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学习应用初探

2015-03-12 10:02杜娟枣庄学院山东枣庄277100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13期
关键词:公众平台移动学习微信

杜娟(枣庄学院,山东 枣庄 277100)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学习应用初探

杜娟
(枣庄学院,山东枣庄277100)

摘要:网络时代的到来,打破了传统信息的传播模式,为人们接受新观念学习新知识提供了新的方式,也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提供了新思路.同时,微信以六个月内用户破2亿的事实为我们书写了新的传奇,也给我们的教育提供了新的灵感.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学习,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时间地点的限制,为学生打造无所不在的“普适学习”环境.本文从主要针对微信公众平台的功能及微信公众平台应用于移动学习的优势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促进微信公众平台在教学中的深入应用.

关键词:微信;公众平台;移动学习

1 引言

信息社会已融入我们的生活,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学习方式也在随之发生着变化.2012年随着“微课程”的发展,学习地点也由传统教育模式中的教室转变为网络,而移动网络的发展及手持智能终端设备(手机,iPad等)的普及,标志着教育技术走向了移动学习的时代.

目前的移动学习平台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已开发好的平台,我们只需要购买就可使用,但是这咱平台的价格一般都比较贵,普通的学校或个人根本负担不起;另一类是需要自己开发,这种平台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设计,但是却需要开发人员具有较高的编程能力.这两类平台并不适合普通教师使用,我们需要的是一种免费的,易操作的网络平台,因此把目光聚集在微信公众平台上.

2 微信公众平台在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高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正逐步地发生改变.2012年8月腾讯公司推出的微信公众平台,为新媒体环境下改善学生学习方式提供了新的可能.在这里微信公众平台不再是简单的技术术语,而变成包含着传播文化、社会心理、人际交往和生活方式等的时代命题.

微信公众平台提供了三种账号类型:订阅号、服务号和企业号.其中只有订阅号适用于个人申请,因此教学中我们应用订阅号来实现移动学习.普通订阅号可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实现信息推送、平台管理和数据统计.

下面我们从这三个方法具体说一下如何运用微信公众平台实现移动学习的.

2.1信息推送

学习者通过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账号后可以加入微信公众平台,教师可通过电脑进行后台管理,外出时可用私号绑定公众账号完成信息推送,微信公众平台的普通订阅号支持两种形式的信息推送:信息群发和自动回复.

2.1.1信息群发

订阅号的群发功能可以为学习者移动学习提供技术支撑.教师可按照教学设计的要求,在课前制作预习学习单,将上课需要用到的相关学习资料以文本、图片、音频、视频或图文消息的形式进行推送,也可以将较难的知识点制作成“微视频”发送给学生.关注了公众号的学生可以合理组织自己的时间,把知识划分成各个小部分,碎片化的学习.

2.1.2自动回复

微信公众平台可以设置三种类型的自动回复:被添加自动回复、消息自动回复和关键词自动回复.被添加自动回复是当学生关注到公众账号时自动向其发送的信息,一般设置些欢迎词或者图片.消息自动回复是当学生发送没在后台设置的关键字时,系统自动回复的内容,这里我设置的是“发送的消息已收到,看来你很努力,我很看好你哟!”以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关键词自动回复是指当学生发送的内容包含设置的关键字时,会有相应的内容回复.这部分学生可以通过发送关键字来获得相应知识的解答.比如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微信公众平台教学中,当学生回复“进制”时可收到关于关键字的提示.按照提示输入“2”后,收到“十进制转换成非十进制的提纲”和制作好的微视频.学生对这种方式感到好奇,兴趣也高,主动地学习知识的积极性也很高.

2.2平台管理

微信公众平台的管理功能主要实现对消息的管理、用户的管理和素材的管理三个方面.

2.2.1消息管理

教师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上的消息管理功能查看学生回复的信息,针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实时给予解答.这种消息管理方式属于学生与教师之间1对1的交流,就像课下的1对1辅导,既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又能够充分给予学生提问的心理保障.可以有效避免传统课堂上学生提问被其他同学取笑的尴尬情况.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回复的内容,分析学生遇到的问题,调整课程的教学设计,以期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2.2用户管理

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进步,教师可以据学生的学习水平不同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对学生进行分组.分组后根据学生水平不同有针对性地发送给各个小组相应的学习内容.随着课程的深入,教师可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分析学生的学习现状,再次根据学生的水平进行分组.

2.2.3素材管理

教师向学生发送的图片、语音和视频需要先上传到素材管理,在这里教师可以对上传的素材进行编辑、下载和删除操作,还可以将已上传的资料进行整合,制作出吸引学生注目的图文消息.微信公众平台支持两种图文消息的推送,单图文消息和多图文消息.学生收到的单图文消息包括标题、封面和摘要三部分,多图文消息最多可以编辑八条图文消息,但一般不建议编辑太多,学生容易产生阅读疲劳,所以在教学中我以单图文消息为主.除了学习内容有时也发送一些人生的感悟或鼓励的话语,加深与学生的感情.

2.3数据统计

2.3.1用户分析

教师可以通过查看微信公众平台的用户分析了解关注学生的数量(用户增长)及学生的基本情况(用户属性).可以实时了解新增人数、取消关注人数、净增人数、累计关注人数以及学生的性别、使用的语言、省份分布及所使用的终端等,并以相应的曲线图和数据表来显示,简单明了.

2.3.2图文分析

图文群发和图文统计是图文分析的两大组成部分.教师可以在这里查看到图文消息中的每篇文章有多少用户接收、图文页阅读数量、原文页阅读次数量以及文章的分享转发人数和次数等.除此之外,教师也可按照图文页阅读人数、分享转发人数进行排序,从而掌握不同时间段哪类信息最受学生欢迎.

2.3.3消息分析

教师通过这部分可以了解学生向公众账号发送的消息人数、次数、人均发送次数及不同消息关键词出现的次数,根据所显示的数据或图表,可以很清晰的了解学生与公众账号的互动情况,为1对1交流提供了数据支持.

3微信公众平台应用于移动学习的优势

微信公众平台将学生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和无限的课下时间整合在一起,将能力培养目标与课程的教学目标整合为一体,达到课上与课下学习的无缝连接.充分发挥微信公众平台的作用,开发课堂内外一体化综合学习,培养学生“普适学习”习惯养成.

3.1最宽广的学习环境

学生可以在自己需要学习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无线移动设备(如移动终端、具有无线通信模块的掌上电脑以及手机等)和无线通信网络获取学习资源,与他人进行交流、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因具有灵活性、便捷性、无线性等特点,可以提供给学生随时随地的学习,具有一定的先进性.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我们可以为学生打造一个无所不在的“普适学习”环境.

3.2最高的信息到达率

微信公众平台通过手机等终端可以随时随地浏览资讯传递消息,碎片化的时间得以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方式是一对多的传播,实现和特定群体的文字、图片、语音的全方位沟通与互动.直接将消息推送到手机,因此到达率和被观看率几乎是100%.加上微信特有的对讲功能,使得交流不再限于文本传输,而是图片、文字、声音、视频的富媒体传播形式,更加便于分享学生的所见所闻以及对知识的理解.

3.3最大化的自由选择权

赋予学生更多的自由,把知识传授的过程放在课堂外,让学生选择最理想的时间最适合的方式接受新知识;而把知识内化的过程放在教堂上,以便同学之间、同学和老师之间有更多的沟通和交流.

参考文献:

〔1〕Theo Hug.Micro learning:A New Pedagogical Challenge (Introductory Note) [C]//Micro learning Conference 2005.Australia,Innsbruck:Innsbruck University Press.2006:7-12.

〔2〕鞠文飞.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构建移动设备教学辅导环境[J].计算机应用教学研究,2013(12).

〔3〕鞠文飞.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构建移动设备教学辅导环境[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3(12).

〔4〕方弘建.以微博微信为载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探析[J].教育行知学院学报,2011(1):12-20.

〔5〕胥传来.微博微信在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应用特征分析[J].重庆通信技术学院学报,2012(3):22-40.

〔6〕白浩.郝晶晶.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4):78~81.

〔7〕.Martin Lindner,Peter A.Bruck.Micromedia and Corporate Learning:Proceedings of the 3rd International Microlearning2007Conference [M].Innsbruck:Innsbruck University Press,2007(8).

〔8〕张丽莉.浅谈微信公众平台在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中的运用---以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为例[J].新西部:下旬•理论,2013(2).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7-0053-02

猜你喜欢
公众平台移动学习微信
微信
微信公众平台在医院图书馆的应用现状调查
智能手机在大学生移动学习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云计算的移动学习平台的设计
基于移动学习的自动问答系统设计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应用系统开发模式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移动学习方式下实验教学资源建设的研究
从校园里走出来的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