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性耳聋患者急性应激反应及心理特点与护理干预体会

2015-03-12 09:20
西南国防医药 2015年12期
关键词:突发性耳聋自卑

陈 玲

突发性耳聋属于骤发性感音神经性耳聋,发病率达5/10 万~20/10 万,且呈逐渐上升趋势[1]。受听力下降的影响, 会为突发性耳聋患者生活带来不便,大部分患者入院后易伴随抑郁、焦虑等情绪,可能降低治疗依从性,造成不可逆性听力丧失。 研究表明, 负面情绪和心理应激反应会影响听力恢复程度。因此,如何改善突发性耳聋患者负面情绪,减轻心理应激反应是临床医师关注重点。 对此,本研究分析了突发性耳聋患者心理特点及心肌应激反应,并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旨在提高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选取2012 年10 月~2014 年10月本院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80 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突发性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的诊断标准。 男性43 例,女性37 例,年龄20~75(49.18±3.05)岁;病程为2~8 (4.29±0.52)d。其中单侧54 例,双侧26 例;耳聋程度: 轻度耳聋15 例,中度耳聋34例,重度耳聋31 例。 临床症状:耳鸣31 例,眩晕11例,恶心6 例,耳胀29 例,耳堵34 例。 根据患者就诊顺序采用数字随机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 例,两组年龄、病程、耳聋程度、临床症状等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本研究符合医学伦理学原则,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及护理

1.2.1 临床治疗 入院后均行高压氧治疗, 采用小型加压舱对空气加压,加压20 min 后,指导患者佩戴面罩吸氧,吸氧时间为60 min:吸入30 min 后解除面罩, 休息10 min 后再次带面罩吸氧30 min,减压20 min,总时间为110 min。1 次/d,10 d 为1 个疗程,治疗2 个疗程。

1.2.2 护理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 告知患者高压氧舱及药物治疗的目的、 优势及注意事项,嘱咐患者定期接受治疗;告知患者突发性耳聋的疾病特点及临床症状,行对症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 予以针对性护理干预:(1)心理干预:突发性耳聋患者在短时间内听力骤降,易影响其正常生活和工作。 因此,大部分患者入院后会伴随紧张、抑郁等情绪。 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交流,介绍病房周围环境,了解其生活习惯、兴趣等,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交流中,护理人员注意力应集中,并采用手势、笔谈等方式疏导患者,改善其消极情绪;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治疗成功病例,增加其对治疗方案的信心,提高治疗依从性。 (2)家庭支持:主动与患者家属交流,嘱咐其尽量勿在患者面前流露焦虑情绪,减少对其情绪的刺激;告知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症状及护理要点等,尽量多在医院陪伴患者,认真倾听其倾诉,采用手势、文字等方式与其交流,鼓励患者积极接受治疗,消除自卑情绪,增强其治愈信心。 (3)睡眠指导:嘱咐患者保持早起早睡的睡眠习惯,减少白天睡眠时间;睡觉前勿运动锻炼、喝浓茶或咖啡,用热水泡脚,舒缓身心;安静躺于病床上,放松肌肉,进行深呼吸;失眠严重者应告知医生,遵医嘱服用药物,提高睡眠质量。 (4)药物指导:糖皮质激素和扩张血管药物是临床治疗突发性耳聋的常用物,但治疗期间可能诱发高血压。 因此,应告知患者该药物的作用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尽量调慢滴速,告知调慢滴速的重要性,避免患者及家属自行调快,诱发不良反应;做好巡视工作,若患者体温、血压等升高,应及时告知医生,行针对性处理。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下述指标:(1)斯坦福急性应激反应问卷(SASRQ)测评,共6个项目,分值为0~150 分,分值越高提示应激程度越严重;(2)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PSQI)评估患者睡眠质量,共7 个项目,总分为21 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睡眠质量越差;(3)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患者的心理特点,主要包括焦虑、恐惧、抑郁、偏执、自卑、精神病性,了解干预后改善状况;(4)观察记录听力水平及听力恢复时间。

2 结果

2.1 SASRQ、PSQI 评 分 两 组 干 预 前SASRQ、PSQI 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 >0.05); 干预后, 两组SASRQ、PSQI 评分均降低, 而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 <0.05) 。 见表1。

2.2 心理特点 两组干预前焦虑、恐惧、抑郁、偏执、自卑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 >0.05);干预后,两组焦虑、恐惧、抑郁、偏执、自卑发生率均下降,而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 <0.05)。 见表2。

2.3 听力改善情况 两组干预前听力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 >0.05);干预后,两组听力水平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 <0.05)。见表3。

表1 两组干预前后SASRQ、PSQI评分对比(n=40)

表2 干预前后消极心理改善情况[n(%)]

表3 干预前后听力改善情况及恢复时间(n=40)

3 讨论

突发性耳聋是临床常见疾病,病因不明,可能与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力等因素有关[3]。 突发性耳聋患者受到未正确认识疾病、不适症状、担心预后等的影响,高达80%以上患者会出现焦虑症状[4]。 有研究表明,消极情绪可能造成血管收缩,进一步加重病情,甚至诱发不可逆性损伤[5]。 因此,临床应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干预,采用手势、书写等方式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告知其疾病的诱发原因、临床特点,尽量多疏导患者,鼓励其参加感兴趣的活动如下棋,以转移注意力;介绍成功病例,增加治愈信心,有利于促使患者积极参与到临床治疗中,提高治疗依从性。

血管扩张药物是临床治疗突发性耳聋的常用药,然而,血管扩张药物可能造成血压升高,诱发不良反应。 因此,用药治疗前,护理人员应先告诉患者药物类型、用药方式、注意事项,做好巡视工作,提高用药安全性。 加强对患者的睡眠干预,提高睡眠质量。 指导患者睡前勿进行激烈运动、喝浓茶等,用温水泡脚,促使血液循环,放松身心;合并睡眠障碍者应及时遵医嘱服用药物[6]。

本研究发现,干预后,观察组SASRQ、PSQI 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焦虑、恐惧、抑郁、自卑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听力水平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 <0.05)。黄佩云等[7]指出,加强对突发性耳聋的心理护理,能够降低焦虑、自卑、偏执等消极情绪的发生率,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本研究结果与之相同。

综上所述, 突发性耳聋患者主要表现为焦虑、恐惧、抑郁、自卑不良心理,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消除消极情绪,改善生理和心理应激反应,缩短听力恢复时间,有利于提高预后及生活质量。

[1] 程文丽.护理干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的疗效评价[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5):890-892.

[2]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突发性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6, 41(5):325.

[3] 张卫,曾新宇,廖慧群,等.护理干预在甲强龙鼓室注射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4):788-789.

[4] 朱宏.临床护理干预在突发性耳聋患者治疗中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9):1631-1632.

[5] 贾秋云,孙双玲.护理干预对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病人依从性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3,27(12):1112-1113.

[6] 葛珊珊,王斌全,李玉玲,等.早期护理干预对老年突发性耳聋病人急性应激反应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3,27(15):1510-1511.

[7] 黄佩云,吴丰果.综合护理干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心理状态及疗效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2):328-329.

猜你喜欢
突发性耳聋自卑
彭顺林对神经性耳鸣耳聋的治疗经验
人性化护理在治疗突发性耳聋中的应用及效果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让自卑成为一种前行的力量
一个自卑者的自白:“觉得做什么都不行”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战胜自卑,让生命之窗开出自信之花
不同类型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观察
自卑的地方
耳聋耳鸣辨证施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