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循环

  • 加速康复心脏外科需要体外循环的贡献
    展,但是涉及体外循环的具体内容不多。一方面,撰写指南的专家多为心脏外科、麻醉专业,体外循环的专家较少,非心脏外科领域的ERAS也没体外循环具体内容可以借鉴;另一方面,体外循环相关循证医学证据有限,对指南的贡献少。因此,需要体外循环专业适应ERACS的发展,整合自身的技术优势,开展临床研究,获得证据来完善ERACS的推荐意见,以提高心脏外科患者的围术期治疗效果。1 ERACS的现状[9-15]现有ERACS的普及率有限,推荐意见并不能反映MDT的充分参与。体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2年3期2022-11-25

  • 《中国体外循环专业技术标准》 ——体外循环质量控制的基石
    东省人民医院体外循环科(章晓华);200032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外科(李 欣)在我国体外循环技术临床使用63 年和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分会成立18 年之际,经来自我国主要心脏中心的体外循环及心血管外科专家历经一年多时间的共同努力,克服了疫情对专家之间沟通的影响,完成了我国第一部体外循环专业技术指南——中国体外循环专业技术标准(2021 版)(简称体外循环标准)。1 体外循环标准的产生建立我国的体外循环专业技术标准一直以来都是体外循环及心血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1年2期2021-11-30

  • 心血管外科的发展需要更安全的体外循环
    庄 建体外循环技术的诞生和进步为现代心血管外科奠定了基础。 我国体外循环技术发展的早期,苏鸿熙等老一辈心血管外科先驱们在人工心肺机、氧合器等体外循环产品的研发及体外循环技术的实施和改进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经历了68 年发展历程的体外循环技术,从血泵、氧合器等体外循环设备和装置,到人工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体外循环监测和管理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复杂和危重心脏病患者得以接受了外科治疗,高龄患者和低体重患儿也获得了外科手术机会。 从体外循环衍生出来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1年4期2021-08-31

  • 中国体外循环专业技术标准(2021 版)
    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分会,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作者单位:100037 北京,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分会;100050 北京,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100050北京,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一、 目的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分会(以下称体外循环分会)、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基于当前临床研究证据和业内广泛接受的体外循环技术及我国体外循环专家共识,制定中国体外循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1年2期2021-05-24

  • 七氟醚对婴幼儿体外循环心肌保护的作用研究
    271000体外循环导致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引起线粒体内膜通透性增高,屏障功能损伤,导致细胞色素C等引起细胞凋亡细胞因子大量释放,产生心肌损伤[1-2]。以往研究提示小儿心肌缺血反应不如成年人敏感,但小儿尤其是婴幼儿其心脏结构尚未发育成熟,代谢与功能相对于成年人均有一定差异,且婴幼儿对缺氧耐受性低,体外循环对其造成的影响更大[3-4]。故有效的心肌保护是小儿体外循环手术围麻醉期必须解决的难题。七氟醚是目前临床较为广泛应用的新型吸入麻醉药物,具有芳香味[5],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17期2020-11-04

  • 从冠脉搭桥术探讨体外循环的中医病机*
    成长。然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问世超越了古代中医的认知极限。在体外循环支持下,心脏停止跳动、完成修补后仍安然无恙,其出现对中医理论中气血津液的运行、阴阳五行的转化、脏腑经络的藏输等生理病理机制提出了很大的挑战。自上世纪90年代末起,国内部分中医院逐渐成立了心胸外科专科并开展体外循环手术[1],同时有学者开始对体外循环术后的中医病机及其治疗进行了一些探讨[2-9]。然而体外循环手术干扰因素多,手术方式及时间、心内畸形的矫治效果、麻醉及监护因素等都对之产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20年12期2020-04-09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体外循环感染防控专家建议
    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分会规范制定组1 引言自2019年年末以来,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也称2019-nCoV)在武汉感染流行并迅速蔓延全国各地,根据国家整体防控方案各地进行隔离等措施,全国各医疗部门共抗疫情[1]。然而部分感染患者进行相关手术仍需体外循环支持。为规范管理、准化流程,现制定疑似及确诊COVID-19感染患者的体外循环工作原则及流程,供广大同道参考。同时也会根据疫情的变化适时更新该规范。2 总体原则为响应国家防疫需要,减少患者及医务人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0年1期2020-01-08

  • 建立我国体外循环专业技术规范刻不容缓
    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分会,章晓华,黑飞龙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体外循环从孕育、诞生、成长到不断成熟,成为广泛使用于临床的常规医疗辅助方法。由于体外循环非生物表面对血液成份的激活、非生理性血流、电子机械设备及人工装置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意外等因素,体外循环仍被认为是医学领域最具创伤性的辅助治疗措施之一。近年来体外循环手术量虽仍表现为缓慢增长,但更值得关注的是从2008年至2018年,体外循环在心脏手术的占比下降了14.4%(图1)。体外循环固有的创伤性和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9年4期2019-09-13

  • 体外循环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效果对比分析
    有效手段。非体外循环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哪种方式更具有优势一直是争论的焦点。选取我科2016年1月-2018年1月施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54例及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47例进行对比分析两组疗效。汇报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1.1 非体外循环组:54名患者其中男32例,女22例,年龄48~75岁,平均年龄63.2岁,有心肌梗死病史15例,伴不稳定性心绞痛24例,伴高血压37例,伴糖尿病5例。术前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单支病变1例

    医药前沿 2019年22期2019-09-07

  • 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患者中性粒细胞NF-κB活性及血浆TNF-α和IL-8水平的影响分析
    索烏司他丁对体外循环患者中性粒细胞NF-κB活性及血浆TNF-α和IL-8水平的影响。方法 方便收集该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直视手术的法洛四联症患儿6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研究组给予乌司他丁,对照组给予注射生理盐水。分别在手术前、体外循环30 min后、体外循环停止后30 min、体外循环停止后4 h、体外循环停止后24 h进行抽血,用ELISA检测患者的NF-κB活性及血浆TNF-α和IL-8水平。结果 研究

    中外医疗 2019年31期2019-01-13

  • 麻醉护士在体外循环工作中的配合要点
    21001)体外循环(EEC)是指应用特殊的医用材料和设备暂时替代患者的心肺功能,给心脏手术和其他特殊手术创造必须的条件,又称心肺转流(CPB)。绝大多数的心血管手术是在体外循环下完成的,手术成功与否和体外循环极为密切。体外循环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运用医学手段将患者的生理性循环过渡到非生理性循环,手术操作完成后再恢复到生理性循环的过程。在心血管专科医院,由于从事体外循环的专业人员充沛,一般不需要护士参与此项工作。但在综合性医院,多数体外循环专业技术人员隶属麻醉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11期2019-01-07

  • 第四届华东六省一市体外循环学术交流会在济南召开
    华东六省一市体外循环学术交流会于2019年5月10日至12日在济南召开,来自山东、安徽、江苏、江西、浙江、福建和上海近200名体外循环专业人员参加本次会议。会议还邀请到了全国体外循环学会现任主委黑飞龙教授和候任主委侯晓彤教授。会议由六省一市体外循环专业委员会共同举办,本次由山东省体外循环专业委员会承办,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协办,大会的举办还得到了山东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的大力支持与指导。中国体外循环学会主任委员黑飞龙教授,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兼山东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9年3期2019-01-04

  • 医学模拟培训在体外循环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村,黑飞龙体外循环作为大多数心血管外科手术的必要辅助手段,是术中患者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其安全与否直接影响手术的成功及患者的预后。同时,体外循环是一个高度集约化、高风险的专业,步骤复杂,细节繁多,往往一个细小的环节可造成重大的事故。因此,体外循环医师不但要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术,还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判断力、准确的应急能力及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够迅速有效地处理各种意外。年轻医师往往是体外循环意外发生的高危群体,针对年轻医师体外循环临床教学,尤其是安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8年3期2018-09-20

  • 紧跟时代步伐促进体外循环学科发展
    代人的努力,体外循环学科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在心血管手术、一些非心脏手术以及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目前,随着非体外循环手术的增加、危重患者手术适应证的拓宽、高龄和新生儿手术年龄极限的不断突破,体外循环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医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体外循环的专业技术人员要想有所作为,就应紧跟时代的步伐,顺应时代的需求,不断推进体外循环学科的发展。1 重视体外循环临床,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体外循环临床工作是体外循环专业的根本,任何时候都必须给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8年1期2018-01-14

  • 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临床特点探讨
    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临床特点探讨史芳涛 杨书强安阳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河南 安阳 455000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CHD)体外循环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并分析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3-08—2016-08在安阳市人民医院心外科行CHD体外循环术后并发神经系统疾病的22例患者为研究组,未并发神经系统疾病的21例患者为对照组。分析2组临床资料。结果 22例CHD患者体外循环术后并发神经系统疾病不同,患者临床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17期2017-10-12

  • 2017全国体外循环学术大会圆满落幕
    2017全国体外循环学术大会圆满落幕2017年 8 月 25 日至 27日,由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分会(ChSECC)主办的“2017全国体外循环学术大会”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北省武汉隆重召开,来自国内外近600名代表参加了本次大会。本次学术会议一如既往地传承全国体外循环学术大会的主题演讲和国际交流,邀请国内外权威专家作学术报告。2个分会场分别举办了青年优秀论文评选、热点追踪、疑难病例讨论等专题讨论,为与会代表充分交流、相互借鉴、会场气氛活跃热烈。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7年4期2017-01-12

  •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分会2016年学术会议及培训计划
    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分会2016年学术会议及培训计划1.2016年8月19日至21日在湖南长沙召开体外循环学术会议暨青年论坛;2.2016年举办四期ECMO模拟培训班:2016第1期:2016年3月(上海);2016第2期:2016年5月(北京);2016第3期:2016年9月(广州);2016第4期:2016年11月(北京);3.2016年举办两期体外循环模拟培训班:第1期:2016年8月-北京;第2期2016年12月-上海。具体内容和联系方法见中国体外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6年1期2016-01-24

  • 体外循环不停跳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比较
    体外循环不停跳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比较王新宽尤涛阎慧婷丁凡(甘肃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甘肃兰州730000)摘要〔〕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不停跳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该院2011年7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CHD)患者97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组。将接受非体外循环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治疗的45例患者纳入非体外循环组,接受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治疗的52例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年10期2015-12-29

  • 老年女性患者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近远期预后对比
    老年女性患者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近远期预后对比张继强,张恒,杜俊喆,凤玮目的:比较老年女性患者在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的近远期临床预后。方法:分析1999-01至2008-12于阜外医院接受单纯CABG的763例65岁以上老年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体外循环下CABG组(体外循环组,n=331)和非体外循环下CABG组(非体外循环组,n=432),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0天死亡率、住院期间

    中国循环杂志 2015年12期2015-12-08

  • 冠状动脉搭桥体外循环湿备的技术改良
    1 引 言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OPCAB)由于避免了体外循环可能带来的并发症,到90年代中后期逐渐被更多的心血管外科医生所接受。尽管这样,部分患者由于手术期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需要转为体外循环辅助下的不停跳冠脉搭桥。因此,手术期间也要求做好体外循环方面的准备。目前,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脉旁路移植术体外循环的准备形式有床旁待命(stand by)、干备(装机不预充)和湿备(装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15年2期2015-10-18

  • 体外循环期凝血功能保护的研究进展
    50101围体外循环期凝血功能保护的研究进展向利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外科,云南昆明 650101体外循环技术是临床心脏外科手术中常用的一种方式,虽然此种技术的应用使得心脏手术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但是机体围体外循环期很容易发生复杂且较为严重的病理生理改变,其中对凝血功能的影响较为显著。为此,该研究就针对体外循环引起的凝血功能异常的机制及保护措施进行综述。体外循环;凝血功能;进展研究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体外循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体外循环术后病死率现

    中外医疗 2015年7期2015-08-29

  • 体外循环及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急性胃肠功能损伤的对比研究
    家·论著·体外循环及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急性胃肠功能损伤的对比研究吴昆鹏,陈 莹,言彩红,张凤文,李 方,黄治家目的 比较体外循环及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急性胃肠功能损伤的发生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2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536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体外循环组412例,非体外循环组124例。观察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基础疾病、超声心动图结果、术后血流动力学、血管活性药物总

    中国全科医学 2015年24期2015-02-24

  • 老年患者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比研究进展
    审校老年患者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比研究进展张继强综述 , 凤玮审校老年人口比例的增高及其心血管疾病的高患病率,使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患者越来越趋于老龄化。同时,老年患者较低的生理功能储备且多合并伴随疾病使这类患者在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死亡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因此,在此类患者中,不使用体外循环且避免过多主动脉操作的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老年患者能否从中获益更多?既往的报道显示,高

    中国循环杂志 2015年6期2015-01-24

  • 第七届全国体外循环学术交流会在西安顺利召开
    第七届全国体外循环学术交流会于2015年8月20~22日在西安召开,共有600多位同仁参会。本次会议内容以贴近临床为特点,形式多样。不仅有常见的专家论坛,优秀论文评选,病例讨论环节,还组织了主题辩论,CPB模拟培训展示等环节。会议期间,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分会还完成了换届改选工作,黑飞龙教授正式接替朱德明教授成为分会现任主任委员。本届大会为安贞医院的龚庆成教授颁发了“杰出贡献奖”,表彰其为我国体外循环事业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此外,会前还举行了中国体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5年3期2015-01-22

  • 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紧急建立体外循环的实施体会
    术中紧急建立体外循环的实施体会李雪莲,韩 波,戴炳光目的总结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体外循环的准备及术中紧急转机完成手术的体会。方法本院自2004年1月至2014年7月共完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43例,其中OPCAB 197例,干备12例,湿备16例,常备169例。因术中病情突变,药物无法控制或除颤无效紧急转机13例。结果13例紧急体外循环,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44.40±61.97)min,平均住院(17.38±7.16)d治愈出院,1例术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5年1期2015-01-21

  • 老年冠心病患者在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临床疗效及近期心功能变化的对比研究
    冠心病患者在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临床疗效及近期心功能变化的对比研究任建立,张义和,刘 虎,蔺亚莉目的 比较老年冠心病患者在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疗效及近期心功能变化。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5年3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老年冠心病患者98例,按是否在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分为体外循环组(n=35)与非体外循环组(n=63)。两组患者术前均常规全身麻醉,体外循环组患者在体外循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5年11期2015-01-05

  • 比较不停跳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与传统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对S100β、MMSE的影响
    晖比较不停跳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与传统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对S100β、MMSE的影响李春晖目的 研究分析不停跳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与传统体外循环下心内直手术对患者S100β、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的不同影响。方法 100例心功能Ⅱ ~Ⅲ级冠心病的成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将这100例患者分为治疗A组(50例)与治疗B组(50例), 其中治疗A组的患者采用不停跳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治疗, 治疗B组采用传统的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治疗。通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22期2014-09-05

  • 70岁及以上老年患者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对比研究
    路移植术分为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两种术式,二者各有特点,由于样本量及手术相关因素等的客观限制,对于其优劣的分析也一直存在争议[3]。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老年冠心病患者行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治疗效果,探讨两者的区别,为临床选择更为合适的手术方法提供参考依据。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3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心脏外科收治的单纯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06例。纳入标准为:经冠状

    中国全科医学 2014年17期2014-02-08

  • 体外循环及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后早期对心肌和肾脏损伤对比观察
    73058)体外循环及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后早期对心肌和肾脏损伤对比观察李廷武(河南省南阳市医专第一附属医院心外科 473058)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早期对心肌、肾脏的损伤情况。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在该院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80例患者,平均分为体外循环组与非体外循环组。在手术结束后24h内观察两组患者的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尿素氮(BUN)、肌酐(SCr)、N-乙酰-β-D-葡萄糖

    重庆医学 2014年14期2014-01-26

  • 关于普胸外科中急诊体外循环的临床应用分析
    胸外科中急诊体外循环的临床应用分析张跃东目的 探讨急诊体外循环 (ECPB)在普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及发展。方法 急诊体外循环抢救普胸外科患者 5 例 , 术中实施紧急插管、建立体外循环 , 对患者进行抢救。结果 5 例患者均成功抢救 , 术后恢复良好 , 可进行简单日常活动。其中 2 例 1 年内死于癌复发 , 2 例 2 年内死于癌复发。结论 急诊体外循环作为普胸外科危重患者抢救手段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 , 对恶性肿瘤患者的抢救有重要意义 , 但限于目前医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16期2014-01-23

  • 体外循环教育和人材培养
    ·专家论坛·体外循环教育和人材培养章晓华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体外循环诞生以来,体外循环为心脏外科的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体外循环相关设备、装置改进,以及对体外循环患者的病理生理认识不断深化,体外循环技术及其应用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心脏直视手术之外,体外循环在循环和呼吸辅助、心肺复苏、局部组织灌注、全身热疗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广泛的作用。体外循环因其由人工心肺机的电子机械设备和人工装置构成,其过程因可能出现各种医疗意外而具有较高的风险性;现有的体外循环条件和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4年1期2014-01-22

  • 中国体外循环教育的现状和思考
    家论坛·中国体外循环教育的现状和思考黑飞龙,龙 村1 体外循环专业的职业特点和人员状况体外循环专业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具有专业性强、专业面窄、涉及的专业知识跨度大等特点。从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多挂靠在外科、麻醉、危重症和护理等专业。但体外循环专业作为一门特殊的专业技术,具有其自身的特点,风险性较高,从业人员技术水平的差异严重影响患者的诊治疗效。随着心脏外科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手术的指征不断放宽,高龄和低龄患者、危重患者及各种复杂病例越来越多,心脏手术的完成对体外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4年1期2014-01-22

  • 完善体外循环继续教育与培训体系
    家论坛·完善体外循环继续教育与培训体系侯晓彤本文从我国心脏外科与体外循环专业发展严重失衡出发,分析目前体外循环从业人员现状,提出对体外循环专业从业人员继续教育与培训的必要性。充分肯定目前体外循环继续教育与培训所积累的经验和取得的成绩,并进一步提出从明确目标、开辟新途径、逐步完善考核机制等方面,完善体外循环继续教育与培训体系。1 中国体外循环从业人员现状1953年Gibbon医生使用自己发明的人工心肺机首次成功进行了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拉开了世界心脏外科发展的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4年1期2014-01-22

  • 问渠哪得清如许 ——记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体外循环教育
    心血管病医院体外循环教育李景文,龙 村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为了培养出具有医德高尚、专业技术过硬、既有临床经验、又有科研能力的优秀体外循环人才,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体外循环科着手从新入科的医生、进修医生、徐州医学院本科生、研究生等几个方面狠抓体外循环专业基础教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 体外循环教育的过去阜外医院由过去的部队医院转为地方医院,在几任科室主任的带领下狠抓体外循环基础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教育资源及场地的限制,仅有短期的进修医生教育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4年1期2014-01-22

  • WONCA研究论文摘要汇编 ——非体外循环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效果对照研究
    脏跳动中(非体外循环)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心肺转流(体外循环)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30 d在包括死亡、心肌梗死、脑卒中和需透析新发肾衰竭在内的主要复合终点上无显著差异。现在,我们将报告术后1年生活质量、认知功能及临床结局方面的发现。方法将4 752例冠状动脉病并准备做CABG的患者随机分入非体外循环组和体外循环手术组。入选患者源于19个国家的79个医疗中心。我们对患者在出院时、术后30 d和术后1年的生活质量和认知功能及术后1年的临床结局

    中国全科医学 2013年18期2013-01-25

  • 第一批体外循环专业培训基地结业学员参加体外循环专业技术人员合格证考试纪实
    日第6届全国体外循环学术会议暨首届亚太体外生命支持学术年会在北京会议中心隆重召开。会议前期,学会组织了4个全国体外循环培训基地结业的学员参加了第一次体外循环专业技术人员合格证考试。本次应参加考试人员42人,病假2人,共有40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了考试,考试采取闭卷方式。考题为100道单选题,60分合格。参加考试的专业技术人员积极认真答题,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其中90~100分4人、80~90分26人、70~80分9人60~70分1人。参加考试人员均都获得了合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3年4期2013-01-22

  •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学会重要通知
    需重新注册“体外循环专业技术合格证”时必须在6年内至少参加1次全国性的本专业学术年会(2011年、2013年及2015年)。因此,参加体外循环学术年会将是2015年需要重新注册的唯一依据。2.第6届全国体外循环学术会议暨首届亚太体外生命支持学术会议为电子学分证书,必须按要求填写本人信息返回给体外循环分会秘书处邮箱(twxhfh@163.com)。3.会议日程及参会注册表请登录体外循环分会网站:www.chinacpb.com在资料下载其他-栏中查找,下载。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3年3期2013-01-21

  • 第六届山东省体外循环学术会议在山东省莱芜市召开
    第六届山东省体外循环学术会议在山东省莱芜市召开为了更进一步增强山东省体外循环专业的交流与发展,2013年6月21日至6月23日,由山东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专业委员会主办,莱芜市人民医院承办的第六届山东省体外循环学术会议在山东省莱芜市莱芜宾馆召开,来自山东省体外循环、心脏外科和麻醉界各个医院的近百人参加会议。中国体外循环分会前任主任委员龙村教授、中国体外循环分会主任委员朱德明教授、中国体外循环分会副主任委员李佳春教授、中国体外循环分会副主任委员侯晓彤教授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3年3期2013-01-21

  • 体外循环分会2012年学术活动通知
    续举办“全国体外循环理论培训班”,时间8月,为期5~7天,地点:阜外医院。2012年6月召开“环渤海体外循环学术会议暨第一届体外循环青年论坛”。会期1天,地点:暂定北戴河。以上学术活动的具体时间,请大家关注体外循环网站及自己的邮箱,并请相互通知。联系电话:010-68315943 E-mail:twxhfh@163.com 联系人:体外循环分会杨舒娅 电话:13641151344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1年4期2011-02-09

  • 临床体外循环安全:借鉴与关注
    ,开创了临床体外循环事业,在随后的几十年中,临床体外循环经历了众多的变革。体外循环设备的设计和制造水平的不断提高,外科技术的不断进步,灌注师教育和体外循环管理理念的日益更新使得临床体外循环越来越安全。作为体外循环医疗行为的提供者,灌注(医)师的责任是尽可能规避医疗行为本身对患者的风险。为了尽可能减少或部分消除医疗差错的风险,我们必须研究医疗差错如何被发现,为何发生,以及一旦发生后应该如何正确应对。现代体外循环安全的概念包括两层意义[1]:一是患者相关的体外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0年4期2010-11-02

  • 消息
    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分会第三次全体委员会议2010年10月28日在北京第十届中华胸心外科年会期间召开了第二届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分会第三次全体委员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的全体体外循环委员和部分荣誉委员。会议由主任委员龙村主持。首先介绍了2010年10月15日在上海召开的第二届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分会第八次常委会的内容,宣布经常委会讨论决定北京的杨璟、内蒙古的杜雪江、云南的李梅增补为体外循环分会委员,陕西的金振晓补为体外循环分会常务委员。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0年4期2010-02-09

  •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分会通知
    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分会定于 2010年8月6日~11日在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举办“第十三期全国体外循环理论培训班”。鉴于全国手术量逐年增多,临床工作繁重,人员紧张等原因,为了不影响临床工作,我们决定将以前两周培训的时间缩短为一周,并利用周末上课,授课内容基本不变。详细通知请登陆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分会网站(www.chinacpb.com)。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0年1期2010-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