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在构建心血管内科和谐医患关系中的临床研究

2015-03-07 09:13孙红霞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3期
关键词:医患内科心血管

孙红霞

健康教育在构建心血管内科和谐医患关系中的临床研究

孙红霞

目的研究健康教育在构建心血管内科和谐医患关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0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实验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有计划的健康教育。患者出院时,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生活质量评定表(WHOQOL-BREF)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进行评价记录,并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健康教育后两组患者的4项生活质量均明显提高,且实验组患者的环境因素、生理因素、心理因素3项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94.0%明显高于对照组6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在构建心血管内科和谐医患关系中的应用效果良好,有助于构建更加和谐的医患关系。

心血管内科;健康教育;医患关系

健康教育就是通过与患者进行经常性的沟通,给予患者多方面的关怀和护理,从而使患者病情更快恢复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 。目前,由于医疗环境的恶化,医患关系处于紧张的状态。给予患者全方面的健康教育和关怀,成为增进医患关系和谐的重要举措。本院对心血管内科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朝阳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接诊的100例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50例,其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36~73岁,平均年龄(54.3±3.9)岁。基础疾病:其中高血压患者13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11例,心律失常的患者10例,心肌病患者9例,冠心病患者7例。对照组50例,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37~77岁,平均年龄(55.6±4.3)岁。基础疾病:其中高血压患者11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10例,心律失常患者10例,心肌病患者8例,冠心病患者7例,退行性瓣膜病患者4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基础疾病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方法对患者实施护理,即对患者进行常规的病情监控和治疗过程中的用药、输液等方面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具体的实施办法为:①提高患者对于自身疾病状况的认识和了解。通过相关的宣传报道、讲座、座谈会以及口头交流的方式,帮助患者了解心血管疾病的状况以及患者自身病情的发展和具体的治疗措施。针对患者的文化教育水平进行相关的教育。②心理方面的健康教育。在患者了解了自身病情状况后,要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适当的疏导,帮助患者消除疑虑,建立康复的信心,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③饮食方面的健康教育。在患者治疗期间,对患者的饮食进行合理的搭配,并告知患者在用食过程中谨遵医嘱,以利于患者的治疗。④帮助患者建立合理的运动锻炼计划,并教授一些有助于恢复的康复锻炼方法。帮助患者在治疗后尽快实现自身体能的恢复。⑤增加对患者的关注,并对具体用药的情况进行健康教育,告知患者不得自行更改用药剂量和停药,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 采用WHOQOL-BREF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进行评价记录,并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主要分为满意、较满意、不满意3个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满意度=(满意+较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前后的生活质量比较 健康教育后两组患者的4项生活质量均明显提高,且实验组患者的环境因素、生理因素、心理因素3项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的比较 实验组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94.0%明显高于对照组6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7281,P=0.0002)。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前后生活质量的分析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前后生活质量的分析比较(±s)

注:与干预前比较,a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b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社会因素 环境因素 生理因素 心理因素实验组 50 干预前 66.12±9.12 60.13±8.67 55.45±8.91 53.45±9.30干预后 68.12±9.60a 66.34±8.70ab 67.23±9.01ab 68.01±10.21ab对照组 50 干预前 66.54±8.91 59.89±8.54 54.56±9.11 55.23±10.34干预后 68.11±9.57a 61.43±8.89a 57.43±10.10a 56.78±9.89a

表2 两组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的调查分析[n (%)]

3 讨论

目前,随着医患关系的恶化以及舆论导向的问题,建立和谐医患关系成为解决医患沟通问题,提高治疗过程中医患之间信任的重要措施 。临床研究显示,大量医患纠纷的发生都由于患者对病情状况不了解,医生不予以及时的沟通和指导所造成的医患沟通缺失。心血管内科患者常伴有各类心血管的基础疾病,病情常迁延,治疗周期长,在治疗期间,患者常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和生理方面的问题。因此,健康教育和有效的医患沟通成为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的有效方法。本研究选择本院心血管内科接诊的100例患者进行研究,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实验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有计划的健康教育。结果显示,采用健康教育对心血管内科患者实施健康护理,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对医护工作的满意度,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的护理方法(P<0.05)。

综上所述,健康教育在构建心血管内科和谐医疗关系中的应用效果良好,有助于构建更加和谐的医患关系。

[1]顾建春.健康教育在构建循环内科和谐医患关系中的效果评价.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1):73-74.

[2]周光清,张继瑜.健康教育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中的重要作用.中国康复,2011,26(4):306-307.

[3]莫娟.多角度健康教育与临床工作的有效结合.现代预防医学,2013,40(19):3649-3650,3656.

[4]王国萍.浅谈医院健康教育与医患关系.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9):5896-5897.

[5]张芷媚,李赟,谢玮,等.加强门诊健康教育提高医患沟通能力.中外健康文摘,2012(42):374-37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3.146

2014-11-12]

122000 辽宁省朝阳市中心医院

猜你喜欢
医患内科心血管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内转科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PBL嵌合LBL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呼吸内科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治疗体会
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粪石性肠梗阻98例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解开医患千千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