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封堵器在电视胸腔镜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2015-03-15 01:12马骏李娟康芳黄祥董行柴小青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15年6期
关键词:麻醉

马骏,李娟,康芳,黄祥,董行,柴小青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安徽省立医院,a 麻醉科,b 检验科,合肥 230001)

·临床研究·

支气管封堵器在电视胸腔镜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马骏a,李娟a,康芳a,黄祥a,董行b,柴小青a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安徽省立医院,a 麻醉科,b 检验科,合肥 230001)

[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封堵器在胸腔镜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期胸腔镜食管癌手术患者30例,分为支气管封堵器组(B组)和双腔气管导管组(D组),各15例。B组先置入单腔气管导管,然后放置支气管封堵器至右侧主支气管;D组置入左侧双腔气管导管。纤维支气管镜定位封堵器和气管导管位置;胸腔操作时行单肺通气,关闭胸腔时恢复双肺通气。观察插入双腔气管导管/支气管封堵器前后患者心率(HR)、血压(BP)、血糖、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及皮质醇(CS)浓度变化。记录双肺通气、单肺通气及恢复双肺通气后气道峰压(Ppeak)、肺顺应性(Cdyn)、脉搏氧饱和度(SpO2)及动脉氧分压(PaO2)变化情况。记录单肺萎陷评分、术野暴露评分、术后咽喉疼痛例数、声音嘶哑例数及住院时间。结果插管前后,B组BP、HR未见差异;与插管前[(62.1±14.1)次/min]比较,D组HR在插管后[(79.9±24.8)次/min]升高(P<0.05),BP无变化。两组插管前后血糖、NE和CS应激指标组内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单肺通气时Ppeak低于D组;Cdyn、SpO2和PaO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肺萎陷及术野暴露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咽喉疼痛、声音嘶哑发生率低于D组,两组住院时间未见差异。结论支气管封堵器可用于胸腔镜食管癌手术,它对气道刺激小,降低气道峰压,术后并发症少。

[关键词]食管肿瘤 ;胸腔镜检查;麻醉

电视胸腔镜辅助下食管癌手术与传统的开胸食管癌手术相比,具有手术创伤小、患者恢复快等优势[1],但其对单肺通气的要求较高,不仅需要一侧肺通气,提供有效的氧供,而且另一侧肺要求完全塌陷,以利于胸腔镜视野暴露,便于手术操作[2-4]。近年,支气管封堵器被用于临床胸科单肺通气麻醉,具有一定优势,其在电视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如何,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比较双腔气管导管和支气管封堵器在电视胸腔镜辅助下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经安徽省立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选择30例择期在胸腔镜下行食管癌切除术的患者,男女各15例,年龄40~70岁,ASA分级I-III级。排除标准:术前患者严重心脏疾病;肝肾功能不全;术中出现严重低氧血症(SPO2<90%)改为双肺通气者。患者随机分为支气管封堵器组(B组)15例与双腔气管导管组(D组)15例。两组患者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年龄、性别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麻醉方法患者术前10 min静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0.01 mg/kg,入室后监护包括心电图、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有创动脉压、脑电双频指数(BIS)。麻醉诱导采用丙泊酚1~2 mg/kg,舒芬太尼0.4~0.6 μg/kg、罗库溴铵0.6~1mg/kg。在BIS值达到40~45时,置入气管导管或左侧双腔气管导管,接S/5 Avance 麻醉机(Datex.Ohmeda公司,德国),麻醉维持采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维持BIS在40~60范围,应用维库溴铵维持肌肉松弛。

1.3单肺隔离方法D组插入左侧双腔气管导管(男性37号导管;女性35号导管,驼人集团产,中国);B组在插入普通气管导管(管径7.5~8.0 mm,泰科医疗集团产,美国)后,放置支气管封堵器(杭州坦帕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产,中国)。两组均使用纤维支气管镜校对位置。B组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插入支气管封堵器至右侧支气管,气囊位于气管隆突下约1 cm ,调节锁定阀锁定阻塞器。两组均采用间歇性正压通气(IPPV),双肺通气:潮气量为7~10 mL/kg,呼吸频率12 次/min,氧浓度80%,吸呼比:1∶2,氧流量:2L/min;单肺通气:VT为6~8 mL/kg,f 16~18 次/min,I∶E 1∶2,FiO2100%。

1.4麻醉管理低血压及心动过缓时应用去氧肾上腺素和阿托品治疗,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波动范围不超过基础值±20%)。麻醉前静脉滴注10 mL/kg羟乙基淀粉、术中按照5~10 mL·kg-1·h-1+出血量输注晶体液,并根据中心静脉压指导补液。患者侧卧位后再次使用纤维支气管镜确认导管与封堵器的位置。术者使用胸腔镜进行食管游离时进行单肺通气。若患者脉搏氧饱和度下降至90%或以下时,告知术者并改为双肺通气改善低氧状况。

1.5观察指标在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T1),插管前(T2),插管后 (T3)1 min、(T4)3 min、(T5)10 min、(T6)15 min记录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变化情况,并在上述时间点测定血糖及采集血标本,应用ELISA法测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和皮质醇(CS)浓度。记录两组患者双肺通气15 min(T6),单肺通气30 min(T7)、60min(T8)及恢复双肺通气30 min(T9)时气道峰压(Ppeak),肺顺应性(Cdyn)及脉搏氧饱和度(SpO2)变化情况,并测量动脉氧分压(PaO2)。

肺萎陷的评分[5]:1分=自动萎陷,2分=吸引器辅助,3分=人工萎陷;外科医生对手术暴露情况的评分:1分=好、肺完全萎陷且手术暴露完全,2分=中等、肺大体萎陷但肺内还有残存气体,3分=差、肺没有萎陷或者与外科手术暴露有关的部分萎陷;记录术后咽部疼痛感和声音嘶哑的发生率和住院时间。

1.6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0统计分析软件包,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组内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确切概率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与T2比较,D组患者HR在T3、T4、T5时升高(P<0.05),MPA在T3、T4时升高(P<0.05),见表1。插管前后,B组患者BP、HR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两组患者插管前后血糖、NE、CS指标组内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在T7、T8时,B组Ppeak低于D组(P<0.05);与T6比较,两组Ppeak和Cdyn在T7、T8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aO2在T8时降低(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肺萎陷和外科暴露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咽喉疼痛、声音嘶哑发生率低于D组(P<0.05),两组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本研究选择电视胸腔镜辅助食管癌手术患者,比较支气管封堵器和双腔气管导管进行单肺通气时,对患者术中应激反应、肺隔离效果及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使用支气管封堵器的患者插管反应较小,术中单肺通气气道压力低,术后肺部并发症较少。

表1 15例双腔气管导管患者插管前后心率、血压、血糖、NE、CS浓度变化情况±s)

注:与插管前(T2)比较,aP<0.05

表2 15例支气管封堵器患者插管前后心率、血压、血糖、NE、CS浓度变化情况±s)

注:与插管前(T2)比较,各项变化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3 两组患者术中气道压、肺顺应性、脉搏氧饱和度及动脉氧分压变化情况±s)

注:与开始双肺通气时(T6)比较,aP<0.01;与D组比较,bP<0.05

表4 两组患者肺萎陷质量、外科暴露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的比较

注:( )内数据为所在组患者得分范围

观察插管前后两组患者应激反应发现,D组患者在插入气管导管时HR、MPA出现明显波动,其他应激反应指标与插管前相比均未见差异。随着麻醉操作技术的进步和麻醉药物的发展,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引起的应激反应愈见轻微。在气管插管过程中,B组患者未出现显著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血应激指标(血糖、NE、CS)波动;而D组仅出现HR、MPA的波动,提示置入双腔气管导管对患者的刺激强于普通导管与支气管封堵器的置入,后者的放置对患者的损伤更小。

对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比较发现,两种材料均能满足临床单肺隔离的需要,提供满意的单肺通气效果,两组间SpO2、Cdyn 、PaO2在单肺通气与双肺通气时均未见明显差异。说明两种方式对肺通气和肺氧合的影响相似。但是支气管封堵器降低单肺通气时Ppeak,说明与传统双腔气管导管相比,支气管封堵器在单肺通气方面具有优势,该研究结果与Ho等[6]研究一致。

术后恢复方面,B组患者术后声音嘶哑、咽喉疼痛发生率较D组减少,说明支气管封堵器的使用术后并发症小,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双腔气管导管管径较宽,不仅增加插管难度,引起咽喉部损伤,而且长时间置入引起声带麻痹、水肿,导致术后声音嘶哑。支气管封堵器是通过单腔气管插管置入至一侧主支气管,与双腔气管导管相比,插管难度小且对声带的刺激轻[7]。

总之,支气管封堵器可用于胸腔镜食管癌手术,它对气道刺激小,降低气道压力,术后并发症少。

参考文献

[1]赵崇敬,李岳,方赫兮.电视胸腔镜辅助下食管癌切除术[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04,8(2):97-98.

[2]李小兵,师晓天,冯瑞庆,等.管状胃在胸腔镜下食管癌切除术中的应用[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3,30(11):927-928.

[3]徐宝川,徐美青,魏大中,等.电视胸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治疗中、上段食管癌16例分析[J].安徽医药,2010,14(7):804-806.

[4]丁仓武.电视胸腔镜下食管癌切除疗效分析[J]. 新乡医学院学报,2008,25(4):386-388.

[5]仇艳华,钟泰迪,廖丽君.支气管封堵器和双腔支气管导管实现单肺通气的安全性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与临床康复,2008,12(22):4205-4208.

[6]Ho AM,Nq SK,Tsang KH,et al.A technique that may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of endobronchial blocker positioning during adult one-lung anaesthesia[J].Anaesth Intensive Care,2009,37(6):1012-1016.

[7]Knoll H,Zieqeler S,Schreiber JU,et al.Airway injuries after one-lung ventilation: A comparison between double-lumen tube and endobronchial blocker[J].Anesthesiology,2006,105(3):471-477.

(收稿日期:2015-05-28)

作者简介:马骏,医师,Email:doctormj@qq.com

基金项目:安徽医科大学科研基金项目(2012xkj045)

中图分类号:R73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6790.2015.06.026

猜你喜欢
麻醉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麻醉安全与质控》杂志编委会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七氟烷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麻醉中的效果研究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丙泊酚联合异氟烷麻醉与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麻醉在小儿外科麻醉中的效果对比
婴儿麻醉中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分析
氯胺酮基础麻醉复合罗哌卡因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
老年患者单纯全身麻醉应激反应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