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中“变” 应用中“辨”——2015年江苏物理高考第15题赏析

2015-03-15 08:08张小飞
物理之友 2015年12期
关键词:习题命题调节



经典中“变”应用中“辨”——2015年江苏物理高考第15题赏析

张小飞

(江苏省栟茶高级中学,江苏南通226406)

细细品读2015年高考江苏物理卷,不难发现命题延续了前几年试题的特点,总体表现为:立足基础、推陈出新、突出能力,考查考生对物理思想、方法的领悟情况,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本文对2015年江苏高考卷第15题加以分析,进一步挖掘试题的内涵,体会命题者的意图,为物理教学提供参考.

图1

(1) 求原本打在MN中点P的离子质量m;

(2) 为使原本打在P的离子能打在QN区域,求加速电压U的调节范围;

(3) 为了在QN区域将原本打在MQ区域的所有离子检测完整,求需要调节U的最少次数.(取lg2=0.301,lg3=0.477,lg5=0.699)

命题立意:本题以学生熟知的质谱仪为背景,考查了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运动和在磁场中的圆周运动等知识.题目装置的结构虽简单,但要求考生能根据物理原理,正确建立物理图景,明白“能正常检测到离子”、“电压U的调节范围”和“调节U的最少次数”等确切的含义,并结合装置的几何关系解决问题.要求考生思维全面、完备,具有较高的分析综合能力.

第2次调节电压,将第1次调节后打在Q的离子打到N点,电压调节到U2.

启示:从上面的分析不难发现,试题从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的情境入手,但考生为什么在解题时就似“如鲠在喉”呢?原因是命题者对试题做了深加工,进行“改头换面”,体现了高考命题的趋势,考查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思想方法的掌握、综合分析的能力及新情境下的探究能力.给我们今后的高三物理复习有如下启示:

首先,由于教材依然是高考命题的基础,因此必须重视教材例题,教材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内涵、巩固知识、锻炼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配置了一定数量的习题、例题,虽然题目难度不大,但担负着阐述与某一类题目有关的基本知识、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笔者认为,题目不在于大和难,关键在于如何引导,我们要在经典中“变化”,依托教材例题、习题,梳理知识体系,展示教师对教材的感悟,利用对某些问题进行适当迁移、拓展,彰显教材题目的价值,从多角度、多方向、多思路地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层次性、发散性,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也得到发展.

其次,英国学者贝尔纳曾指出:“如果学生不能够以某种方式亲自参加科学发现的过程,就绝对无法使他充分了解现有科学知识的全貌.”所以物理课堂教学必须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降低“教”的“富营养”,增强“学”的“饥饿感”,教师不能“越俎代庖”,也不能仅“纸上谈兵”,防止“依葫芦画瓢”,而要让学生“实战演习”,在解题中暴露问题、解决问题,正确处理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意想不到的事件,会根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判断自己的不足,在知识应用中“辨识”、“辨析”、“辨证”,引领学生在“误”中“悟”、“错”中“磋”、“探”中“叹”,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探究中创新,使习题教学逐步步入“教”与“学”互促互进、相得益彰的良性循环轨道.

再次,由于高考重视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再加上我们的学生有探究意识,但缺乏探究深度,所以在习题教学中,必须带着问题对习题重新审视,以典型问题为依托,充分重视其潜在的物理数学功能,通过变换问题的条件、结论、设问的方式,顺势挖掘,扩大学生解题的“武器库”,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分析与探究能力和迁移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使学生形成科学思维方式,从而更好地、独立地进行一系列科学探究活动.

猜你喜欢
习题命题调节
方便调节的课桌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一道课本习题及其拓展的应用
抓住习题深探索
2016年奔驰E260L主驾驶座椅不能调节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可调节、可替换的takumi钢笔
汽油机质调节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