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在治疗四肢骨折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5-03-10 05:59董秀珍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9期
关键词:优良率四肢患肢

董秀珍

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在治疗四肢骨折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董秀珍

目的分析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在治疗四肢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四肢骨折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3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常规解剖钢板固定,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经过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优良率为95.3%(41/43)高于对照组的81.4%(35/4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肢骨折患者在治疗中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治疗率, 帮助患者术后尽早恢复, 同时骨折愈合情况良好, 值得推广使用。

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解剖钢板内固定;效果;比较

人体骨骼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受到一定程度破坏后便称之为骨折, 大部分骨折患者都是因为外伤而导致的, 具有间接性, 为创伤性骨折。四肢骨折的患者会严重影响到治疗及预后[1]。目前临床中主要以手术为治疗方式, 传统常规的手术治疗对患者创伤较大, 同时术后恢复较差且存在较多并发症[2]。本次研究将分析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在治疗四肢骨折中的临床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2月~2014年3月收治于本院的四肢骨折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3例。对照组男38例, 女5例, 年龄24~71岁, 平均年龄(48.3±20.1)岁;观察组男35例, 女8例, 年龄26~73岁,平均年龄(50.3±21.1)岁。研究中所有患者均符合四肢骨折的相关诊断标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研究中所有患者在术前均接受本院X线片检查以及CT扫描检查, 对患者骨折的部位以及类型进行确定, 同时术前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和指标进行评估和判定。对于存在多处复合伤患者则需有针对性的进行手术。

1.2.1 术中方法比较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钢板内固定,术中严格按照手术执行。观察组患者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 视患肢选择采用不同的麻醉方式, 利用C型臂X光对患者患肢长度进行观察, 依据健肢作为参考标准纠正, 确保患肢的旋转角度与健肢的角度相同。在患肢骨折远端或近端选作切口, 将软组织充分分离, 防止误伤患肢骨膜。将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安置于骨表面, 同时采用X线调整钢板位置。将2枚加压螺钉分别置于骨折远端和近端两处, 确保患者骨折复位维持完整状态, 同时将2~4枚单皮质锁定螺钉放置于钢板远端和近端。针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需采用双皮质锁定螺钉进行定位。术后将切口进行全面缝合同时放置引流管。

1.2.2 术后两组患者治疗情况方法比较 两组患者在术后常规采用抗生素治疗1周, 同时根据患者情况给予相关抗凝药物以及消肿药物治疗, 避免肢体产生静脉血栓, 术后需告知患者应当多休息, 减少活动量, 待病情恢复一段时间后视患者肢体恢复情况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 以促进恢复。

1.3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患者肢体恢复情况可分成:优:患者骨折部位无异常活动, 经过X线片显示均全部恢复无异常, 术后功能得以恢复, 上肢患肢能平举1 kg甚至以上重物,下肢可步行3 min以上且无痛感;良:经过X线片显示均全部恢复无异常, 术后功能得以恢复, 有疼痛感但不影响生活;差:未达到上述任何条件, 患者骨折加重需重新手术治疗。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经过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优良率为95.3%(41/43);对照组患者优良率为81.4%(35/43), 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3 讨论

针对于四肢骨折患者而言, 对其进行良好的固定除了关系到解剖复位的效果之外, 同时也将直接影响到术后的恢复情况。科学、合理的固定方式能促进患者患肢得以尽早康复,起到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3]。

以往临床中多采用传统解剖钢板固定, 该手术方法依靠钢板与骨面之间的摩擦力将骨折端进行固定, 因此可能使患者发生骨坏死或缺血情况, 同时手术还需要将骨膜以及软组织进行剥离, 严重影响了患者骨折的血液循环[4]。观察组采用的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锁定螺钉尾端以及内螺纹完全吻合, 使其形成一个整体, 锁定螺钉能够对粉碎性骨折块整体进行良好固定。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设计合理, 可使螺钉、钢板等形成内支架式结构, 具有较强的稳定性[5]。

综上所述, 在经过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优良率为95.4% (41/43);对照组患者优良率为81.4%(35/43), 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进一步说明了针对于四肢骨折患者而言, 在治疗中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治疗率, 帮助患者术后尽早恢复, 同时骨折愈合情况良好, 值得推广使用。

[1]周陈斌, 李建.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在治疗四肢骨折中的临床应用.吉林医学, 2012, 33(7):1405-1406.

[2]刘俊宾, 田宝方, 徐献伦. 近端髓内钉与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股骨反转子间骨折. 河北医药, 2010(32):2058-2059.

[3]张建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在治疗四肢骨折中的临床价值.医学信息旬刊, 2010, 2(14):62.

[4]刘志辉.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在治疗四肢骨折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吉林医学, 2012, 33(10):2064-2065.

[5]赵庆华.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在治疗四肢骨折中的临床效果分析.医学信息, 2012, 25(6):258-25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9.069

2015-06-29]

472000 河南省三门峡市中医院骨一科

猜你喜欢
优良率四肢患肢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跟踪导练(四)
乳腺癌病人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护理干预及实施效果分析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跟踪导练(四)
Rigid ureteroscopy in prone split-leg position for fragmentation of female ureteral stones:A case report
跟踪导练(四)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没有四肢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