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循环术后不同途径输注鱼精蛋白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2015-03-07 12:07陈永福罗业春覃祖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5期
关键词:体外循环肝素主动脉

陈永福 罗业春 覃祖光

体外循环术后不同途径输注鱼精蛋白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陈永福 罗业春 覃祖光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术后不同途径输注鱼精蛋白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64例患者按给药途径分为A组和B组, 各32例, A组升主动脉给药, B组颈内静脉给药;观察两组注射鱼精蛋白后3、10、20、30 min平均动脉压(MAP)、平均肺动脉压(MPAP)及气道压力(AP)的变化。结果A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给予鱼精蛋白3、10、20 min后血压明显下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气道压力升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从对影响血流动力方面, 主动脉根部注射明显小于静脉注射, 在控制注射鱼精蛋白不良反应方面, 效果也明显优于颈内静脉方式。

血流动力学;鱼精蛋白;体外循环

鱼精蛋白是一种异体蛋白, 如注射入人体中, 可能会引发不良反应, 在体外循环后不利于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平衡,本文比较分析在体外循环后经两种不同途径注射鱼精蛋白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64例患者, 男45例, 女19例, 年龄4~75岁, 平均年龄45岁, 体重44~90 kg。按照不同的注射方式将患者分为A组32例, B组32例, A组患者中包含心脏瓣膜替换(换瓣)20例, 先天心脏病12例, 所有患者体外循环后经主动根部注射鱼精蛋白;B组患者中包含换瓣18例, 先天心脏病14例, 患者从颈内静脉注射鱼精蛋白。两组术前心功能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行常规方法, 麻醉前注射吗啡10 mg, 东莨菪碱0.3 mg。入手术室监测ECG、SpO2, 面罩或导管给氧, 局部麻醉下行桡动脉穿刺。麻醉后行右颈内静脉穿刺放置Swan-Ganz导管。64例体外转流时间58~188 min, 有54例患者心脏恢复跳动,10患者经电击后恢复跳动。在体外循环前肝素化, 使得ACT≥600 s, 不足时要及时补充肝素。停机后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 肝素与鱼精蛋白比例为2:3。鱼精蛋白的用药时间在70~200 s, 在给药后的3、10、20、30 min, 观察患者平均动脉压、平均肺动脉压及气道峰压的变化。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从主动脉根部注射药物的A组在注射蛋白后的3、10、20、30 min血流动力学无显著的变化, 各个时间点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而从颈内静脉给药的B组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大, 用药后3、10、20 min时MAP下降, MPAP与AP升高,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32 例在应用鱼精蛋白前给予多巴胺2.5~5.0 μg/(kg·min), 在应用鱼精蛋白时升压药未做调整。B组患者中有15例在用鱼精蛋白后30 min内需加用地塞米松10 mg及加用多巴胺1~2 mg或提高泵注速度, 动脉在压经处理后恢复时间较短, 而肺动脉压和气道压恢复时间长。见表1, 表2, 表3。

表1 两组患者应用鱼精蛋白前后MAP比较(±s, mm Hg)

表1 两组患者应用鱼精蛋白前后MAP比较(±s, mm Hg)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1 mm Hg=0.133 kPa

组别 例数 使用鱼精蛋白前 使用鱼精蛋白后3 min 10 min 20 min 30 min A组 32 76.1±11.2 72.5±12.7 73.3±15.6 75.4±18.4 75.8±15.1 B组 32 72.3±12.8 59.4±18.2a 62.9±17.5a 66.8±14.3a 70.9±12.7

表2 两组患者应用鱼精蛋白前后MPAP比较(±s, mm Hg)

表2 两组患者应用鱼精蛋白前后MPAP比较(±s, mm Hg)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使用鱼精蛋白前 使用鱼精蛋白后3 min 10 min 20 min 30 min A组 32 19.4±4.5 20.3±4.1 21.4±5.9 21.2±5.7 18.3±4.2 B组 32 18.7±5.7 23.2±4.6a 26.1±6.8a 25.7±4.8a 23.7±4.4

表3 A、B两组用鱼精蛋白后AP变化 (±s, cm H2O)

表3 A、B两组用鱼精蛋白后AP变化 (±s, cm H2O)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1 cm H2O=0.098 kPa

组别 例数 使用鱼精蛋白前 使用鱼精蛋白后3 min 10 min 20 min 30 min A组 32 14.4±2.0 16.3±3.3 14.2±2.1 15.2±2.6 15.1±2.8 B组 32 14.3±1.9 22.6±2.2a 24.7±2.6a 23.2±2.5a 20.0±2.7

3 讨论

体外循环(CPB)手术中为防止血液在CPB管道中凝结,一般需要用到肝素来保护血小板和凝血因子。而在体外循环结束后需要一定的药物中和肝素, 目前以鱼精蛋白为最有效的药物, 一般给药的途径分为经颈内静脉给药及经主动脉根部给药两种, 经不同途径注射鱼精蛋白其中和肝素的作用无差别[1], 但对血流动力学、肺通气造成的影响有显著的差异,关于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引发的重症不良反应, 国内外都有统计, 国外统计概率在0.06%~10.7%,国内统计几率为2.7%, 有过敏反应者为27.0%, 对血流动力学、呼吸功能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循环紊乱, 即血压降低、心输出量降低、气道压力升高, 可导致严重的低血压和低心输出量综合征, 重者可致死亡。已有研究表明鱼精蛋白所致血流动力学改变与组胺有关, 注射鱼精蛋白后能刺激血液中的嗜碱性粒细胞、心脏、皮肤等肥大细胞释放组胺, 能增多血液中的组胺, 引起全身小动脉、小静脉的扩张, 增强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减少循环血量, 导致体循环血压下降, 注射鱼精蛋白后组胺增加的程度与给药途径有一定的相关性, 经主动脉给药比经中心静脉给药能减少机体组胺的释放。注射鱼精蛋白后低心输出量综合征是因为鱼精蛋白对心脏有明显的负性肌力作用, 它能抑制心肌纤维的收缩, 降低心肌细胞对肾上腺素能神经元的感应程度, 减少药物的正性肌力作用,鱼精蛋白对体循环血管还有一定的舒张作用, 形成收缩效应,还能将血小板集中在肺部, 阻塞肺毛细管血, 引发血栓素A2上升, 致使肺血管收缩, 增加肺血管阻力, 在主动脉根部注射鱼精蛋白绕开了肺循环而减少Ⅲ型反应发生, 使不良反应等得以减轻。通过本组的病例对比, 可以看出在对影响血流动力方面, 主动脉根部注射明显小于静脉注射, 在控制注射鱼精蛋白不良反应方面, 效果也明显优于颈内静脉方式。

[1]朱蔚琳, 张学刚, 黄爱兰, 等. 体外循环后鱼精蛋白拮抗肝素两种方法的临床比较.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2,6(20):6507-650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5.076

2014-11-19]

537000 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胸外科

猜你喜欢
体外循环肝素主动脉
体外循环心脏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胸主动脉阻断联合主动脉旁路循环技术建立大鼠脊髓缺血损伤模型
《中国体外循环专业技术标准》
——体外循环质量控制的基石
主动脉球囊反搏应用于胃贲门癌手术1例
建立我国体外循环专业技术规范刻不容缓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超声诊断CTA漏诊DeBakey Ⅱ型主动脉夹层1例
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中肝素泵的故障处理及日常维护保养
PCC中不同水平抗凝血酶和肝素对其促凝及抗凝能力的影响
低分子肝素药理学机制及适应证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