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月产妇会阴侧切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

2015-03-10 05:59李娜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9期
关键词:胎膜会阴产程

李娜

足月产妇会阴侧切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

李娜

目的分析足月产妇会阴侧切切口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并探讨预防对策。方法选择发生会阴侧切切口感染的80例足月产妇为研究组, 另选同期阴道分娩且未发生会阴侧切切口感染的80例足月产妇为对照组。分析足月产妇会阴侧切切口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阴道检查次数、第二产程时间、会阴切开至胎盘娩出间隔时间、胎膜早破例数、巨大儿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而其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操作者工龄则显著少于对照组, 对比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医生应准确掌握足月产妇会阴侧切切口感染危险因素, 对高危产妇提供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降低足月产妇会阴侧切切口感染发生率, 保障足月产妇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足月产妇;会阴侧切;切口感染;危险因素;预防措施

会阴侧切术是足月产妇常用的阴道助产方式, 主要应用于胎儿过大、缩短第二产程、会阴条件差、预防颅内出血(早产儿)、胎儿窘迫等分娩异常情况[1]。本文为降低足月产妇会阴侧切切口感染发生率, 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5年3月期间发生会阴侧切切口感染的80例足月产妇进行临床研究, 分析足月产妇会阴侧切切口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并探讨预防对策,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0例发生会阴侧切切口感染的足月产妇作为研究组, 另选取同期实施阴道分娩且未发生会阴侧切切口感染的80例足月产妇作为对照组。两组性别、例数等一般资料对比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纳入与排除标准 ①研究组经临床检查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制定的会阴侧切切口感染诊断标准, 对照组排除会阴侧切切口感染产妇;②排除早产产妇;③均经阴道自然分娩;④排除精神类疾病者;⑤排除心、肝、肾等机体重要器官严重病变者;⑥排除恶性肿瘤患者;⑦排除分娩前存在会阴感染性疾病者;⑧患者意识清醒, 可积极配合本次研究;⑨患者本人及家属对本次研究内容完全知情。

1.2.2 研究方法 对研究组发生会阴侧切切口感染的足月产妇及对照组未发生会阴侧切切口感染的足月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内容包括年龄、BMI(体重(kg)/身高(m2))、抗菌药物预防性用药情况、第二产程持续时间、阴道检查次数、胎膜早破、操作者工龄、巨大儿发生率等。分析方法为查阅本次就诊相关病历资料、向当事接诊医护人员进行咨询、询问患者本人及家属等。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资料分析可知, 研究组年龄、BMI、阴道检查次数、第二产程时间、会阴切开至胎盘娩出间隔时间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而其操作者工龄则显著少于对照组, 对比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研究组巨大儿21例(26.25%), 胎膜早破11例(13.75%),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60例(75.00%);对照组巨大儿12例(15.00%), 胎膜早破4例(5.00%), 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73例(91.25%)。两组比较, 研究组各项数据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临床资料对比( -x ±s)

3 讨论

会阴侧切切口感染是足月产妇阴道分娩常见并发症, 分析原因为会阴切口与肛门、尿道均具有较近距离且直接连接阴道黏膜, 阴道分泌物、肛门及尿道排泄物均易对其造成污染诱发感染[2]。本文研究可知, 足月产妇发生会阴侧切切口感染主要危险因素包括产妇年龄大、第二产程时间长、BMI高、操作者工龄短、阴道检查次数多、会阴切开至胎盘娩出间隔时间长、巨大儿、胎膜早破、未提供预防性抗菌药物等。针对上述危险因素, 分析预防足月产妇发生会阴侧切切口感染相关措施如下[3]:①产程中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阴道检查;②给予导乐陪伴、家属陪伴、一对一服务等措施尽量减少第二产程时间;③术前给予严密的准备工作, 如皮肤消毒、阴道清洁、皮试等;④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相关规章制度;⑤胎头拨露、产妇宫缩时呈现发白的会阴皮肤即会阴最佳切开时机, 此时期切开会阴后胎儿预计会在5~10 min内娩出;⑥成功娩出胎盘后应于阴道内利用纱布堵塞预防宫腔积血污染切开;⑦饮食应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 提高机体抵抗力及免疫力;⑧定期组织相关知识培训, 利于提高医生会阴解剖结构、缝合技术等掌握情况;⑨详细掌握足月阴道分娩产妇相关资料, 对会阴侧切切口感染高危产妇提供必要的抗菌药物预防给药。

综上所述, 临床医生应准确掌握足月产妇会阴侧切切口感染危险因素, 对高危产妇提供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降低足月产妇会阴侧切切口感染发生率, 保障足月产妇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值得今后推广。

[1] 钱萍芳, 李佳俊, 叶寄生. 会阴切口感染病原菌分析及预防.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21(4):819-820.

[2] 韩娜.抗生素在正常分娩会阴侧切术中预防应用的临床效果观察. 中国现代医生, 2013, 48(7):149.

[3] 缪亚红.会阴侧切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现代预防医学, 2011, 38(3):480-48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9.208

2015-05-19]

361003 厦门市妇幼保健院

猜你喜欢
胎膜会阴产程
产后会阴如何护理
未足月胎膜早破不同时间应用抗生素治疗对分娩结局的改善分析
无保护会阴接生法降低初产妇会阴侧切率的效果
无保护会阴助产术配合分娩镇痛对促进自然分娩的积极作用
镇痛分娩会影响产程吗
8025例阴道分娩人群新旧产程管理下分娩及妊娠结局比较
胎膜早破的预防护理
会阴侧切皮下美容缝合法在会阴侧切口缝合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胎膜早破残余羊水量与孕妇宫内感染及新生儿预后的关系研究
间苯三酚联合缩宫素在产程活跃期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