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儿科急诊抢救过程中的感染因素

2015-03-10 05:59李春岳彩虹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9期
关键词:插管儿科病原菌

李春 岳彩虹

分析儿科急诊抢救过程中的感染因素

李春 岳彩虹

目的探讨患儿在急诊抢救过程中的感染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儿科急诊患儿的临床资料, 观察患儿急诊抢救过程中出现的感染因素。结果150例患儿的感染因素主要为急诊抢救时的操作不当、原发性感染、插管不当、卫生处理不当、导尿过程中的感染、仪器引起的感染等, 其中卫生处理不当所占比例最多, 为20.00%。结论临床急诊中诱发疾病因素很多, 及时有效地防止感染很重要, 可提高抢救患儿的存活率, 减轻患儿的疾病痛苦。

儿科;急诊抢救;感染因素

儿科急诊室是患儿最多的科室之一, 急诊患儿发病迅速、病情严重、病因复杂, 疾病类型多难以辨别。患儿抢救时存在较多感染因素, 如原发性感染、插管不当、卫生处理不当、导尿过程中的感染等, 分析患儿急诊抢救过程中的感染因素, 有利于更好的预防感染因素, 本文以2014年11月~2015年3月来本院就诊的儿科急诊患儿150例为研究对象,探讨患儿在急诊抢救过程中的感染因素,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3月来本院就诊的150例儿科急诊患儿为研究对象,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其中男80例, 女70例, 男女比例为1.42:1, 年龄1~14岁,平均年龄(3.12±2.90)岁。

1.2 方法 患儿到医院急救时, 先进行常规检查(血常规、X线、尿常规), 详细记录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 即进院时出现的反应, 及时给医生提供有效的信息, 减少患儿不适时间。向家属询问患儿的症状, 以助于医生了解病情, 快速有效的治疗;急救同时, 记录患儿的临床症状, 对监护仪进行观察,隔离被感染的患儿, 找出感染因素, 分析其产生的不良影响。

2 结果

分析15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 儿科急救过程中的感染因素主要为患儿急诊抢救时的操作不当、原发性感染、插管不当、卫生处理不当、导尿过程中的感染、仪器引起的感染等。见表1。

表1 150例患儿儿科急诊抢救时的感染因素(n, %)

3 讨论

3.1 急诊患儿的外伤包扎 患儿进行伤口包扎时, 若处理不当极易引起伤口感染, 原因是灰尘和细菌极易附着于伤口表面, 不及时处理或彻底清创极易造成感染。处理伤口最正确的方法是清除伤口表面附着的灰尘和细菌, 使用双氧水清洗伤口, 彻底清创。是否缝合伤口由伤口情况确定, 开放包扎不缝合的伤口, 包扎伤口时全程使用无菌操作[1]。

3.2 原发性感染 由于患儿自身因素如抵抗力低下或无抵抗力, 导致患儿易感染病原菌, 在合适的环境下病原菌存活能力增加, 大量繁殖, 有毒物质大量释放, 感染抵抗力低下或无抵抗力患儿。由于在抢救过程中使用大量抗生素, 若不严格控制用量, 极易产生耐药菌。正确认识原发性感染, 有利于提高患儿的存活率, 减少耐药菌的感染。

3.3 插管不当 患儿在急救过程中需进行插管抢救, 插管时极易导致大量病原菌进入气管引起感染。因此, 抢救时应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

3.4 仪器引发的感染 抢救因吞入异物窒息患儿需使用吸引器, 患儿喉内异物、呕吐物等均可借助吸引器吸出, 因吸引器适用范围广、使用次数多, 病原菌易滋生于吸引器内部, 引起患儿感染, 且易引起并发症, 严重威胁着患儿的生命安全[2]。3. 5 导尿过程中引发的感染 使用导尿管治疗尿潴留患儿,以保证患儿的正常生活。但由于对导尿管细菌消毒力度不够,导尿管内滋生大量细菌, 导尿时细菌进入膀胱内, 造成感染,细菌可同时在膀胱内繁殖, 增加了患儿的痛苦[3]。

综上所述, 儿科急诊抢救中的感染可引起较为严重的并发症, 对患儿的生命安全威胁较大。临床急诊抢救中, 诱发疾病因素很多, 及时有效地防止感染可显著提高患儿的存活率, 减轻患儿的疾病痛苦。

[1]戴文.血清PCT和CRP联合检测在儿科感染中的临床价值.中国医学创新, 2013, 10(28):84-85.

[2]张俊华.儿科院内感染的因素分析及对策.医院理论与实践, 2010, 23(6):752-753.

[3]王莉, 杜美兰.强化服务意识、防范手术室护理差错及纠纷.实用护理杂志, 2008, 18(3):49-51.

Analysis of infection factors during emergency rescue in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LI Chun, YUE Caihong.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Kaifeng City Children's Hospital, Kaifeng 475000, 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infection factors for children patients during emergency rescue.MethodsClinical data of 150 emergency children in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their infection factors during emergency rescue were observed.ResultsMain infection factors in 150 children included inappropriate emergency operation, primary infection, improper intubation, improper sanitary measures, and infection in by urethral catheterization. Improper sanitary measures accounted for the largest part as 20.00%.ConclusionDue to multiple disease-induced factors in clinical emergency, it is important for timely and effective infection prevention. It can improve survival rate and eliminate pain in children patients.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Emergency rescue; Infection factors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9.197

2015-04-28]

475000 开封市儿童医院急诊科(李春);开封市儿童医院呼吸内科(岳彩虹)

猜你喜欢
插管儿科病原菌
杧果采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力研究
多重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6种常见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血清白蛋白和膈肌移动度与二次插管的相互关系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调查与预防浅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2019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急诊内科危重患者气管插管时机与方法分析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儿科医联体的安徽做法
盆腔炎性疾病病原菌的分布特征与治疗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