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矿业合作的潜力分析

2015-03-14 05:49郭元飞马润
人间 2015年35期
关键词:中非矿业勘查

郭元飞 马润

(云南大学 国际关系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500)

中非矿业合作的潜力分析

郭元飞 马润

(云南大学 国际关系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500)

中非矿业合作不断发展,矿业项目不断增多。中国在矿业人才培养方面已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体系,国内矿业从业人员达700多万人,各地方大都具有地质勘查单位,矿业公司也为数众多,中石油、中国五矿集团等公司积极加强同非洲矿业合作。中国矿业开采技术不断发展,从矿产理论到勘查开采实践,水平不断提高。中国积极加强国际合作,为中非矿业合作积累了经验。

中国与非洲;人力资源;科学技术;国际合作

非洲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但缺乏资金、技术的支撑。中国在矿业开采的资金、技术和国际合作方面具有优势,中非矿业贸易不断深入发展,矿业项目也不断增加。目前,国内对中非矿业合作的研究聚焦于非洲资源、政治风险等方面,缺乏对国内矿业人力资源、公司、技术等研究。本文通过对中国矿业人力资源、矿业公司以及采矿技术进行梳理,挖掘中非矿业发展的潜力,促进中非矿业合作进一步深入发展。

一、中国矿产开发人力资源概况

我国从事矿产开发的人力资源十分丰富,截止2012年,从业人数达到7377074人,其中石油天然气从业人数665989人,非油气矿产资源从业人数6711085人;技术人员方面,有色地勘单位从业人员达3.72万。[1]我国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矿业人才培养体系,不仅包括高校的学历教育,而且非学历人才培养也占用较大比例。中国丰富的矿产开发人力资源,为中非矿业合作奠定了人力基础。

(一)矿产开发从业人员。中国矿产开发从业人员为数众多,既有油气从业人员,也有金属矿产等从业人员,从业人员几乎遍布各个省份。油气从业人员中,陕西、黑龙江、山东人数众多,分别为14万、9.2万和8.2万人,广西广东人数较少,分别为80人和150人。[1]这与油气田的数量相关,一般而言,油气数量较多的地区,从业人员也相对比较多。中国非油气矿产资源从业人数比油气从业人数多得多,是后者的10倍,全国从业人数达671万多人,四川、云南、山东等地从业人数居多,仅山东一省从业人员就高达55万人。[1]中国矿业资源丰富,山西是中国的产煤大省,云南等地有色金属资源丰富,丰富的矿产开采人力资源,为中非矿业合作奠定了基础。

(二)地勘人员。2012年底,全国有色地勘单位从业人数3.72万人,其中正式职工3.14万人,工程技术人员1.77万人,地质技术人员1.2万人。[1]例如:云南现有资源勘查、测绘、地质工程、矿业工程等专业技术人员约计5000人,而直接从事地质矿产勘查与开发的专业技术人员2000余人。

(三)矿业人才培养模式。我国主要有两种矿业人才培养模式:高校人才培养和非学历教育人才培训。

1.高校人才培养。

我国设置矿业工程学科的高等学校有60多所,其中中国矿业大学、东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重庆大学和昆明理工大学等,具有博士学位授予的高校,同时招收本科生,形成了层次齐全的矿业工程人才培养体系,是我国矿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2]中国高校是矿业人才培养的摇篮,通过学校授课,系统理论掌握地质勘查等相关知识,然后在矿业公司或地质勘查单位等实习,将学习的理论知识付诸于实践,最终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矿业人才。

2.非学历教育人才培训。

我国具有矿业工程学科的高校在进行矿业工程学历的同时,进行一定数量的非学历人才培养。非学历人才培养人员主要来源于我国的矿业企业,主要有企业委托高层次干部培训、工程技术人员理论培训,专升本等成人教育,还有企业组织其他专业毕业生的本科生到学校选修矿业工程课程的培训班,高考落选部分人员经过地方组织进行的矿业工程培训班等。各种形式的非学历教育成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人才的重要辅助部分。

中国矿业企业或有色勘查单位等一般会通过以下三方面进行非学历教育人才培训。第一,制定培训计划,加大培训投入,通过全员培训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第二,培养和引进急缺高级人才,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改善人才结构;第三,创造良好的用人环境,做深、做细、做实尊重人、理解人、发展人的各项工作,形成能者上、差着下、劣者汰的用人机制。

二、中国矿业公司及地勘单位

(一)矿业公司。中国矿产企业主要以国有企业为主,从矿山开采到冶炼加工,大型综合性企业例如钢铁业的鞍山钢铁集团、上海宝钢集团、鞍山钢铁集团、武汉钢铁集团等,在金属业和采矿业占据领导地位。中国三大石化公司: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占石油开采垄断地位。由于受计划经济影响,中国矿产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担负着更多的社会责任乃至政治责任,企业功能较西方企业内涵更加丰富,外延也更广泛。[3]

表一 中国矿业企业举例

(二)地质勘查单位。截止2012年底,北京共有地质勘察单位132家,其中甲级资质单位66家,乙、丙级单位108家(有42家同时同时取得国土资源部颁发的甲级资质);山西省共有地质勘察资质单位85个;黑龙江地质勘察行业具有地质勘察资格单位130家,其中国有地勘单位45家、集体企业地勘单位2家、有限责任公司地勘单位73家、股份有限公司地勘单位6家、私营企业地勘单位4家。黑龙江省地质勘察单位从业人数2.84万人,其中在职职工1.73万人,从事地质勘查工作人员0.77万人,其中技术人员0.43万人,工程勘察与施工人员0.08万人,社会企事业地勘单位职工总人数0.76万人,其中在职职工0.68万人。江苏省2012年末勘查从业人员7991人,其中技术人员3474人。湖南省2012年新立地质勘查甲级资质20家、乙级资质50家,截止2012年底共有地勘资质单位110家。2011年海南省开展地质勘查单位共有26个(含6个外省地质勘查单位),海南省有地勘单位20家,其中国有地勘单位16家,隶属于海南省地质局;其他地勘单位4家。现有在职人员2184人,其中地质勘查从业人员1449人。[1]

三、中国矿业技术创新与国际合作

(一)地质矿产理论研究。

1.开展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研究。 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973项目“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富集规律和开采基础研究”,为南海新一轮水合物钻探、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探评价以及试开采提供了重要的基础理论依据和指导。863项目“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勘查技术”在综合找矿预测技术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获得相应计算机软件4项著作权。[4]通过973项目“我国陆块海相成钾规律及预测研究”建立起了有关的裂谷成钾理论并提出筹建了有关的“两阶段三过程”成钾模式,运用西理论模型指导开展了江陵凹陷钾盐资源的工作。2013年8月,863项目正式启动“航空地球物理勘查技术与装备”,实现了无人机航磁测量系统集成与试验飞行。[5]多项国家级科技项目的实施都取得了实质突破性成果,为我国的矿业勘查开发理论与技术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深部探测技术实验研究。 截止到目前,我国已经完成累计6160 km的深地震反射剖面,获得了全新有关的海量全国地球化学基础数据,并且建立起适应于中国大陆本土的复杂地球结构的立体探测体系。初步建设形成了具有不同层次、尺度和精度的探测空间组合的深部探测技术方法体系。有效开展了有关的岩石圈三维结构与地球动力学数值模拟实验。结合我国自身的地质特性自主研发了“地壳一号”万米大陆科学钻探钻机等系列重要深部探测仪器装备。这些项目的成果也在2013年欧洲地球科学联盟(EGU)年会、2013年美国地质学会年会、2013年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天津)年会以及2013年大陆岩石圈前寒武纪演化和深部探测国际会议(北京)等国内外学术会议上进行了相关的展示,并在美国《Science》杂志上对此进行了相关报道。

(二)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技术。

1.航空遥感研究。2013年国产彩虹3无人机平台上成功集成航磁和航放测量设备,全面的创新了高精度地形跟随飞控技术,[6]突破了我国在无人机航空物探超低空飞行测量的技术瓶颈,我国自主研发了首套无人机航空物探(磁/放)综合测量系统。在勘查地球化学技术研究方面,研制高温高压流体探测装置(含新型高温高压化学传感器)样机一套,研制带窗口的高温高压反应釜样机一台。在遥感地质调查技术方面,有效开展了高山区灾害应急监测实时数据回传链路通讯研究,并研制了低空无人机中继系统。在地质钻探技术方面,有效地完善了中国首台具有全部自主知识产权的轻便自动化岩心钻机,并研制出了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相关软件。

2.地质分析测试技术方面。我国初步建立并掌握了对钨、钥担、稀土、被矿石、钒矿石的部分ICP-AES,ICP-MS分析方法技术,建立电感祸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测定Si等17种元素,电感祸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Cr, Ni, Cu, W, Pb, Li, Co, REE等元素的成套方法体系。在综合利用技术的方面,研究了粗粒干磁抛尾一溜槽抛尾一中性条件下浮的蓝晶石综合利用分选工艺。开展了钨钥萤石回收实验室选矿新工艺等方面研究。[7]

(三)国际合作。

1.积极推进矿产资源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2014年,成功召开中国国际矿业大会,有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7000余名代表参会参展,有11个国家(地区)矿业部部长、副部长出席了此次国际矿业大会,为国际矿业的合作搭建了极其重要平台。2014年5月,在广西南宁成功举办了中国一东盟矿业合作论坛,有效促进了中国与东盟国家在矿业领域的务实性合作。[8]以澳大利亚、加拿大、南非、智利、秘鲁、阿根廷、玻利维亚、越南、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蒙古、格陵兰等国家(地区)作为合作的重点,有效开展部际高层交流与互访并阐明具体合作的项目。中国国土资源部同越南、乌拉圭、加拿大、澳大利亚、蒙古等国矿业主管部门签订多项国家部长级合作协议书,全面高效地推进国家间交流与合作。

2.加强出国培训与人员交流。

依据中国国土资源部与国外相关机构双边合作协议,近年来,中国不断深化开展与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俄罗斯、德国、瑞典等国在矿产资源管理、可持续利用、油气资源管理等领域的培训合作。并相继组织实施了多项引进国外技术、管理人才项目,多次聘请国外专家,开展了航空重力梯度仪系统研究等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为深入务实的推进中国与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俄罗斯、德国、瑞典等国在矿产等领域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结论

21世级以来,随着中非关系的深入发展,中非合作论坛为中非矿业合作提供了契机。非洲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铁、锰、铜、金、铂等资源,对我国能源安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非洲国家在矿产开采方面缺乏相应的资金和技术,中国市场对上述资源的需求旺盛,中非矿业合作是实现双方优势互补,共享发展成果的表现。通过上文,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在矿产开发人才培养领域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体系,以学校人才培养为依托,企业培训为基点,全方位地培养矿业人才,满足矿产开发的需求。中国丰富的矿产资源,造就了庞大了矿产开发从业人员,在矿业开发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为中非矿业合作奠定了人力基石。中国矿业公司居多,这与中国丰富的矿产资源相关。中国实行矿产资源国有化,国有企业在矿产开发过程具有优势条件,以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为代表,积极推进中国油气资源的开发,并在安哥拉、尼日利亚、乌干达等国开展油气勘查、开发,中国黄金集团、中国五矿集团等积极推进中国在非洲的矿业项目,将在中国的设备、技术、人力等推进到非洲国家,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中国地质勘查单位也纷纷踏入非洲,加强地质勘查,同当地政府相互合作,探索新的资源开发。中国在矿业技术层面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这为中非矿业合作提供了技术支撑。中国无论在矿业理论,还是实际勘查、开发方面,都具有相对完整的技术支撑,技术设备同样适用于非洲矿业开发,可以解决非洲国家缺乏先进开采技术的难题,部分先进技术的适用还可以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时,中国同世界各国加强国际交流,进行人才交流培养,积累了经验教训,有利于中非矿业合作的进一步提升,促进中非矿业进一步发展。

总之,中国在矿业开发领域的人力培养,矿业公司以及勘查单位的发展,先进技术的适用等,为中非矿业合作奠定了基石,我们要更好地利用双方的优势,共同促进经济、社会更好地发展。中非矿业合作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以大型矿业公司为龙头,中小企业协同发展,加强同非洲国家、政府合作,促进民间交流,带动技术合作,共创中非关系新篇章。

[1]中国矿业年鉴编辑部. 中国矿业年鉴2013[M]地震出版社, 2014.9.

[2]文书明. 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人才需求[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 (2):98-99.

[3]何腊柏. 矿业企业的中国特色功能及其组织结构设计[J]. 中国有色金属, 2013, (23).

[4]苏新, 陈芳, 张勇,等. 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和识别新技术:地质微生物技术[J]. 现代地质, 2010, 第3期(3):409-423.

[5]“航空地球物理勘查技术与装备”国家项目启动,[EB/0L].[2015-10-23].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3/8/280695.shtm.

[6]李文杰.封面故事[J].地球学报,2014(4).

[7]王峰.我国地质分析测试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

[8]中国-东盟矿业合作论坛.[EB/0L].[2015-11-23].http://baike. sogou.com/v85638557.htm.

[TD-9]

A

1671-864X(2015)12-0044-02

郭元飞、马润,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政治、中非能源与科技合作。

猜你喜欢
中非矿业勘查
《矿业安全与环保》征稿简则
《林业勘查设计》简介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非洲大陆自贸区建设与中非合作
陕西陕煤陕北矿业有限公司
矿业企业境外资源风险管理的“道”与“术”
“龙狮共舞”,中非合作开启新篇章
中非合作迈入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