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后慢性腰背痛患者社会功能及综合治疗效果观察

2015-03-12 09:20国春蕾
西南国防医药 2015年12期
关键词:腰背痛腰背产后

国春蕾

剖宫产是产科中常见手术方式,是挽救患者和胎儿生命的有效手段。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技术的成熟,临床上剖宫产率不断上升。 术后腰背疼痛是剖宫产术后常见后遗症之一, 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剖宫产中组织器官受损、产后内分泌变化、产后活动少等存在密切关系,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 因此,临床应加强对患者剖宫产术后慢性腰背疼痛的干预治疗,缓解疼痛症状。 然而,目前临床关于剖宫产后慢性腰背疼痛对患者生活和社会功能的影响及有效干预方案的研究还较少。 对此,本研究主要探讨了剖宫产后慢性腰背疼痛患者的社会功能、生活质量及干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剖宫产指征;(2)ASA 分级为Ⅰ~Ⅱ级;(3) 足月分娩产妇;(4)无器质性病变;(5)无严重心肺功能障碍;(6)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孕期存在腰背疼痛史;(2)阿片类药物依赖史;(3)精神疾病;(4)凝血功能障碍;(5)内分泌疾病。

1.2 病例资料 选取2012 年3 月~2014 年3 月在本院足月分娩并出现慢性腰背疼痛的剖宫产产妇72 例作为腰背痛组,均行剖宫产。 年龄为20~38(29.65±3.05)岁;孕周为38~42 (40.26±0.53)w;受教育程度:9 例小学及初中,34 例高中及大专,29 例本科以上。 另选取同期在本院分娩且未出现慢性腰背疼痛的足月分娩剖宫产产妇80 例为对照组, 年龄为21~39(230.05±2.98)岁;孕周为37~42 (40.13±0.61)w;受教育程度:10 例小学及初中,39 例高中及大专,31 例本科以上。 两组年龄、孕周、受教育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3 研究方法 产后24 h 由专人向产妇发放社会功能评分量表(SFRS),评估内容包括生活自理能力、婚姻职能、工作职能等24 个项目,根据其严重程度评为1~7 分,总分为24~408 分,分值越高提示社会功能越好;发放生活质量评分量表(SF-36),共包括生理职能、精神健康、躯体疼痛、情感职能、总体健康5 个亚型,均为0~100 分,分值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高。 均在15 min 内填写完,再由护士统一回收,回收率为100%。

1.4 治疗方案 (1)健康教育:腰背痛患者住院期间,护理人员予以心理辅导,鼓励患者早期下床锻炼,缓解疼痛感;加强健康教育,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哺乳姿势,日常生活中尽量勿长时间弯腰;(2)按摩。 由专业按摩师行背部按摩,采用分推、直推手法按摩背部,再依次按揉颈肩部、背部肌肉(4~5 遍),滚、直推背部,按压背部穴位,以有酸胀感为宜,按压结束后直推背部1 遍,再拍击背部;(2)低频电疗:于麻醉穿刺点两侧2 cm 处放置电极片,行低频电刺激治疗,频率为300 Hz,脉冲波形为方波,2 次/d。 腰背痛患者持续治疗5 d。

1.5 观察指标 (1)分别在治疗前和腰背痛组治疗5 d 后,测定两组的SFRS 评分和SF-36 评分;(2)腰背痛患者分别在产后24 h 和治疗2 d、5 d 后行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总分为0~10 分,其中0 分为无痛,10 分剧烈疼痛;(3)治疗5 d 后评估疗效:显效:腰背痛症状消失,腰部活动恢复正常;有效: 腰背痛症状明显改善,但仍有酸痛感,腰部活动轻度受限;无效:临床症状未见明显改善。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s 表示, 组间比较行t 检验,P <0.05 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SFRS 评分和SF-36 评分对比 对照组SFRS 评分和SF-36 评分均显著高于腰背痛组 (P <0.05);治疗后,腰背痛组上述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 <0.05)。 见表1。

2.2 腰背痛组治疗前后VAS 评分对比 治疗前腰背痛组VAS 评分为(5.27±1.33)分;治疗2 d 后为(3.48±1.02)分,治疗5 d 后为(1.13±0.58)分,三者差异显著(P <0.05)。

表1 两组SFRS评分和SF-36评分对比

2.3 治疗效果 腰背痛组72 例中,54 例显效(75.00%),17 例 有 效(23.61%),1 例 无 效(1.39%),总有效率为98.61%。

3 讨论

剖宫产后慢性腰背痛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1)剖宫产因素:剖宫产术属于创伤性操作,会损伤正常组织,促使细胞释放大量的炎性物质,增加中枢神经敏感性,易诱发术后疼痛症状[2]。 (2)麻醉因素:多项研究结果显示,麻醉是诱发产后腰背痛的重要因素之一[3]。 穿刺麻醉期间,穿刺针可能损伤肌肉、骨膜组织;反复穿刺可造成药物渗透血脑屏障,增加其神经毒性。 (3)产后喂养因素:患者未掌握正确的哺乳姿势,固定一个姿势喂养, 导致单侧腰部肌肉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易诱发肌肉疲劳,可能诱发腰背疼。 (4)产后活动少:患者产后伤口处往往会伴随疼痛症状,长时间卧床休息,会造成血液运行不畅,引发疼痛。 国内研究表明,麻醉穿刺部位、穿刺次数、是否急诊、消极精神状态、未掌握正确喂养方式等是剖宫产后慢性腰背疼痛的危险因素[4]。 本研究中,对照组SFRS评分和SF-36 评分均显著高于腰背痛组(P <0.05)。有学者指出,长期伴随疼痛症状不仅会影响患者术后恢复,还会导致产后生活质量下降,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目前,临床尚无治疗剖宫产后腰背痛的特效方式。 我院主要通过产后教育、按摩及低频电疗治疗产后腰背痛,取得满意效果。本研究中,72 例腰背疼痛患者中,71 例得到有效控制,占98.61%。 产后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使其掌握正确的喂养方式,避免维持同一姿势哺乳, 导致腰部肌肉处于紧张状态。 产后按摩采用推、揉背部及按摩穴位的方式,疏通背部经络,促使血液运行;改善肌肉紧张状态,尽快恢复体力,缩短产后康复时间;加速体内新陈代谢,改善内分泌异常状态,缓解疼痛[5-6]。 低频电疗是治疗剖宫产后腰背疼痛的有效方式,低频电刺激可产生按摩的效果,刺激机体释放多肽类物质,抑制痛觉神经传导;可兴奋肌肉组织,促使血液循环,镇痛效果显著[7-9]。 本研究中,腰背痛者治疗后SFRS、SF-36 和VAS 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好转 (P <0.05),说明积极治疗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进而改善其社会功能和生活治疗。张强等[10]采用低频电刺激治疗腰背疼痛治疗有效率为95%, 常规治疗有效率为81%, 本研究的治疗有效率为98.61%,与之差别不大。

综上所述,剖宫产后慢性腰背痛会影响患者产后社会功能,降低其生活质量;可通过按摩、低频电疗等综合疗法治疗,缓解疼痛程度。 同时临床应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告知患者顺产的优势及对产后恢复的影响, 对于无明显剖宫产指征的患者,尽量建议选择顺产,有利于降低产后慢性腰背疼痛的发生率。

[1] 金菊英,张光新,唐万碧, 等.不同镇痛方法对剖宫产术后慢性疼痛的影响[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2,37(2):169-172.

[2] 李曼,梅伟,王鹏, 等.剖宫产术后慢性疼痛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1,27(7):718-719.

[3] 关应军,金俊,陈业松, 等.剖宫产术后慢性腰背痛的风险因素[J].实用疼痛学杂志,2014,10(5):358-361.

[4] 杨帆,蒋鹏飞,王琼华, 等.不同麻醉方式对剖宫产术后腰背痛发生率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14(14):2730-2732.

[5] 姜建兰. 早期按摩干预对产后康复的影响[J].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1):1568-1569.

[6] 程芳,谭容容,刘素珊, 等.电刺激结合按摩对产后盆腔肌筋膜疼痛的疗效研究[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4,25(6):1015-1018.

[7] 张丽凤,杨文霞,董国萍, 等.康复按摩在产科的应用[J].山西医药杂志,2013,42(5):355-356.

[8] 陈文丹,叶春华,陆敏, 等.低频电治疗对剖宫产术后腰背痛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2010,25(5):365-366.

[9] 周金安,陈文丹,王蓝鸽, 等.观察产前宣教联合术后低频电治疗对剖宫产术后镇痛的作用[J].中国康复,2011,26(4):285-286.

[10] 张强,刘萍,张敏, 等.低频电刺激联合氙光照射治疗颈肩腰背部急慢性疼痛的疗效观察 [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3,35(9):732-734.

猜你喜欢
腰背痛腰背产后
中医疗法治疗腰背肌损伤研究
老年人腰背痛的防治
痛痹定痛胶囊联合腰背肌功能锻炼治疗腰椎骨质增生的临床疗效观察
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作用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产前宜凉,产后宜温
实习前护生腰背痛认知现状及知识需求调查
“龙卷风”缓解腰背疼
BackSmart系统应用于护理人员职业相关性腰背痛的效果
女生穿运动鞋与高跟鞋步行腰背肌电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