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面春风拂 奋力引潮流
——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热点问题研究》

2015-03-10 00:22王志刚
老区建设 2015年2期
关键词:热点问题理论体系现代化

王志刚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定位

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给世人以极大震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热点问题研究》顺应时代潮流,从这一理论体系的世界意义、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关系、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等方面做了全面论述,维护了该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譬如,在导论中指出,这一理论体系反映了世界社会主义的普遍性,又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的特殊性;既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又必定越出一国的范围而对世界社会主义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指的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样,该理论体系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中国实际和时代赋予了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是具有“当代中国特色”的科学社会主义。

针对时下部分人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否包括毛泽东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始于毛,成于邓”的观点,该书强调这一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是一脉相承的,与“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原创与传承关系”[1](P12~13)。通过从理论高度进行论述,理清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毛泽东思想的关系,使人们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本书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导论,第二部分共分十二个章节。而第二部分全面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时代背景、哲学基础、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及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逐一分析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系统梳理了统一战线、军事建设、和谐世界及党的建设等世人所关注的热点问题。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的新突破

通过与其他学术成果进行比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热点问题研究》特色鲜明,见解新颖,至少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指导思想明确、理论源远流长

本书后记中提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两次飞跃和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形成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形成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P318)。该书一以贯之地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2]。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但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方面面的思想武器,更是作者写作该书的指导思想。

追根溯源,该书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时代背景、历史发展和哲学基础向人们展示这一理论体系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继承、发展又一脉相承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中国化在时代背景下的科学产物,是中国在新的历史时期继续发展的必然要求”[1](P15)。该书通过对国际、国内环境的系统分析,认为当前的世界是变动的世界:“和平与发展并存、机遇与挑战并重、和谐与合作共需”;国内的发展进入一个相当关键的时期:“经济发展机遇期、政治发展转折期、文化建设繁荣期、社会矛盾凸显期、国家环境严峻期”[1](P16~23)。“最根本的层次—马克思主义哲学,具体原理层次:在哲学基础的结构中起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直接表现层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人为本)”[1](P38~56)。该书从哲学层面进行对该理论体系进行解读,破除了人们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的思想禁锢,效果显著。

(二)语言朴实生动、逻辑结构严谨

本书和其他普通的学术著作不同,论述言简意赅、朴实生动,给人耳目一新的视觉冲击。譬如,在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时,用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哲学基础“源远流长”,改革开放“国运攸关”,现代化建设“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共性与差异”、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生机与活力”,文化软实力“没有硝烟的战争”,社会建设“和谐之基”,统战理论“传统与法宝”,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富国与强军”,国际中的作用“贡献”而非“威胁”,从革命党建设到执政党建设是“历史方位的变化”。该书用生动形象、耳熟能详的语言进行阐述,不仅激发读者继续阅读下去的兴趣,且通俗易懂,让人们在理解和掌握这一理论体系变得不再困难。这些,不仅体现该书作者极高的理论水平和对党的创新理论的驾驭能力,也显示出作者的良苦用心,把理论概念转换成符合时代需要的、大众口味的著作。

该书逻辑十分严密,史料结合,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建设,并对统一战线,军队建设,国际作用和党的建设等方面进行研究。逐一对热点问题进行阐述,而且把各热点放在历史长河中,按照时间顺序进行系统梳理。比如,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表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产生、发展和完善的历程;并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进行比较,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和旺盛的生命力。正确解读了中国文化软实力,改变了世人对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认识,提出在和平发展中全面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且做出大胆预测:“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对整个中国软实力的增强以及综合国力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1](P184)。关于社会建设,这是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新任务,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以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理论基础为切入点,重点论述了社会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优先发展教育、以创业带动就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大社会保障、更加重视全民健康、确保社会安定团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格局已然由“三位一体”发展到包括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的新局面,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对于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工程,为历届中共领导集体所重视,毛泽东形象的把党的建设比喻为一项“伟大工程”;邓小平等则把党的建设形容为“新的伟大工程”。本书从历史方位的变换立论,认为执政党建设,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执政党建设、制度建设是其他各项建设的保证和执政党必须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1](P309~311)。全书逻辑严谨,独立成篇,既在某一方面完整地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热点问题,又可以把各章节作为全书的有机组成部分,构成一部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热点问题研究的党建著作;有助于读者清楚该书的写作脉络,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该书中关于热点问题的论述。

(三)理论与实际联系紧密、焦点问题突出

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新的实践。中国革命、建设及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本书虽从理论上论述,但同样关注实践,第三章详细地论述了在中国改革开放伟大进程中,依次产生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科学理论,而这些理论反过来指导现代化建设。该书重点论述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改革开放发挥的巨大作用:改革开放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正确航向、萌生了中国现代化的全新模式、推进了中国现代化的伟大进程,成为中国现代化的强大动力。该书在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指导思想方面,针对不同时期中国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各异,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通过对中国现代化指导思想的历史演变进行逐一梳理,该书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武器。实践证明,在这一理论体系指导下,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阶段性的巨大成果。

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念提出以来,世人都在不同程度上对其进行解读,本书涉及的热点问题正说明了人们对这些问题的认识上尚未达到一致。关于“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这一崭新概念,本书从社会建设的迫切性和重要性、社会建设的理论基础进行解读,并提出社会建设的具体措施,使读者能够理解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增强了认同感。和平与发展、合作仍是时代主题,中国始终如一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是热爱和平、渴望发展的中国政府和人民的三大历史任务之一,业已写进党的十七大报告、十八大报告中。针对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和集团抛出所谓“中国威胁论”,中国政府不止一次郑重声明:中国将始终走和平发展道路。本书阐述了中国以实际行动建设和谐世界:“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维护世界的多样性,促进了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树立新安全观,推动了各类矛盾与冲突的解决”和“提出和谐世界的新理念,推进了持久和平与繁荣世界的建设”[1](P284~286)。该书关于中国对维护世界和平、建设和谐世界的大量论述,给世人以巨大冲击,使其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是“建设者”、“贡献者”,不是“威胁者”、“破坏现状者”。

三、该著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应时而生、因事而变。本书通过对该理论体系热点问题进行系统论述,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科学体系。首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阶段,随着实践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理论创新的成果必然越来越多,这些不断发展的创新理论依然包括在这一理论体系之内,正如胡锦涛同志所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解答了部分人关于“以后的创新理论能否斗包括其中,此后的时限如何划分”的疑惑,一定程度上统一了人们的认识。其次,有力地促进了全国人民形成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面面向未来、光辉的旗帜,为统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形成共同的思想基础提供了可能。本书详尽的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人们所关注的热点问题,消除了其疑惑,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积极的正面意义。最后,该理论体系为解决我国现阶段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供了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本书通过论述我国不同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向人们展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武器,也为全面建设直至建成小康社会指明了方向,更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瑕不掩瑜。诚然,一本书问世的积极意义并不局限在其方方面面都能做到无懈可击,而在于能否启迪人们。该书以党的十七大报告的会议精神为红线,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全面系统地回答了一系列关于中国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实际问题,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提出创造性的观点。当前,学习和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在全国开展的如火如荼,全国各族人民在不同的岗位上努力工作,共筑“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热点问题研究》,亦入选2012年首届湖北省优秀党建读物,掌握该书所研究的热点问题,对于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非常有益和十分必要。现阶段,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如何让世人更加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如何把国人的思想统一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来,是党和国家亟待解决的大事。本书适合广大人民群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和践行,是一部不可多得的鼎力之作。

[1]李敬煊,刘从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热点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2]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热点问题理论体系现代化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基于霍尔三维结构的试验鉴定理论体系研究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发达国家审计发展及其对中国审计治理现代化的启示
盘点当前中国经济的热点问题
探究集合中的热点问题
《文心雕龙》理论体系再认识①——兼论“依经立义”与《文心雕龙》理论体系之关系
实现复兴伟业的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述评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复习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