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诗

  • 杜甫诗歌中的忧国意识探析
    个方面。关键词:杜诗 忧国 爱国忠君 以民为本杜甫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歌无论是咏物、记事,还是抒怀,都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充斥着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忧虑与担忧。而且这种意识跟随了他一生,并随着时光推移而愈发浓烈、真挚。杜甫一生自“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到老年绝笔“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共留存下来一千四百多首诗。他用诗写战争,写时事,写生民疾苦、胸怀抱负、统治阶层骄奢淫逸,写因战乱而造成的个人的惨剧、家族的惨剧,写村落、城镇乃至都城的凋敝和衰落。一千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3年7期2023-08-08

  • 读“杜诗”说“春捂”
    ◎吕云祥“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这是诗圣杜甫的祖父杜审言学士答和陆丞相《早春》古调而作的《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言宦游之人,劳于官事,不知光阴之速,忽惊物候之新;晋陵即常州地近东海,云霞映日而先出,但见天色已曙,江南地暖而花先发,梅花早放,杨柳早青,春色早至;淑气芬芳,黄莺娇啼,晴暖春光,催绿青萍;此情此景之中,忽闻丞相古歌之调,思归之泪,情不自禁,沾湿衣巾。由此诗,我想到人的身心

    养生月刊 2023年2期2023-02-13

  • 清代“杜诗”的评判与讨论
    键词:清代 “ 杜诗”学 评判与讨论杜甫诗歌存在的意义,不只在于流芳百世的1400 多首诗歌本身的价值,更在于唐代之后各朝诗人、学者对其的称誉、批评所激发出来的理论火花,这些研究成果在青史名册上散发着璀璨的光芒。正如宇文所安所说:“在中国诗歌的传统中,杜甫几乎超越了评判,因为正像莎士比亚在我们自己的传统中,他的文学成就本身就已成为文学标准的历史构成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清代诗学流派迭出不穷,“唐宋之争”如火如荼。清朝对“杜诗”的评论是诗学史上最令人瞩目的壮观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2年10期2022-05-30

  • 从对仇兆鳌的毁誉来看《杜诗详注》的价值
    本都是仇兆鳌的《杜诗详注》(1693年序刊)。《杜诗详注》的最可贵之处在于引用了诸多的文献。铃木先生在撰写《杜甫全诗集》时,正值乘船去德国的途中,在远航的轮船上,完全是依靠手中的《杜诗详注》来进行翻译的。包罗了广泛资料的《杜诗详注》,为翻译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但是对《杜诗详注》的评价,毁誉参半。中华书局排印本《杜诗详注》中的《出版说明》指出:详注的长处是详尽,几乎把康熙以前各家的注释都汇集起来,起到了集解的作用。不足之处是烦琐冗沓,还有些地方显得穿凿附会和陈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2期2022-03-17

  • 近二十年来国内的日本杜甫研究简述
    ,有诗圣的美誉。杜诗感事写意,素有“诗史”之称。历代的杜甫研究亦较为详备,现今国内杜甫研究的领域、范围、深度等也更加细致,域外研究也逐渐被纳进国人视野,在文化差异之下求同存异,共同促进杜甫研究的发展。近二十年来,国内对日本的杜甫研究逐渐关注,通过对异域研究的考察,不仅能够给我们提供新的研究视角、思路,同时还可以发现本邦的接受特点,明确期待视野及其视野之外的研究差异性,找出接受研究过程中的缺陷,以扬长补短,增补后学。总的来说,近二十年来国内对的日本杜甫研究接

    散文百家 2021年12期2021-11-12

  • 浅析杜甫与民间文化的互渗
    人尊为“诗圣”。杜诗在四川地区非常流行,而且不仅仅是流行在士大夫之间,其也被用于寺庙的签文之中。杜甫及杜诗不仅仅是在士大夫和主流文学中占据一席之地,民间对杜甫其人其称号进行再创造也极为盛行。从“杜拾遗”到“杜十姨”,民间故事让杜甫的形象更加丰富和鲜活。民间通常被主流文学视作“俗”的东西,也以它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创造力,给杜甫的形象注入了新的内容,所以从中可以看到,主流文学与民间文学始终存在互动与互渗,共同形成了后世的文化样貌。关键词:杜甫;民间文化;杜诗

    美与时代·下 2021年9期2021-10-09

  • 杜甫《春夜喜雨》中的通感
    。关键词:杜甫;杜诗;《春夜喜雨》;通感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的年底,杜甫带领全家自秦陇抵达成都。杜甫最初寓居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的草堂寺,次年春开始在浣花溪畔营建草堂。经过一番忙碌,草堂的主体部分建成,杜甫在成都过上了相对平稳的生活。上元二年(761)春天的一个夜晚,春雨飘洒,滋润万物,杜甫作《春夜喜雨》云:“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这首诗是杜诗中的名篇,经常被选入各种教材和诗选,

    高考·中 2021年1期2021-09-10

  • 探析《清真词》对杜诗的接受
    作,《清真词》对杜诗进行了接受,是后人继承前人文学成果的代表。基于此,本文在对《清真词》及其作者生平展开介绍的基础上,对《清真词》与《少陵诗》的渊源进行了探讨,然后从风格、构思等方面探讨了《清真词》对杜诗的接受举措,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关键词:《清真词》;杜诗;沉郁顿挫作者简介:蒋琛(1980.4-),男,汉族,河南武陟人,西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

    青年文学家 2020年26期2020-09-14

  •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杜甫诗歌意象英译研究
    唐诗三百首》中的杜诗中的意象英译进行分析,目的在于探索诗歌意象在实践中的翻译方法,指出接受美学理论与诗歌意象英译研究的某些共性。关键词:接受美学;杜诗;意象英译;许渊冲英译《唐诗三百首》作者简介:王妍(1997-),女,汉族,河南省安阳市人,天津财经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学翻译方向。[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20)-35-0-02意象是诗歌的灵魂,在诗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解读诗人的精神世界

    青年文学家 2020年35期2020-04-01

  • 陆俨少的少时境遇与杜诗
    回顾入手,进而对杜诗与陆画的关联加以思考。关键词:陆俨少;画家少时境遇;杜诗;诗与画事实上不管是对于陆俨少生平经历的梳理还是对其作品的研读——杜诗百开册以及不同时期的其他作品,都是在试图寻找这位画家之所以有如此成就的主观和客观的原因所在。这些所有主客观的原因都需从画家所处的大的社会环境入手,在他家庭与日常生活的经历之中,在作者内在性格以及个人面对选择时的抉择上。换言之,一个人从内在追求所决定的特殊的经历必然导向某种必定的结果。不管是外部环境所致的外因,还是

    人物画报 2020年15期2020-03-13

  • 家国情与人生意:一瞥杜甫诗中的马
    的心态。关键词:杜诗 “马”意象 借马抒怀 悲苦情怀马是古代人们社会生活中十分重要的工具,兼有交通、驮运、战斗、耕作、馈赠等多种功效;同时,作为一种文学符号,马也蕴含了多种文化意味。在唐代,由于贵族阶层对马的喜好和平民阶层对马的尊崇,爱马之风日盛,诗歌、绘画、雕塑、陶瓷等与马有关的文学艺术作品大量涌现。尤其是随着咏物诗歌的发展,天子李世民,社会名流李白、杜甫、李贺、韩愈等,创作了数量不少的咏马诗。其中比较杰出的是杜甫的咏马诗。张浩逊《唐诗分类研究》如此评论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0年11期2020-02-04

  • 李因笃《杜律评语》的编撰与流传
    一部比较有影响的杜诗评点本。由于一些原因,该书当时并未刊印,只有稿本行世,因此流传不广。该书虽然至今未见传本,但其编撰情况,以及其中大量评语被其他一些诗文集和杜诗文献提及或征引而留存下来,搜集整理各书中的《杜律评语》资料,基本上可以还原该书的面貌。一、《杜律评语》的编撰清人对杜诗的评点,常常会利用现成的杜诗刻本,随文圈点、品评。如赵烈文批点过明代鲍松的《李杜全集》,吕留良与汪琬都曾批点过明刘世教的《杜工部诗分体全集》,韩洽评点明代许自昌校刻的《集千家注杜工

    华夏文化 2019年4期2020-01-07

  • 杜诗中的“门”意象
    歌的重要突破口。杜诗作为集大成者,灵活运用了大量意象,“门”便是其中之一。通过解读杜诗中的“门”意象可以感受杜甫丰沛的思想感情,如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之情、对自身命运的怨嗟之情、对妻儿的愧疚之情、对闲适生活的喜爱之情等,也可一窥杜诗炉火纯青的艺术技巧。而纵观杜甫辗转多门的经历,其漂泊无依的一生便不画自现。 关键词:杜诗;门;意象、情感内涵;艺术技巧 意象作为中国古典文艺理论中的固有概念为读者所熟悉。《周易·系辞上》云:“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9年8期2019-09-10

  • 胡夏客“杜诗注”研究
    。胡夏客曾注解过杜诗,仇兆鳌《杜诗详注》引录颇多,可一窥大概。笔者通过相关文献,对其“杜诗注”的真伪、流传情况作一考证,并通过对其74题79条佚文的分析,一窥“杜诗注”的特点和价值。一、胡夏客“杜诗注”真伪考胡夏客是否对杜诗进行过注解?我们查阅相关目录学著作,并未发现有关胡夏客曾经注释杜诗的著录和记载,就连收录最为全面的三部杜诗学目录著作——《杜集书录》《杜集书目提要》《杜集叙录》亦未见著录。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夏客没有注解过杜诗。据相关记载,夏客确对杜诗

    杜甫研究学刊 2019年2期2019-07-26

  • 近20年刘濬《杜诗集评》研究综述
    诗歌之集大成者,杜诗在唐诗乃至整个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上溯中唐,下逮晚清,历朝历代的诗歌无不笼罩在杜诗的万丈光芒之下。也正因为如此,自古迄今,杜诗一直广受学者们重视。20世纪80年代以来,将“杜诗学”作为一门学科来建设的呼声日益高涨。许总《杜诗学发微》[1]可谓导夫先路,后经廖仲安《杜诗学》[2](上、下)、林继中《杜诗学——民族的文化诗学》[3]、杨义《李杜诗学》[4]、胡可先《杜甫诗学引论》[5]等一批成果的助推,“杜诗学”的学科地位逐步

    运城学院学报 2019年2期2019-03-05

  • 杜诗传播的域外空间及其接受史意义
    制,从中可见收集杜诗接受史文献之用心良苦。如果将《杜甫韵文韩国汉诗接受文献缉考》中的崇杜之作联接起来,与日本汉诗及中国崇杜之作融合起来,当可构成杜甫诗歌接受史的组成部分,展现出杜诗传播的国际视野。《杜甫韵文韩国汉诗接受文献缉考》从域外的维度为我们展示了文本集聚而后的接受史景观,这种接受又与文学创作水乳交融,杜诗、韩国汉诗、文学接受史、文学史就此建立了有机的联系。[关键词]杜诗;韩国汉诗;文学史;文学传播[作者简介]田恩铭(1973-),男,文学博士,黑龙江

    关东学刊 2019年4期2019-02-18

  • 浅谈清代闺秀诗人学杜
    诗歌的集大成者,杜诗中所包含的广博而深邃的思想价值历经千年仍散发着熠熠光辉,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不仅男性学杜、研杜、注杜、论杜,在清代,闺中女子也把杜甫作为诗歌学习的榜样。通过对清代闺秀别集作品中对杜甫诗歌的模拟与学习,研究女性诗人对一代诗圣的看法,寻找隐身于性别背后的女性在男性主导的诗教观下的创作情况。关键词:清代闺秀;杜诗;阅读接受杜甫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集大成者,上承先秦两汉南北朝的詩风,下启唐宋以后诗学,后世古典诗歌创作,都可在杜诗中寻到踪迹和脉

    速读·中旬 2019年1期2019-01-28

  • 以诗驱疟
    疟 疟鬼 文人 杜诗 韩诗中图分类号:B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18)04-92-97诗歌是我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论及其功能,人们多从“诗言志”、“兴观群怨”、“经夫妇,成孝敬……”等经典之说出发并由此延伸…… 不过,历史上长期存在的“以诗驱疟”现象却是有关经典阐释和习惯认识不能涵盖的。众所周知,疟疾在我国历史上各个时期常有发生。人们除用药物治疗外,“以诗驱疟”也是常用手段之一。这种现象使得诗歌也成为了一种“药物”,让文

    贵州文史丛刊 2018年4期2018-12-11

  • 杜诗学文献研究的重要创获 ——评王新芳、孙微《杜诗文献学史研究》
    新芳、孙微新著《杜诗文献学史研究》2018年1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在杜诗文献研究方面取得了不少创获,兹不揣谫陋,试对其成就及特色进行简要总结。一、首次对杜诗文献学史进行勾勒梳理杜诗学史的发展波澜壮阔,宋代就曾有过“千家注杜”的辉煌,历代涌现的杜诗文献数量众多,目前学界对这些文献的研究成果虽已有不少,然从文献学史的角度进行详细梳理的专著尚不多见。《杜诗文献学史研究》一书首次对杜诗文献学史进行了勾勒,试图通过对历代杜诗文献的整理研究,详细梳理杜诗文献学的发

    杜甫研究学刊 2018年1期2018-11-13

  • 杜诗详注》引阴铿诗考辨
    清人仇兆鳌,浸润杜诗二十年,广搜诸家注本,成《杜诗详注》二十五卷,为有清一代杜诗注本的集大成者,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唐前诗人中,杜甫对阴铿十分推崇,曾说“颇学阴何苦用心”,又说“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强调转益多师的杜甫,创作中学习阴铿之处也很多,仇注对此有充分的体现。但是,杜诗渊深博大,“无一字无来处”,想穷尽其渊源,洵为不易。因而仇注所引的阴铿诗,也不免存在一些可商榷之处。笔者不揣浅陋,对此进行相应考辨,目的不是寻找仇注之不足,而在于尽力丰富与完善杜

    杜甫研究学刊 2018年1期2018-11-13

  • 杜诗与唐代绘画之关系
    刻影响。关键词:杜诗 山水画 鞍马画 人物画 关系唐代诗画关系的个案研究,多集中于对王维诗画互渗的讨论上,研究模式与对象均较为单一。唐代不少诗人具有很高的画学修养,杜甫即是其中之一。杜甫在诗中明确表现出对于绘画的喜爱,达到了“看画曾饥渴”的程度,他与唐代一流画家郑虔为知交,曾亲见韦偃、曹霸、王宰作画,一生还多次至寺院欣赏壁画,这都体现了他对绘画艺术的兴趣。杜甫的画学素养影响到了其诗歌创作,或以画法画技入诗,或以艺术构思入诗,或以画学思想入诗。笔者试图通过对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8年4期2018-05-08

  • 南宋理学家选杜诗杜诗“诗史”名作的传播
    漫长的过程,起初杜诗在唐代并不为人熟知,所谓“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杜甫《南征》),现存的十种唐人选唐诗选本中,只有韦庄的《又玄集》选录了杜诗,但这已到了晚唐时期。直到宋代,杜诗才真正得到异代知音的推崇,尤其是杜诗“诗史”之名在宋代被广泛接受,欧阳修等在《新唐书·杜甫传》中就说:“甫又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号诗史。”李格非亦说:“故老杜谓之诗史者,其大过人在诚实耳。”这种善陈时事的“诚实”在北宋人看来是对历史的褒贬,文天祥就说:“昔人评杜

    中国韵文学刊 2018年1期2018-03-15

  • 论毛先舒《诗辩坻》对杜诗的评价
    当的解析。在批点杜诗时,毛先舒以“文缘世降,稽古日新”的见解去称扬它的继承性与创新性。同时,他又以“温柔敦厚,含蓄蕴藉”的理论去对老杜作品的语句之露与风格之陋大加指摘。杜甫诗作价值正是在此过程中得到更为辩证、深入的认识。关键词:毛先舒;《诗辩坻》;“文缘世降,稽古日新”;“温柔敦厚,含蓄蕴藉”;杜诗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8)10-0106-04清初,浙江這一文化区域涌现出了众多著名的诗论家,毛先舒无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10期2018-01-04

  • 钱振锽诗学视野中的杜诗
    振锽诗学视野中的杜诗⊙刘 勇[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 济南 250100]钱振锽在评论杜诗时呈现出一种复杂的心态,语出惊人的背后则是其对于诗坛现状和社会现实的密切关注。钱氏的尖锐批评自有其良苦用心。理解钱氏论杜,当从心境、诗坛风气和诗学宗旨等多方面来考察。钱振锽 杜诗 诗学“千古诗人推杜甫”,然而历史上从来就不乏贬杜论者。到了清代以至近现代,质疑和批评的声音较前代更为尖锐和激烈。钱振锽便常被视为近代对杜诗持批评态度的论者中较为典型的一个。钱振锽(1875

    名作欣赏 2017年33期2017-11-30

  • 宋代杜诗旧注整理与研究 ——以宋代蜀人三家杜诗注辑录为例
    彭 燕宋代杜诗旧注整理与研究 ——以宋代蜀人三家杜诗注辑录为例彭 燕宋有 “千家注杜”,但宋人杜诗注本,完整流传至今者无多。我们以宋代集注本杜诗为底本,参考元、明、清历代杜诗注本,同时辅以笔记、类书、别集、总集等诸书,广搜辑录,可最大限度地还原宋人杜诗注本。杜诗旧注 辑录整理 问题一、宋代杜诗注本的存佚情况宋有 “千家注杜”之称,虽有虚夸,即如元好问称 “杜诗注六七十家” (《杜诗学引》)亦足可观。据统计,《王状元集百家注编年杜陵诗史》引录注家有50余人,

    杜甫研究学刊 2017年2期2017-11-13

  • 宋代杜诗学研究的新创获──读曾祥波新著《杜诗考释》
    曾绍皇宋代杜诗学研究的新创获──读曾祥波新著《杜诗考释》曾绍皇近年来,随着学术界高质量《杜甫全集》校注整理与对外译介的推陈出新、历代杜诗评论资料文献调研、辑目汇纂以及海外杜诗学研究的方兴未艾,文艺界关于杜甫的大型民族音乐剧、创新舞剧和新创话剧等层出不穷,杜甫或杜诗研究成为海内外古典文学研究中备受瞩目的关注焦点之一。杜诗作为中国文学史上最为重要的文学经典,自宋代“千家注杜”以来,历代学者对杜诗的笺、注、释、评层见迭出,各执己见,百花齐放,形成了杜诗研究异常厚

    杜甫研究学刊 2017年1期2017-11-13

  • 贫困无田杜太守
    有一个历史名人叫杜诗,他与召信臣一样出任南阳太守,并被当地百姓称之为“好官”。与召信臣不司的是,召信臣由考试取士,而杜诗则是征召入仕。杜诗年轻时不懂政治,在做侍御史任上,曾摸过一只老虎的屁股。当时,将军萧广放纵士兵,在洛阳民间胡作非为,百姓如见“阎王”躲避,既不敢发怒,更不敢发言。一时间,洛阳情形难以言状。杜诗得知,通告萧广约束部下。萧广自恃军功盖世,很瞧不起杜诗,说杜诗既没文凭,又没军功,还想骑到将军头上作威作福。于是,他根本不理会杜诗杜诗也不好惹的主

    幸福·悦读 2017年10期2017-10-18

  • 杜诗“诗史”说检讨
    罗晨摘要:杜诗“诗史”说被广泛接受。杜诗“诗史”说最初特指杜诗中记载“安史之乱”中社会动荡以及杜甫个人流离经历的诗歌。孟棨认为,所有的杜诗都具有史的特质,其中所记载的事全部都是真实的。“诗史”说的接受分为肯定与否定两条脉络,肯定者从各个角度对杜诗“诗史”说进行阐释,丰富着“诗史”理论,但依然无法解决命题自身的理论缺陷。虽然杨慎、王夫之等否定者从各方面提出了有力的质疑,但对杜诗“诗史”说的肯定依然是接受史的主流,这一现象所反映出的思维和文化局限值得反思。关键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4期2017-09-06

  • 浅谈杜甫诗中的爱国忧民情怀
    杜甫;爱国忧民;杜诗一、杜甫的爱国忧民情结的形成(一)环境因素1.受家庭影响。杜甫是晋代名将杜预的后代,祖祖代代在朝为官,以儒家思想为主,希望利用儒家思想帮助君王实现统治人民的目的。在这种家庭当中,他的思想自小受到了极大影响,希望自己能够做官为君王效力。他的《进雕赋表》中有着明显表现,但中国封建社会实现一人专制,因此那个时代的爱国就是对君王的无限效忠,杜甫自小受家庭影响,自然形成了爱国思想,希望自己长大后能够做官。杜甫在年轻时一心想着做官,将人生发展确定在

    神州·上旬刊 2017年4期2017-06-27

  • 杜诗“诗史”说检讨
    400030)杜诗“诗史”说检讨罗 晨(重庆市 第一中学校,重庆 400030)杜诗“诗史”说被广泛接受。杜诗“诗史”说最初特指杜诗中记载“安史之乱”中社会动荡以及杜甫个人流离经历的诗歌。孟棨认为,所有的杜诗都具有史的特质,其中所记载的事全部都是真实的。“诗史”说的接受分为肯定与否定两条脉络,肯定者从各个角度对杜诗“诗史”说进行阐释,丰富着“诗史”理论,但依然无法解决命题自身的理论缺陷。虽然杨慎、王夫之等否定者从各方面提出了有力的质疑,但对杜诗“诗史”说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4期2017-03-09

  • 贫困无田杜太守
    有一个历史名人叫杜诗,他与召信臣一样出任南阳太守,并被当地百姓称之为“好官”。与召信臣不司的是,召信臣由考试取士,而杜诗则是征召入仕。杜诗年轻时不懂政治,在做侍御史任上,曾摸过一只老虎的屁股。当时,将军萧广放纵士兵,在洛阳民间胡作非为,百姓如见“阎王”躲避,既不敢发怒,更不敢发言。一时间,洛阳情形难以言状。杜诗得知,通告萧广约束部下。萧广自恃军功盖世,很瞧不起杜诗,说杜诗既没文凭,又没军功,还想骑到将军头上作威作福。于是,他根本不理会杜诗杜诗也不好惹的主

    幸福 2017年29期2017-02-01

  • 翁方纲论杜诗“义理”
    翁方纲这一生仰慕杜诗,他认为杜诗是最能体现“理”的,与其他学者仿杜的学杜方法不同,他以杜诗中能够反映“文理”、“义理”两个方面的内容来阐发其“肌理说”的内涵,并逐渐形成自己的诗风。[关键词]翁方纲;杜诗;“义理”[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05 — 0100 — 02清代是杜诗学的高潮期,崇杜、学杜、注杜、评杜的文人数不胜数,翁方纲就是其中之一,他为学注重考证,最突出的成就是提出了义理与

    理论观察 2016年5期2016-06-02

  • 杜诗题材主题对庾信的接受
    文学传统上揭示出杜诗“尽得古今之体势”的原因。关键词:杜诗;庾信;题材主题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5-0154-02杜诗浑涵汪茫,千汇万状,主题丰富,内涵深广,极少重复自己,在诗歌题材和主题方面具有重大的开拓创新。打开杜甫诗集,宛如进入一个全新的艺术世界,给人以强烈的审美冲击。杜甫能够取得这样高度的成就,有其深厚的历史原因,更离不开主观上的善于学习与创新。同样,庾信作为一位集南北朝文学之大成的作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5期2016-05-14

  • 杜诗”教学法新探——“爱己”主题
    入选中学教材的“杜诗”教学,偏重于挖掘诗中所体现的忧国忧民的主题。然而,在入选教材的这些诗歌里,有一部分诗作体现了作者的“爱己”主题。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挖掘杜甫诗歌里蕴含的“爱己”主题,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学生目前的实际情况加以启发,对塑造学生健康人生的重要意义是不容忽视的。同时,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也能更好地发挥“杜诗”的典范作用。关键词:“杜诗”教学;“爱己”主题;胸怀大志;游学修身;从容悲壮唐代诗人杜甫的诗歌,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占有很大的分量。长期以来,

    新课程·下旬 2016年3期2016-05-10

  • 从源于杜诗的成语看杜诗的锤炼艺术
    的集大成者。由于杜诗广为流传、艺术价值极高,便从诗句中产生了不少沿用至今的成语。这就要归功于杜诗在语言上出众的炼字、炼句艺术,使得很容易从他的诗句中提炼或直接用作成语为语言系统所接受。探究杜诗讲究锤炼艺术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杜甫吸收传统中含蓄蕴藉的表现手法,另一方面是他善于学习日常口语,以谣谚入诗。究其根源,仍是儒家思想对诗人的影响巨大。关键词:杜诗;成语;锤炼;含蓄;儒家思想作者简介:刘丹,女,1990年1月出生,河北省保定市人,河北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青年文学家 2015年29期2016-05-09

  • 论金圣叹的“杜诗”诠释美学观
    究】论金圣叹的“杜诗”诠释美学观毛 德 富闫 玉 立摘要:作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文学评点家,金圣叹在其所评诸书中不但多有立异标新、别开生面的诠释,而且提出了一些明确的诠释美学命题,尤其提出了“先生未必如此作,吾不可不如此读”的诠释美学观。在诠释杜诗时,他把其中所包含的意义关系从杜甫的世界转换到自己的世界,注入自己的主体性。金圣叹所使用的这种“断章取义”的解诗方法可谓一把“双刃剑”。其积极的一面,就是当其与“尚论古人”的一面相结合时,可以调动读者的主体性,实现

    中州学刊 2016年3期2016-05-06

  • 从“春秋五例”分析杜甫诗歌含蓄的表现手法
    的诗法理念,探究杜诗中的含蓄表达方法,解析诗歌里“言此意彼”的审美风格。关键词:春秋五例;杜诗;含蓄;表现手法作者简介:孔令晶(1984.3-),女,籍贯:湖北黄梅,本科,江西财经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语文教育。[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4-0-02前言:杜甫是唐代著名诗文大家,细数其诗歌作品,流传至今的名篇较多。这位诗人一生大约创作出1500多首作品。杜诗常以隐晦、抒情的方式描摹一些事

    青年文学家 2016年14期2016-04-29

  • 杜诗“雨”意象初探
    李寅生 姜高威杜诗“雨”意象初探李寅生 姜高威摘 要:对典型诗歌意象的精妙选择与运用是成就杜诗极高的美学价值和巨大艺术魅力的法宝之一。本文通过对杜甫最常使用的自然意象之一——雨意象进行统计、分类,并结合对杜甫写雨诗的具体篇目的归纳、分析,尝试探索杜甫高超的诗歌艺术及其苦乐参差、忧国忧民的淑世人生。关键词:杜甫;杜诗;雨;意象杜甫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为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终其一生,为后世留下了一千四百多首内容丰富、色彩鲜明、风格多样、艺术精湛的优秀诗歌。①

    文化与传播 2016年2期2016-04-04

  • 杜诗“自”之殊义误解——《杜甫全集校注》的个案讨论
    710125)杜诗“自”之殊义误解——《杜甫全集校注》的个案讨论魏耕原1, 2 (1. 西安培华学院 人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5;2. 陕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5)摘 要:“自”字在古诗中运用广泛,杜甫诗使用尤丰,涵义亦繁多,且大多数具有容易忽而不察的特殊意义。前人的旧注对此基本望文生义,而集古今注杜之大成的新注,亦复如旧。往往一经误解,不仅句意顿变,甚或牵一发而动全身,故须以个案讨论方式,使杜诗之“自”显出诸种真相。关键词:

    天中学刊 2016年1期2016-02-12

  • 朝鲜诗家梁庆遇论杜诗
    象。粱庆遇论述了杜诗的扇对格与重押韵、杜诗的用字喜好,对杜诗的词语进行了注释,也探讨了杜诗对朝鲜诗人的影响,体现出了较高的审美鉴赏力,是对中国杜诗研究的有益补充。[关键词] 朝鲜诗家;梁庆遇;《霁湖诗话》;杜诗;研究[中图分类号] 1312:207. 2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007(2015)04-0026-06杜甫是朝鲜“最受崇敬,历久不渝”的中国诗人,其诗集于高丽朝初期传人朝鲜,随即产生了巨大影响,“凡为国朝制作,引用古事,于

    东疆学刊 2015年4期2016-01-28

  • 杜诗数词的多重意义
    710062)杜诗数词的多重意义魏耕原1,2(1.西安培华学院人文学院,陕西西安710065;2.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10062)摘要:杜诗里的数词具有多重意义:组诗的篇数呈现了数字的广泛性与特殊性;对表示数字式的年号特别重视,大量出现在诗中;他的诗史用了大量的数字,记录了安史之乱及其以后历史的真实。这些数字充满了感情与愿望,也充满了对未来的渴望;这些数字的真实与诗化,构成了杜诗一道又一道特殊的景观,也体现杜诗广博深沉的风格。关键词:组诗数字;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4期2015-12-29

  • 杜诗对高丽汉诗影响初探
    ■刘志峰杜诗对高丽汉诗影响初探■刘志峰本文通过考证确定了杜诗传入高丽时间约为公元1091年之前,并考察了李仁老、林椿、李奎报、李齐贤、李谷、李穑等高丽主要诗人对杜诗的接受情况,对丰富朝鲜半岛杜诗传播与接受研究有着积极意义。一、杜诗传入高丽虽然杜甫被后人尊为 “诗圣”、“诗史”,但他在世59年历尽辛苦,最终辞世之时也未引起世人的注意,不过是个无名诗人。直到盛唐和大历之后的元和长庆年间(806-824),韩愈、孟郊、元稹、白居易、杜牧等诗人才开始读到杜诗,这已

    剑南文学 2015年15期2015-11-22

  • 杜诗数词的多重意义
    魏耕原摘 要:杜诗里的数词具有多重意义:组诗的篇数呈现了数字的广泛性与特殊性;对表示数字式的年号特别重视,大量出现在诗中;他的诗史用了大量的数字,记录了安史之乱及其以后历史的真实。这些数字充满了感情与愿望,也充满了对未来的渴望;这些数字的真实与诗化,构成了杜诗一道又一道特殊的景观,也体现杜诗广博深沉的风格。关键词:组诗数字;年号的准数字;诗史数字; 杜甫;杜诗中图分类号:I22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6248(2015)04-0113-

    长安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5年4期2015-11-05

  • 杜诗对高丽汉诗影响初探
    ◎刘志峰杜诗对高丽汉诗影响初探◎刘志峰摘要:本文通过考证确定了杜诗传入高丽时间约为公元1091年之前,并考察了李仁老、林椿、李奎报、李齐贤、李谷、李穑等高丽主要诗人对杜诗的接受情况,对丰富朝鲜半岛杜诗传播与接受研究有着积极意义。关键词:杜诗 高丽汉诗 杜诗接受一、杜诗传入高丽虽然杜甫被后人尊为“诗圣”,但他在世59年历尽辛苦,最终辞世之时也未引起世人的注意,不过是个无名诗人。直到盛唐和大历之后的元和长庆年间(806-824),韩愈、孟郊、元稹、白居易、杜牧

    参花(下) 2015年11期2015-10-27

  • 浅析贾岛对杜甫诗的接受
    本文主要从贾岛受杜诗影响的原因和对杜诗的继承两方面对贾岛对杜诗的接受进行探讨,并从内容、艺术、风格几方面具体分析贾岛如何效法杜诗。关键词:贾岛;杜诗;继承杜甫作为唐诗发展史上一座承先启后的丰碑,先后影响了一大批文人。白居易、元稹、韩愈、孟郊、杜牧、李贺、苏轼、欧阳修等都是杜诗的效仿者,其诗作中都能找到这位诗圣的影子。而贾岛亦是众多学杜者其中之一。宋初孙仅有云:“公之诗,支为六家:孟郊得其气焰,张籍得其简丽,姚合得其清雅,贾岛得其奇僻……”。贾岛之所以能接受

    北方文学·中旬 2015年6期2015-05-30

  • 《御选唐宋诗醇》大量征引《杜诗说》的原因分析
    诗醇》大量征引《杜诗说》的原因分析王飞(合肥学院)该文从四个方面,用了大量的实例分析了黄生《杜诗说》被《御选唐宋诗醇》大量征引的原因,肯定了黄生《杜诗说》的成就。《杜诗说》 《御选唐宋诗醇》 原因分析《杜诗说》是明清之际的皖南布衣诗人、学者、文论家黄生研究杜诗的选注本,收录了六百余首杜诗,共十二卷。其于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在友朋的资助下刻印成书。《杜诗说》一经刊行,就引起了时人的重视,不仅被仇兆鳌的《杜诗详注》、李文炜的《杜律通解》、浦起龙的《读杜心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4年3期2014-12-12

  • 杜诗详注》和清代学者的杜诗研究
    100037)《杜诗详注》和清代学者的杜诗研究赵 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北京 100037)《杜诗详注》作为清代杜甫研究的集大成者在整个杜甫研究领域地位很高,是现代研究杜甫及其诗歌的学者不可或缺的一本参考书。《杜诗详注》集考证研究和文学评论为一体,综合了这两种对于杜甫诗歌的主要研究方法。《杜诗详注》一书是在清代整体研究杜甫热的基础上完成的。本文考察了早期清代的杜甫研究概况,并指出了《杜诗详注》一书的独特价值。杜甫 杜诗版本 《杜诗详注》一

    文教资料 2014年7期2014-06-13

  • 20世纪以来文天祥《集杜诗》研究综述
    )关于文天祥《集杜诗》的研究,20世纪以来的文学史专著还未有全面而充分的论述。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三卷论及“宋末诗歌”时云:“文天祥晚期诗作的一种重要形式是‘集杜诗’,即把杜甫的诗句重新组合成诗。他在燕京狱中写了《集杜诗》一卷,共五言绝句200 首。集句诗向来被视为文字游戏,但文天祥的集杜诗却是具有独立文学价值的创作。”后以《至福安第六十二》和《思故乡第一百五十六》二诗为例,说明“情真词挚,意境完整,如出己手”。“200 首集杜诗清晰地写出了宋亡前后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5期2014-04-08

  • 在当代我们如何读杜甫的诗
    论家金圣叹,将“杜诗”与《离骚》《庄子》《史记》《水浒传》与《西厢》并称“六才子书”,言下之意是将杜诗看做是古代诗歌之冠,给予的评价是很高的。因杜诗的内容中多有唐代历史实录,故又有“诗史”之称,这同样是其他诗人的诗所未曾获得的美誉。在千百年来的阅读和接受中,杜诗早已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不可磨灭、不可忽略的经典。杜诗成为经典,既杜诗之幸,亦是杜诗之忧。历代以来的诗话、诗论,对杜诗的评论之作十分丰富。千载而下,遂逐渐层累出一些属于杜诗的标签,例如杜甫的“忠君爱国”

    博览群书 2014年8期2014-03-03

  • 高楚芳与其《集千家注批点杜工部诗》述论
    高楚芳是宋末元初杜诗研究大家、评点大师刘辰翁的及门弟子,其编纂的《集千家注批点杜工部诗》,校正精审,编次得当而成为历代刻书家争相翻刻的热点,也是历代研究杜诗的常备之书。在简要介绍高楚芳及其《集千家注批点杜工部诗》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考察与目录记载,叙录现存高楚芳《集千家注批点杜工部诗》的版本情况,以期为杜诗的深入研究提供些许线索。关键词:高楚芳;杜诗;特征;版本中图分类号:I0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3)02-0123-03

    学术探索 2013年2期2013-03-29

  • 创作学诗圣,首倡集大成——论苏诗对杜诗的接受
    学研究。苏轼既以杜诗为诗学楷模,在其诗文中对善学杜诗者就大加赞赏,如《次韵孔毅父集古人句见赠五首》其三云“:天下几人学杜甫,谁得其皮与其骨?划如太华当我前,跛欲上惊崒。名章俊语纷交衡,无人巧会当时情。前生子美只君是,信手拈得俱天成”;其《书石曼卿诗笔后》亦称引范仲淹《祭曼卿文》语曰“:曼卿之诗,气豪而奇,大爱杜甫,酷能似之”,称美孔毅父、石曼卿能学杜甫而似之,足见其心目中每以杜诗为诗学标杆。苏轼本人在其诗歌创作实践中,也以杜诗为诗学榜样,通过借鉴杜诗题材、

    名作欣赏 2012年17期2012-08-15

  • 杜诗评点:被有意搁置了的杜诗学文献——从杜诗学与文学批评史的视阈出发
    1)宋代以来,对杜诗的辑佚选编、注释笺证、考订辨伪、圈点品藻、述事论说从未间断,经过对杜诗全方位、多层面、立体化的研究阐释,逐渐奠定了杜诗作为文学经典著作的基础,在世代层积的发展演进中形成了渊源有自、色彩缤纷的专门之学——杜诗学。到目前为止,杜诗研究涉及到的各个领域,虽然已几近精、深、专的层面,但仍有不少杜诗文献,尚未引起学界足够的重视,杜诗评点(尤其是杜诗未刊评点)即是其中较为重要的文献之一。一、杜诗学视阈中的杜诗评点“杜诗学”之名形成于金元时期。金人元

    中国文学研究 2011年4期2011-11-20

  • 论陈与义在杜诗接受上的变革
    传承者。他们对于杜诗的接受主要是在艺术形式上注重杜诗的炼字炼句.诗风瘦硬;理论上则看重杜甫的“忠君”思想。历经“靖康之难”的陈与义在接受杜诗上进行极大变革。首先是接受杜诗之沉郁雄阔之风;其次是敢于以议论时政入诗;最后,关注社会现实,忧国忠君思想也与杜甫一脉相承。因此,呈现了一种新的诗风。[关键词]陈与义;接受;杜诗;变革;江西诗派南宋叶适说:“庆历,嘉祐以来,天下以杜甫为师,始黜唐人之学。”庆历诗人学杜,没有江西诗派那样大张旗鼓。黄庭坚为江西诗派开山祖师,

    电影文学 2009年15期2009-10-23

  • 战时的集体群像——浅析杜甫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程,这对我们解读杜诗思想有着关键的作用。[关键词]杜诗 战乱 集体群像作者简介:申冠星,河北大学人文学院2007级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一、王公贵族杜甫是一个人道主义者,他对饱受战乱摧残的人们极为同情,这源于他的“民胞物与”推人至己的情怀。杜甫关爱生命、“民胞物与”的思想深深的映现在他的诗中。他不仅将自己的爱与怜悯给予下层人民,同时也给予一切在战乱中身遭不测的人,这其中也包括 “血污游魂归不得”的杨贵妃,“但遭困苦乞为奴”的王孙公子。不难发现,在《哀

    消费导刊 2009年10期2009-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