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理疗与小针刀综合治疗对慢性颈源性头痛患者的临床比较研究

2015-03-10 05:59王磊韩中伟朱贤友孟双全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9期
关键词:颈源小针刀理疗

王磊 韩中伟 朱贤友 孟双全

常规理疗与小针刀综合治疗对慢性颈源性头痛患者的临床比较研究

王磊 韩中伟 朱贤友 孟双全

目的研究常规理疗与小针刀综合治疗慢性颈源性头痛的效果比较。方法108例慢性颈源性头痛患者, 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各54例。研究组采取小针刀综合治疗, 对照组给予常规理疗治疗, 比较两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生存质量评分(QOL)及临床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后研究组VAS评分为(1.62±0.35)分低于对照组(4.26±1.26)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QOL评分为(87.25±9.86)分高于对照组(74.55±10.82)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30%高于对照组的77.7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针刀综合治疗慢性颈源性头痛效果显著, 可有效缓解疼痛,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常规理疗;小针刀;慢性颈源性头痛

慢性颈源性头痛为临床多发疾病, 主要表现为颈椎、颈部软组织缺损诱发的头痛, 疼痛为牵涉痛, 痛感主要呈放射状, 对患者正常生活、工作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临床治疗此病方式众多(如理疗、拔罐、局部封闭等), 但效果均不够理想[1]。本次研究对本院108例患者分别采取常规理疗与小针刀综合治疗, 就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1年9月~2014年7月108例慢性颈源性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58例, 女50例, 年龄22~61岁, 平均年龄(38.26±8.58)岁;病程1个月~2.8年,平均病程(1.58±0.38)年, 多选患者均经颈椎X线片检测, 排除结核、骨折、肿瘤、颅内器质性疾病者, 将上述患者抽签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各5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理疗治疗, 主要包括推拿、颈牵、功能训练及中频电等, 患者取端坐位, 按摩放松颈肌, 30 min/次, 后用电脑颈椎治疗机间歇牵引治疗, 取坐位, 牵引角度15~20°, 初始力度6 kg, 后逐渐增加, 持续牵引10 s,后保持2 kg牵引力间歇10 min, 重复进行上述操作, 总时间为20 min。后以调制中频电治疗, 使用9号处方, 电极板并置法放于穴位上, 电流强度视患者实际耐受度而定, 1次/d, 20 min/次。功能训练主要包括主动颈训练, 包括金狮摇头、前伸探海等。上述理疗均治疗20 d为1疗程。

研究组采取针刀松懈、手法整复、功能训练、缓解疼痛等小针刀综合治疗, 患者取俯卧位、反坐于椅中, 双手放于椅背, 体位呈上颈前屈位, 暴露后颈部并完全放松颈部, 选择1~5个压痛点, 常规消毒、浸润麻醉后在原压痛点进针直至病灶, 疏通剥离粘连瘢痕挛缩的软组织, 横行摆动, 并切开剥离, 刮除瘢痕, 松懈粘连及结疤的软组织, 上述治疗每10天1次, 视患者情况治疗1~2次。手法整复时患者取仰卧位,采取弹拨、推拿等手法放松颈部, 头部前倾15°牵引1 min,左右旋转颈部2~3次, 如疼痛明显患者无法耐受则在疼痛明显处进行复方倍他米松封闭, 功能训练同上。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疗程后VAS、QOL评分;②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疗程后临床疗效, 痊愈:头痛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1月内未有头痛发作;显效:临床症状显著改善, 1月内无头痛发作或发作次数≤2次;有效:临床症状一定程度上改善, 头痛无发作;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者加重。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VAS、QOL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VAS、QO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QO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30%高于对照组77.7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VAS、QOL评分比较(±s, 分)

表1 两组患者VAS、QOL评分比较(±s, 分)

注:治疗后两组比较, P<0.05

组别 例数 VAS QO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54 7.26±2.15 1.62±0.35 62.58±10.36 87.25±9.86对照组 54 7.33±2.06 4.26±1.26 61.90±9.72 74.55±10.82 t 0.173 14.835 0.352 6.375 P>0.05 <0.05 >0.05 <0.05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论

慢性颈源性头痛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可能与颈部软组织损伤后的动态失衡相关[2], 颈部软组织损坏可导致无菌性炎症发生, 引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导致正常活动受限,同时可累积椎动脉交感神经丛或者其他交感神经导致头痛发生[3]。

小针刀具备与手术刀相似作用, 可有效解除局部软组织粘连, 并改善微循环, 调节新陈代谢并促进组织修复, 使局部组织动态平衡失调得以矫正, 从根本上缓解疾病[4], 同时小针刀还具有针刺作用, 可行气活血、疏通经络, 同时在小针刀治疗过程中, 可刺激中枢神经, 提高啡呔类物质水平,从而缓解疼痛。另辅以按摩手法, 可复位错位小关节, 扩大变窄的椎间隙与椎间孔, 从而完成颈椎生物力学的平衡恢复[5]。本次研究中研究组采取小针刀综合治疗, 临床疗效及VAS、QOL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 表示小针刀综合治疗较常规理疗效果更为显著, 与俞梦瑾等[6]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 小针刀综合治疗慢性颈源性头痛效果显著,优于常规理疗治疗, 可作为优选方案在临床上进行应用。

[1]苗志远, 战梅, 钱小路, 等.小针刀治疗颈源性头痛近况.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 15(4):65-66.

[2]赵枫林, 洪雁, 史玫, 等.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针刺、功能训练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3, 28(9):866-867.

[3]杜国君, 周俊, 刘红, 等.综合康复疗法治疗颈椎病致颈源性头痛的临床观察.颈腰痛杂志, 2013, 34(4):347-349.

[4]王东雁, 丁俊, 周文江, 等.注射针刀与中医正骨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临床观察.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3, 20(5):73-74.

[5]李石良, 韩峰, 王全贵, 等.枕部针刀松解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研究.中国骨伤, 2012, 25(1):22-24.

[6]俞梦瑾, 黄新, 郑建文, 等.针刀与针刺治疗上段颈椎病所致颈源性头痛的对比研究.实用医学杂志, 2012, 28(8):139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9.059

2015-06-05]

475000 河南省开封市第二人民医院微创骨科

猜你喜欢
颈源小针刀理疗
针灸治疗颈源性头痛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juliArt觉亚头皮理疗中心
肌内效贴:无毒无害理疗产品引发关注
厉害了,我的小针刀
小针刀疗法在病理性疼痛中的研究进展
小针刀联合注射曲安奈德治疗老年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疗效评价
通督调神针法结合推拿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观察
头痛,您查颈椎了吗?
石墨烯理疗U型枕
小针刀治疗脑卒中后遗症踝内外翻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