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2015-03-07 09:13李硕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3期
关键词:唾液酸神经节脑病

李硕

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李硕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达法为依据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儿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评分)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注射液治疗可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注射液;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疗效

为探讨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提高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效果,本院采用常规治疗及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注射液两种方式对接收的80例患儿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接收的8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以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中男21例,女19例,临床分级:轻度14例,中度15例,重度11例;观察组中男22例,女18例,临床分级:轻度15例,中度16例,重度9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经均衡性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两组患儿入院后均行通气、换气、维持脏器血流灌注、降低颅内压、维持血糖正常值、控制惊厥、营养脑神经等常规综合治疗,同时给予患儿胞二磷胆碱营养脑神经治疗,治疗时间7~10 d。观察组患儿则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注射液治疗,即将20 mg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注射液溶于20 ml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治疗,1次/d,以7~10 d为1个疗程。治疗后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神经行为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治疗7 d内患儿呼吸平顺、哭声响亮,且患儿肌张力及反射恢复正常,患儿无惊厥现象发生,且患儿瞳孔反射灵敏;且患儿NBNA评分>35分。好转:治疗10 d内患儿精神状态明显好转,意识障碍显著改善,且患儿肌张力降低、反射减弱,且患儿NBNA评分>35分;无效:治疗10 d后患儿临床症状未明显改善或死亡,患儿NBNA评分<35分。神经行为评分以NBNA法为依据进行判定[1]。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接收的8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2.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NBNA评分比较 观察组40例患儿治疗前NBNA评分为(24.9±1.7)分,治疗后NBNA评分为(37.6±3.5)分,对照组40例患儿治疗前NBNA评分为25.1±2.4)分,治疗后NBNA评分为(34.6±2.2)分,两组患儿治疗前NBN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患儿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儿采用不同方式治疗后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3 讨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其主要是指新生儿围生期窒息所造成的脑缺氧缺血性损害,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患儿死亡,对患儿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2]。因此,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改善患儿预后已成为当务之急。

神经节苷脂属于糖神经鞘脂,其含有丰富的唾液酸;该物质多存在于哺乳类动物的细胞膜中,而神经系统中该物质的含量则通常居于首位,是构成神经细胞膜的一种重要成分。该物质在促进神经发生、生长、分化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功效;且临床研究还表明该物质在促进损伤后神经恢复方面还有着不可替代的功效,有助于神经再生,且对神经轴突生长和突触形成、神经支配恢复有良好的促进作用[3]。且临床研究表明神经节苷脂还可促进神经传导功能改善,并可促进脑电活动恢复。因而,临床上逐渐将其应用于新生儿缺血缺氧患儿的治疗中。相关研究表明将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应用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急性期患儿的治疗中可有效对兴奋性氨基酸的神经毒性进行拮抗,有助于稳定神经细胞膜,并可对膜Na+-K+-ATP酶活性进行保护,同时可对一氧化碳的合成进行抑制,进而达到减轻脑水肿的目的。而将该药物应用于恢复期患儿的治疗中则可增强神经营养因子的功效,有助于促进患儿神经功能恢复。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儿采用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注射液治疗后其治疗总有效率、患儿NBNA评分均明显优于采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且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将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应用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中可在多环节对患儿神经系统进行保护,且可在对兴奋性氨基酸兴奋性神经毒性作用进行有效拮抗的同时避免对兴奋性氨基酸的生理作用造成影响。因此,将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应用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必将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注射液治疗可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1]颜芳.高海拔地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神经行为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14):35-36.

[2]朱志军.扩散张量成像在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的应用价值.临床放射学杂志,2014,33(5):761-764.

[3]朱秀丽.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中国妇幼保健,2014,29(14):2166-216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3.082

2014-11-06]

471500 河南省栾川县人民医院儿科

猜你喜欢
唾液酸神经节脑病
唾液酸的制备和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发育性癫痫性脑病75型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MRI,CT检查诊断酒依赖致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效果对比
唾液酸对婴幼儿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
唾液酸及在母婴食品中的应用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观察及配合
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应用高压氧与神经节苷脂联合治疗的效果研究
CT检查与磁共振影像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价值
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特发性耳鸣的中枢化机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