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酒
——从清华楚简《耆夜》和北大秦简《酒令》想起的*

2015-03-06 02:58
关键词:酒令秦简骰子

李 零

(北京大学 中文系,北京 100871)



简帛学研究专辑

诗与酒
——从清华楚简《耆夜》和北大秦简《酒令》想起的*

李 零

(北京大学 中文系,北京 100871)

中国古代,酒与文学有不解之缘。参加酒宴者往往以一种叫“酒令”的诗歌助兴。讨论的《酒令》是书于竹牍和木牍,藏于北京大学。另外,令人惊奇的是,同出还有一枚特殊的酒骰,形状特异,前所未见,上面有四个酒令。

北大秦简;酒令;酒骰;诗歌

从前,我根本不粘烟酒,就连插队,也不抽不喝。我记得,离北京前,同学在颐和园聚会,他们全醉了,有痛哭流涕的,有咧嘴傻笑的,有碎嘴唠叨的,有沉默不语的,就我一口不喝。我酒龄太短,只能从1987年算起。我是陪俞伟超老师聊天才学会喝酒。其实也可以说,根本就没学会。五岁那年,我一脚踩空,掉进排云殿的火道口里,把脑骨摔裂。没准儿是那时落下的毛病吧,茶和咖啡根本不提神,酒也没多少麻醉效果。我从来都没体会过什么叫酩酊大醉。别人都说,几杯白酒下肚,肚里翻江倒海,脑瓜天旋地转,眼前风起云涌,我咋体会不到呢?当年,我写《花间一壶酒》,封面有句话:越活越糊涂,越喝越明白。

诗与酒有不解之缘。研究中国文学史,一定要从这里入手。喝酒,酒劲儿上来,诗兴大发,一发不可收,诗都是喝出来的(如李白)。写诗,诗变成酒令,又为喝酒助兴,前仆后继,引出更多诗。近年,我已转到文学专业,很想研究一下酒跟文学的关系,可惜晚了。现在的人,只会喝酒,不会作诗,愧对古人呀。

喝酒,其来尚矣。古人说,仪狄造酒,据说是大禹当领导那阵儿。中国古代的酒都是粮食酒,酒多说明粮食多、人口多,文明水平高。中国从夏代迈进三代,从没吃没喝到有酒有肉,说明生产发展了,生活提高了,但当领导的心里很矛盾,他们又害怕酒。今本《尚书》有《五子之歌》、《胤征》、《说命》、《微子》、《酒诰》、《无逸》,都说酗酒会亡国。它的前三篇,学者定为伪书,后三篇总没错。周人,古代的陕西人,让爱喝酒的河南人给吓毛了。西周早期的大盂鼎,西周晚期的毛公鼎,都说千万别学他们。你要光看《尚书》,还以为周人真能“拒腐蚀,永不沾”,但翻开《诗经》,完了,《诗》三百,《风》、《雅》、《颂》俱全,至少有35篇讲喝酒。这以后,中国酒史,喝而禁,禁而喝,反反覆覆。比如曹操,他把反对禁酒的孔融杀了,但他自己呢,“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酒是禁不住的。

中国文学史,《诗经》讲喝酒,很多,刚才讲过了。《楚辞》讲喝酒,只有《九歌·东皇太一》、《招魂》,全跟敬神有关。汉魏,邹阳、扬雄、曹植写过《酒赋》,跟喝酒有关的诗很多。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竹林七贤,都是能文能酒,鲁迅先生有专门讨论。晋诗可举陶渊明。唐诗、宋词、元曲跟酒令有关,更不必说了。明清小说,不光关云长温酒斩华雄,武二郎借酒劲,景阳岗上打老虎,还有专讲喝酒行令的热闹场面,《红楼梦》、《镜花缘》等小说描写非常多。

目前研究酒令,有两条新材料。一条是清华楚简《耆夜》,一条是北大秦简《酒令》。

清华楚简《耆夜》讲武王克商前的西伯戡黎。黎国在今黎城、潞城、长治市、长治县一带,我老家那一带。翻过太行山,另一边是安阳殷墟和朝歌牧野。这个地方,战略地位很重要。武王八年,周人伐黎,打了大胜仗。周人在祭祀文王的庙堂喝庆功酒。在座七人,怎么坐?值得研究。

我怀疑,武王在堂上,背北面南,其他六人在堂下,分坐两侧。

“毕公高为客,召公保奭为夹”,是说毕公高为主宾,召公奭为主陪,毕公在西,召公在东,坐在堂下第一排。

“周公旦为主,辛公讠臣为夹”,是说周公旦主持仪式,辛公甲负责安排座位,引导宾客就位,周公在西,辛公在东,坐在堂下第二排。

“作册逸为东堂之客,吕尚父命为司正,监饮酒”,是说作册逸为次宾,坐在堂下的东边,吕尚父受命为酒监,负责监饮酒,坐他对面,这是第三排。

席间,敬酒顺序很重要。

首先,武王向毕公敬酒,歌《乐乐旨酒》;向周公敬酒,歌《鞧乘》。毕公是三晋魏氏的祖先,跟山西有不解之缘。看来,戡黎之役,属他功劳大,其次是周公。《乐乐旨酒》,开头两句是“乐乐旨酒,宴以二公”,“宴以二公”正好用来讲向毕公、周公敬酒。《鞧乘》讲披坚执锐,乘战车,冲锋陷阵,则用来表扬二位的赫赫战功。说不定,伐黎之役,他俩一个为车御,一个为车右,跟武王在同一战车上。

最后,堂下突然有蟋蟀叫,周公诗兴大发,又歌《蟋蟀》。《蟋蟀》,今《诗》属于《唐风》。《唐风》是晋南民歌。诗分三章,每章最后两句是“康乐而毋荒,是惟良士之惧”,这是自勉自励,告诫自己,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还要谨慎再谨慎,努力再努力。

这一仪式是拿当时的贵族歌诗当酒令,非常高雅。

北大秦简《酒令》不一样,更像现在的酒风。

下面欣赏一下。

(一)竹牍

东菜(采)泾桑,可以食(飤)蚕。爱般适然,般独安(宴)1湛,食(飤)般已叔(就)子湛。宁见子见子?黄黄鸟虖(乎(萃)吾兰林。

【白话翻译】

东采泾上桑,可以喂我蚕。子湛只喜欢子般一人,子般只跟子湛吃饭。子湛刚请子般吃过饭,子般又请子湛喝一番。难道你能见到子般,却见不着子湛?鸟儿黄黄,飞来我家,落在木兰枝头上。

这首诗是讲以酒会友。

古诗讲究起兴,起兴是典型的民歌风,现在的民歌还有这种开头。这首诗是以采桑喂蚕起兴。桑叶可以喂蚕,酒食可以醉人,这是开头。

下面讲喝酒。谁喝酒呢?俩酒徒,一个叫子般,一个子叫子湛。这俩名字很有趣,般有寻欢作乐之义,湛是沉湎,沉湎到不能自拔,估计都是庄谐式的隐语。他俩一见倾心,子湛心中只有子般,子般只请子湛吃饭。他俩你请我,我请你,终日厮混,形影不离,谁都离不开谁。你怎么可能见到这位,却见不着另一位?作者故意反问。

(二)木牍一

不日可增日可思,检检(鬑鬑)柀(披)发,中夜自来。吾欲为怒1乌不耐,乌不耐,良久良久,请人一桮(杯)。黄黄鸟邪,醉(萃)吾冬栂(梅)。2(正面)

【白话翻译】

来日无多可叹,往事难以释怀。长发披肩飘飘然,半夜不请自来。我想发火没处发,很无奈呀很无奈,郁结于心,太久太久,不妨请她喝一杯。鸟儿黄黄,飞来我家,落在冬梅枝头上。

这首诗是讲借酒浇愁。

和上一首诗不同,它说的是,有个人,也就是诗中的“吾”,郁郁寡欢想不开。这位老兄愁什么?愁的是人生苦短。“不日可增日可思”,有学者在网上写文章,指出这样的话也见于汉代铜镜(商之彝《北大藏秦簡酒令零识》)。它的意思是说,去日苦多,今后的好日子没几天了,但往事历历在目,仍然留在心头,想起过去就痛苦。李白有一首诗,“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与此是类似表达。他心里难受,无法排遣,得找个倾诉对象,于是这样的人出现了,有个长发女子出现了,半夜三更,不请自来。这是头两句。

下面讲他的精神状态。这位老兄,不止烦,而且恼,不止恼,而且怒。怒到乌不耐呀乌不耐,受不了呀受不了,不是一时半会儿,而是良久良久,可把他憋坏了,怎么办?只好请这位女士喝一杯。

喝下去,怎么样?肯定不是一杯的量。鲁智深馋酒,有一句名言,曰“嘴里能淡出个鸟来”,形容嘴中没滋没味。现在好了,黄黄小鸟又飞过来了,这回是落在冬梅的枝头上。换人换地方,最后还是落实到醉。

(三)木牍二

【白话翻译】

再多的酒也喝不醉,除非浩荡如江汉。喝醉了也不回家,只要还没喝到夜半。就算坐上马车往家赶,也要拖到鸡未鸣、天未亮,四周还是大黑天。

老夫老妻还年少,没做亏心事,不必把心焦。与世俯仰心不慌,愿如野草随风倒。

这是两首诗。

第一首,讲酒量。这位老兄真能喝,不但喝得多,怎么喝都喝不醉,而且作通宵达旦之饮,死活不肯回家。

第二首,讲一对老夫老妻,活得坦坦荡荡。诗中没讲喝酒,但跟喝酒恐怕仍有关系。其生活态度是“愿如野草随风倒”,让我想起“醉后何妨死便埋”(辛弃疾《沁园春·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

最后这首诗,学者有争论。

“一家翁濡”,我读“一家翁妪”。刘钊先生有不同意见,认为“一家翁濡”应读“一家翁孺”。汉人常以翁孺为私名。但翁孺除作人名,其它用法几乎看不到,类似人名有长孺、中孺、少孺。“不大为非勿庸谯”,刘钊先生认为“谯”应读如本字,是责怪之义。但责怪分自责和他责,这里不可能是他责,只能是自责。自责是心中歉疚,自己跟自己过不去,跟憔字的意思倒比较接近。

(四)令骰

北大汉简,除上所述,还有一件木质酒骰,可能与《酒令》有关。骰子跟赌博有关,全世界都有,有点有面,样子差不多,主要是六面体。中国的骰子,形状很多,除六面体,还有十四面体、二十六面体。北大的这枚骰子,过去从未发现,它也有六个面,但不是方的,形状有点像西北简牍的木觚,但又不一样。它是拿根木棒,两头刮削,各三个面。六个面相互交错,都有字,上面和下面,文字是互相反着写。它包括三组成对的文字:

3.千秋/百尝(祝客长寿/举杯共饮)。

这种骰子,大家老问怎么用?我说不知道。有兴趣的人,不妨自己动手,做个骰子,试试看。

如今,喝酒的风气很不好。

孔子教导我们说:“唯酒无量,不及于乱。”(《论语·乡党》)

The Poems and Wine ——The Thinking aboutQiyein the Tsinghua University Chu Bamboo Slips andJiulingin the Peking University Qin Bamboo Slips

LI Ling

(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871,China)

In ancient China, there wa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iterature and wine.The drinkers attending in a feast usually used some special poems so-calledJiu-lingfor fun.This article aims to discuss a set of poems renamedJiu-lingwhich was written on the Qin bamboo or wooden tablets kept in the Peking University.Amazingly, we also found a wine die with four different charges,whose shape we have never seen before accompanying with the tablets.

the Qin bamboo or wooden tablets kept in the Peking University;Jiu-ling;wine die;poems

主持人语: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先后收藏楚简、秦简,推动了简帛的保护与研究,也促成了第一个人文学科的国家级协同创新平台“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中心”的建立。2014年12月5日至7日,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所与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因都收藏、研究秦简而主办了一个“秦简牍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本辑论文以此会议论文为主。另外还特约邢义田院士的一篇专论汉秦的论文。

(朱汉民教授)

2015-03-05

李 零(1948—),男,山西武乡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研究方向:考古、艺术史、先秦两汉史、古文字、古文献、历史地理、思想史.

I207.2

A

1008—1763(2015)03—0005—03

猜你喜欢
酒令秦简骰子
古人酒令花样多
云梦睡虎地秦简,让秦史“活”起来
让“最严禁酒令”带电生威
唐朝定居指南·贰 酒令
骰子不见了
秦简“识劫 案”发微
送你一片风景
巧猜骰子
秦简《吏道》、《为吏》所见格言疏释
测测你的空间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