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F 在牙槽嵴位点保存应用中的CBCT 观察

2015-03-12 09:31聂国军
西南国防医药 2015年12期
关键词:状位牙槽骨宽度

万 永,赵 峰,聂国军,孙 勇

种植体植入区充足的骨量是实现种植体植入理想位置的关键,拔牙后骨愈合过程中存在严重骨吸收[1]。 将屏障膜与骨替代材料联合使用,进行拔牙后即刻引导骨组织再生术(GBR)位点保存术是公认的拔牙位点保存的有效方法之一。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以纤维蛋白网为支架,网罗大量成骨相关生长因子,被认为具有骨诱导性、骨传导性和骨生成性,同时具有制作简单、成本低廉、应用安全等优势, 是目前颌面部小面积骨缺损修复的研究热点。本研究以临床效果肯定的GBR 位点保存技术作为对照组,实验组将PRF 单独应用于拔牙位点,通过CBCT 对比分析骨量保存效果, 评价单独应用PRF进行拔牙后位点保存术的可行性。

1 对象与方法

1.1 设备和材料 离心机:PC-02 (Nice, 法国);CBCT (Sirona, 德国);CR 数字牙片机: IntraOs 70(Sirona,德国),PRF 膜制备工具盒(Nice,法国),Bio-Oss 骨替代材料(Geistlich Pharma,瑞士) ;海奥口腔修复膜(烟台正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2 研究对象 选取2012 年12 月~2014 年3 月到成都军区机关医院口腔种植修复临床专科中心就诊的19 例患者,20 颗无法保留的单颗上颌前牙或上颌前磨牙患牙。 其中男性11 例,女性8 例;年龄19~61 岁,平均40.79 岁。

纳入标准:(1)上颌前牙或前磨牙,诊断为牙折或其他无法保存患牙的牙体牙髓病、牙周病;(2)术前血液检查提示:血小板计数为(100~300)×109/L;术前影像学评估提示:患牙单根,至少1 侧骨壁的嵴顶至根尖距离≥10 mm, 且任意一侧骨壁骨板吸收面积<该侧骨板总面积的50%;(3)邻牙无炎症和修复体,松动度<Ⅰ度;(4)全身健康,无未受控制的系统疾病,非吸烟患者,吸烟患者吸烟量<15 支/d,能坚持术后禁烟6 个月;(5)患者依从性好。

排除标准:(1)拔牙禁忌证; (2) 可能影响软硬组织愈合的全身疾病或药物应用;(3)吸烟史,吸烟量>15 支/d;(4)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或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等血液性疾病,或近3 个月服用抗凝药物者。

1.3 分组 将患者按照就诊顺序编号, 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3 组:对照组(Bio-Oss 组)、实验组1(A组)、实验组2(B 组),其中Bio-Oss 组8 颗牙,A 组和B 组均为6 颗牙。拔牙后,Bio-Oss 组使用Bio-Oss骨替代材料和海奥口腔修复膜进行位点保存术,成骨6 个月;A、B 两组均使用PRF 进行位点保存术,A、B 组术后分别于3、6 个月行种植体植入。 患者知情同意本研究过程,研究项目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4 手术过程 A、B 组, 术前5 min 抽取患者肘部浅静脉血液18 ml,2700 r/min 离心12 min, 离心后于无菌超净工作台内制备PRF 膜[2],备用。常规消毒铺巾,4%阿替卡因术区局部浸润麻醉, 术区微创拔牙术, 探查拔牙窝骨壁是否存在骨开窗和骨开裂,刮治病理性骨腔。 0.5%甲硝唑液冲洗拔牙窝后植入PRF 膜,充满拔牙窝,缝合固定创口。

Bio-Oss 组,拔牙术同A、B 组,拔牙窝以Bio-Oss骨替代材料充满并齐牙槽嵴边缘, 海奥生物膜覆盖,缝合软组织。

所有患者均避免颊侧粘骨膜瓣的剥离,对术中探查某侧骨壁缺损大于该侧骨壁总面积50%者,退出本研究。 患者术后均间断冰敷24 h,口服抗生素3 d,氯己定含漱液含漱1 w,1 w 后拆线。 所有手术均由同一组医师完成。

1.5 观察指标

1.5.1 CBCT 扫描 分别于拔牙术前3 d(T1)和种植体植入术前10 d(T2)行CBCT 扫描检查。 患者直立体位,操作者立于患者正前方,调整患者体位,使其听鼻线与地平面平行,面中线与定位线重叠。 扫描参数:85 kV,28 mA,14 s,旋转204°。 所有影像由同一位口腔放射医师完成, 使用同一台机器拍摄。使用GALAXIS 软件获得影像,进行数据测量。

1.5.2 数据测量 T1 时:首先确定患牙邻牙A,使导航光标定位于颊尖(切缘中点),在冠状位和矢状位片上调整倾斜度,形成能同时穿过冠状位、矢状位根尖点和颊尖(切缘中点)的角度线S,记录各自倾斜角度。 选定矢状位图像,利用影像容积内/外导航工具将导航光标移至拔牙位点B 中心处,记录移动距离,此时冠状位和矢状位均能获得牙位B 相对理想层位。 在冠状位上,连接两邻牙釉牙骨质界形成釉牙骨质界连线CEJ,确定CEJ 与S 交点m,测量近远中牙槽嵴顶点连线距离以及远中牙槽嵴顶点至m 距离,分别记录为d1、d2,测量近远中牙槽嵴顶点至CEJ 的垂直距离并记录为ML、DL。矢状位上,沿光标中心做一条垂直于角度线S 的垂线H。 测量颊侧牙槽嵴顶至H 垂线距离,并记录为BL,测量(BL+2 mm)、(BL+5 mm)、(BL+8 mm)处的牙槽嵴宽度,并记录为W2、W5、W8。 见图1、2。

T2 时:参照T1 时影像中邻牙A 的角度线和倾斜角度,调整T2 时影像中邻牙A 的角度线S,在矢状位上按T1 时距离获得缺牙位点B。 选择冠状位、矢状位图像,按T1 数据d1、d2、BL获得ML’和DL’,W2’、W5’、W8’。

近中牙槽嵴吸收高度= ML’-ML, 远中牙槽嵴吸收高度值= DL’-DL;牙槽嵴下2 mm 吸收宽度= W2’-W2;牙槽嵴下5 mm 吸收宽度= W5’-W5;牙槽嵴下8 mm 吸收宽度= W8’-W8。 所有骨吸收数据均取绝对值,对每个指标测量3 次,取平均值。

图1 确定角度线S

图2 确定垂线H 和CEJ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软件对所测数据进行分析,统计描述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 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Bio-Oss 组与B 组比较,3 个位点的骨宽度吸收值均无显著差异(P >0.05),近远中骨高度吸收均显著减少 (P <0.05);A 组与B 组比较,3 个位点的骨宽度吸收值均无显著差异(P >0.05),近远中骨高度吸收也无显著差异(P >0.05)。 见表1。

表1 3组牙槽骨宽度、高度丢失值(mm)

3 讨论

研究证实,与传统简单拔牙相比,拔牙后位点保存技术虽不能杜绝牙槽骨吸收,却能使牙槽嵴吸收量显著减少[3]。 以前的研究中常利用牙周探针和卡尺直接口内测量牙槽骨宽度,以邻牙釉牙骨质界连线评估牙槽骨高度值,这种方法直观,但准确性和重复性差,结果欠准确[4]。 也有学者应用根尖X 线片测量牙槽骨高度改变情况, 但它受拍摄角度、胶片位置以及影像放大率的影响[5]。 目前较为准确的牙槽骨三维测量方法是CT 扫描重建,而其中CBCT以其低放射剂量、低伪影等优势而被广泛应用。 本实验在研究过程中, 严格控制患者的投照体位,针对Sirona CBCT 和GALAXIS 软件的特点,以稳定的邻牙和固定的参考线作为标准,确保对每位患者不同CBCT 图像的测量位点在同一位置。

本研究Bio-Oss 组、B 组牙槽嵴顶下2 mm 处牙槽骨宽度吸收值分别为1.42、1.55 mm,均低于传统简单拔牙法导致的骨吸收[3,6],表明PRF 与Bio-Oss骨替代材料在拔牙后6 个月均具有一定的骨量保存作用;A 组、B 组牙槽嵴顶下2 mm 处牙槽骨宽度吸收值分别为1.63、1.55 mm,近远中骨高度丢失均接近1 mm,说明PRF 用于拔牙位点保存术,术后3个月时骨吸收已趋于稳定,相比传统GBR 位点保存术6 个月以上的成骨时间,PRF 可以显著缩短骨愈合的时间。 以往对拔牙后牙槽嵴宽度改建的研究中,多仅分析牙槽嵴顶位置的骨宽度变化,但拔牙后牙槽骨改建并不局限于牙槽嵴顶,拔牙窝中部和根部同样存在骨宽度丢失,这些骨丢失也会影响种植治疗[3]。 本研究利用CBCT 图像,分析牙槽嵴顶下2、5、8 mm 3 个水平的骨宽度吸收值,评价拔牙窝不同水平骨宽度保存效果和骨改建特点。 数据结果证实,应用Bio-Oss 和PRF 进行拔牙后位点保存,整个拔牙窝均会发生骨宽度吸收,这种骨吸收均主要发生在靠近牙槽嵴顶的位置,越往根部,骨吸收量越小[3,7]。

PRF 的骨高度保存效果不如Bio-Oss 骨替代材料,这可能与PRF 的稳定性有关。 相较于颗粒状的Bio-Oss 骨替代材料, 膜状PRF 在进行拔牙位点保存时,很难抵抗进食、咀嚼、舌体运动等对拔牙窝愈合早期产生的不良压迫,进而导致骨高度丢失。 因此,当拔牙窝一侧或多侧骨壁大面积缺损时,拔牙窝缺乏骨壁支撑,单独应用PRF 很难获得理想的位点保存效果。 国外有研究[8]应用PRF 进行拔牙窝位点保存,发现在Ⅱ壁骨和Ⅲ壁骨的位点保存效果不如Ⅰ壁骨, 但由于Ⅱ壁骨和Ⅲ壁骨样本量过小,无法进行统计学分析,但这一发现无疑为PRF 的临床使用提供了一定的线索。

[1] Van der Weijden F, Dell'Acqua F, Slot DE. Alveolar bone dimensional changes of post-extraction sockets in humans: a systematic review[J].J Clin Periodontol,2009,36(12):1048-1058.

[2] Dohan Ehrenfest DM. How to optimize the preparation of leukocyte- and platelet-rich fibrin (L-PRF, Choukroun's technique) clots and membranes: introducing the PRF Box[J].Oral Surg Oral Med Oral Pathol Oral Radiol Endod, 2010, 110(3): 275-278.

[3] Beck TM, Mealey BL. Histologic analysis of healing after tooth extraction with ridge preservation using mineralized human bone allograft[J]. J Periodontol, 2010, 81(12): 1765-1772.

[4] Hauser F, Gaydarov N, Badoud I, et al. Clinical and histological evaluation of post-extraction platelet-rich fibrin socket filling: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 [J]. Implant Dent, 2013,22(3): 295-303.

[5] Simon B.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extraction socket healing following the use of autologous platelet rich fibrin matrix in humans [J]. Int J Periodontics Restorative Dent, 2011, 31: 285-295.

[6] Jung RE, Philipp A, Annen BM, et al. Radiographic evaluation of different techniques for ridge preservation after tooth extractio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J]. J Clin Periodontol, 2013,40(1): 90-98.

[7] Antonio Barone MRPT. Tissue changes of extraction sockets in humans: a comparison of spontaeous healing vs ridge preservation with secondary soft tisssue healing [J]. Clinical Oral Implants Research, 2013, 24(11): 1231-1237.

[8] Lambert F, Vincent K, Vanhoutte V, et al. A methodological approach to assessing alveolar ridge preservation procedures in humans: hard tissue profile [J]. J Clin Periodontol, 2012, 39(9):887-894.

猜你喜欢
状位牙槽骨宽度
不同部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PKP手术后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的改善情况分析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与脊柱-骨盆矢状位失衡及椎旁肌退变关系的研究进展
口腔正畸中牙槽骨高度的研究进展
牙周膜干细胞BMP-2-PSH复合膜修复新西兰兔牙槽骨缺损
正常国人脊柱骨盆矢状位排列与腰椎间盘退变的关系研究
牙齿松动,越拖越难治
磨牙根柱对牙周炎患者牙槽骨吸收的影响
颈椎矢状位序列参数对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疗效的影响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栓的关系
孩子成长中,对宽度的追求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