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药品监管措施的初步形成及效果评价

2015-03-07 10:52米婷婷,范开华,于波涛
西南国防医药 2015年1期
关键词:处方点评抗菌药物效果评价



我院药品监管措施的初步形成及效果评价

作者单位:610083 成都,成都军区总医院药剂科(米婷婷,范开华,于波涛,张育勤,景莉,金伟华,王晓蕙);泸州医学院药学院药物化学教研室(米婷婷)

米婷婷,范开华,于波涛,张育勤,景莉,金伟华,王晓蕙

[关键词]药品监管;处方点评;抗菌药物;合理用药;效果评价

近年来医院用药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为此原国家卫生部出台了一系列法律及规章。根据国家相关政策法规要求以及医院药品使用现状,在医院的支持下,药剂科采取了一系列药品监管措施,实行处方点评制度、对全院病区药柜进行检查、医疗质量考核、高危药品管理、抗菌药物管理等,其目的就是为了加强我院药品的监督管理,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1实施药品监管的措施

1.1开展门诊处方、住院医嘱审查及处方点评我院实行在发药前,由药师严格按照“四查十对”[1]对处方(医嘱)进行审核,对于存在问题的处方(医嘱)及时与医师沟通,并于2011年起附处方纠正通知书与处方一同返回,请医师修改并再次确认,同时药剂科做好详细记录。

每月由专人对门诊处方进行点评[2],将点评结果在医院《医疗质量公报》进行公示,以提醒临床医师对于一些常见用药问题加以关注,规范医师用药行为。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启动后,我院逐步开展了抗菌药物处方专项点评,每月将合理和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排名前10位的医师以及点评结果通过医院局域网向全院公示。

自2012年以来,每季度将医院门诊部分不合理处方制作成展板放在医院固定位置,同时电子版挂在医院内网在全院范围内进行公示,包括不规范处方、不适宜处方以及超常处方,处方保留医师姓名,以提醒当事医师规范用药。对于情节较严重的,如违规开具大处方,医院经调查核实后,对于当事医师做出全院通报批评、写出书面检讨、暂停处方权、扣除当月奖金的处罚。

1.2病区药柜药品的监管自2011年起,药剂科每月对全院49个临床科室(病区)药品进行检查,全科人员共同参与,两人一组负责1~2个临床科室,并如实填写《临床科室使用药品质量检查表》,由病区护士和检查药师双签名。检查的内容包括:存放药品环境的温湿度、各类药品标识(高危药品、易混淆药品、近效期药品、抗菌药物分级等)、高危药品专区存放、急救车药品管理、有无过期失效药品、有无药品混装现象、拆零药品存放是否符合条件、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是否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规管理等。在检查中坚持持续改进,每月检查时,重点追踪上月存在问题是否已改进。最初各科都存在较多问题:(1)存放药品的房间、冰箱无温湿度计、无温湿度记录;(2)药品无标识;(3)不同药品有混装现象;(4)高危药品没有专门区域存放;(5)安瓿印字脱落、不清晰;(6)急救车药品未严格按照“近效期先用”的原则使用等。经初期调研后,药剂科采取了以下措施:(1)制定《临床科室备用药品使用和管理制度》和《药剂科对病区药柜管理制度》,并发放给各临床科室学习;(2)整理出《易混淆药品目录》、《需冷藏保存药品目录》、《高危药品目录》、《抗菌药物分级目录》等;(3)统一制作“高危药品”、“易混淆药品”、“近效期药品”、“限制级抗菌药物”、“非限制级抗菌药物”、“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标识;(4)与临床科室护士一起对药品进行分类整理、张贴标识;(5)与医院领导协调沟通,为每个病区药品存放房间配备温湿度计和存放麻醉、精神药品的保险柜。

1.3使用异常药品警告、限量及轮休药剂科每月对全院药品用量进行分析,按药品消耗量、消耗金额排序,同时对药品消耗量、消耗金额增长率排序,并分别对注射剂、口服制剂以及国产药、合资药、进口药按构成比进行比较。其中对抗菌药物、中药制剂、生物制剂、进口药、合资药和新特药进行重点监控。每季度对药品消耗数据进行统计,并结合医院患者来源、疾病种类做综合评价,通过合理性分析的药品可以继续使用,而对异常使用品种发出警示,并在院周会议上进行通报。对于使用异常药品做出以下惩罚:(1)属于异常品种1次者轮休3个月,即停用该药品3个月;(2)属于异常品种两次者轮休6个月;(3)属于异常品种3次者停用[3]。在某药品轮休期间,我院会以书面通知的形式建议临床医师使用其相应的同类替代品种,以保证临床治疗的需要。将符合下列任一项情况定义为异常使用品种:(1)连续3个月药品(口服制剂和注射剂)使用金额排名前10位的品种,且无正当理由的;(2)近两个月用药量对比上升势头明显,使用金额波动幅度>40%的药品,且无正当理由的;(3)采购量异常且可能产生滥用的药品;(4)疑似消耗数量与促销活动有关,表现出时而畅销时而滞压现象的品种。

1.4抗菌药物的管理根据全国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方案以及原卫生部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的要求,医院对抗菌药物品种进行遴选、论证,最终确定了符合我院临床诊疗的抗菌药物品种,并根据《四川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试行)》,对抗菌药物进行分级管理。医院根据各临床科室具体情况,与各科签定了抗菌药物使用责任状,完成情况与绩效、年终考核挂钩,每月对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公示。住院药房对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进行严格的使用权限和使用时限管理,制定了一套完整的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及流程。药剂科每月对使用金额排名前10位的抗菌药物进行通报,开展抗菌药物处方专项点评,严格控制目录外抗菌药物的临时采购,2012、2013年临时采购抗菌药物仅为1例次和2例次。2011~2013年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率见图1。

图1 门、急诊及住院抗菌药物使用率

2成效与问题分析

2.1门诊处方合格率逐步提高经过开展处方点评制度,我院门诊处方合格率由2009年的84.1%逐步提高到2013年的97.2%,上升了13个百分点。虽然处方合格率有较大的提升,但仍与《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4]中要求的处方合格率在99%以上有一定差距,因此,我院用药合理情况还需进一步改进完善。分析发现,这约2%的处方错误率主要表现为:(1)用法用量不适宜,如格列齐特缓释片规格为30 mg,而医生处方上单次使用剂量为15 mg,使得患者将格列齐特缓释片掰开服用。而控释、缓释制剂除药片中间有划痕,除说明书注明可以掰开服用外不能掰开服用。缓控释制剂如果被分割掰开后,控释膜或控释骨架被破坏,药物会迅速释放出来,这样就达不到控释缓释和速效长效的目的,而且还易引起体内药物浓度骤然上升,造成药物中毒。(2)遴选药品不适宜,如诊断为“慢性唇炎”,开具阿维A酸胶囊,该药的主要不良反应为唇炎、鼻炎、口干等,该患者选用该药治疗可能会使唇炎加重。(3)诊断与用药不符,如诊断为“头痛”,开具阿莫西林胶囊等。通过处方点评工作模式,加大了临床用药监管力度,强化了医师合理用药意识,形成合理用药的主流导向,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患者用药安全。

2.2病区药柜整齐规范、标识明显通过定期对病区药柜进行检查,病区药柜逐步做到整齐规范、各类标识明显,大大降低了护士在药品配置中的差错率,也能更好地保证药品质量。通过药剂科最初3、4次的督查,各病区药柜管理基本已符合规范,现在每月的检查中基本已无大的问题存在。实行对病区药柜的检查,是我院采取药品监管措施的一大突破,真正实现了对全院药品各使用环节的监督管理[2]。

2.3抗菌药物使用率符合国家规定由图1可见,2011~2013年我院门、急诊及住院抗菌药物使用率有明显的下降趋势。总体来看,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率符合国家规定指标,情况较为良好,抗菌药物使用率下降的同时,医院感染率并未见升高。

2.4异常使用药品得到控制对于异常使用品种的限量、轮休,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药品滥用的情况,但同时也出现供应商为保证其利益故意停药的新情况。这需要我院在今后的实践中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以进一步规范医院药品的合理使用。

总之,随着药品监管措施的实施及不断完善,我院的药品管理及用药情况得到很大改善,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将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持续改进。完善药品监管制度,是医院提高合理用药的重要条件之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53号.处方管理办法[S].2007年2月14日.

[2]周新,侯嘉娜.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处方点评质量管理的实践[J].药学服务与研究,2013,13(1):74-76.

[3]范开华,张育勤,景莉,等.实施严格质量考核对合理用药的促进作用[J].中国药业,2012,10(20):69-71.

[4]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军队三级综合医院等级评审标准和细则(试行)[S].2011年11月.

(收稿日期:2014-09-19)

文章编号1004-0188(2015)01-0094-03

doi:10.3969/j.issn.1004-0188.2015.01.040

中图分类号R 197.32

文献标识码A

猜你喜欢
处方点评抗菌药物效果评价
处方用药配伍禁忌分类研究
某院2015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及合理用药评价
120例糖尿病患者社区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肝脏射频消融术应用全面细致化护理的效果评价
微量激素联合抗菌药物治疗细菌性角膜炎的疗效观察
精细化管理应用于医院病案管理中的效果评价
门诊药房处方点评系统的信息化建设
丙戊酸钠制剂临床使用合理性的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