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云安诗研究

2015-03-16 07:07罗晓玲
城市地理 2015年2期
关键词:夔州云阳杜诗

罗晓玲

(西藏民族学院文学院,陕西 咸阳 712082)

人民文学出版社今年新出版了萧涤非的《杜甫全集校注》,这对古代文学爱好者和杜甫诗歌研究者无疑是一个福音。这样一套重要的参考书籍,给我们提供了研究资料,给杜甫研究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有幸翻览此书,便不能辜负研究者们的心血。当然,个人实力薄弱,是不能道尽杜诗深沉内涵和独特意蕴的。笔者主要针对杜甫云安诗,进行系统的整理,查看资料,希望能把云安诗这个板块丰富、详实。结合其它杜甫研究书籍、材料和地方志,笔者对历史上 (尤其是唐朝)的云安进行考察、将云安诗大致分类,从历代研究者对云安诗的研究中思考、概括,期望能对杜甫云安诗歌有一个进一步的粗略研究。

云安概况

永泰元年 (765)五月,杜甫离开成都乘舟南下,沿江经嘉州 (今四川乐山)、戎州 (今四川宜宾)、渝州 (今重庆)、忠州 (今重庆忠县)、到云安 (今重庆云阳)因病调养半年,然后往夔州 (今重庆奉节),进入到下一个人生阶段。曾枣庄《杜甫在四川》亦说“杜甫离开成都……九月到云安 (今云阳,因病住了约半年,)第二年即大历元年春夏之交迁居夔州。”①因风湿症、消渴症等,杜甫暂时寓居云安。

云阳县因处三峡两岸,风景秀丽。古代文人墨客常在此游山玩水,吟诗、题字自然也是风雅之举。现今云阳高楼林立,山水环抱,不难想象过去的云阳应该更加清丽、古朴。事实上,现在的云阳和历史上的云安还不能完全等同。“云阳旧县城历史上实际是为汤溪河上的云安盐厂而修建的,因居云安镇之南故名……三峡二期水位后云安镇将淹掉,由于不在迁建之列,将云安镇并入新县城。”②历史上的云安、现在的云安镇即属于现云阳县城范围,现在的云阳县城包括了云阳旧县城。

据《旧唐书﹒地理志二﹒山南东道﹒夔州》:“云安,汉朐忍县,属巴郡”。明正德《夔州府志》 “晋属巴东郡,后改云安县。唐属夔州。”今云安之名则是在明洪武七年 (1374)改称的:“皇明因之,七年为云阳县改。”据此,云安从汉至今,经历朐忍、云安、云阳,三易其名。《华阳国志校注》亦是如此记载,并补充朐忍县之“朐忍”,乃是“‘蚯蚓’一音的转音。”③由于它在唐代领属夔州府,故我们在论及杜甫诗时常把它归在夔州诗内,但云安作的诗又相对独立,因此人们又称它为“云安诗”。根据杜甫在云安所作的诗歌,如《水阁朝霁,奉简云安》、《子规》等所描绘的地貌特征和风景物候,研究学者大都认为杜甫大历元年 (766)春末移居夔州前秋、冬两个季节共创作32诗 (据仇注卷十四,从《放船》至《寄岑嘉州》),如《杜鹃》(现今云阳县人文景点张飞庙有个建筑名“杜鹃亭”正是因此诗命名。)

云安诗概况

杜甫诗凡一千四百五十余首,夔州诗四百三十余首,从永泰元年 (765)九月初到大历元年 (766)的暮春创作的云安诗有32首 (据萧涤非《杜甫全集校注》从《放船》至《寄岑嘉州》)“杜甫具有个性鲜明之诗人气质,其热爱人生,忧国悯人……盖仁者胸怀,民胞物与,故触处生机,一生处于创作欲望很旺盛之状态中。”④以《杜甫全集校注》为参考,这32首云安诗在近四百六十余首夔州诗 (云安诗并入夔州诗计数)中仅占十四分之一。但它是杜甫诗歌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这些诗,不仅能帮助全方面了解杜甫的一生,也能更好地促进杜甫研究,在文学研究领域,也能加深区域文化的探究。根据其内容,笔者将云安诗分为三大类:

一、交友诗作:《云安九日郑十八携酒陪诸公宴》写与郑十八重阳节赏菊饮酒;“温温士君子,令我怀抱尽。”(《赠郑十八贲》)赞赏郑贲温温君子;“把文惊小陆,好客见当时。”(《答郑十七郎一绝》)郑十八之兄赠诗而杜甫答之,以文章知名,比之于陆云,美其曰小陆;以喜客之性情,比之于前汉郑庄;“一德兴王室,孤魂久客闻。”(《承闻故房相公灵櫬,自阆州启殡归葬东都,有作二首》)哀思故相,哭丧客死;《别常征君》、《寄常征君》分别以“故人忧见及,此别泪相忘”、“白水青山空复春,征君晚节旁风尘”悲己怜友,情深意浓,真挚感人。还有《别蔡十四著作》、《寄岑嘉州》两篇,杜甫皆以诗表意,表达与友人的交往和友谊。

二、风土物候诗作:

《十二月一日三首》(其一)“今朝腊月春意动,云安县前江可怜”、(其三)“短短桃花临水岸,轻轻柳絮点人衣。”写云安春意阑珊,可爱之至。《南楚》“南楚青春异,寒暄早早分”,写初春乍暖乍寒的时节,南楚已不复寒。此外杜甫在《寄常征君》“开州入夏知凉冷,不似云安毒热新”中还表现了云安热毒的特点。这就是云安的春天。《云安九日郑十八携酒陪诸公宴》则写的是秋时重阳赏菊花、饮酒香的习俗。冬景更是富有诗意:《将晓二首》(其一)“寒沙蒙薄雾,落月去清波”写雾都之迷雾萦绕,月色笼罩。《又雪》“南雪不到地,青崖霑未消”,写云安的雪在半空便已化作水。《雨》“烟添才有色,风引更如丝”,写尽南方冬雨的轻柔微妙。“寒轻市上山烟碧,日满楼前江雾黄。负盐出井此谿女,打鼓发船何郡郎?”《十二月一日三首》(其二)也同样描绘了薄雾微雨之景。“负盐出井”、“打鼓发船”则是当地的人文物象。

三、抒情遣怀诗作:时局动乱导致杜甫在云安居住的几个月里,心情极为悲怆复杂。 “地偏初衣裌,山拥更登危。”(《云安九日郑十八携酒陪诸公宴》)道尽其漂泊无依的凄凉。“儿扶犹杖策,卧病一秋强”(《别常征君》)、“抱病排金门”(《赠郑十八贲》)、“身病不能拜,泪下如迸泉”(《杜鹃》)皆表现杜甫一身的病痛。 “儒生老无成,臣子忧四番” (《客居》)、“层水皆面水,老树饱经霜” 《怀锦水居止二首》其二)杜甫常以物自比,感叹垂老之无奈。

面对“前年渝州杀刺史,今年开州杀刺史”(《三绝句》)的现状,杜甫只得独自感叹“自从收弟里,谁复总戎机?”(《十二月一日三首》)感时物以起兴,先忆朝政,再思出峡,三恐终老于此,循序渐进。杜甫一生忧黎民,牵念君恩:“众水归海意,万国奉君心”(《长江二首》其二)、“未如面缚归金阙,万一皇恩下玉墀”(《青丝》)皆能表现杜甫思乡怀君的情思。

离开云安后杜甫抚今追昔,还有《客堂》、《八月十五夜月二首》疑是云安作。前者“棲泊云安县,消中内相毒。”王嗣奭指出“客堂非前客居,客居前江后山,此云深山林麓……棲泊云安。是追往事。”⑤后者以“下巫山峡”之语断其非云安作。云安诗皆表达诗人个人生活感触、感想,以上都可看出此阶段其整个感情基调主要是悲的。

从时间上看,带着病痛的杜甫在云安几个月的时间创作这么多云安诗,很是珍贵;从空间上看,杜甫一路南下,到云安客居。云安诗代表了一方水土和人情,也代表了杜甫漫长的人生轨迹。历代杜甫研究者大都是将云安诗放在夔州诗里的,而夔州诗除了单独研究外,还有一些是放在杜甫在四川这整个经历中加以研究的,如曾枣庄的《杜甫在四川》,周萌、冯宇《中国古典作家丛书·杜甫》刘明华《杜甫研究论集》等。文献如《杜甫三峡行吟》、《杜甫云安诗论略》、《论云安严明府与杜甫流寓云安时的住地》等研究中也存在对杜甫在严明府客居的质疑,以及前人将其某篇诗作为云安诗的质疑和研究,比如《论云安严明府与杜甫流寓云安时的住地》就论及其流寓住地不是严明水阁府,还提到大昌严明府,这些都是可供参考,以促进进一步研究的。

读杜诗,汲取的不只是诗的魅力,还有诗人的思想、诗里的人文。萧涤非在《杜甫全集校注》前言中说:“在我国诗歌史上,诗人杜甫的确是起到了集前代之大成,开后世之先路的巨大作用。”杜甫云安诗是杜诗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杜甫整个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其对后世的影响不只是针对后代诗人创作取法,或者有意于评论家论诗评诗,对其研究还可促进杜诗更深刻、更详实、更完备的研究。以大窥小,以小见大,云安诗、夔州诗,乃至杜诗的研究不止于当下,也不止于你我,正如萧涤非前言所说: “杜甫之崇高人格及其不朽诗篇,在其身后影响巨大。自中唐起,历代之诗评试论,鲜有不言及杜甫者;亦自中唐起,历代诗人几乎无不取法借鉴余一部杜诗之中……因此,论集杜甫之影响,自当将此二者综合考察,方可成为完备。”我们当以此自勉。

[1]萧涤非.杜甫全集校注 [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1).

[2]刘明华.杜甫研究论集 [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5(4).

[3]周萌、冯宇.中国古典作家丛书·杜甫 [M].黑龙江:黑龙家人民出版社.1982(11).

[4]朱东润.杜甫叙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9).

[5]杨伦.杜诗镜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7).

[6]曾枣庄.杜甫在四川 [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5).

[7](清)仇兆鳌.杜诗详注[M].北京:中华书局.1979.(10).

[8]张朝阳.试论杜甫在夔州时期的诗歌创作 [J].文学教育.2008.(12).

猜你喜欢
夔州云阳杜诗
夔州精神与杜诗本色
江苏省丹阳市云阳学校四(1)小鹰中队
那个叫云阳的孩子
杜甫咏诸葛亮诗略论
湘剧《云阳壮歌》剧本研讨会
杜诗学文献研究的重要创获
——评王新芳、孙微《杜诗文献学史研究》
杜甫夔州诗中所反映出的生活悲剧
唐五代时期夔州军事初探
贫困无田杜太守
清初杜诗研究二题——钱谦益《解闷》诗笺与仇兆鳌“四句分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