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普通高校体育院系实验课开展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

2015-03-12 10:02汤盈宿州学院体育学院安徽宿州234000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13期
关键词:发展对策实验课安徽

汤盈(宿州学院 体育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

安徽省普通高校体育院系实验课开展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

汤盈
(宿州学院体育学院,安徽宿州234000)

摘要:本文针对安徽省7所普通高校体育院系实验课的开展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了目前体育院系实验开设项目、开设形式、实验内容与项目类型、实验教学模式以及考评方式的现状,并提出了实验教学的发展对策.通过明确实验教学目的,实行独立教学体系,优化、更新实验教学内容,科学配置实验类型,建立实验教学新模式以及多种考核形式并行,建立成绩评定标准,对目前实验教学进行更深入的教学改革.

关键词:安徽;体育院系;实验课;现状;发展对策

体育实验教学是体育院校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高校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教学手段,然而也是各高校体育专业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多年来,多数高校体育院系的实验教学都依附于理论教学,采用“固定授课”,实验教学内容陈旧,方法老套,实验教学脱离运动实践,影响了学生能力的提高以及人才培养的质量.[1,2]本文通过对安徽省7所普通高校体育院系实验课开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影响和制约当前高校体育专业实验课教学环节发展的相关因素,并提出一些发展对策,希望能够对应用型高校体育专业的实验教学改革有所帮助.

1体育院系实验课现状

1.1开设实验课科目

国家教育部规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应开设的6门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课是运动解剖、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体育测量学、运动生物力学以及运动生物化学.[3]通过调查,安徽省7所普通高校体育院系中都开设了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和体育保健学实验,体育测量学实验开设的学校只有黄山学院、宿州学院和淮北师范学院,而只有安徽师范大学开设了运动生物力学实验,运动生物化学实验除黄山学院和宿州学院未开设外,其余5所高校都已开设.另外,黄山学院和池州学院还开设了体育心理学实验.(见表1)

表1安徽省高校体育院系开设的实验课科目(n=28)

调查结果显示,这7所高校体育院系实验课开课情况存在异同点.从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方案了解到,运动解剖学是专业基础课程,运动生理学与体育保健学是专业核心课程,这三门课程的实验课都已开设,而其他课程的实验课有部分学校还未开设,其原因可能是现有的师资和仪器设备还不能满足现有实验教学,实验课内容多,课时却相对较少,导致开设科目单一,缺乏对学生的创新性培养.

1.2实验课开设形式

有研究结果显示[4],目前国内体育院校体育专业的实验课是依附于其理论课,是作为理论教学的一个部分.在所调查的7所学校体育院系中,实验教学虽都能按部就班进行,但都将实验课依附于理论课中进行,实验内容和实验时间完全取决于理论课的内容与进度.而没有一所学校将实验课独立设课,“理论挤实验”现象时常发生.

提示,目前这7所体育院校保持着传统的实验开设形式,古板老套,没有创新,已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经访谈,这7所高校体育专业一致认为有必要独立设置实验课,有专门独立的教学过程和评价体系.

1.3实验内容与实验项目类型

在对实验教学管理负责人和实验教师的访谈中得知:安徽省7所普通体育院校的实验教学内容都选择了与理论课相配套的实验指导教材,并且目前开设的实验项目还只是对这些实验教材里所有的实验教学内容进行选择,而选择的实验内容自称是经典实验,但实际上实验内容陈旧、老套,依附于理论教学内容;实验项目类型是以传统的验证性和综合性实验为主,从数量上来看,综合性实验较少,而设计性实验仅有一所学校采用,而开放性实验没有一所学校采用,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远远达不到教育部本科院校教育水平评估标准.[5]

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不仅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学理论知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够培养学生利用所做实验结果结合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建议学校应增加这一类型的实验项目.

1.4实验教学模式

在所调查的7所学校中体育专业的实验教学模式仍然是教师唱主角,大多数实验项目其实验方法与手段仍然采用固定模式,即按照实验教材上提供的实验方案和实验步骤进行操作,有设计性实验项目的实验则是根据实验原理和实验器材教师设计实验方案.经访谈得知,学生在做实验前,教师先讲解实验目的、实验原理以及实验步骤,学生按照教师所讲机械性地完成实验.即便是设计性实验,也是教师设计好实验方案,学生按照教师设计好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学生很少主动自己研究.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培养出的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消极、机械的状态,缺乏主动性和创新精神,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6,7]

1.5实验考评方式

在所调查的7所学校中,其实验课的考评方式基本是一致的,按比例计分,但个别实验科目存在差别,并且每所学校、每一门实验课程在计算实验成绩时每一项所占比例有所差别.调查结果显示,实验课虽然占有一定的成绩,但却不做独立考核,且在课程考核成绩中所占比例很小甚者为零,有些实验课程的考评方式只是以实验报告的成绩为主,说明实验教学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健全的考核体系,也无考核标准,导致实验课程不被受重视,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度受到影响.

2加强实验课教学的发展对策

2.1明确实验教学目的

在实验教学中,明确各科课程实验的教学目的,是对该学科教学活动结果的一种指导和规定,它可以规范该学科实验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使实验教学更加合乎教学的规律性和社会的需要性.作为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通过该学科的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验证和巩固该学科的基本理论,运用该学科知识发现并解决人体与运动的实践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科学观察、科学思维和科学解决问题的能力.[8]只有重新确立新的实验教学目标,满足市场经济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才能更好地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2.2实验课应独立设课,实行独立教学体系

经访谈,所调查高校体育专业一致认为实验教学应形成独立的教学体系和课程设置,即实验独立设课,亦即打破传统的实验依附理论的教学模式,独立设课,独立教材,独立评价体系,独立教学,从而形成独立的实验课教学体系.[9]有个别学校提出为使学生具备一些基本实验技能,尝试在该专业中设立一门可以获取学分的“综合实验”课程,全面了解和掌握本专业应该具备的操作技能,以弥补传统实验教学的种种不足,已适应社会的需求.[10]

2.3优化、更新实验教学内容,科学配置实验类型

“加强基础、突触综合、强调应用、注重能力”是现代实验选题的基本原则.[1]教育部对学校的实践教学评估指标体系明确规定了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所占有的比例.[11]按照其文件精神,参照其他院校的实践教学状况,结合所调查学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实验室实际条件,优化、更新实验教学内容以围绕“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科之间的交叉,采用模块式教学,减少单纯的演示、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使实验教学更具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创新和实践,体现时代性和发展性.[6]

2.4建立实验教学新模式,变被动实验为主动实验

由传统实验教学向新的实验教学模式的转变,是教师由“主体”向“主导”,学生由“被动”向“主动”地位的转变.[7]摒弃过去“教师讲解演示,学生机械模拟”的传统教学模式,应用现代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建立网络教学平台,实验前学生提前预习,师生共同设计,相互讨论、启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实验成为激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结合点.[12]2.5多种考核形式并行,建立成绩评定标准

目前,所调查学校学生的实验成绩均按照一定比例计入理论课的总成绩中,并且所占比例很小甚者为零,不能充分反映学生的实验水平.体育实验如若作为一门独立课程,就应具备相应的考核办法,单独考核、单计成绩.改变以往传统的以实验报告为测评成绩,转向注重实验过程测评为主.成绩评定的标准重在体现实验的操作技能、方法的设计、实验内容的分析以及实验的创新性等方面,依据实验内容和学科特点综合加以评定,并单独排列实验成绩.[2,4,6,13]

3 结语

体育院系实验教学是一项新的运行模式,深化体育实验教学改革是目前高校体育专业进行教学改革的一项新的任务.通过明确实验教学目的,独立设课,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建立实验教学新模式以及规范考核制度,使体育实验教学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实验教学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它还涉及到实验教学思想的转变和实验室管理体制及课程体系的变革与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各高校应结合自身特点以及当前教育改革形式,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积极探索实验教学的规律,深化实验教学改革,以便更好的适应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14,15]

参考文献:

〔1〕孟春燕.对高师体育院系学科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15(2):60-62.

〔2〕曹晓林.试论高校体育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能力的对策[J].2014(18):152.

〔3〕高峰.高师体育专业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课现状分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6(6):643-645.

〔4〕赵彩霞.体育院校实验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菏泽学院学报,2010,32(2):139-142.

〔5〕赵焕彬,等.体育院校实验室及实验课现状与发展对策[J].体育学刊,2006,13(1):85-87.

〔6〕卢文彪,张向群,等.普通高师体育专业学科类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体育科技,2013,34(2):105-107.

〔7〕周玫.沈阳体育学院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25(4):117-118.

〔8〕宋卫红,张劲松,邹秋英.运动解剖学实验考核模式改革探讨[J].内江科技,2011(11):80-81.

〔9〕孙立.试论体育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7):9-10.

〔10〕张佑琏,吴明方.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设置独立综合实验课的思考与实践[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6,24(92):68-69.

〔11〕李彩洁,封催催,等.提高体育实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性研究[J].学校体育学,2013,3(29):107-108.

〔12〕张立永.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的发展与探讨[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7,23(1):80-82.

〔13〕尤桂杰,钟兴明,等.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17 (3):103-104.

〔14〕范学辉,胡柏平,等.高校体育学科实验教学改革思路的初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 (2):103-106.

〔15〕陈力军,王兴,等.上海体育学院实验教学开展的现状级对策[J].内江科技,2012,(6):76.

基金项目:2013年宿州学院校级一般项目(2013yyb22)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7-0199-03

猜你喜欢
发展对策实验课安徽
密林深处——“从写生到创作”的水墨实验课
有趣的实验
安徽医改自我完善主动纠错
安徽药采如何“三步走”
安徽 诸多方面走在前列
安徽为什么选择带量采购
福建省森林旅游市场现状与发展对策
高中化学实验课改进和实践及其效果评价
创新策略在高中生物实验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