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典型人物报道的创新逻辑

2015-03-16 14:03王宣海
网络传播 2014年12期
关键词:典型人物

王宣海

新媒体重构传播格局,网络已成为党和国家舆论宣传“主阵地”。要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必须重视和创新当前网络新闻宣传方式方法,使其承担起当代新型主流媒体的地位与职责。

中国江西网近年来充分利用网络特色,紧紧围绕“网聚正能量,共筑中国梦”这一主题,大力挖掘赣鄱大地涌现出来的“感动之源”,基本实现了每个月发掘推送出一个走向全国的网络典型人物。

2013年以来,中国江西网已成功报道了“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龚全珍,成功发掘推送了“爱岗敬业的最美政委”柯善梅,“用生命书写赤诚”的公安部二级英模熊国伟,“江西民间打拐英雄”魏继中,“敬业奉献”地质专家杨衍忠等全国重大典型人物,以及江西“励志奶奶”张红英、铜鼓“坚韧女孩”王金红、江西“最美妈妈”饶梅香、失明坚守老人程樟柱、“最美考生”柳艳兵和易政勇、“东乡最美养女”邱艳芳等10余位草根英雄,传递了正能量,抢占了网络宣传的制高点,为新闻宣传实现“正大于负”提供了可操作的样本,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及相关部门的肯定。

2014年6月18日,中国江西网举办了“地方新闻网站如何发掘重大典型人物”研讨会,江西省委书记强卫在会前专门会见了与会领导与嘉宾。中国记协党组书记翟惠生高度赞扬,称“一月推一个,一般来说在全国都很少见”。9月12日,各中央新闻网站和地方网站,在首页显著位置突出转载中国江西网制作的《网聚正能量、共筑中国梦——中国江西网重大典型人物报道》专题。传统媒体也对这一经验做法予以了报道。

在细节中求深度

对于一个地方新闻网站来说,发掘推送全国重大典型人物“可遇不可求”,需要网站新闻把关人员具备“政治家办报(网)”的觉悟,需要新闻采编人员具备关注赣鄱大地里不断涌现出的凡人善举的韧性,深入“走转改”和践行“三贴近”的耐心,扎实采访,深度发掘他们的感人故事和细节。

“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龚全珍老人这个典型人物的发现、挖掘、推送,正是记者扎实采访的结果。2013年4月 ,记者深入莲花县采访,掌握到大量关于龚全珍老人的感人故事和细节,及时推出《本色不改 信念永存——记共产党员、开国将军甘祖昌夫人龚全珍》长篇通讯,将一个个朴实和动人的故事贯穿始终,还原出了一个坚守“信仰与本色”,一心为民的共产党人形象。

这一系列深度报道在中国江西网刊发后,引起了强烈反响,全国100多家新闻网站转载,其事迹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2013年9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出席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座谈会的龚全珍老人饱含深情地说:“龚全珍同志随开国将军甘祖昌同志一起回农村艰苦奋斗,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精神,我向龚全珍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我们要把艰苦奋斗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2013年5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对龚全珍老人先进事迹做出批示,从龚全珍同志身上看到信仰的力量,精神的力量,看到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伟大的品格和高尚的情怀。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中央新闻单位相继介入,展开了密集采访和报道。

文贵有魂。人物典型的内在价值必须深入现场、深度发掘,才能让人物立起来、活起来。一个生动的细节,就会让整个报道既有灵魂,又能感人肺腑。在龚全珍老人典型报道中,中国江西网将龚老的话语进行了提炼。如“活着就要为国家做事情,做不了大事就做小事,干不了复杂重要的事情就做简单的事情,决不能无功受禄,决不能不劳而获。”这么一小段话,就真切地让网民和受众感受到了共产党人的无私和博爱。既能将龚老的高尚情操展现出来,又能画龙点睛,更不乏思想深度。因此,在网络典型人物的发掘推送报道中,只要深入现场,扎实采访,聚集细节,报道就能出精、入深、有魂。

在互动中求广度

重大典型人物报道要提升影响力,增强吸引力,除了注重内容的选择,报道深度的发掘,典型人物和典型细节的选取外,还必须发挥好各自媒体的优势。对于网络媒体而言,其社交中的互动性是其他媒体难以企及的,因此可在与网友的互动中寻求广度,更好地宣传典型人物,传播正能量。

在龚全珍老人的系列报道中,中国江西网除了实地采访之外,还运用网络的优势,将龚全珍老人一生所写的十余万字的日记,整理成电子书,供网民免费阅读。还通过网络互动环节,开放大江时评、大江论坛、江西手机报客户端、掌上大江网、大江网官方微信、江西微博等互动环节,进行全方位互动,征集龚老及其老伴开国少将甘祖昌的感人故事,挖掘出了不少鲜为人知的典型故事,从而让龚全珍老人一心为公、一心为民的形象更加丰满。

魏继中,一个不图名、不图利,解救了60多名被拐儿童的志愿者在2014年1月20日,因长期劳累过度病逝,享年48岁,被誉为“江西民间打拐英雄”。就在他生前的最后几天,还在河北帮人寻亲。

对于这样一个已经逝去的打拐志愿者,如何把握好适度原则,还原真实真切的打拐英雄形象,又要让网民可信、不吐槽,难度很大。中国江西网在接到这个选题线索后,避开了大而全的报道思维模式,转而发挥网络媒体优势,将魏继中很平凡的一面展现了出来——他因为“打拐”,曾经饱受家人误解;他因为不收费,曾经饱受外界质疑。并将老魏打拐中所乘坐的厚厚火车票(汽车票)、全国各地家长的寻人求助信、老魏寻人穿破几个洞的破皮鞋等全部公布在网页上,让网友自己去品味,自己去感悟。同时放出魏继中生前打拐途中接受电视媒体采访时所说的视频原声——“50岁之前要找回100个孩子”,从而让老魏的“无愧的遗憾”在网上发酵。

中国江西网对老魏的第一篇报道被新华网在“新华聚焦”版块予以转载,人民网等100多家新闻网站接力。同时,网站调集了微博、微信、微视、手机报、客户端、音频、视频、文字、摄影、专题等手段进行集纳整合,使典型人物报道做到了出彩、出新。网友们在浏览了中国江西网的专题报道后,纷纷为老魏点赞和留言,同时发出了倡议,帮老魏完成夙愿,愿天下无拐。在接力报道下,目前,全国志愿者已经接过了老魏的“枪”。endprint

在传播中求长度

长度,对于人物报道来说,代表着一个人的成长轨迹;对系列报道来说,代表着持续一段时间的追踪。任何一个典型的产生,都有其特殊的成长经历,只有充分展现其成长轨迹,让受众更好地了解,受众才会更加信服,报道才有感染力、传播力、公信力。

在龚全珍老人的系列报道中,记者在关注正常的动态消息之余,还远赴龚老的出生地山东,随夫工作地新疆等地,深入采访其成长、工作经历,通过其家人、同事、学生、邻居等的回忆,感受一辈子为公为民的龚老源自内心深处的点滴积累,感受她厚积薄发的那份情怀。整个系列报道持续了一年多时间。

2014年2月13日,在应对江西庐山雨雪冰冻天气过程中,江西省庐山公安局政委柯善梅同志因劳累过度突发心脏病,倒在了工作岗位上,年仅55岁,被誉为“爱岗敬业的最美政委”。网站获悉线索后,第一时间安排记者冒着零下几十度的寒冷上山采访其家人、同事、领导、同学、战友等,又先后去其出生地、工作地武宁县等地采访,在其一生的长度中还原了他的学习、生活、工作原型。

为实现报道持续“长度”, 中国江西网一方面在系列报道龚全珍老人、魏继中、柯善梅等典型人物后,立即联系当地的传统媒体广播电视、报纸介入,进行联动互补;另一方面,将人民网、新华网等网站的转载情况进行研判、整合、集纳,充实到精心制作的专题页面之中,拓展展示内容;再一方面,应用官方微视、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江西手机报、大江时评、大江论坛、网友留言等多种传播手段,以细腻丰满动人的笔触体现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实现全媒体传播。从而使媒体传播最终保持了“温度”,形成了整体影响力、公信力。

形成合力的关联度

中国江西网自觉担负起网络正面宣传的重大使命,通过持续不断地关注赣鄱大地涌现出的凡人善举,深入挖掘隐藏在草根阶层中的点滴道德资源,有意识地寻找典型人物,多形态地传播典型人物,成机制地推出典型人物,“从平民化的视角做普通人的英雄”。一是讲好故事,在采访和写稿中,记者编辑注重挖掘每个人物身上的生动故事,把故事写好,用故事感染人、打动人;二是接通地气,深入践行“走转改”和“三贴近”,用最草根人物身上涌现出的道德力量,向广大群众传递正能量,引导广大群众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三是弘扬主题,把每个人物的故事、事迹与精神,融入到中国梦当中,融入到改革发展大局当中,以小我凸显大我,以大我引领小我;四是树立导向,通过群众评议—记者采写—网络推送全媒体宣传的典型发掘宣传机制和基层举荐—逐级报送—部门审核—官方发布的典型选树发布机制,纵向推横向报,让典型更具广泛性、典型性、时代性、示范性,树立崇德向善、好人好报的价值导向。

当前,互联网特别是新兴媒体发展很快,给舆论引导和典型宣传带来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中国江西网之所以能够成功发掘推送网络典型人物,很重要的一点在于遵循了新媒体传播规律,形成了多种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通过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特色和优势,使典型宣传触角延伸得更远、更广;通过文字、图片、视频、音频、漫画、微博等形式进行全方位立体展示,增强了典型宣传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通过微视、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微手段”“微阵地”,打通了民间舆论场传播正能量的通道。endprint

猜你喜欢
典型人物
新时代新闻媒体如何做好典型人物报道
论民间舞课堂教学的继承与发展——以“东北秧歌典型人物精品课”为例
做好典型人物报道的若干思考
让典型人物真实起来——衢州日报“改革先锋”谢高华报道的一点体会
党报典型人物通讯写作问题研究
探索典型人物报道的融媒体采编创新手法
如何以H5形式报道典型人物——澎湃《长幅互动连环画│天渠:遵义老村支书黄大发36年引水修渠记》策划笔记
把典型人物报道做成融媒体“连续剧”——90后女教师陈莹丽事迹采写心得
新媒体环境下的传统媒体典型人物报道研究——以“最美妈妈”吴菊萍的报道为例
试析安冈章太郎笔下的典型人物形象——永远的落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