讽喻与救赎
——中国当代前卫油画的异化维度分析

2015-03-07 00:00张俊奎
艺术研究 2015年4期
关键词:前卫异化油画

张俊奎

讽喻与救赎
——中国当代前卫油画的异化维度分析

张俊奎

中国当代前卫油画以多变、突兀的形态伴随激进的思想诉求出现,自“85新潮美术”以来跌宕起伏、峰回路转,期间毁誉者争论的声音一直不断,似乎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欲辨不清。本文拟从消费时代异化理论的角度探求中国当代前卫油画的精神企图,透过他们“泼皮”、“荒诞”、“个性”的表层语言从讽喻、批判和救赎的价值层面指出它否定、颠覆、批判的严肃意义;并就过度市场化、语言形式匮乏、批判精神丧失带来的中国当代前卫油画的困境提供一些建议。

异化 消费时代 中国当代前卫油画 批判性 文化重构

肇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高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营造了一个充满活力却也动荡不安的社会景观,既有的秩序被混乱的市场和迭变的观念破译、重组,在商品经济和消费主义的催化下人被空前张扬的欲望架空,对驾驭自身的安全感和稳定有序的内心生活的追求在废墟般的精神景观上似乎成为渐行渐远的梦,异化的生存现实和精神世界被铆钉在生活的躯壳中,成为不争的事实。

从复杂的文化境遇中生长起来的中国当代前卫油画镜像般影射着异化的现实存在,以消极的面容裹挟着积极的精神诉求,四处游走。无论是梦魇般的个人呓语还是组团似的集体俯冲,他们都在青黄不接中反抗着精神异化的枷锁。精神意志的剑形铸造也好,泼皮玩世的艳俗也罢,在一片骂声和叫好声中,他们荒野游魂般的呼喊如春雨中的嫩芽,脆弱而顽固,他们的否定态度、颠覆意志和批判意识彰显了理性精神和文化重构价值。

一、消费时代人的异化困境

1.异化理论的历史阐释

英文中“异化”一词(alienation)源于拉丁文alienatio,指让渡、疏远、转让、离间等。欧洲启蒙运动时荷兰历史学家胡果·格老秀斯、霍布斯和卢梭在社会政治学和法学中用异化思想来指涉人的自然权利的社会转让。

黑格尔认为异化是绝对精神(本体)由于内在矛盾,对象化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过程,由此异化成为本体对象化的指代。

费尔巴哈把黑格尔哲学中的“本体”转向“人”,在他对宗教的批判中,异化被引申为主体(人)创造的对象物(宗教)同主体相脱离并束缚、支配乃至压抑主体自身的哲学内涵。

马克思把异化引入资本主义商品生产领域中分析,他在《18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中指出劳动异化表现为劳动与劳动产品相异化、劳动者与劳动本身相异化、劳动者与自己的本质相异化、人与人相异化,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劳动异化理论。

卢卡奇在分析商品消费现象中应用“物化”概念创新“异化”的哲学内涵,他认为“人自己的活动,人自己的劳动,作为某种客观的东西,某种不依赖于人的东西,某种通过异于人的自律性来控制人的东西,同人相对立”。由此人创造的物的世界对立于人而独立存在,物的支配地位造成了人的自由性和人的价值丧失的命运。①

弗洛姆更是认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形式构成人的“总体异化”,异化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他说“我们在现代社会看到的异化,几乎是无孔不入,异化渗透到人与自己的劳动、消费品、国家、同胞以及和自身的关系之中。”②

弗洛姆则把异化看作人对世界体验和感受的主客体关系异化倒置,主要是指人作为与客体相分离的主体被动地、接受地体验世界和他自己。

哈贝马斯的“交往异化理论”认为商品生产的工具理性所要求的人的工具化导致了人的本质的丧失和人与人交往的异化,这是资本主义异化的根本原因。

2.消费时代人的异化困境

著名经济学家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这样描述:“我们生活在物的时代:我是说,我们根据它们的节奏和不断替代的现实而生活着,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受到人的包围,而是受到物的包围,消费社会就是一个以物质崇拜,消费崇拜为主导的社会”。③

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逐渐进入消费型社会,进入消费时代,消费至上的文化观念的形成是消费社会形成的标志,商品生产和消费的异化导致人的总体异化。

在传统的生产社会中,由于生产技术和消费观念的限制,商品生产与消费处于一种统一的平衡状态,人们消费商品的物质属性和使用价值。在消费型社会中,随着技术进步和消费观念的变化,原有的平衡关系被打破,生产过剩,消费成为社会生活和生产的动力和目的,人们的消费需求被人为地导向对商品的符号价值、文化价值和形象价值的消费。

在消费社会中人的消费目的不再是满足生活的需要,人对自身的确认缔结与对商品的消费程度,在消费中确认人的存在价值与意义,消费观念错置为体验的时尚性和身份附码价值。“我们吃一个无滋味和无营养的面包,只是因为它很白很新鲜可以引起我们的切实和荣耀的幻想。事实上,我们失掉了和要吃的东西的真正的联系,而是在‘吃’一个幻想”,“我们是在‘饮’商标,因为在广告上有漂亮的年轻男女喝可口可乐的照片,我们也就喝一瓶,我们是在喝这幅照片。”④

消费时代是高度的商品化时代和人的异化时代,消费时代人的存在以商品的生产和消费为目的,人被捆绑在消费的各个环节上,物性凸显、消费至上形成拜物教心理。过度的消费违背了环境适应原则和人的本质,在对物质欲望的无限刺激和追求中人全面异化,消费瓦解了人的意志,改变了人对世界的体验方式和体验感受,在物的消费中人被物性控制和奴役,幸福成为一种幻境。

绘画是人存在的一种明证,其主题和形式都是人生命体验的物化与外化,当代中国消费社会的异化现实决定了当代前卫油画的表述方向、表述内容和表述方式,也决定了中国当代前卫油画的精神诉求。

二、异化维度下的中国当代前卫油画

1.中国当代前卫油画的概念界定和研究对象

中国当代前卫油画的研究首先是时限和内涵的界定,当代艺术在世界艺术史研究中泛指20世纪40、50年代至今的艺术,由于中国艺术的发展和世界并不同轨,在中国当代艺术泛指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以“85新潮美术”为标志的,包括波普艺术、绘画艺术、观念艺术、装置艺术、行为艺术、影像艺术、试验艺术等具有现代精神和现代语言的艺术样式。当代艺术包含前卫艺术而呈现出更稳定的状态,前卫艺术是当代艺术中最具前卫性、创新性、实验性、探索性的先驱艺术,他们具有共同的反权威、反中心的否定意义。

中国当代前卫油画是具有先锋精神的当代艺术中的一种绘画表现样式,它是中国当代油画的先驱和探索者,以语言形式的不断的否定、试验和创新为特征。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新生代画家和后生代波普艺术、艳俗艺术、玩世现实主义、写实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画家,因其先锋性和探索精神使他们的代表作品成为我们分析中国当代前卫油画的对象和基础。他们在题材上通过个人生活或个人体验的书写,以一种荒诞、调侃、无聊的语态通过隐喻、象征的手法反讽、调侃现实和自我,以企实现更冷静的社会反思和文化批判。

2.中国当代前卫油画的生态语境:

(1)“85新潮美术”的影响

“85新潮美术”继“伤痕美术”登场,以浩大的声势展开了一场文化运动,他是思想解禁后的一次集体反扑,把社会批判转向到更为广泛、深刻的文化批判,希冀通过对既有文化规范的突破,确立理性精神和人本主义的文化规范,借此引导社会的改良,充满了英雄主义精神和悲剧气概。后来随着星星画会主要成员的出国、“枪击事件”和《江苏画刊》等先锋美术杂志的停刊,新潮美术的理想脱变为新生代画家更冷静多元化的个人经验和价值判断,但“85新潮美术”所开创的批判意识、文化精神和语言探索成为一种潜流滋养着当代前卫油画。

(2)消费时代的精神危机

随着以大城市为主导的中国消费主义浪潮的兴起,中国出现了严重的文化和精神危机。荒漠化的精神世界和商品拜物教并驾齐驱,身处其中的中国当代前卫油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状态,人的全面异化导致了精神的沦丧和物性的张扬,被时代拖入洪流中国当代前卫油画即要自救,又要承担救赎文化精神的道义和责任,举步维艰。

(3)市场化和文化大众化

“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在功能上它是一种游戏性的娱乐文化;在生产方式上它是一种由文化工业生产的商品;在文本上它是一种无深度的平面文化;在传播方式上它是一种无等级的泛市民文化”。⑤

市场化导致的艺术消费快餐化使当代前卫油画面临文化精英性消融的自身危机,面对图像消费时代和转瞬即逝的时尚市场,当代油画的理性价值受到挑战,经济利益的驱使直接参与画家的“产品生产”,市场成为了艺术生产的主体,艺术家的主体身份开始裂变和退化。

黄宗贤说“大众艺术往往凌驾在精英艺术和主旋律艺术之上,并有裹挟和同化后两者之势,不仅影响了其互动格局的稳定,而且造成了价值的沦落”。⑥

(4)画家身份的裂变

大众文化消费导致画家身份的裂变,画家既是作品和文化创作的主体,又是受市场雇佣的对象;既是文化精英:社会精神的先锋引导者,又是大众文化消费产品的制造者。身份裂变导致画家主体性和自由性的丧失,在精神导师和生产技师之间中国当代油画家举棋不定,十分尴尬。

(5)后殖民主义的国际语境

后殖民主义通过规则设置和市场运营参与中国当代油画话语权的确立,通过评论家、策展人、展览、收藏和拍卖的链条豢养当代油画家和贩卖价值观念,使急于搭上国际艺术动车的中国当代油画家焦躁不安,消解了精神批判价值、民族独立性和艺术原创精神。

3.中国当代前卫油画的总体特征

(1)商品化、大众化的消费快餐

大众文化主导的社会消费文化要求艺术作品的通俗性、平面性、娱乐性,中国当代前卫油画中出现的语言重复化、符号化、艳俗化,创作的恶搞跟风、心态浮躁都是大众消费文化造就的疴疾。中国当代油画中波普艺术、艳俗艺术、玩世现实主义等虽不乏精品,但是画家一旦在大众消费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马上就沦为商品生产者,重复生产,丧失其前卫性;画家对某种流通风格的自觉归队是艺术家的自我沦丧,更是市场化运作的合谋,艺术操作者们的精心运营则是为了附和消费市场的需要,张晓刚、岳敏君、方力均等画家的重复生产就是明证。

(2)去政治化和主题性的个人呓语

中国当代前卫油画反抗主题性和意识形态同化,这是现代艺术的精神所在。当代前卫油画的去政治化表现为对政治意识的波普性嘲讽;去主题性则表现为通过对个性生活及生命体验的极端书写来表现人普遍存在的精神问题。90年代油画创作由“85新潮美术”的文化批判转向为更具个体性的社会反思,前卫油画家参与文化精神重构的热情锐减。集团化的俯冲演变为个人的经验呓语,先知般预言蜕变为“他者的目光”,成为这个松散群体的显著特征。

(3)重感官刺激,轻技术的视觉化表演

从“大批判系列”到“红孩子”,中国当代前卫油画充斥着各种具有强烈视觉刺激的程式化符号,当代前卫艺术群体自发地选择了刺激的色彩、画面形式以及自我符号的寻找与创建,是一种对图像消费过度饱和的潜在地对抗,更是一种积极的认同。油画的技术美感和技术难度被抛弃,邹建平说当代油画“在视觉上以观众生理上不愿接受的效果为刺激点”,“在图像上以同官方正面宣传相对立的方式介入”,是一种很好的总结。⑦

图像消费的竞争和当代异化社会生存状态下精神体验的孤独、压抑导致了当代前卫油画的暴力、色情、矛盾、艳俗、荒诞、无聊、怪异的画面选择,他们用平面化的语言、浓艳的色彩、粗暴的画面刺激感官,企图唤醒人的消费注意,进而理解他们或深或浅的精神意图,这是一种积极又无奈的应对。

4.中国当代前卫油画的表现主题与内容

以商品消费为生存理想和生存价值的消费文化导致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和精神世界的荒漠化。社会异化造成的压抑、苦痛决定着人的生存体验的苦闷、孤独,进而逼迫人类反思消费时代的诸多问题,追求人自身和精神的解放途径,这成为中国当代前卫油画集体关注的主题和内容。

文化反思和重建的目的是通过对人自身的改变应对精神异化危机。艺术作为社会文化中的先验者和敏感者,通过艺术的手段解读、剖析、反映、反思、批判社会精神危机,借以构建自身并参与重构社会理想文化。当代前卫油画家在积极批判异化现实并构建理想文化的同时更应关注艺术自身的异化,在此救赎表现为二重意义,当代前卫油画家从异化造成的自然景观、生存景观、精神景观内容和人的精神危机、生存危机、自然危机主题上反映了异化现实对人的多重摧残。他们通过人对制度的控制体验、生存竞争的暴力体验、人的封闭孤独体验、自然的过度承载、消费时代的乱象等方面表现了消费时代的知识分子、女性、民工等以及混乱的城市和大地景观。

更多的前卫油画家关注个人被社会挤压后的苦恼体验,通过个人生存状态的体验描绘“后生代”普遍存在的困惑、感伤、无奈等精神性问题,表达了异化状态下人的孤独、冷漠、压抑和无意义感。曾梵志的《面具》系列对人的孤独、身份危机和恐惧进行表达;方力均的《光头》系列表现了生活和人的盲目性和无意义性;杨永生的把人绝望的表情和瘦弱、赤裸的身躯放置在灰色平涂的画布上;向庆华表达了人对人的管制和嘲弄、戏耍;杨少斌的作品反映了极度压抑状态下人的暴力型释放;尹朝阳则表现了青春残酷物语和模糊的反抗意识;申玲、喻红和王玉平的作品表现出女性的情感现状和社会意义过度承载现象;刘大鸿的作品错置时空反映了混乱的世相;王劲松的《新浮世绘》、《大繁荣》展现了图像和消费主义的危机;许章炜反映了家园破碎的景观和对精神故园的渴求;唐志冈通过儿童暴力阐释、嘲讽政治;李大方、余旭辉意在用组合性的画面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徐宏民则用十分抽象的画面表明了对商业化社会的不认可等等,当代前卫油画家普遍采用隐喻、象征、讥讽的手段通过个人体验的转述表达对现实的质疑和批判。

5.中国当代前卫油画的表现语言与形式

油画表现语言和形式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在有一定主题性企图的绘画中,形式和内容都统一于主题的表达需要,表现语言与形式要和表现精神与情感同构,在成为信息传输的载体和工具时才能彰显其价值。面对异化的现实生存状态和异化的个性体验,自觉和直觉表现自我和社会问题的当代前卫油画作品,其表现语言与形式皆由内在的异化的精神现实所规范和决定,其表达的内涵也是对异化现实的指涉。

中国当代艺术的总体倾向是传统绘画样式的式微和观念艺术、装置艺术、行为艺术、影像艺术的发达。从当代前卫油画的内部语言来看,以表现性语言为主;从表现媒介上看综合材料的应用多于纯油画媒介;风格上以波普艺术、具象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玩世现实主义、艳俗艺术为主。虽然不同的绘画语言和形式有其表达的专长,但是不论何种绘画语言,只要在否定、批判异化现实的主题下都有前卫性和先锋精神,即使纯语言的实验和创新也在哲学层面上沟通着当代的异化现实。

中国当代前卫油画家普遍采用了最为直接的表达语言,绘画语言和技法不再成为展示重点和难点,艺术思想和精神的表达成为首当其冲的目标。他们不再进行文学式的铺陈表述,而是直击主题,所以画面往往呈现出碎片般的瞬间体验和感悟;不再积极设置阅读通道;不再关注观者感受,更在意自我的宣泄,使观者有一种被排斥和粗暴对待的感觉。

中国当代前卫油画在表达方式上多采用隐喻、象征、寓言、戏谑、荒诞、超现实的方法,这是由艺术和现实言说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决定的,但也受到画家个人对异化现实体验的决定性影响。后生代画家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现实形象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概念的虚拟性设置,他们置换原有“物”的自然与社会属性,虽然与“现实性”对立,却更能表达画家心中的现实感受,为了操作的便宜和消费阅读的易解,更是对某类对象进行符号化编码。

6.中国当代前卫油画的精神诉求

中国当代前卫油画家面临着异化现实、西方后现代文化思潮和大众文化的强烈冲击,异化的现实和精神危机决定了画家的生活、思想及作品。从悲剧英雄般试图通过文化大批判参与社会文化、政治秩序构建的失落中脱胎而出的当代前卫画家更强调个性的体验表达与绘画语言的创造。对现实及自身把握能力和意愿的衰退使他们对现实产生了虚妄感,文化参与意识顿减,困惑、无奈的他们玩世不恭,调侃一切,自嘲自讽。在质疑艺术社会功能和神圣性的同时,不同人生积淀、心理状态和现实际遇的他们各自为战,丧失了往昔统一的理想和战斗队形,思想蜷缩到自我的世界,张扬自我不适的种种感受和体验。

从“用玩世对抗现实,用无聊对抗当下”的“玩世现实主义”,依附于消费时代的庸俗现实对抗现实的“艳俗艺术”,到运用大众符号批判现实的“政治波普”等等,中国当代前卫艺术的代表画家及作品在荒诞、虚幻、无所适从的表象下体验自身生存及日常生活变化,通过讽喻、象征、戏谑的方式表现他们普遍的困惑、伤感、无奈的情绪,渗透他们的不满和反抗意识。中国当代前卫油画家作为社会知识分子精英积极展示异化现实、反映消费时代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危机,他们个性、多元的探索与创造,以文化批判的基调有意无意地参与文化精神和社会价值重构,充满救赎的意义,这潜在地成为超越个性经验表达之上的一种集体追求。

面对生存困境、人的异化危机、消费主义泛滥、社会价值标准混乱、英雄主义和个人理想的丧失,艺术的作用是微弱而长期的,这也是“85新潮”文化批判收效甚微导致新生代、后生代进入个性化社会文化反思的一个原因;但只有坚持理性精神和批判精神,重构文化精神和价值体系才能从根本上应对异化,解决消费时代人的异化危机。

三、中国当代前卫油画的困境与出路

面对市场化的诱惑、后殖民文化企图、批判精神的丧失、语言图式的重复抄袭、油画艺术的式微、图像的过度饱和、绘画主体性的缺失和浮躁恶搞的创作态度现状,反思批判精神被“奇装异服”的油画语言绑架、戏弄,中国当代前卫油画像一个尽情玩耍的孩子遗忘了回归精神家园的路径,碎片版的个人体验表述遮蔽了澄澈的向上观望的心灵眼睛,一片混乱中中国当代前卫油画之树在脱离了语言母体和精神母体之后伤痕累累,危机重重。

中国当代前卫油画处于超越文化传统,重构文化主体性的整体的文化背景中,因此如何理性分析、批判历史文化和自身现实问题成为中国当代油画不可回避的目标和任务。面对异化的社会现实和复杂、纷乱的前卫油画本身,中国当代前卫油画家作为文化的探索者和重建者,坚持积极的批判态度,促使绘画由市场主导向画家主体性转变;坚持严肃的创作态度,在理性精神和神圣性基础上重塑批判精神;彰显绘画语言和图式的个性创新,在文化自觉的基础上坚持民族和自主精神,克服投机心理,对抗后殖民文化的企图;坚持对异化状态下人的精神和生存状态的表达与批判,保持自身的前卫性和先锋性;改变任性狂欢的共舞心态,扬弃异化,坚守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为迷雾中的现实撕开透视希望的一角,才是中国当代前卫油画的真正出路所在。

四、结语

中国当代前卫油画以华丽的姿态登场,复杂的形貌面世,在肯定和质疑中坚守,否定与批判精神是其主流。面对社会生存景观、精神景观、文化景观的异化和市场化、后殖民主义的同化,中国当代前卫油画以螳臂挡车的气概,脆弱的面对强大异化洪流,体现了文化价值、精神追求和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意识。但是过度的商业化和文化消费性、绘画语言匮乏和视觉化的刺激表演导致了思想性和画面语言的二重游离,消解了浓厚的精神原味,成为危机到来的信号。春雷滚滚,但我们希望看到、听到的不仅是滚滚的春雷,更希望一场透彻的、磅礴的精神春雨,以及春雨过后的欣欣向荣。

注释:

①卢卡奇,杜章智等译.历史与阶级意识[M].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第34页。

②弗洛姆,欧阳谦译.健全的社会.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年版第124页。

③让·波德里亚,刘成富,全志刚译.消费社会[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页。

④弗洛姆,孙悄译.健全的社会.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05页。

⑤尹鸿.大众文化时代的批判意识[J].载《文艺理论研究》,1996年第3期。

⑥黄宗贤.话语转向与价值重构——略谈中国当代艺术的价值取向[J].载《美术观察》,2010年第10期。

⑦邹建平.观念艺术的中国方式[M].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版82页。

[1]高名潞.中国前卫艺术[M].江苏美术出版社,1997.

[2]鲁虹,孙振华.艺术与社会:26位著名批评家纵谈中国当代艺术的转向[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5.

[3]吕澎.二十世纪中国艺术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4]吕品田.漫游的存在——新生代艺术[M].吉林:吉林美术出版社,2000.

[5]高名潞.墙——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与边界[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6]约翰·格拉夫等,吕佳译.流行性物欲症[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7]迈克·费瑟斯通,刘精明译,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译林出版社,2000.

[8]鲍德里亚著,刘成富,全志钢译,消费社会,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

[9]刘淳.艺术?人生?新潮——与四十一位中国当代艺术家对话[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

[10]马克思著,中共中央编译局译:《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11]卢卡奇,王伟光,张峰译.历史与阶级意识[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

[12]让·波德里亚,刘成富,全志刚.消费社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

[13]马尔库塞,刘继译.单向度的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

[14]弗洛姆,孙悄译.健全的社会[M].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

作者单位:泰州学院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前卫异化油画
一张油画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油画《塬下》
油画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岁月长又长》(油画)
“前卫老头”刘基灿
莫文蔚:民歌也可以很前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