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保乳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5-03-08 09:44王献森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8期
关键词:保乳术肋间出血量

王献森

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保乳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王献森

目的对女性患者进行乳腺癌保乳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ICBN)的临床疗效进行探究。方法100例确诊为乳腺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50例, 对照组患者在进行保乳术时不保留肋间臂神经, 观察组患者在进行保乳术时保留肋间臂神经, 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术中淋巴结清除数目(12.9±3.7)个、术中出血量(21.6±6.3)ml、手术时间(67.5±17.5)min均少于对照组淋巴结清除数目(18.3±3.9)个、术中出血量(32.7±7.5)ml、手术时间(84.8±11.3)min,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2.00%)明显低于对照组(38.00%),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女性患者乳腺癌保乳术的治疗中, 保留肋间臂神经)的治疗效果较好, 减少了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 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 在临床中有较高的价值。

肋间臂神经;乳腺癌;保乳术;临床疗效

乳腺癌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 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 严重影响到患者的健康情况, 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 极大地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如果没能及时对患者进行治疗, 严重的甚至会威胁患者的生命[1]。因此, 对乳腺癌有效的治疗十分重要, 不仅可以降低对患者的致死率, 还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了对女性患者进行乳腺癌保乳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疗效进行探究, 本文特对100例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 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4年3月在本院确诊为乳腺癌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 患者年龄23~54岁,平均年龄(38.30±3.20)岁。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50例, 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41.12±3.40)岁;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38.70±3.90)岁。所选取的患者均取得她们的知情同意, 排除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和心、肝、肾等脏器实质性疾病的患者, 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进行保乳术时不保留肋间臂神经,让患者保持平卧位, 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 将患者上肢向外伸展, 标记出肿瘤的界限。在患者肿瘤皮肤的表面进行切除,切除少许皮肤, 并切除患者的肿瘤及其周围2 cm的正常组织和胸大肌筋膜。使用可吸收线对乳腺残端进行缝合, 缝合方法可为对合缝合或锁边缝合。在患者腋窝皮肤皱褶处做一切口, 对腋窝的淋巴结进行清除, 采用橡皮管引流连接负压器,术后进行加压包扎。

观察组患者在进行保乳术时保留肋间臂神经, 清扫患者胸肌间淋巴结, 分离患者胸大肌、胸小肌的间隙, 保护性分离患者的胸前神经(ATN), 使胸小肌的内侧边缘处于游离状态。清扫患者的淋巴结, 直到露出肋间臂神经, 沿自内而外的方向将该神经浅面的软组织剪开, 将它充分游离到胸上壁的内侧, 对应切除的组织进行深度切除, 术后加压包扎。

1.3 观察指标 ①对两组患者术中淋巴结的清除数量、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进行比较。②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 观察患者术后上肢感觉障碍、疼痛等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中淋巴结清除数目(12.9±3.7)个、术中出血量(21.6±6.3)ml、手术时间(67.5±17.5)min均少于对照组淋巴结清除数目(18.3±3.9)个、术中出血量(32.7±7.5)ml、手术时间(84.8±11.3)min,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2.00%)明显低于对照组(38.00%),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淋巴结清除数目(个) 术中出血量(ml) 手术时间(min)对照组 50 18.3±3.9 32.7±7.5 84.8±11.3观察组 50 12.9±3.7a 21.6±6.3a 67.5±17.5a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传统观点认为, 保留肋间臂神经使手术变得更加复杂,不利于对患者腋窝的淋巴结进行清除, 因此常常将其切除,患者常会发生局部疼痛、上肢感觉障碍等不良反应[2]。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 临床发现保留肋间臂神经有利于彻底清除患者乳腺癌病灶, 提高临床疗效。保留肋间臂神经还有利于降低患者癌细胞的活性, 减少癌细胞的复发和转移[3]。本研究表明, 观察组术中淋巴结清除数目(12.9±3.7)个、术中出血量(21.6±6.3)ml、手术时间(67.5±17.5)min均少于对照组淋巴结清除数目(18.3±3.9)个、术中出血量(32.7±7.5)ml、手术时间(84.8±11.3)min, 观察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2.00%)明显低于对照组(38.00%),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对女性患者进行乳腺癌保乳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治疗疗效较好, 可减少手术所需时间和患者术中出血量, 为患者减轻痛苦,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1]李刚, 苏晏, 王建荣.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保乳术36例临床分析.实用癌症杂志,2014,29(10):1238-1240.

[4]马辉, 黄桂林, 李志刚, 等.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12):949-951.

[3]石畅, 徐卫国.乳腺癌手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研究进展.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4,8(1):52-5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8.017

2014-12-23]

450009 河南煤炭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职工医院外科

猜你喜欢
保乳术肋间出血量
肋间神经前皮支联合肋间臂支阻滞对乳腺癌术后镇痛效果分析
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后肋间痛的研究进展
称重法和升级容积法并用对产后出血量的估算调查
别把肋间神经痛误作心绞痛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应用氨甲环酸对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影响
保乳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对乳腺癌的治疗价值评析
保乳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临床对比研究
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的疗效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