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瘤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并发症及其护理

2015-03-08 09:44郑俊敏胡光珍李欣露张巧荣李艳敏王翠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8期
关键词:针对性导管静脉

郑俊敏 胡光珍 李欣露 张巧荣 李艳敏 王翠田

血管瘤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并发症及其护理

郑俊敏 胡光珍 李欣露 张巧荣 李艳敏 王翠田

目的研究血管瘤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并发症及其护理。方法30例血管瘤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按照接诊顺序的单双号分为两组, 对单号组15例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观察组), 双号组15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对照组), 对比观察两组临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3.33%显著远低于对照组的40.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管瘤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血管瘤;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针对性护理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多应用于病程较长, 需长期治疗、且同时合并两种或两种以上疾病的患者。其优势在于对患者的身体创伤较小、留置时间较长、静脉穿刺成功率高、无生命危险等, 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1]。本文选取本院收治的30例血管瘤患者为研究对象, 对比分析不同护理方法对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并发症的预防情况,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接诊的30例血管瘤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按照接诊顺序的单双号分为两组, 其中单号组15例(观察组)男6例, 女9例;年龄23~77岁, 平均年龄(48.38±7.83)岁;根据穿刺部位分为10例经贵要静脉,3例经正中静脉,1例经头静脉,1例经颈外静脉。双号组15例(对照组)男8例, 女7例;年龄21~78岁, 平均年龄(47.06±8.22)岁;根据穿刺部位分为8例经贵要静脉,3例经正中静脉,2例经头静脉,2例经颈外静脉。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 主要包括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嘱其卧床休息等,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 具体如下。

1.2.1 对于穿刺点渗血的护理 护理人员可以采用弹性绷带包扎局部, 进行20 min左右的压迫止血, 特别注意应该选择好进针位置, 导管一般在肘关节皮下走一小段再进血管。置管侧肢体1 d之内不宜过度活动, 将体位调整好, 避免压迫穿刺侧[2]。

1.2.2 对于导管堵塞的护理 通常未定时进行冲管、封管方法错误、输注药液浓度过高等因素均会导致导管堵塞, 所以护理人员应该特别注意预防此类问题发生[3]。一般在输液后应该及时封管, 如果需要同时输入多种强刺激性及强黏附性的大分子药液时, 应该每隔4 h进行1次冲管, 以确保导管的通畅[4]。

1.2.3 对于感染的护理 通畅导管内的感染主要包括穿刺点周围出现红肿、热痛等症状, 严重者甚至出现脓性分泌物,如果护理人员没有进行及时换药或者未进行无菌操作, 很可能会导致细菌通过插管部位皮肤的皮下隧道迁移到导管腔外, 进而继发感染, 所以护理人员应该及时更换敷料, 一旦发现渗液、渗血、敷料松动等情况, 应该及时采取措施。

1.2.4 静脉血栓的护理 由于患者血管壁受损、血液高凝状态、炎症、血流速度减缓等原因均会导致血栓的形成, 所以护理人员应该保持患者的患肢抬高至高于心脏30 cm处,同时不断按摩患肢以预防栓子脱落, 还可以指导患者进行握拳动作的练习, 这样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由静脉血液回流而引起的肢体肿胀。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针对性护理后2例出现并发症, 其中1例并发穿刺点渗血, 发生率为6.67%,1例感染患者, 占6.67%,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后6例出现并发症, 其中2例并发穿刺点渗血, 发生率为13.33%,1例出现导管堵塞, 占6.67%,2例感染患者, 占13.33%,1例静脉血栓患者, 占6.67%, 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40.0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3 讨论

由于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的置管时间较长,无法定期换药和冲管等, 往往导致并发症较为严重, 而血管瘤患者需要进行长期的化疗, 难免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一旦不能及时冲液和补充能量, 很容易引起水电解质、负氮平衡、酸碱等出现失调失衡, 所以要求护理人员应该将静脉输注的常用营养液进行合理分类, 而对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5]。另外, 医院应该对患者及其家属做好相关知识的宣教工作, 以强化护理意识, 全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主要回顾性分析本院30例血管瘤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的临床资料, 发现采用针对性护理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 远远低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40.00%,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对血管瘤患者进行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时应该严格按照执行标准操作规程进行, 严格掌握手术禁忌证及适应证, 同时配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以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陈新河, 王娜娜, 肖厚勤. 自体动静脉内瘘血管瘤并发症的防治.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4,8(2):286-289.

[2]周满丽, 谭均英, 余惠英. 眉弓上动静脉血管瘤术后切口反复出血1例临床护理. 齐鲁护理杂志,2012,18(5):100-101.

[3]郭爱弟, 张心霞, 项艳, 等. 静脉复合麻醉应用于血管瘤治疗的护理体会. 中国美容医学,2011,20(4):678-679.

[4]苏秀井, 陈绩. 声门下血管瘤1例行平阳霉素注射术后气管导管护理. 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5):2369-2370.

[5]李玉芳, 李增禄.34例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血管瘤样扩张患者临床分析及护理. 护理学报,2010,17(22):39-4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8.150

2015-01-19]

450003 河南省人民医院血管瘤科

郑晓艳

猜你喜欢
针对性导管静脉
腰静脉及腰升静脉变异一例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应时而著,为事而作——议论要有针对性
中线导管应用于ICU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晓有机化学必考方向 提升备考针对性
学会“针对性”写作
有的放矢,始得鲜明——议论要有针对性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omplicated by rhabdomyolysis: A clinical analysis of 11 ca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