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炎1号方联合超短波理疗治疗肺气虚寒型鼻鼽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5-03-10 16:49李岩王殿一李凤霞
中医药信息 2015年5期
关键词:超短波理疗变应性

李岩,王殿一,李凤霞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变应性鼻炎是由于过敏性机体接触致敏原后发生的一种慢性鼻黏膜变态反应性疾病,与一系列细胞因子和免疫活性因子的参与关系紧密[1]。在中医学中本病属“鼻鼽”范畴,首见于《内经》。目前学术界对变应性鼻炎的辨证分型,多归为肺气虚寒、肾阳不足、脾气虚弱、肺经伏热四型[2],其中肺气虚寒为临床最常见的证型,故许多医家都多以固表祛风作为治疗本病的根本大法。鼻炎1号方是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喉科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常用方剂,在肺气虚寒型鼻鼽的临床治疗中收效显著。本研究采用鼻炎1号方联合鼻部超短波理疗治疗肺气虚寒型鼻鼽患者30例,并与盐酸依巴斯汀片联合鼻部超短波理疗进行临床观察对比,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全部病例均来自2014年6月~2015年6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就诊的肺气虚寒型鼻鼽患者。随机分为鼻炎1号方联合超短波理疗组(治疗组),盐酸依巴斯汀片联合超短波理疗组(对照组),各30例。其中治疗组男7例,女23例,年龄28~56岁,平均(37.25±11.32)岁;对照组男9例,女21例,年龄25~58岁,平均(35.72±10.12)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变应性鼻炎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2004年兰州会议)[3]、国家中医药管理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4]、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五年制教材《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5]第7版和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第2版而制定。

1.3 纳入标准

男女不限,年龄≥18岁,≤60岁;符含中医鼻鼽肺脾气虚型的临床诊断标准;符合变应性鼻炎的西医诊断标准;无变应性鼻炎的其他并发症的患者;本次发病期间未用过其他药物进行治疗;以知对本药所组成中药和西药无过敏史者;无心、肝、肾、血液系统疾病,或影响其生存的严重疾病。

1.4 排除标准

年龄≤18岁,或>60岁;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并发变应性鼻窦炎(包括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支气管哮喘和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体内装有心脏起搏器及大块金属异物的患者;本次发病后己使用其他药物治疗的患者;已知对本药所组成中药和西药过敏者。

1.5 治疗方法

治疗组:中药配方颗粒(天江江阴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组成:人参,辛夷,防风,苍耳子,白术,诃子,细辛,荆芥,五味子,蝉蜕,茯苓,地龙,黄芪,甘草等各1袋,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治疗2周后观察疗效。

对照组:服用盐酸依巴斯汀片(商品名思金,每片10mg,杭州澳医保灵药业有限公司)10mg睡前口服,每日1次。治疗2周后观察疗效。

二组均采用广东汕头医用设备厂生产的DL-CⅡ型五官超短波电疗机(频率50MHz)治疗,输出功率30~40W。治疗时将两个直径为6cm的圆形电极并置于患者鼻部两侧,距皮肤0.5cm,温热量,每次约20min,1次/d,7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共观察2个疗程。

1.6 证候评分标准 见表1。

1.7 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尼莫地平公式统计疗效,即疗效(%)=(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以>51%为显效;20%~50%之间为有效;<20%为无效。

1.8 统计学处理

数据用SPSS 19.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

表1 主要症状体征分级量化积分标准

2 结果

2.1 各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结果见表2,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为73.3%,经秩和检验,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疗效相当。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照表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及体征积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14天后的主要症状及体征积分比较见表3。经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间各项指标的积分比较,各项均P值均>0.05,故治疗14天后,两组治疗无统计学意义。说明鼻炎1号联合超短波理疗与盐酸依巴斯汀片联合超短波理疗治疗肺气虚寒型鼻鼽疗效相当。

3 讨论

西医学认为,变应性鼻炎是由于过敏性机体接触致敏原后发生的一种慢性鼻黏膜变态反应性疾病,由多种细胞因子和免疫活性因子的参与而发生的。本病在中医学中属“鼻鼽”的范围,中医认为本病发病内因正气不足、脏腑虚损,外感风寒湿热而致,正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内外合邪而致发病。变应性鼻炎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影响较大,影响患者的情绪及心情,需要及时治疗[6]。然而国内外对本病尚无特效治疗药,仅使用抗过敏药对症治疗,而抗组胺药大多会产生嗜睡、头痛、口干乏力、皮疹和红细胞减少等副作用,应用6个月以上则会引起贫血等不良反应。各种副作用中最严重的是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可以致死[7]。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及体征积分比较()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及体征积分比较()

组别 时间 喷嚏 鼻塞 流涕 鼻痒 鼻黏膜肿胀,鼻甲肥大治疗组 治疗前 1.96±1.03 1.94±1.01 1.89±1.05 1.92±1.04 2.0 1±0.99治疗后 0.60±0.56 0.75±0.57 0.76±0.68 0.85±0.73 1.10±0.93对照组 治疗前 1.93±0.97 1.95±1.05 1.98±1.09 1.97±1.07 2.09±1.08治疗后 0.64±0.57 0.73±0.54 0.77±0.69 0.88±0.72 1.22±0.88 t-0.27 0.14 -0.06 -0.16 -0.51 P 0.39 0.44 0.48 0.43 0.30

超短波应用于临床治疗各种炎症已逾50载,疗效确切,无明显副作用,超短波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在高频电场的作用下,使病变部位的分子和离子在其平行位置振动,并互相摩擦而产生热效应。这种热效应能加速血液循环、解痉平喘、改善微循环、促进组织营养代谢、调节内分泌、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力。非热效应可使体内的带电胶体、偶极子等在无热电场下振荡、摆动及旋转,继而引起细胞振荡,并有蛋白质结构造型的改变以及吞噬活动增加[8]。热效应与非热效应共同作用于患部可以加速炎症吸收,起到治疗作用。临床常用来治疗肺炎、支气管炎、肩周炎、炎性溃疡、变应性鼻炎等疾病,疗效甚好。中药鼻炎1号方标本兼治,通窍止涕的同时温肺散寒、益气固表,主要从调节脏腑气血阴阳功能,增强机体内环境来降低其易感性,恢复机体的免疫功能,改善特异体质,其疗效较为持久,且无明显不良反应。鼻炎1号与超短波理疗合用充分体现了中医的优势,将内治外治相结合,标本兼治,具有作用直达患处、起效迅速的特点。

现代研究发现,方中党参含有党参皂苷,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功能、抗过敏等功能;黄芪、白术等能增强内皮系统吞噬功能,增强机体缺氧及应急功能,改善心功及降压作用;五味子中含五味素、挥发性成分、木脂素和有机酸类等物质,具有抗氧化、抗老化、提高机体防御能力、促进神经系统发育等功能。荆芥含有胡薄荷酮,异薄荷酮等物质,水煎剂可增强皮肤血液循环,具有解热镇痛、止血、抗病原微生物等作用。防风中含有挥发油、苦味苷等,现代药理发现其具有解热、抗细菌、镇痛等作用;地龙具有溶栓抗凝、抗癌平喘等作用;茯苓含有茯苓多糖,具有抗肿瘤抗癌、保肝降酶、诱生干扰素、镇静安神的功效,能提高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白细胞介素-2(IL-2)活性的作用;甘草中含有甘草酸、甘草苷等,具有抗炎、抗过敏、减轻咳嗽,咽痛喉炎等疾病的功能。笔者结合现代医学观点,认为中药鼻炎1号方可以从调理脏腑气血阴阳功能,改善机体内环境来降低其易感性,恢复机体免疫功能,从根本上改善特异性体质,取得了显著疗效,联合鼻部超短波理疗将内治外治相结合,标本兼治,起效迅速。

[1]王永华,王一鸣,苏俊.实用耳鼻咽喉科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150.

[2]王士贞.中医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27.

[3]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2004年,兰州)[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5,40(3):166-167.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变应性鼻炎[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07-108.

[5]田勇泉.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3-65.

[6]邓海燕,王海红.复方徐长卿合剂鼻腔冲洗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74(5):87-88.

[7]邵仲英,谭玲,封宇飞.H1受体拮抗剂的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6,8(1):30-32.

[8]张黎明.临床物理治疗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0.

猜你喜欢
超短波理疗变应性
生物制剂治疗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的研究进展
juliArt觉亚头皮理疗中心
脑梗死合并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行呼吸康复的探讨
肌内效贴:无毒无害理疗产品引发关注
超短波联合穴位按摩治疗Ramsay-Hunt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自发性脑脊液鼻漏误诊变应性鼻炎一例
温针灸配合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超短波在TMD治疗中的作用分析
机载超短波电台邻道干扰减敏特性建模与评估
石墨烯理疗U型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