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患者脂联素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2015-03-15 06:36王光亚王霖霞赵乃蕊李瑞杰高书明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5年9期
关键词:脂联素抵抗胰岛素

王光亚,王霖霞,赵乃蕊,李瑞杰,高书明

(1.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内分泌二科,河北 沧州061001;2.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骨一科,河北 沧州061001)

近年来研究发现脂联素(adiponectin,APN)是一种由脂肪细胞特异性合成和分泌的蛋白质,是目前最明确和最重要的一个具有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的脂肪细胞因子,与代谢综合征的诸多方面关系密切,包括肥胖、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for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1]。本研究通过检测单纯2型糖尿病组、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组及正常对照组血浆APN、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等的水平,探讨APN水平与2型糖尿病及代谢综合征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0月就诊于我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68例,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7%~11%,病程2~15年。按照有无代谢综合征分为2组: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M组)34例,男性17例,女性17例,年龄36~73岁,平均(52.5±10.3)岁;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N组)34例,男性17例,女性17例,年龄38~67岁,平均(51.4±10.4)岁。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人群30例为正常对照组,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28~70岁,平均(50.2±6.7)岁,均无糖尿病家族史、甲状腺疾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及其他内分泌代谢疾病,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4。各组均排除急慢性感染性疾病、肿瘤性疾病。3组性别、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受试者均测量身高、体质量、血压,计算BMI=体质量/身高2。FBG:应用葡萄糖测定干化学法检测。FINS: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计算稳态模型评估的HOMA-IR=FBG×FINS/22.5。血脂: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HbA1c:应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检测。APN:采集空腹静脉血浆标本,-20℃冰箱保存,应用进口酶联免疫吸附试剂盒(美国A&D公司)测定。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采用直线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指标比较 M组和N组BMI、收缩压、LDL-C、FBG、HOMA-IR、舒张压、HbA1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 组 BMI、收缩压、LDL-C、FBG、HOMA-IR显著高于 N组(P<0.05),M 组和N组舒张压、Hb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 组 TG、TC、FINS显著高于 N组和对照组(P<0.05),N组和正常对照组 TG、TC、FIN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 组APN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M组与N组,N组与对照组AP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临床指标比较(±s)

表1 3组临床指标比较(±s)

*P<0.05与对照组比较 #P<0.05与N组比较(q检验)

?

2.2 相关性分析 以M组患者为对象,APN与BMI、收缩压、FBG、FINS、TG、HOMA-IR 呈显著负相关(r=-0.487、-0.598、-0.613、-0.732、-0.629、-0.415,P<0.01);以 N组患者为对象,APN 与 FINS、TG 呈 负 相 关 (r= -0.386、-0.355,P<0.05)。见表2。

表2 各变量与APN相关因素分析

2.3 血浆APN与相关指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以APN为因变量,以BMI、收缩压、舒张压、LDLC、FBG、FINS、TG、TC、HOMA-IR、HbA1c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LDLC、FBG、FINS是APN的影响因素。见表3,4。

表3 变量赋值表

表4 血浆APN与相关指标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

3 讨 论

APN是目前发现的惟一由脂肪细胞分泌的有保护性作用的细胞因子,它是由244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APN不仅在白色脂肪组织中分泌,而且在分化的棕色脂肪组织中也有表达,作为脂肪细胞因子中惟一的负性调节激素备受瞩目。在健康人群中APN约为血浆总蛋白的0.01%,APN与其他分子一样,也需要与受体结合后于体内发挥作用[2]。本研究结果显示,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APN的水平明显降低,与文献报道一致[3]。低脂联素血症是发生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4]。秦登优等[5]研究发现在糖调节受损阶段APN减低,胰岛素原水平升高,提示APN、胰岛素原水平的变化实际上在糖尿病发生之前已经开始。2型糖尿病患者易合并肥胖、高血脂、高血压,从而表现为代谢综合征。刘蕴玲等[6]研究发现肥胖合并代谢综合征的儿童,血清APN水平减低,并且随着代谢综合征组分的增加,血清APN水平逐渐下降。本研究M组的BMI、FBG、TG、HOMA-IR均明显高于N组,与文献报道一致[7]。代谢综合征高危患者以及代谢综合征患者在动脉粥样硬化出现前,APN的水平已经开始降低,并且随着代谢综合征组因素增加而APN的水平出现进一步的降低[8]。目前APN生理作用尚未完全阐明,但它具有增加胰岛素敏感性、调节糖脂代谢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等生理作用[9-10]。APN可拮抗炎性因子、脂肪酸、高糖诱导的胰岛素β细胞凋亡[11],其抑制胰岛素抵抗的机制可能在于APN能够抑制内皮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信号,而在肥胖患者体内TNF-α含量增加,脂肪细胞分泌APN减少,APN失去对TNF-α信号的抑制作用从而诱发胰岛素抵抗。通过促进肌肉、循环血液、肝脏中的游离脂肪酸摄取和代谢,从而降低游离脂肪酸和TG在血液中的浓度,同时也可减少肝脏糖元的输出,来解除因高脂血症引起的胰岛素抵抗;APN还可以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因子,防止动脉粥样硬化[12]。此外,APN通过抑制单核细胞前体细胞的增殖以及成熟巨噬细胞功能,抑制TNF-α基因的表达,对炎症反应负调节,帮助受损部位的内皮细胞修复,从而对心血管系统起到间接的保护作用。因此,APN水平与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13]。

本研究结果显示,APN与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及代谢综合征关系密切,其水平降低预示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的发生,Rasul等[14]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高APN水平是血糖、血脂控制较好的体现,血清APN水平可用于评估2型糖尿病糖脂代谢控制情况。因此,进一步研究APN调节机制将有助于了解其与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之间的联系,并有可能为这类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1] 严婷,李玲玲,王怀明,等.2型糖尿病患者脂肪因子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4,34(2):275-278.

[2] Rodina AV,Severin SE.The role of adiponectin in the pathogenesis of the metabolic syndrome and approach to therapy[J].Patol Fiziol Eksp Ter,2013,(1):15-26.

[3] Wen MJ,Hsieh CH,Wu CZ,et al.The adipokines and inflammatory marker in young type 2diabetics with metabolic syndrome:apilot study[J].Obes Res Clin Pract,2013,7(3):e206-210.

[4] 周强,吴晓蔓.脂联素与肥胖症、胰岛素抵抗及2型糖尿病[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8,29(10):899-900.

[5] 秦登优,邓华聪,艾艳琴,等.2型糖尿病患者脂联素与胰岛β细胞第一时相分泌功能的关系探讨[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0,26(7):564-567.

[6] 刘蕴玲,阴东亮,刘好田,等.肥胖儿童血清脂联素水平与代谢综合征、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0,26(9):749-753.

[7] Dalamaga M,Karmaniolas K,Chamberland J,et al.Higher fetuin-A,lower adiponectin and free leptin levels mediate effects of excess body weight on insulin resistance and risk for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J].Metabolism,2013,62(12):1830-1839.

[8] 王光亚,张素芬.脂联素与代谢综合征及临床联系[J].实用糖尿病杂志,2006,2(3):7-9.

[9] Stofkova A.Lptin and adiponectin:from energy and metabolic dysbalance to inflammation and autoimmunity[J].Endocr Regul,2009,43(4):157-168.

[10] Krasnodebski P,Opolski G,Karnafel W.Plasma adiponectin levels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during the postinfarction recovery period in patients with type 2diabetes mellitus[J].Kardiol Pol,2011,69(9):924-930.

[11] Lin P,Chen L,Li D,et al.Adiponectin reduces glucotoxicityinduced apoptosis of INS-1rat insulin-secreting cells on a microfluidic chip[J].Tohoku J Exp Med,2009,217(1):59-65.

[12] Mohammadzadeh G,Zarghami N.Hypoadiponectinemia in obese subjects with typeⅡ diabetes:a close association with central obesity indices[J].J Res Med Sci,2011,16(6):713-723.

[13] Boyraz M,Cekmez F,Karaoĝlu A,et al.Relationship of adipokines(adiponectin,resistin and RBP4)with metabolic syndrome components in pubertal obese children[J].Biomark Med,2013,7(3):423-428.

[14] Rasul S,Iihan A,Reiter MH,et al.Relations of adiponectin to levels of metabolic parameters and sexual hormones in elderly type 2diabetic patients[J].Gend Med,2011,8(2):93-102.

猜你喜欢
脂联素抵抗胰岛素
锻炼肌肉或有助于抵抗慢性炎症
做好防护 抵抗新冠病毒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iNOS调节Rab8参与肥胖诱导的胰岛素抵抗
脂联素生物学与消化系统肿瘤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自噬与脂联素诱导的人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的关系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
脂联素、瘦素与2型糖尿病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