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可持续供应链风险评价
——以汽车行业为例*

2015-03-06 02:55建,田
关键词:供应链责任指标

许 建,田 宇

(中山大学 管理学院, 广东 广州 510275)



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可持续供应链风险评价
——以汽车行业为例*

许 建,田 宇

(中山大学 管理学院, 广东 广州 510275)

现代企业的竞争由企业间品牌竞争转向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可持续供应链管理中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提高企业竞争优势、顺应社会责任指南标准化趋势的必然要求。可持续供应链中企业社会责任的复杂性、因果关系暧昧性和历史变化性使得社会责任实践存在一些困难。为了对可持续供应链管理中企业的社会责任进行有效治理,我们得在可持续供应链中纳入企业社会责任共同治理标准,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风险评价、监督与管理。

企业社会责任;可持续供应链;风险评价;评价指标

一 问题的提出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21世纪的最大竞争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Christopher,2005)[1],企业的管理注意力应从企业间的竞争转向供应链间的竞争。特别又是全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社会问题频频出现,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还需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2]。从三重底线(Elkington·J,1998)角度来看,企业应从供应链内外部整合功能向可持续供应链发展,实现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与经济、社会、环境的整体和谐发展。

1970年代学者们对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简称SCM)就进行了研究,但是研究的问题具有片面性,直到2002年对SCM的研究还是集中在“上”链或“下”链,或者从SCM的某一个方面加以研究[3]。进入21世纪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问题的不断出现,国内外学者对基于社会责任的供应链风险问题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4]。Julien Levis指出越来越多的国际企业在其供应链视角下推行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简称CSR),以保证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并在供应链视角内把企业社会责任作为其战略采购与管理的重要内容。Che-Fu Hsueh 和 Mei-Shang Chang 研究了由生产商、中间商和零售商组成的具有 CSR 的网状供应链,提出了一个竞争战略,即生产商之间基于CSR的协作模式[5]。Lewis,B.M等研究了全球供应链中确保CSR行为的安全措施以及如何管理采购商与供应商之间的行为规则[6]。Sawik·T等认为供应链中的采购商在实施采购计划时应确保其供应商就劳工和环境等方面履行社会责任[7]。Kytle和Ruggie认为,基于社会责任的企业供应链风险产生于企业的自利性行为,或其它组织的行为不确定性。Panayiotou等建立了社会责任指标拓展体系,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风险分析。Vallaster等指出,企业应将关于社会责任的供应链风险管理全面深入地融入到战略管理中。Hallikas从风险事件的概率和结果的角度,对社会责任下的供应链风险评估进行半定量化研究。Pater提出了利用评分方法去建立社会责任下的供应链风险识别指标体系。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副理事长陈英女士提出:作为一个完整的可持续供应链,每个企业都得贯彻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只有所有供应链相关方都负责任,才可以建立一个有社会责任的可持续供应链。陶菁、顾庆良研究了供应链视角下的企业社会责任,指出政府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强制性要求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最重要的驱动力。毛太田,周丹从采购、库存、配送、销售和售后5个风险视角构建了社会责任下零售供应链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进而对企业供应链风险进行定量评价[8]。雷勋平从供应风险、需求风险、物流风险等7个方面构建了汽车制造业供应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9]。郭毅,丰乐明利用logit和probit二元选择模型探讨了企业规模、资本结构与供应链社会责任风险的关系。贾敬全认为,由于社会责任履行不当会给公司带来战略风险、经营风险、环境保护风险和财务风险等等,进而影响公司可持续发展。颜波,石平提出基于社会责任的供应链风险主要来源于供应链内外部的不确定性[10]。张秀敏,杨连星建立了风险评估模型, 认为解决供应链企业最关键的因素是供应源问题[11]。龙静从供应的集中度,供应商的可见性,设计信息的可替代性,设计信息的可转移性等社会责任方面识别供应链脆弱性去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风险[12]。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基于企业社会责任下供应链风险的研究可以概括为三个部分:供应商问题的研究、供应链风险类型的研究、供应链风险指标体系建立的研究。[13]本文在界定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可持续供应链风险内涵基础上,利用相关理论,探讨基于企业社会责任下可持续供应链风险管理体系结构;基于实证调研和统计分析法构建社会责任下可持续供应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并从企业内部责任风险、外部环境责任风险、合作伙伴责任风险等角度探讨可持续供应链风险。本文融合了企业社会责任[14]、可持续供应链管理、风险评价等元素,为可持续供应链上社会责任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同时有利于供应链企业结合自身特点、切实承担社会责任,也有利于降低供应链上企业的合作风险。

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分析与总结,笔者认为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可持续供应链风险是指供应链上关于企业社会责任方面存在的风险,即由于企业不承担或不合理承担社会责任,在特定客观条件下,由风险因素引起社会事件的发生,导致影响企业品牌的声誉、员工的士气和道德凝聚力、消费者的认同力,影响供应链可持续整体安全运行,造成供应链条上整体成本增加、供应链效率下降和无法达到可持续供应链管理预定目标,对供应链条上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损失的不确定性。因此,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现代化进程中,企业承受的社会责任压力不断加大,利益关系更加复杂,为了确保企业可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企业必须加强社会责任方面的供应链风险管理。

二 相关理论分析

(一)供应链管理

关于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国内外学者持有不同的观点,还没有达成一致,但是其主要内容是差不多的。在对相关文献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认为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物流、服务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控制,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开始,制成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渠道把产品送到需求者手中的将供应商、生产商、中间商、零售商、直到直接客户和间接客户连成一个系统的、完整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如图1所示。它不仅是一条连接供应商的供应商到客户的物料链、信息链、资金链,而且是一条增值链[15]。SCM就是对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直间接客户的整条网链结构上发生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进行计划、控制、协调和反馈的一种供应链中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SCM 作为一种集成创新的理念思想,指导供应链参与者在目标和行为统一的基础上,将企业间的资源进行整合,形成一种独特的供应链资源和能力,以致使企业获得可持续的、稳定的竞争优势。

图1 供应链的网络结构模型

(二)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可持续供应链管理

企业社会责任最早由Oliver Sheldon于1924年提出。至今为止,学者们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各有各的看法,但最重要的一点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企业的高科技化,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与外延不断在变化[16]。本文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最大限度地承担对员工、合作伙伴、债权人、消费者、社区、政府、竞争者、环境和弱势群体等方面的经济、法律、道德和慈善责任。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又是近年来,社会责任风险不断在供应链上涌现[17],例如,2012年新闻媒体所披露的针对肯德基的“问题鸡肉”事件,2013年中国石化“青岛输油管道爆炸”事件、哈药集团“销售假冒保健品”事件,给肯德基、中国石化和哈药集团公司造成重大不良影响,其原因都与公司未对其供应链企业提供的产品进行严格的监管或企业内部管理有关。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利于消除社会不安定隐患,有利于提高员工道德凝聚力、树立企业良好形象,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降低成本、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18]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可持续供应链注重核心企业与其上下游企业间资源的整合与能力的形成,我们就不能只单单关心自己的企业社会责任,还应采取与上下游企业供应链沟通与合作等方式,使供应链上的企业共同遵守社会责任,使各企业间合作风险减少到零[19]。

可持续供应链管理与绿色供应链管理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不仅仅考虑生态环境方面的影响,而是系统地整体地协调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追求三重底线的最大化平衡[20]。可持续供应链管理(SSCM,sustainabl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供应链管理中的体现,是核心企业与其上下游企业从战略高度系统地协调经济效益、社会责任和环境保护三重底线,在每个环节将企业与自然、企业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于整个供应链[21],并有效管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以及供应链上企业间合作所进行的管理。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可持续供应链风险管理体系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基于社会责任的可持续供应链风险管理体系结构

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可持续供应链风险管理体系结构是在付磊提出的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结构基础上提出来的。付磊主要是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对象、目标、集成创新和内容上进行探讨。笔者主要是从企业社会责任下可持续供应链风险的角度去探讨这几个方面的,对象、目标、技术与付磊提出的有所不同。笔者最大的创新是在社会责任下对可持续供应链在企业内部责任风险、外部环境责任风险和合作伙伴责任风险利用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去探讨如何降低供应链上企业合作风险和实现企业可持续性发展。

(三)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可持续供应链风险评价指标设计

本文主要采取对企业和专家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数据资料收集,并参考调查数据信息确定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可持续供应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权重。

1.调查对象的选择与问卷设计

由于调查的问题涉及到供应链企业多方面情况,所以调查对象主要选定为上海大众、上海通用、北京现代和广汽本田等企业中从事供应链业务活动(如采购、物流、销售、品质和环保等)的相关人员、中、高层管理者和供应链专家。本文问卷设计以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可持续供应链风险评价指标的确定为目标,针对不同指标层获取两两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比较信息,以便构建对比矩阵进行层次分析。问卷发放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种是与专家面对面进行沟通与交流,让专家填写问卷并对问卷中列出的指标进行删减或补充;一种是直接到企业进行调查,现场回收问卷;另一种是邮寄给被调查的企业和供应链专家。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问卷122份,回收率为81.3%,经分析整理后,有效问卷106份,有效问卷率为70.7%。通过问卷调查方式确定各级指标权重的原始数据,由此建立判断矩阵,分别计算一级、二级、三级指标的权重及其相应特征向量,随后计算CI值,将计算结果和随机一致性指标RI值进行一致性检验。最后,106份问卷有95份通过了检验。

2.选取指标的主要控制措施

为了达到构建一套合理、全面、系统、科学的可持续供应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本文调查采取了如下控制措施。

(1)填写问卷对象的控制。由于调查的专业性较强,这就要求调查对象必须是对企业供应链业务十分熟悉的人员或是物流方面专家,以此来提高问卷调查的可靠性。本研究调查中93%的受访者在目前企业服务了3年以上,非常熟悉企业情况,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本研究问卷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调查过程的控制。本研究调查所遇到的最大障碍是多数企业人员都很繁忙,对于工作繁忙的企业工作者我们是主动上门去调查,现场完成调查工作;对于供应链专家我们主要是采取邮寄的方式,以保证专家们有足够的时间来填写问卷。

3.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供应链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然而在利润的驱使下,必然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比如环境的污染、虚假广告、不正当竞争、产品质量等,严重影响了企业可持续发展和消费者权益。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供应链风险评价越来越受到关注[22]。本文在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专家意见以及实际情况,并结合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将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可持续供应链风险从企业内部责任风险、外部环境责任风险和合作伙伴责任风险三个维度进行测量,并在广泛搜集国内外学者关于企业社会责任下供应链风险评价测量题项的基础上整理出如表1所示的评价指标体系。

(1)企业内部责任风险。企业内部责任风险是指由于供应链上核心企业在企业内部运营管理过程中人为因素、资源配置等所产生的风险。主要包括由于生产能力与生产事故导致的生产风险,由于研发技术的先进性、模仿性、产品周期性引发的技术风险,由于物流基础设施与成本产生的物流风险,由于人才储备等原因产生的人力资源风险。

(2)外部环境责任风险。外部环境责任风险是指由于企业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对整个供应链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包括生态环境、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市场环境。

(3)合作伙伴责任风险。合作伙伴责任风险是指供应链企业间在运行操作过程中独立决策、道德准则、文化差异、利益分配不一致等不同而导致供应链的不确定性增加。主要包括供应风险、信息风险、文化风险、利益风险。

(四)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可持续供应链风险评价实证研究

在我国,汽车制造业规模大,产业关联度高,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13年,我国汽车销量突破2100万辆,早已超越美国而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汽车企业的产值比较高,涉及面比较广,产业链条比较长,所以汽车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状况对社会具有较大影响,不仅有助于社会的和谐,同时也是企业服务社会的重要体现。汽车制造业可持续供应链包括从零部件采购到整车交付的全部过程,是最复杂的供应链系统之一,是典型的全球供应链竞争。它是以整车制造企业为核心,通过上游汽车零部件供应企业和下游汽车销售企业等一系列企业的协同作业。主要是以整车制造企业为中心,通过对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控制,从原材料采购开始,经过中间生产到最终产品制成,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销售给消费者,形成了从供应商的供应商、供应商、制造商、中间商、零售商,最后到客户手中的一个整体的可持续供应链网络结构,在整个供应链系统中具有代表性。

表1 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可持续供应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资料来源:根据李晓婷(2012)、雷勋平(2013)、颜波(2014)关于供应链风险评价整理得来

以上海大众、上海通用和广汽本田等汽车制造企业为例,运用上述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调查和度量,对其可持续供应链风险进行研究,对汽车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同时这几家制造企业主要生产系列轿车、商务车和越野车,在汽车行业具有代表性和普适性。因此,选取的这几家汽车制造企业基本能代表我国汽车制造业整体供应链风险状况,通过评价与分析这几家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的供应链风险,可为我国汽车制造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供应链风险预警与防范提供决策参考。

1.样本的选取及数据来源

本文把上海大众、上海通用和广汽本田汽车制造企业作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数据来源主要是邀请汽车制造业供应链风险评价专家、企业相关管理人员(许群芳等)和高等院校供应链风险研究人员(董坚峰等)等11人组成可持续供应链风险评价专家小组。获取数据方式主要是通过现场调查、网络在线调查和问卷邮寄等方式获得表1中各个可持续供应链风险评价指标相关数据,运用的是SPSS17统计分析软件,通过AHP分析法获得企业社会责任下可持续供应链各级指标的权重,模糊评价法获得各级指标的综合得分,再通过归一化处理得到一级指标的权重与总体得分。

2.量表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笔者采用SPSS17进行数据分析。第一步,可靠性检验。用一致性指标Cronbach’系数来检验量表的信度,如果因子的Cronbach’值超过0.7,表示具有较好信度,0.5~0.7,被认为可靠性一般。通过检验,企业内部责任风险、外部环境责任风险、合作伙伴责任风险三个变量的信度分别为0.736、0.752、0.689,除了合作伙伴责任风险少于0.7外,其它的均大于0.7。第二步,进行主成分分析来检验量表的效度。笔者用巴特立球体检验并观察,结果显示企业内部责任风险、外部环境责任风险、合作伙伴责任风险三个变量的KMO值分别为0.857、0.839、0.764,均超过0.7*马庆国(2002)认为KMO样本测度和巴特利球体检验可判断样本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KMO在0.9以上,非常适合;0.8-0.9,很适合;0.7-0.8,适合;0.6-0.7,不太适合;0.5-0.6,很勉强;0.5以下,不适合。。说明所调查的问卷是有效的、可信的。

3.风险评价指标权重及综合得分计算

表1所列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可持续供应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中,指标层各指标权重的确定非常重要,因为它关系到评价结果的准确与否。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权重,然后用模糊评价法确定可持续供应链风险的评价等级与分数。

表2 随机一致性指标RI

(1)风险评价指标权重计算*限于篇幅的要求,具体计算过程略。

邀请多位专家分别对评价指标体系的各个指标逐层进行成对比较,直到各位专家的意见趋于一致,得到各位专家的均值判断矩阵:

根据判断矩阵,计算出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特征向量就是各指标相对上一层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即权重向量。然后再利用公式CI=(λmax-n)/(n-1)和CR=CI/RI检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

(2)风险评价指标综合得分计算

将可持续供应链风险各指标评价等级与其相对应的分行向量矩阵表示为:CT={C1,C2,C3,C4}={100,90,80,70}。

最后,笔者再将模糊评价集和评价等级向量得到可持续供应链风险评价指标的最终得分,计算公式如(1)。

SCORE=B×CT

(1)

根据(1)的计算结果,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可持续供应链风险评价指标综合得分与等级如表3所示。

表3 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可持续供应链风险指标综合评价标准

(五)风险值测定模式

(六)汽车制造业可持续供应链风险值计算

利用4.3 风险评价指标权重及综合得分公式计算三家汽车制造企业基于社会责任的可持续供应链风险评价指标权重及综合得分,计算结果如表4所示。

利用表4中的数据,再根据(五)风险值测定模式计算三家企业可持续供应链风险评价指标的标准差系数,计算结果如下:

表4 可持续供应链风险评价指标比较

(七)基于社会责任的汽车制造业可持续供应链风险评价结果分析

从3家汽车制造业企业的社会责任下可持续供应链风险评价指标标准差系数来看,均处于低风险状态,表明汽车制造业企业可持续供应链总体上来说运行状况良好,与汽车供应链上企业的合作在社会责任方面的风险是很低的。但是上述3家企业上海大众的标准差系数最小,说明上海大众的企业社会责任下可持续供应链风险最小,与它合作更值得信任。

三 结论与未来研究展望

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设计了一种更为合理、客观、全面、系统、科学、实用的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可持续供应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同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的权重进行判定,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各指标进行打分,运用风险测定法对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的可持续供应链风险度进行评价,从而可以得到较为客观的评价结果,较为有效地对可持续供应链风险度进行评价,进而有助于为企业选择合作伙伴提供可靠的依据。通过对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可持续供应链风险度的评价,根据风险度的大小可以给合作企业设计红、黄、绿三种颜色(* 红色:高风险的合作企业;* 黄色:中风险的合作企业;* 绿色:低风险的合作企业)。进而对红、黄、绿合作企业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必须注意,对合作企业的分类是动态的,要根据在不同时期的表现调整等次。

* 红色合作企业:采取强有力措施,直接与这些企业对话,持续监督和改进表现或放弃与这些企业的合作;

* 黄色合作企业:积极地介入可持续供应链管理。比如:对每个合作企业应该经常要求报告社会责任绩效;

* 绿色合作企业:通过制定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和订购单等限制性条款要求履行,不必积极沟通。

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可持续供应链风险评价及其管理是一个企业从优秀走向卓越的必要过程。为了使本文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能够真正帮助到供应链上企业,切实可行地对可持续供应链上企业进行风险度评价。未来还需要在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与完善:一是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可持续供应链风险评价指标的数据搜集与积累,即如何建立企业数据信息共享机制;二是可持续供应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中存在大量的定性成分和不确定因子,再加上不同行业的可持续供应链的影响指标侧重点又各不相同,所以要加强对评价指标体系的验证,以便在不同行业中增加评价指标体系的通用性;三是可持续供应链风险评价强调的是社会责任绩效,而企业的经营目标又是实现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如何真正对企业社会责任下可持续供应链风险度进行评价将是学术界今后关注和研究的重点。

[1] Christopher, M.Logistics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trategies for reducing cost and improving service[M].London:Financial Times Pitman Publishing, 2005.

[2] Punit Arora, Ravi Dharwadkar.Corporate Covernance and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The Moderating roles of attainment discrepancy and organization slack[J].Corporate Governance:An International Review, 2011, 19(2):136-152.

[3] 葛永盛,黄婷婷.基于风险与收益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20-24.

[4] Francesco Ciliberti, Job de Haan.CSR codes and the principal-agent problem in supply chains:four case studies[J].Journal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1,19(8):885-894.

[5] Che-Fu Hsueh, Mei-Shang Chang.Equilibrium analysis and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for supply chain integration [J].Eur J Opl Res,2008,190(2):116-129.

[6] Lewis,B.M.,et al.Managing inventory in global supply chains facing port-of-entry dis-ruption risks[J].Transportation Science, 2013,47(2):162-180.

[7] Sawik,T.Joint supplier selection and scheduling of customer orders under disruption risks:Single vs.dual sourcing[J].Omega, 2014,(43):83-95.

[8] 毛太田,周丹.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零售企业供应链风险评价[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3,(11):85-87.

[9] 雷勋平.我国汽车制造业供应链风险评价实证研究-基于熵权可拓决策模型的分析[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3,(11):1-8.

[10] 颜波,石平.物联网环境下的农产品供应链风险评估与控制[J].管理工程学报,2014,(3):196-201.

[11] 张秀敏,杨连星.企业社会责任项目的评估方法探析[J].管理现代化,2014,(3):58-62.

[12] 龙静,张以彬.制造供应链风险的虚拟应急管理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4,(8):36-38.

[13] 朱正威,李文君,赵欣欣.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公众参与意愿影响因素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53.

[14] 陈文捷.论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影响因素[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0,(6):96-100.

[15] 陈俊杰.供应链视觉下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研究[J].商业会计,2014,(16):50-52.

[16] 刁宇凡.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的形成机理研究——基于综合社会契约视阈[J].管理世界,2013,(7):180-181.

[17] 田虹,袁海霞.企业社会责任匹配性何时对消费者品牌态度更重要——影响消费者归因的边界条件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13,(3):101-108.

[18] 楼裕胜.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企业集用风险评估模型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21-25.

[19] 梁佑山,倪得兵.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供应链双渠道竞争模型[J].中国管理科学,2013,(11):453-459.

[20] Stefan Seuring, Martin Muller.From a literature review to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sustainabl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08,(16):1699-1710.

[21] 周鲜成,贺彩虹.可持续供应链企业社会责任协同推进机制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4,(2):128-131.

[22] 齐丽云,魏婷婷.基于ISO26000的企业社会责任绩效评价模型研究[J].科研管理,2013,(3):84-88.

Risk Assessment of Sustainable Supply Chain Based on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Focusing on Auto Industry

XU Jian,TIAN Yu

(School of Business,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275,China)

Nowadays, the competition of supply chain has replaced the brand competition among modern enterprises.Undertaking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sustainabl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s exactly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for the improvement of enterprises' competitive edge and the conformity to the standardization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guidelines.However, the complexity, causal ambiguity and historical variability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do pose certain obstacles in practical level.To realize effective governance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sustainabl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we have to launch co-governance standards which exert risk assessment,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on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sustainable supply chain;risk assessment;evaluation index

2014-12-25[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72162、71462008);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项目(14B144)

许 建(1976—),男,湖南永兴人,副教授,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供应链管理.

C931;F272

A

1008—1763(2015)03—0071—08

猜你喜欢
供应链责任指标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最新引用指标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制造强国的主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