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红注射液联合复方血栓通胶囊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神经功能相关因子的影响

2015-03-10 16:49黄荣娥张学川许岱昀
中医药信息 2015年5期
关键词:丹红短暂性脑缺血

黄荣娥,张学川,许岱昀

(1.北京市社会福利医院,北京 100085;2.首都医科大学电力教学医院,北京 100073)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Cerebral Ischemic Attacks,TCIA)是由于局灶性脑缺血而导致突发短暂性、可逆性的神经功能障碍[1-5]。其主要表现为一过性眼震、眩晕、站立或行走不稳,视力模糊、听力下降、吞咽困难、语言不清或声音嘶哑,甚至出现意识障碍或猝倒。其发作一般持续数分钟,传统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定义为24h内恢复,通常在30min内完全恢复[6-7]。

丹红注射液具有活血化瘀,通脉舒络的作用,主要适用于治疗瘀血闭阻所致的胸痹及中风患者。复方血栓通胶囊具有活血祛瘀、改善血液循环及滋补正气作用,主要适用于治疗脑络瘀阻引起的中风偏瘫患者。故本文旨在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神经功能相关因子的影响,并与对照组仅应用常规治疗作比较,从而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调节患者神经功能的作用,以期为临床研究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提供参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临床资料如表1所示,2012年l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符合纳入标准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108例,其中男性75例,女性33例,年龄38~73岁。将10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其中观察组男性38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58.02±9.12)岁;对照组男性37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59.19±8.5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药物

丹红注射液(山东丹红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国药准字Z20026866);复方血栓通胶囊(广东众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国药准字Z20030017)。

1.3 纳入标准

1)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相关诊断标准。2)患者均有24h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3)患者处于清醒状态。4)患者知情同意。

1.4 排除标准

1)精神病患者;2)脑梗、脑出血、高血压、糖尿病患者;3)未按规定服药,无法判断疗效者;4)妊娠和浦乳期患者;5)合并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患者。

1.5 治疗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抗凝、溶栓及改善脑循环等方面药物的常规治疗,连续2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丹红注射液,每次40ml,加入0.9%生理盐水250ml稀释后缓慢滴注,每日1次,连续2周;并给予口服复方血栓通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连续2周。

1.6 指标检测

应用ELISA法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B蛋白、髓鞘碱性蛋白、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水平。

1.7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 13.0软件,所有计量资料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P<0.01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丹红注射液联合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的影响

由表1可知,观察组患者治疗前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与对照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由(12.89±1.47)μg/L降低至(9.01±1.70)μg/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

表1 丹红注射液联合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的影响()

表1 丹红注射液联合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的影响()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1。

组别 例数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μg/L)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54 12.89±1.47 9.01±1.70**△△对照组 54 12.48±1.78 9.96±1.92**

2.2 丹红注射液联合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清S100B蛋白水平的影响

由表2可知,观察组患者治疗前血清S100B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S100B蛋白水平由(0.70±0.10)μg/L降低至(0.48±0.09)μg/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

表2 丹红注射液联合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清S100B蛋白水平的影响()

表2 丹红注射液联合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清S100B蛋白水平的影响()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1。

组别 例数S100B蛋白(μg/L)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54 0.70±0.10 0.48±0.09**△△对照组 54 0.72±0.12 0.58±0.14**

2.3 丹红注射液联合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清髓鞘碱性蛋白水平的影响

由表3可知,观察组患者治疗前血清髓鞘碱性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髓鞘碱性蛋白水平由(2.18±0.46)μg/L降低至(1.52±0.40)μg/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

表3 丹红注射液联合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清髓鞘碱性蛋白水平的影响()

表3 丹红注射液联合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清髓鞘碱性蛋白水平的影响()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髓鞘碱性蛋白(μg/L)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54 2.18±0.46 1.52±0.40**△对照组 54 2.23±0.51 1.73±0.57**

2.4 丹红注射液联合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清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水平的影响

由表4可知,观察组患者治疗前血清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水平由(1.39±0.39)ng/L降低至(0.95±0.37)ng/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

表4 丹红注射液联合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清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水平的影响()

表4 丹红注射液联合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清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水平的影响()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1。

组别 例数 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ng/L)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54 1.39±0.39 0.95±0.37**△△对照组 54 1.33±0.30 1.17±0.33**

3 讨论

中医学虽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这一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应归属于“中风先兆”范畴。其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本虚为阴阳气血失调;标实为风、火、痰、瘀,或相杂为病。故在治疗上本着扶正祛邪的原则,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为治疗大法治。经气调达,脉络通畅,瘀血消散,气血运行正常,中风先兆患者自然得到有效恢复。

本课题组对2012年l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10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抗凝、溶栓及改善脑循环等方面药物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联合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和分析丹红注射液联合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神经功能相关因子的影响,并与对照组作比较分析。

本课题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神经功能相关因子的影响。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由(12.89±1.47)μg/L降低至(9.01±1.70)μg/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血清S100B蛋白水平由(0.70±0.10)μg/L降低至(0.48±0.09)μg/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血清髓鞘碱性蛋白水平由(2.18±0.46)μg/L降低至(1.52±0.40)μg/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血清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水平由(1.39±0.39)ng/L降低至(0.95±0.37)ng/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说明丹红注射液联合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可明显降低患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B蛋白、髓鞘碱性蛋白、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水平。

综上所述,可得出如下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可明显降低患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B蛋白、髓鞘碱性蛋白、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水平,说明丹红注射液联合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具有较好的调节患者神经功能的作用。

[1]Zhongping An,Yonghong Xing,Sha Jin.Factors influencing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complicated by hyperhomocysteinemia[J].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2008,3(3):329-332.

[2]Feng Lingmei,Sun Yan.Treatment of Ischemic Apoplexy Based on the Theory of“Lingering Illness Affecting Collaterals”[J].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2007,27(1):55-58.

[3]LV He.The pathological changesof inflammatory cells,smoothmuscle cell and neo-vessels in the vulnerable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plaque”[J].China Medical Abstracts(Internal Medicine),2006,23(4):229-230.

[4]毛军.奥扎格雷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在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临床疗效[J].当代医学,2012,18(35):9-10.

[5]刘振兴,白祥琰,桂峰,等.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系统评价[J].临床急诊杂志,2014,15(9):538-544.

[6]任晶晶,张爱娟,曹斐,等.血塞通注射液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浆IL-6和TNF-α浓度的影响[J].放射免疫学杂志,2012,25(2):159-160.

[7]海涛.纤溶酶与小剂量尿激酶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临床对比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4,13(5):1260-1263.

猜你喜欢
丹红短暂性脑缺血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胆绿素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
过去进行时考点梳理一表清
长爪沙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表达变化的研究
丹红注射液对高糖引起腹膜间皮细胞损伤的作用
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是什么病
细胞外组蛋白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的初探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与颅外血管事件及脑卒中复发相关性研究
尼莫地平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认知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丹红注射液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5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