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序分层 有效构建
——分层教学的妙处

2015-03-13 07:22张丽芳江苏省苏州市盛泽小学215000
学周刊 2015年32期
关键词:钟面负数内化

张丽芳 (江苏省苏州市盛泽小学 215000)

有序分层 有效构建
——分层教学的妙处

张丽芳 (江苏省苏州市盛泽小学 215000)

学生认知的过程是一个缓慢的、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对知识逐步感知,逐步吸收,逐步内化。因此,对于教材中难学的知识,教师要善于利用智慧的策略,将教学过程有序地分层,帮助学生有效构建新知,掌握新知。

有序 分层 知识 构建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一个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由直观到抽象的循序过程,人们对任何事物都不可能一步就达到对其本质的认识。”学习便是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步难以登天,揠苗难以助长,唯有循序方可渐进。

任何知识点的习得都有一个过程,教师应将这个过程分解开来,利用合理的教学方式,将教学内容进行有序地分层教学,通过一步一步引导,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知不觉掌握新知识,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一、分层观察——有效促进知识的构建

一年级上册的《认识钟表》这一课是学生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学习钟表知识。这一课的教学,首先是让学生认识钟面。而教学认识钟面这一环节,很多教师都会让学生猜一猜,然后让学生观察钟面,看看钟面上有哪些部件,再让学生一一叙述钟面的组成。然而,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钟面毕竟是一个复杂的组成体,有形状、有刻度、有数字,还有长短粗细不同的指针。好在生活中常见到这个东西,否则第一眼实在看不明里面的玄机。因此,要让学生准确地读出时间,首先就要让学生准确地认识钟面。对钟面了解透彻了,认识时间也就不难了。而要让学生对钟面有深刻是认识,就要像走楼梯一样,拾级而上,一步一个脚印。

教师教学的特别之处在于,他并没有将整个钟面出示给学生,而是以游戏的形式,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之后将钟面一层一层地出示出来:圆——数字——大格和小格——分针和时针,每一层的出示都是一个小知识点的展示,学生就此一步一步地学习。如此细腻的展示,相信一个完整的钟面已在学生心中构建而成,而且清晰、深刻。

二、分层体验——有效促进学生知识生成

小学生思维的发展特点是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在数学知识的教学中,总有一些比较抽象的、学生难以理解的概念性知识,如倍数、因数、面积、体积、比等。这些知识点都是比较概括、抽象的,需要学生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或者发挥空间想象的能力来进行学习。因此,在诸如此类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分层体验、慢慢渗透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细细感受,逐步体会。

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充分地认识面积这一抽象的概念,我借助学生身边的具体事物(手掌、桌面、黑板、课本、门等)逐步抽象到面积这一概念。这一小小环节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汇集摸、看、听、说、想于一体。多管齐下,稳中有序,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通过摸一摸、瞧一瞧、说一说、比一比这四个层次,一步一步地体验物体有面、面有大小、面积的意义以及面积大小,引导学生逐步体会到了面积的意义,使“物体的面积”这一概念在学生头脑中逐步构建生成。

三、分层思考——有效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

“教育是慢的艺术”, 不是一蹴而就的,不能急功近利,无法立竿见影,数学知识的学习亦是如此。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要为学生构建一个将知识逐步内化的体系,内化是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当然,内化就像食物的消化过程一样,本身就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如果教师能将知识逐层分解,循序渐进,化难为简,相信学生一定能有效地内化吸收,将知识更好地理解、掌握、运用。

去年11月有幸参加了江苏省优质课评比。其中,来自丹阳的张炜教师在教学五年级上册“认识负数”这一课中,就通过细化每一个教学环节,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了“负数”这一概念。

张教师在这一环节的设计,并没有像以往的教师那样同时呈现书上三幅情境图(上海、南京、北京某一天的气温)来展示零下4摄氏度的不同,进而揭示负数的意义,而是通过一步一步细腻的情境体验,从夏天的气温30℃,到秋天的气温4℃,再到水结冰的温度0℃,最后到冬天-4℃,引导学生自主生成内需,从而引出负数,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零度以下就要用负数来表示了。这一教学过程,是一个有层次的过程,使学生更容易明白什么时候该用负数了。如此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自然学生乐于学习,易于吸收。

四、分层探索——有效促进知识的习得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有益的探索活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然而,如果学生的探索脱离了教师的引导,盲目地、随意地进行,最后只能是浪费时间。可见,学生的探索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更需要教师有序的引导。教师要引导学生有目标、有方向、有策略、有层次地进行探索,让学生在亲手操作中感悟、思考,将探索获得的知识扎根于脑海中,从而促进知识的有效习得。

我曾有幸观摩一位教师执教六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新课伊始,教师就为我们演绎一段精彩的分层探索活动。

教师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切土豆”活动开始,引导学生自主、自然地认识了平滑的“面”、两个面相交形成的“棱”以及三条棱相交形成的“顶点”。在学生有序地进行“切”的过程中,三个概念逐步“呈现”在面前,每一步的探索,学生都亲历所见、所感、所悟,相信这三个概念的特征学生定能理解充分,三者的联系学生也会深刻体会。

比起教师单纯的进行概念讲述,这种有序分层探索教学方式实施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也要多尝试这种化静为动、化听为做的有益探索活动,让学生在动脑、动手的过程中将知识充分掌握,有效习得。

对于教材中复杂、抽象、大块的知识,教师要学会分层的教学策略,将知识合理分解,对教学过程有序分层,在教师智慧的引导下,学生循序渐进、拾级而上,学好每一个知识点,筑好每一块基石。

[1]王跃.高效课堂的101个细节[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周成平.中国著名教师的精彩课堂[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

(责编 吴海婷)

猜你喜欢
钟面负数内化
正确的钟面时间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德鲁大叔内化营销胜过广告
学好乘方四注意
海外华语教材的文化“内化”
看镜面上的时间
一年级单元同步自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