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固化磷酸钙骨水泥椎体强化治疗骨质疏松椎体骨折分析

2015-03-10 05:59罗绮雯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9期
关键词:磷酸钙椎体骨质

罗绮雯

自固化磷酸钙骨水泥椎体强化治疗骨质疏松椎体骨折分析

罗绮雯

目的分析研究自固化磷酸钙骨水泥椎体强化治疗骨质疏松椎体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66例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 各3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椎体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 观察组患者则采取自固化磷酸钙骨水泥椎体强化成形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疼痛消失时间及疗效。结果结果显示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疼痛消失时间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结果显示无患者出现迟发性神经损伤、疼痛加剧以及伤椎高度下降等。结论自固化磷酸钙骨水泥椎体强化治疗骨质疏松椎体骨折具有较为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 可有效降低患者痛苦, 且术后不良反应发生几率较低, 故值得推广应用。

自固化磷酸钙骨水泥;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椎体强化

骨质疏松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病症类型, 其高发于老年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ve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 OVCF)是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最为多发的并发症类型[1]。该并发症会导致患者脊柱出现后凸情况, 且会造成顽固性疼痛, 不仅对患者造成了较大痛苦, 而且也在极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次研究将以随机选取2013年2月~2015年1月本院接诊的66例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分析研究自固化磷酸钙骨水泥椎体强化治疗骨质疏松椎体骨折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5年1月本院接诊的66例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 各33例。所有患者均经相关检查确诊为骨质疏松椎体骨折。观察组中男22例, 女11例;年龄57~74岁,平均年龄(67.6±2.7)岁;对照组中男21例, 女12例;年龄58~74岁, 平均年龄(67.9±2.6)岁;两组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腰背痛, 均无下肢神经功能障碍、无明显神经压迫, 手术前均经相关检查排除椎内肿瘤。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行性。

1.2 方法 观察组:本组患者采取自固化磷酸钙骨水泥椎体强化成形术进行治疗, 具体方法如下:以L1骨折为例, 为患者采取俯卧位, 并进行连续硬膜外麻醉, 在常规消毒铺巾后, 在患者的T11~Le正中位置做手术切口, 暴露上官桀椎根进钉位置, 并准备钉道, 之后在不加压的情况下往钉道内注入自固化磷酸钙水泥(CPC), 以此加强椎弓根螺钉的拔出力。之后置入4根螺钉, 并将螺母上紧, 确定椎体压缩骨折复位固定良好后则可在伤椎的双侧椎弓根处进行钻孔, 并通过钻孔将撬拨器送入椎体上部, 利用撬拨器将塌陷的终板进行复位, 之后将漏斗插入椎弓根, 漏斗的柄部处于椎体的前中约1/3的位置, 漏斗送至位置后则可将事先配好的CPC经由漏斗向内灌注(CPC要在进行灌注前10 min左右进行配置, 将CPC粉末与固化液以0.3∶1的比例进行调和, 在有一定粘稠度后再进行使用, 避免太稀, 导致泄漏)。在C臂机的透视下,观察灌注情况, 当灌注位置达到椎体后缘处则可停止灌注。每个椎体灌注10~15 ml。灌注最好在椎体内渗血少的时候进行, 这样才能确保CPC与椎体内松质骨的良好接触锲合。对照组则采取椎体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 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6个月~1年的术后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预后情况。

1.3 疗效评价标准[2]患者经治疗后各项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步行以及活动能力恢复正常, 且相关检查结果显示一切正常则可判定为显效;患者经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但步行在500 m以上时会出现轻微疼痛或麻木症状则可判定为有效;患者治疗前后病情病况并无明显改善则可判定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对比[n, n(%)]

2.2 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术后疼痛消失时间对比 两组随访结果显示无患者出现迟发性神经损伤、疼痛加剧以及伤椎高度下降等。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术后疼痛消失时间, 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术后疼痛消失时间对比[±s, n(%)]

表2 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术后疼痛消失时间对比[±s, n(%)]

注:两组比较, P<0.05

组别 例数 术后疼痛消失时间(h) 不良反应观察组 33 11.8±2.1 1(3.0)对照组 33 15.2±1.9 6(18.2) t/χ2 6.896 3.995 P<0.05 <0.05

3 讨论

曾有相关研究结果显示骨微结构损伤以及改变是导致骨质疏松椎体骨折发生的主要独立因素[3,4]。CPC的粘接性较好, 其凝固之后可以与骨质紧密相联, 从而有效修复骨微结构损伤, 达到固定骨折后椎体复位后椎体外形结构, 恢复内部结构的重要作用。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均具有较为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 且预后无患者出现伤椎高度下降、疼痛加剧或迟发性神经损伤等情况。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疼痛消失时间, 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上述研究结果表明CPC椎体强化治疗骨质疏松椎体骨折临床效果较佳, 且可维持患者的伤椎高度以及生理弧度, 并可有效缩短患者的术后疼痛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几率, 且预后效果较佳, 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赵必增等[5]的研究结果也表明CPC椎体强化治疗骨质疏松椎体骨折可强化患者脊柱节段的刚度, 并在整体上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不适感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本次研究结果与其研究结论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综上所述, CPC椎体强化治疗骨质疏松椎体骨折具有较为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 其可有效维持伤椎高度以及生理弧度, 同时其术后不良反应发生几率较低, 有利于患者及时进行各类康复训练, 有效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 该手术形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 故值得在骨质疏松骨折的临床治疗当中推广应用。

[1]杨惠林, Hansen A Yuan, 陈亮, 等.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中华骨科杂志, 2013, 23(5):262.

[2]施俊武, 胡艇, 池永龙, 等.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自固化磷酸钙骨水泥椎体成形的实验研究.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4, 28(11):1080-1082.

[3]苗军, 王继芳.磷酸钙骨水泥可注射性的研究进展.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3, 19(7):587-589.

[4]王向阳, 池永龙. 椎体强化的生物力学研究现状及进展.中华放射学杂志, 2013, 13(9):51-54.

[5]赵必增, 谭军, 贾连顺, 等.自固化磷酸钙骨水泥椎体强化治疗骨质疏松椎体骨折.中国临床康复, 2014, 15(4):450-45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9.043

2015-06-03]

528000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磷酸钙椎体骨质
载银磷酸钙的缓释性研究及抗菌性能评价
无机盐种类与用量对AMEP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关注健康 远离骨质疏松
提防痛性瘫痪——椎体压缩性骨折
球囊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探讨
中老年骨质疏松无声息的流行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
“骨康操”预防骨质疏松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混合磷酸钙骨水泥修复椎体骨缺损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