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法治信仰现状及原因分析
——以辽宁师范大学为例

2015-03-14 05:49梁艺岚
人间 2015年35期
关键词:信仰法治法律

梁艺岚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 100875)

高校大学生法治信仰现状及原因分析
——以辽宁师范大学为例

梁艺岚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 100875)

落实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基础在于公民的法治意识和法治信仰;作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高层次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校大学生的法治信仰培养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通过对辽宁师范大学在校本科生的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初步领略了高校大学生的法治信仰现状,即学法热情较高,但缺少对法治基本理论知识准确认知;关注法治,但对法治未形成充分的信任情感;权利意识有待增强,尚未形成法治思维等。这些令人担忧的问题主要由四个原因造成,即渐进改善中的法制环境依然残留很多不尽人意的问题、沿袭千年的礼先法后的法治文化传统残余的影响、高校法治信仰教育体系的不完善,以及大学生自身的辨别力和自控力较弱等。

法治教育;法治文化;法治意识;法治信仰

依据法治信仰相关理论,笔者设计了关于高校大学生法治信仰的调查问卷。本次调查问卷主要包括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大学生法治信仰现状的调查,影响大学生法治信仰原因的调查三个部分。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包括年级、专业;关于大学生法治信仰现状的调查包括8个问题,主要围绕法治基本理论知识、法治价值观念认知、法治思维和实践情况;关于影响大学生法治信仰原因的调查主要针对社会环境、高校法治教育、大学生自身认识三个方面设计相关问题。

2015年3月23日至3月26日,笔者在辽宁师范大学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78份,回收率为 92.7% ,其中有效问卷为278份,有效率100%。调查问卷对调查对象的年级、专业都做了相关比例要求,因此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基本上可以反映高校大学生目前的法治信仰情况。

一、高校大学生法治信仰的现状

根据调查结果的数据显示,当前高校大学生法治信仰现状呈现以下特点:

1.学法热情较高,但缺少对法治基本理论知识准确认知。

随着我国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形式多样的普法教育广泛开展。青年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处于逐渐成熟的时期,作为知识水平较高的社会群体他们已经认识到法治在当今社会的重要作用,并且具有较为强烈的愿望接受法治教育。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57.4%的同学认为对大学生开展法治信仰教育非常有必要,28.88%的同学认为比较有必要,说明大多数高校大学生已经认识到接受法治教育的重要意义,具有较高学习法治知识的热情,希望通过多种渠道、方式学习法治知识。

图1:对当代大学生开展法治信仰教育,您的态度是 [单选题]

然而,高校大学生对于法治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尚未达到全面、系统、准确、科学的程度。在关于法治基本知识的调查中,相关数据如图2、3、4显示,对于法治与法制之间的区别,46.4%的同学对于法治与法制之间的区别只是了解一些,完全了解的仅占9.71%,说明相当数量大学生的法治知识储备不能够令人满意,距离真正具备法治理念、法治信仰还有一定的距离;关于法的本质属性认识①,42.81%的同学选择国家意志, 34.53%选择统治阶级全体成员的意志,10.43%的同学选择被统治阶级的意志,12.23%的同学选择体现执政党的意志。表明有相当一部分的大学生对法的本质缺乏一个清楚的认识;关于法的产生和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②,20.5%的同学选择上层建筑因素,24.1%的同学选择生产关系因素,2.88%的同学选择劳动力因素,有52.52%的同学选择经济因素。选择相对分散并且三个选项均占一定比重,说明部分大学生对法的本质认识理解比较模糊。

图2:您了解法治与法制之间的区别吗 [单选题]

图3: 您认为法的本质属性是 [单选题]

图4:您认为对法的产生和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单选题]

综上所述,大学生缺乏对于法治基本理论知识的准确认知。大学生法治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呈现出肤浅、模糊的特点,涉及法治理论性较强的知识,缺乏对其深层内涵的理解。尽管“法治”一词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热门词汇,但是由于大学生对于法治基本理论知识并没有充分内化,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其对于法治理念、法治精神缺少理性认知。法治基本理论知识是法治信仰的基础,是形成法治思维、培养法治信仰的前提条件。在没有对法治基本理论知识充分认知和理解、对法治精神缺乏理性认知的情况下,树立的法治信仰无疑是脆弱的。

2.关注法治,但对法治未形成充分的信任情感。

大多数大学生关注国家法治建设,关心法治热点问题,通过法律基础理论课、校园文化活动、读书、网络等方式了解法治知识,具有和老师同学探讨当下法治热门话题的习惯和意识。调查显示,对于2014年法治热点问题例如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定废止劳教制度、薄熙来数罪并罚被判处无期徒刑,微博全程直播庭审开创公开先例等,大学生非常关注和比较关注的总比重均超过70%。

但从总体上来说,大学生尚未形成对于法治真心实意的崇敬和信任。在调查中,针对“您觉得法律能维护你的切身利益吗”的问题,64.64%的同学认为“能,我对法律有信心”,7.1%的同学认为不能,法律愈来愈成为有钱人和有权的人的代表,28.26%的同学认为“现在不能,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会逐渐完善”。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对于法律、法治并未形成充分的信任情感,涉及自身权益保护方面的问题对于法律的信心仍有待提高。

3.权利意识有待增强,尚未形成法治思维。

权利和义务是整个法治体系的核心内容,权利意识对大学生法治信仰的培养尤为重要。权利意识指的是“社会主体对权利的认知、情感和意志等的总和”③。在关于大学生权利意识的调查中,“当您的合法权利受到侵害时,您的做法是”,结果如图5显示,15.47%的同学选择给父母或者熟人打电话,32.37%的同学选择报警或者起诉,46.76%选择投诉到相关行政主管部门,5.4%的同学选择忍气吞声不了了之。调查结果说明面对自身合法权利被侵害时,大多数大学生能够积极主动选择较为合适的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利,具备一定的权利意识。同时在调查结果中,我们也可以看到15.47%的同学选择给父母或者熟人打电话,5.4%的同学选择忍气吞声不了了之,虽然只占少数,但是仍然能够说明一些问题。部分大学生尚未形成权利意识,存在厌诉情绪,消极被动地面对自己合法权利受侵害的现实,其思想中保留“人治”意识,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熟人”解决而不是选择法律途径。

图5:当您的合法权利受到侵害时,您的做法是

因此从总体上说,大学生的权利意识仍有待增强,法治中国建设需要当代大学生树立健康的权利意识,在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时能够勇于并善于寻求有效途径维护自己的权利。当大学生在自己的权利受到侵犯时,不是一味忍让,而是理直气壮地向侵害者提出自己的主张,并勇敢的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二、大学生法治信仰现状的原因分析

鉴于以上高校大学生法治信仰现状的主要表现、特点的分析,造成大学生法治信仰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从社会法治环境、文化传统、高校法治教育等主要的外部因素和大学生自身因素即内部因素四个方面进行原因分析。

1.法治环境方面。

“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法治政府建设稳步推进,司法体制不断完善,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④从具体的司法案件上来看,近年以来“周永康案”、“薄熙来案”等一系列“打老虎”、“打苍蝇”案件打掉腐败背后的特权思想,内蒙古呼格案重审及责任逆查等树立了全社会对于司法公正的信心。全国普法活动进入“六五”计划阶段,各级党委和政府、教育部门、人民团体积极宣传法治知识、创新法治文化、弘扬法治精神、为法治中国的实现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法治环境的极大改善为大学生具备较高的学法热情、积极关注我国法治建设、具备一定的权利意识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也为大学生进一步夯实法治理论基础、形成法治思维、树立坚定的法治信仰营造相对良性的社会环境。

同时,也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当前我国的法治建设还存在许多与总目标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立法工作中部门化倾向、争权诿责现象;执法司法不规范、不严格、不透明、不文明现象;部分领导干部仍存在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现象。调查显示,在“您认为我国现阶段的司法状况如何”提问中。41.32%的同学认为打官司就是打关系, 36.1%的同学认为判决结果执行难,仅有18.85%的同学选择公平公正,4.42 %的同学不相信法律。该组数据显示大学生对当前的司法现状的不满,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对司法状况的不信任。

正是由于在现实生活中,我国的法治建设不尽完善,社会中存在着破坏司法公正、崇尚个人权力的事件,破坏大学生对于法治的信任感,消弱法治教育对于大学生的影响力,进而影响大学生对法治信仰价值的追求。

2.高校法治教育方面。

毋庸置疑,在大学生学习法律基本理论知识,锻炼参与法治建设技能,培养法治精神、信仰的过程中,学校教育以其系统性、正式性发挥着主渠道的作用。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当前我国的高校法治信仰教育存在很多问题制约其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法治教育本身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第一,就教学内容而言,在针对影响大学生听课态度的因素调查中,结果如图6所示,选择不认真听课的同学,78.42%选择理论枯燥,35.25%的同学感觉内容太常识化了。对于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来说,该教材是他们在大学期间接触的为数不多的法律教材,但是由于许多内容的枯燥,缺乏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生动案例,以及许多内容的太多常识化使部分学生迅速失去学习的兴趣。当前的法治教育内容仍停留在知识层面,主要重视法律基本理论知识、法律条文的灌输,忽视法律条文、案例蕴含的法治思想、精神的传授。高校作为大学生法治信仰培养的主渠道存在这样的“缺位”现象,大学生法治信仰培养缺乏系统、全面的引导,难以满足当前大学生的法治信仰培养的需要。

第二,就教学方式而言,辽宁师范大学《思想道德教育与法律基础》课程安排大多以院系为单位进行一二百人的大班教学,大多数课堂仍然以传统的灌输教育方法为主,师生之间缺乏有效沟通,而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例如案例教学、模拟法庭等形式在实际教学中很少得到实际运行。

第三,就法治教育形式而言,形式单一,缺乏实践性。目前在辽宁师范大学的法治教育主要依靠《思想道德教育与法律》、相关专业的法律课程例如师范生开设《教育法学概论》,法治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主甚至是唯一形式,缺乏庭审旁听、法治讲座等实践活动。

图6:如果您听课不认真,主要理由是 [多选题]

3.大学生自身方面。

大学生群体整体具有较高的文化层次,加之其年龄特征,他们的思想呈现出开放性、新颖性、多元性、敏感性等特点。尽管大学生对于学法具有较高的热情、关注法治事件,但是由于大学生自身受到其心理尚处过渡时期、意志薄弱等条件的制约。一方面,面对社会上的违法现象和不良风气,缺乏理性判断和社会经验,容易动摇大学生对法治的信任感。面对法律工具主义、法律虚无主义等不良价值观的侵蚀,其尚未形成准确的法治认知、成熟的法治观念,容易受到消极价值观念的影响。另一方面,部分大学生尚未形成自主学习、深入进行理论思考的习惯,仍保留中学被动学习、被动接受识记知识的思维定势,在实际学习过程中缺乏自主学习研究法治知识、培养法治信仰的意识,缺少深入探究法治理论思想性、感受其精神魅力的动力。在调查中,针对“除了教材之外,您是否阅读其他有关法学类的书籍” 的提问,调查结果如图7所示,38.27%的同学偶尔看,28.16%的同学几乎不看,18.77%的同学表示看了一些。调查结果说明大多数同学除了被动接受课堂法律知识的学习,自身没有形成积极主动学习法治知识的能动性。

图7:除了教材之外,您是否阅读其他有关法学类的书籍[单选题]

结语:

卢梭曾说:“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诚哉斯言!法治信仰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奠定观念基础,提供精神动力,凝聚行为共识。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大学生的法治信仰培养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面对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推进依法治”的新任务,依然有很多深层次问题亟待解决,很多方面的法治教育工作有待强化。本文只是一个初步的尝试,如果可能,今后还将在这方面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希望能对推进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尽个人的绵薄之力。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14年10月29日;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哈罗德·伯尔曼:《法律与宗教》,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年版;

[4]川岛武宜著:《现代化与法》,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5]谢晖:《法律信仰的理念与基础》,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6]高鸿钧等著:《法治:理念与制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7]丁以升主编:《法治问题研究》,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8]白晟:《法治与和谐社会》,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9]刘斌主编:《法治文化论集》,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0]杨春福等:《自由·权利与法治》,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注释:

①《共产党宣言》中这样揭示法的本质;“你们的观念本身是资产阶级生产关系和所有制关系的产物,正像你们的法不过是被奉为法律的你们这个阶级的意志一样,而这种意志的内容是由你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9页)。因此,法的本质属性是阶级性,但并不是统治阶级全体成员的意志。

②法的本质的有三个层次:初级本质表现为阶级性;二级本质表现为革命性;深层本质表现为物质制约性,法最终要受到物质生活条件的制约。因此,经济因素对法的产生和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③杨春福等:《自由·权利与法治》,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250页。

④《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4年10月23日,第2页。

G641

A

1671-864X(2015)12-0161-03

梁艺岚,女 (1992年8月-- )籍贯:河南省南阳市,所获学历:大学本科,学位:法学学士,目前主要从事的工作和研究方向: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方向,硕士研究生一年级。

猜你喜欢
信仰法治法律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信仰的旗帜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法律讲堂之——管住自己的馋嘴巴
论信仰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让人死亡的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