3个维度,共17个条目,采用1-4分的4级计分法。

1.2.2 调查方法。参与调查的工作人员均经过严格培训并通过考核。利用患者门诊随访的机会,采用统一指导语,由被调查者亲自填写问卷,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92份,有效率为97.33%。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卒中后愤怒倾向的发病情况及社会关系质量得分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卒中后愤怒倾向发生率为19.86%(58/292)。患者社会关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见表1。

表1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社会关系质量得分(n=292)

2.2 卒中后愤怒倾向组和非卒中后愤怒倾向组社会关系质量评分比较

卒中后愤怒倾向组家庭亲密度、家庭承担、朋友关系和社会关系质量总分均显著低于非卒中后愤怒倾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卒中后愤怒倾向组和非卒中后愤怒倾向组

2.3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卒中后愤怒倾向与社会关系质量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卒中后愤怒倾向与家庭亲密度(r=-0.446,P=0.011)、家庭承担(r=-0.437,P=0.018)、朋友关系(r=-0.387,P=0.028)和社会关系质量总分(r=-0.420,P=0.022)均显著负相关。

2.4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卒中后愤怒倾向影响因素的分层回归分析

以卒中后愤怒倾向总分与卒中前愤怒倾向总分之差为应变量,以患者一般情况和社会关系质量各维度(家庭亲密度、家庭承担、朋友关系)为自变量,进行分层回归分析,患者一般情况作为控制变量首先进入(模型1),社会关系质量各维度评分在此基础上进入(模型2)。结果在患者一般情况中,再次卒中、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卒中后愤怒倾向的影响因素。在控制一般情况后,模型2的R2为0.567,比模型1的R2(0.322)明显升高(P<0.05),由此可知,家庭亲密度、家庭承担、朋友关系均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卒中后愤怒倾向的影响因素。见表3。

表3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卒中后愤怒倾向影响因素的分层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卒中后愤怒倾向的发生率较高

本研究发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卒中后愤怒倾向发生率为19.86%,高于陈军军等和Choi-Kwon等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研究结果(14.9%)[1-2]。可能因为本研究纳入患者病程为3个月以上,为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很多患者伴有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进入康复治疗的瓶颈期,故更容易产生卒中后愤怒倾向等负性情绪;而陈军军等研究纳入患者为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虽然偏瘫、失语较后遗症期患者更加严重,但患者多对日后的康复充满希望,认为经过治疗可恢复正常,故卒中后愤怒倾向发生率低于后遗症期患者[2]。此外,本研究纳入对象的付款方式多为新农合(69.52%),而进入康复期治疗后很多康复措施并不能报销,大大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也会导致患者产生愤怒等负性情绪。因此,作为临床医护人员,应该高度重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卒中后愤怒倾向情况,尤其是后遗症期患者,应该积极寻找卒中后愤怒倾向的影响因素,并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以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

3.2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社会关系质量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本研究发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社会关系质量总分为(50.32±6.53)分,与国内学者罗宝嘉等对直肠癌患者的研究结果(49.42±4.98)相似[5]。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社会关系质量的平均分(2.96±0.39)和1-4分的计分方法来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社会关系质量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原因在于,中国是一个家庭观念较重的国家,家人生病后,多数家庭成员都会尽自己的努力来提高经济援助和情感支持,家庭亲密度和家庭承担水平较高;同时,中国也是礼仪之邦,重视朋友关系,朋友生病后,多数人会给予比平时更多的支持。从社会关系质量各维度的评分来看,家庭亲密度、家庭承担和朋友关系的平均分水平相当,提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获得社会关系的来源无明显差别,这一方面提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具有较好的朋友关系,另一方面间接提示家庭亲密度和家庭承担水平还有待提高。分析其原因,台州地区很多家庭经营自己的工厂,工作繁忙,可能导致对患者的陪护时间减少,患者产生家庭亲密度低和家庭承担水平不高的认识。而对癌症患者的研究却显示,家庭亲密度和家庭承担评分较高,而朋友关系评分较低[5]。可能因为人们对癌症较为恐惧,甚至认为可能传染,故很多人不敢再与癌症患者正常交往;但众所周知,缺血性脑卒中不会传染,患者进入后遗症期后尚可进行一些社交活动,故可维持较好的朋友关系。因此,护理人员应该认识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社会关系质量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尤其是其家庭亲密度和家庭承担可能提升空间更大,护理人员应引导和帮助患者家属,给予患者更多经济支持和情感支持,让患者切实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以进一步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社会关系质量。

3.3 社会关系质量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卒中后愤怒倾向的影响

本研究发现,卒中后愤怒倾向组家庭亲密度、家庭承担、朋友关系和社会关系质量总分均显著低于非卒中后愤怒倾向组,提示社会关系质量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卒中后愤怒倾向具有一定关系。Pearson相关分析提示,卒中后愤怒倾向与家庭亲密度、家庭承担、朋友关系和社会关系质量总分均显著负相关,提示社会关系质量越高,患者的卒中后愤怒倾向水平越低。进一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社会关系质量中的家庭亲密度、家庭承担和朋友关系均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卒中后愤怒倾向的影响因素。家庭亲密度和家庭承担都是反映家庭功能的指标,家庭是心灵的港湾,它诉诸于人的内在情绪和感受,良好的家庭功能可使个体保持良好的情绪[9]。既往研究发现,家庭功能越好,患者的抑郁发生率越低、抑郁程度越轻[10]。而近年来研究发现,抑郁与愤怒正相关,抑郁较重者也容易愤怒[11]。可见,既往研究间接提示家庭功能为个体愤怒水平的影响因素。本研究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直接证明了家庭亲密度和家庭承担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卒中后愤怒倾向的影响因素,具有一定创新性,为从家庭

功能角度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卒中后愤怒倾向提供了思路,临床护士可引导家属为患者提供切实可行的帮助,使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从而改善其卒中后愤怒倾向水平。从朋友关系来看,朋友关系是人们从家庭踏入社会之后,人们所能建立的一种比较亲密而又相对稳定的人际关系。当遇到困难的时候,朋友往往会给予情感支持和物质帮助,朋友支持是社会支持的主要来源。研究表明,良好的社会支持与患者的情绪状况密切相关,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利于患者保持愉悦的心情[12]。此外,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患病后易出现肢体活动不便,希望得到朋友的帮助和关心,如果得不到期待中的帮助便可激发患者愤怒情绪。可见,既往研究间接提示来自朋友的社会支持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卒中后愤怒倾向的影响因素。因此,临床护士可从朋友关系入手,引导患者朋友给予患者更多的支持,如陪伴、谈心、共同参与娱乐活动等,使患者保持愉悦心情,减少卒中后愤怒倾向的发生。

参考文献

[1]Choi Kwon S, Han K, Cho KH,et 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post-stroke anger proneness in ischaemic stroke patients[J]. Eur J Neurol, 2013, 20(9):1305-1310.

[2]陈军军.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愤怒倾向的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3,28(21):20-22.

[3]Choi Kwon S, Mitchell PH, Veith R, et al. Comparing perceived burden for Korean and American informal caregivers of stroke survivors [J].Rehabil Nurs,2009, 34(4):141-150.

[4]张铁玲,胡爱玲,徐洪莲,等.结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与社会关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3,28(2):40-43.

[5]罗宝嘉,覃惠英,郑美春,等.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社会关系质量与希望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2):138-142.

[6]Spielberger CD, Jacobs GH,Russell SF, et a1.Assessment of anger: The State-Trait Anger Scale[M].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1983.

[7]罗亚莉,张大均,刘云波,等.特质愤怒量表中文版在大学生人群应用的信度和效度[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1,25(9):700-704.

[8]Hou WK, Lam WW, Law CC, et al. Measuring social relational quality in colorectal cancer: the Social Relational Quality Scale (SRQS) [J]. Psychooncology, 2009, 18(10): 1097-1105.

[9] 王丹,杨广学.青少年情绪-行为问题、家庭功能及其关系的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1(3):52-56.

[10] 陈凤.慢性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家庭功能与抑郁情绪的相关性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 ,2013(11):2125-2125.

[11] 董丽娜,陈红,汪宇,等.不同性度女性的愤怒表达方式与抑郁[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4,28(3):234-238.

[12] 周锐,肖蓉,江丰收,等.癌症住院患者的情绪状况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3,48(9):1059-1062.

Effects of Social Relationship Quality on Post-stroke Anger Proneness in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in a Hospital, Taizhou

Liang Lingjuan et al

TaizhouCancerHospital,Taizhou, 317502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ocial relationship quality and post-stroke anger proneness(PSAP) in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CIS), and explore the effect of social relationship quality on PSAP. Methods: 292 patients with CIS were questionnaired by the social relationship quality scale and the trait anger scale. The 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Hierarchical Regression Analysis were used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social relationship quality on PSAP in patients with CIS. Result: The incidence rate of PSAP was 19.86% in CIS patients, the social relationship quality score was (2.96±0.39). The scores of family cohesion, family commitment, friends relationship and social relationship quality in the PSAP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non-PSAP group(P<0.05). The PSAP was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score of family cohesion (r=-0.446,P=0.011), family commitment (r=-0.437,P=0.018), friends relationship(r=-0.387,P=0.028) and the total score of social relationship quality(=-0.420,P=0.022). Hierarchical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 that the family cohesion, family commitment, friends relationship wer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PSAP in patients with CIS(P<0.05). Conclusions: The incidence rate of PSAP was in the high level in CIS patients, and social relationship quality was its influencing factor, the nursing staff could start from the social relationship quality to improve PSAP in CIS patients.

Key WordsIschemic Stroke; Anger Proneness; Social Relationship Quality

(收稿日期2014-10-21;编辑柴慎华)

中图分类号R195.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723/j.yxysh.2015.07.029

猜你喜欢
缺血性脑卒中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实施综合性康复护理效果的研究
雌激素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
早期肠内营养对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营养状况及结局的影响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中风复元方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高尿酸血症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阿司匹林联合血塞通注射液对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Hcy水平的影响
丁苯酞对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的分析
血栓通注射液对6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血压水平与预后的临床关系分析
丁苯酞联合血栓通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