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病灶微创旋切术与传统手术对乳腺肿块切除患者乳房美观的影响

2015-03-10 05:59吴树山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9期
关键词:瘢痕乳房肿块

吴树山

乳腺病灶微创旋切术与传统手术对乳腺肿块切除患者乳房美观的影响

吴树山

目的比较乳腺病灶微创旋切术与传统手术对患者乳房美观的影响。方法75例乳腺肿块切除患者, 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将其分为行乳腺病灶微创旋切术治疗的微创组(50例)与行传统手术治疗的传统组(25例), 比较两组手术情况、乳房美容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微创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及瘢痕长度均明显小于传统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微创组乳房美容良好率86.0%高于传统组的6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8.0% VS 8.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传统手术, 乳腺病灶微创旋切术具有微创、切口愈合快、瘢痕小、乳房美容良好率高等特点, 值得临床推广。

乳腺病灶微创旋切术;传统手术;乳腺肿块;乳房美容

目前临床治疗乳腺肿块以早期乳腺病灶切除为主, 传统手术虽能有效切除病灶, 但切口较大, 易留下瘢痕, 不仅影响乳房外观, 给女性造成心理创伤, 而且不利于术后复查[1]。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广大女性对美的高要求, 选择一种微创、乳房美容良好、并发症少的手术方式成为当下研究的重点。乳腺病灶微创旋切术是在超声引导下开展, 切口小且安全性高[2], 已然成为乳腺肿块切除的重要手段。基于此,本研究通过比较乳腺病灶微创旋切术与传统手术的治疗效果, 旨在为乳腺肿块临床治疗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本院2012年2月~2014年10月收治的乳腺肿块切除患者75例, 均经超声、手术病理检查证实,排除肝肾功能严重障碍、凝血功能异常、恶性肿瘤等患者。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微创组(50例)与传统组(25例)。微创组患者年龄18~50岁, 平均年龄(30.1±6.4)岁;病灶直径4~32 mm, 平均直径(11.5±1.4)mm;单侧病灶35例(单发28例, 多发7例), 双侧病灶15例。传统组患者年龄20~51岁, 平均年龄(30.5±6.6)岁;病灶直径5~33 mm, 平均直径(11.1±1.6)mm;单侧病灶17例(单发14例, 多发3例), 双侧病灶8例。两组患者年龄、病灶直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传统组患者采取传统开放性手术, 常规消毒铺巾, 肿瘤直径不同乳腺病灶切除术式不同, 如乳腺区段切除术、肿块扩大切除术等。微创组患者则行乳腺病灶微创旋切术, 术前超声检查了解乳腺病灶位置、直径、数目、与周围皮肤、胸大肌的关系等情况, 体表定位以确定穿刺点并做好标记, 根据肿瘤大小选择相应的旋切刀(15 mm以下8G旋切刀, 15 mm以上11G旋切刀)。常规消毒铺巾, 1%利多卡因+肾上腺素对穿刺点、乳腺后间隙麻醉, 经由穿刺点行切口,长2.5~3.0 mm, 超声引导下进针旋切刀至病灶底部, 合理调整旋切刀头、凹槽(肿块正后方), 反复旋切、抽吸病灶至超声显示无病灶残留。随后将创腔中积血抽吸干净, 取穿刺针;切口用创可贴覆盖即可, 病灶部位、穿刺针道体表面经由纱布压迫处理, 弹力绷带包扎2~3 d。术后清查切除组织并及时送检。

1.3 观察指标 ①手术情况, 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瘢痕长度、切口愈合时间等指标。②乳房美容效果, 术后随访3个月评价, 良好:乳房外观正常, 瘢痕不明显且无缺损变形现象发生;一般:患侧乳房瘢痕明显, 皮肤略青紫, 外形基本正常或微小变形;差:患侧乳房瘢痕明显凸起, 皮肤青紫, 乳房外观变形明显。③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微创组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瘢痕长度均明显短于传统组, 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s)

注:两组比较, P<0.05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切口愈合时间(d) 瘢痕长度(mm)微创组 50 12.6±2.1 6.2±1.2 3.3±0.9 2.2±0.4传统组 25 38.5±5.4 22.7±3.4 7.3±1.1 4.0±0.5 t 29.85 30.85 16.83 16.88 P 0.00 0.00 0.00 0.00

2.2 乳房美观情况 微创组乳房美容良好率明显高于传统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乳房美容效果比较[n(%)]

2.3 并发症情况 微创组术后发生并发症4例(8.0%), 血肿2例, 皮肤损伤、皮下瘀斑各1例;传统组术后发生并发症2例(8.0%), 血肿、切口感染各1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 P>0.05)。

3 讨论

乳腺病灶疾病治疗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发现及手术切除。目前临床诊断该疾病方法包括触诊、超声检查、手术活检等,其中触诊主要适用于肿块直径较大病例, 而对微小病灶或部位较深病灶难以判断;B超对10 mm以下乳腺病灶诊断准确率高[3]。随着微创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临床应用, B超定位引导下乳腺病灶微创旋切术在乳腺病灶疾病诊断、治疗中有着重要作用。

过去临床常采取开放性手术, 切口大, 术后瘢痕明显,且易引发乳房变形等并发症, 给患者身心造成困扰[4]。微创旋切术主要是在超声定位引导下掌握肿瘤位置、大小等情况,做好穿刺标记后利用独特设计的穿刺针行微小切口, 合理选择针道(通常于肿块正后方), 可快速方便的将乳腺病灶切除,减少不必要的组织切除, 降低术中出血量[5]。同时进针点遵循便于手术操作与美容结合原则, 正常操作基础上尽可能选择乳房边缘或乳晕区进针, 相比传统手术具有微创、美容效果好的优点。王楚华等[6]通过对照实验发现微创旋切术患者乳房无变形、皮肤无异常, 且无明显切口瘢痕, 与传统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本文结果显示, 微创旋切术相比传统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特点。由于现代女性对乳房外观要求较高, 为此本文将乳房美容效果作为评价手术效果的重要指标, 结果显示微创组患者乳房美容良好率高达86.0%, 明显高于传统组的6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均为8.0%, 主要为血肿、皮肤损伤、切口感染等, 这可能与创腔内积血抽吸不彻底、术后切口管理不当等有关。

综上所述, 乳腺病灶微创旋切术具有微创、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乳房美容效果良好等特点, 可作为乳腺肿块切除治疗的重要手段。

[1]王永霞, 张爱玲, 黄珂铭, 等.麦默通乳腺微创旋切术与传统手术的对比研究.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0, 17(8):615-618.

[2]罗学平, 莫春生, 姚维深, 等. 1356例乳腺肿物麦默通微创旋切术临床经验总结.新医学, 2013, 44(7):488-490.

[3]杨露, 孙治君.麦默通微创旋切手术在治疗良性乳腺肿物中的应用.重庆医学, 2010, 39(7):810-811.

[4]颜宁, 黄宇康, 彭伟强, 等.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在乳腺病灶诊治中的临床应用.河北医药, 2013, 35(7):1027-1028.

[5]赵为国, 张江宇, 张晨芳, 等. B超引导下Mammotome微创旋切术和传统开放手术对于乳腺不可触及病灶的疗效对比.中国医药导报, 2014, 11(36):47-50.

[6]王楚华, 黄世英, 林元沛, 等.乳腺病灶微创旋切术与传统手术的对比研究.广州医学院学报, 2011, 39(6):42-4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9.028

2015-06-08]

464400 淮滨县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瘢痕乳房肿块
手指瘢痕挛缩治疗的再认识
手术联合CO2点阵激光、硅胶瘢痕贴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疗效观察
颈部肿块256例临床诊治分析
关爱乳房健康 从认识乳痛做起
当子宫瘢痕遇上妊娠
母乳喂养需要清洁乳房吗
如何防治母猪乳房炎
乳腺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1例并文献复习
乳房有肿块、隐隐作痛,怎么办
当子宫瘢痕遇上妊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