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大学教师的角色转变问题探讨

2015-03-17 03:01曹朝晖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开放大学转型教师

曹朝晖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河北 石家庄 050071)

开放大学教师的角色转变问题探讨

曹朝晖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河北 石家庄050071)

摘要:自2012年,广播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转型备受社会关注。学校转型发展过程中,教师面对新的发展形式和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必然在职责承担上有一些变化。开放大学的教师需要扮演好教学资源建设者、课程设计师、课程培训师、研究型学者等角色。

关键词:广播电视大学;开放大学;教师;转型

21世纪是终身学习的世纪,在我国,终身教育作为一项规定和任务,分别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关于终身教育的研究和立法也逐步展开,最新的一部法规——《河北省终身教育促进条例》自2014年7月1日起开始施行,成为国内继台湾、福建、上海、太原之后第五个终身教育的地方性法规。谈及教育,就不能不提到教师,在河北省的《条例》中,就明确规定了参与终身教育工作的开放大学职责以及人员。为实现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目标,需要完成许多工作和任务,开放大学作为学习型社会建设的主阵地更需重点研究,开放大学教师应扮演的角色或具备的能力值得我们思考。由于我国开放大学主要从现在的广播电视大学(系统)转型升级而来(国内有一种观点认为,我国的广播电视大学就是开放大学),因此,下面从电大教师转型谈起。

一、电大教师转型背景

1.国家将教师工作放到新的重要位置

2012年7月28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更名及有关职能调整的通知》(教人厅〔2012〕4号)。《通知》指出,为进一步加强教师工作,经中央编办批准,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更名为教师工作司。司长许涛2013年接受《中国远程教育》记者采访时,谈到更名的意义,他说此举不仅是为了避免职能交叉,还充分体现了教育部对教师工作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在教育战线上发出一个强烈信号,即“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把教师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来全力推动”。[1]

2.信息化浪潮来袭

当今社会,信息化对各行各业都产生了革命性影响,教育行业自然也不例外,必将掀开一个新时代的篇章。可以说,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及其广泛应用,为教育变革提供了无穷无尽的想象空间和探索空间。2012年,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s来袭,全球顶尖高校纷纷加入,也有人说发生了一场“技术与教育的海啸”,这一年也被媒体称为MOOCs元年。MOOCs在我国也骤然升温,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纷纷涉足其中。

许涛司长2013年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信息化将成为教师工作司今后一个工作的主旋律。“信息化浪潮下的教育革命是革传统教师的命”的说法并非危言耸听。[2]

3.电大转型后的职责变化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原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校长葛道凯曾撰文总结了电大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学历补偿教育阶段、多途径办学探索阶段和开放教育大发展阶段,并指出电大“扩大高等教育的机会,努力使人人享有优质教育”的使命始终未变。国内也有学者认为,电大本身就是初级的开放大学,向开放大学转型,其实是建设更强、更大、更开放的开放大学,或者严格说,不是学校转型,而是学校一次质的飞跃。学校名称的变化暂且不去争论,我们需要关注的是这样一所新型的大学,要承载怎样新的历史使命。葛道凯认为电大发展面临的新使命有:要实现内容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变革、搭建全民终身学习大平台,并成为一流的国际化的有特色的开放大学。再深入一点说,原来学校主要任务是完成学历补偿教育,现在则要主动承担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和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任务,教育目标和教育目的改变了,提供的教育内容上就要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4.开放大学运行机制,尤其网上教学方式发生变化

2014年春季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www.openu.edu.cn)开始试运行,重庆、西安、兵团分部和国家开放大学直属学院作为试点单位先期使用此平台,国家开放大学计划择机面向全国正式上线。这将彻底改变原有三级教学平台的教学管理模式和网上教学模式,中央电大与省、市电大及教学点教师的工作范围、工作方式、工作内容都要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以省一级电大为例,教师对原有的中央电大统设课程维护任务可能消失或减弱,对省开课程则需要加强建设,或增加组建省域教学团队的任务,同时可能承担或主要参与各种非学历教育资源建设的新任务。

二、电大教师转型的方向

电大转型为开放大学,在新的政策和信息技术发展背景下,教师的工作任务也要发生许多变化,教师的职责可能有增、有减,有分、有合。下面将电大教师在转型后可能承载的角色,或说是转型的方向进行梳理。

1.教学资源建设者

电大自成立伊始,教师就是资源建设者。较传统电大不同的是,教学资源类型可能从纸质教材、录音带、录像带、光盘等转为经过数字化处理,在计算机及网络环境下运行,适应移动学习环境的数字化资源,教师要不断适应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成为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者。此外,教师制作的资源门类会有很大范围的扩充,除了原来的学历教育资源,还要有大众喜闻乐见的、雅俗共赏的终身教育资源。这都是开放大学职责与运行模式决定的。

在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资源建设与制作也要尝试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比如:讲历史的教师在对历史古迹游览过程中,可以现场讲解,生成授课视频、图片等“鲜活的”教学资源并可及时呈现到学习者面前,呈现的载体可以通过教学平台,也可以通过教师自己的微博、博客、教学QQ群。学习无处不在,资源建设也需要处处、时时进行。

需要说明的是,资源建设者是一个复合的角色。北京大学在MOOCs制作过程中,有四种模式:教师独立模式、教师+助教模式(教师主要设计教学内容,助教协助制作)、教师+技术人员+助教模式(教师设计和主讲,专门技术人员拍摄与后期制作,助教协助制作)、技术人员+助教+教师模式(技术人员课堂实录、助教采编,教师审核)。[3]教师独立模式就是技术能力比较强的教师成为资源建设者,而其他几种模式中,教师扮演了课程设计师、课程培训师等角色。

2.课程设计师

在信息化时代,有较强技术能力的教师可以自己制作教学资源,但在没有时间、精力或能力制作资源的情况下,可以充当课程设计师的角色。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教师使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利用诸多的教学资源来完成。如果对这一角色再进行细分,课程设计师还可以派生出“课程导演”“营养搭配师”等角色。

“课程导演”肩负着教学资源建设项目的筹划、人员(主讲教师、技术人员等)分工、录制脚本撰写和审核等工作,是教师以自己为主制作资源的一种模式。

“营养搭配师”是自己不制作教学资源,而是在浩瀚如海的教学资源中,完成资源遴选任务,整合进某一主题,推送到学习者面前, 为学习者提供营养丰富的、个性化的“精神大餐”,满足学习者各种学习需求。比如,根据学习者需求,告之这个知识可以通过哪个网站哪门微课加哪个学校提供的慕课来实现。

3.课程培训师

传道授业解惑,师之根本,但现在站在讲台上也会收到各种挑战与冲击。慕课来袭,“大规模”“免费”“名校名师”等字眼充斥各种媒体,大学围墙倒掉了,通过网络,学习者越来越容易地获悉讲授某门课程顶尖的教师在哪里。电大教师与其他高校教师一样要面临“一”对“多”,“一”对“全球优”的竞争,要成为“点击率高”的、不失业的主讲教师,从一名教书匠转型成为一名职业的课程培训师则需要:

第一,苦练内功,独树一帜。在讲坛上(不一定是讲台上、教室里,可能是在录音棚、广场上)树立自己独特的讲课风格,在传统教学内容上有突破,有创新,有不同,或通俗易懂、或寓教于乐、或精于一隅、或另辟新径、见解独到。

第二,尽量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手段。Intel前总裁贝瑞特博士说过,教育技术并不是神奇的魔法,教师才是真正的魔术师。课程培训师要成为这样的魔术师。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副司长雷朝滋说过,有了信息技术,现在的信息化教学将原来的传统教学——“舞台剧”——老师的口头表达、肢体语言加上板书变换成“大片”——声光电、虚拟仿真、动漫技术等技术的使用,使得知识的呈现手段完全变了,生动、直观、形象。这样,学习者才会爱看、爱学。

第三,抱团取暖,组团授课。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远程教育大规模授课的特点将改变传统一对一、一对多的教学模式,多对多教学模式会凸显优势。一般情况下一位教师不可能对一门课程中的所有篇章或知识单元烂熟于心,并处处讲解独到,那么可以考虑多位同专业的教师分工协作,各攻一点,各取所长,一门精品课程往往都有一个较强的教学团队作支撑。电大三级教学平台退出历史舞台,为电大系统师资整合提供了契机,教师们要加入团队,分工协作,一人讲授或管理多门课程的局面可能向多人管理一门课程转变。

4.研究型学者

严格地说,教师的教学与科研密不可分,但是,面对激烈的“讲台”竞争,不善表达但又勤于思索的教师则可能要走下讲台,著书立说,以科研为主业,成为一名相对专业的研究型学者。他们将更多地关注学科前沿的发展动态,当然,也会理性总结网络化环境下教学的规律,这些研究离不开学校的总体专业布局和学科建设,同时可能需要具备开放大学要求的国际化视野。几乎脱离教学的、纯粹的科研人员可能作为教师分流的一个存在形态,也可以说,有一部分教师会在学校转型过程中主动或被动转行了。

三、结语

开放大学的教师需要全新的理念、理论和知识技能,尤其是丰富的信息素养作为支撑来完成各角色功能。[4]同时,电大的教师还要完成部分学校承载的社会责任和使命。但不管信息技术如何发展,也不管电大转型为何种形式的大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不会改变。

开放大学教师不但要承担着科研和教学的角色,在资源制作和社会服务等方面也需要扮演角色,这要求具备一定的远程教学能力、资源制作能力,以及良好的沟通和管理能力。在学习型社会里,在终身学习时代,教师与学生一样,是“学习共同体”中的一员,要平等地参与学习过程,[5]开放大学的教师也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

在终身学习的时代,学习的对象多层次、学习的需求多元化和个性化,学习的手段多样化都对参与终身教育的教师提出挑战。从经济学分工理论分析,社会分工越细,专业化程度越高,经济效率也就越高。因此,可以预见的是,电大教师在学校转型过程中,可能逐步承担以上所述角色中的一种或几种,甚至还派生出更加明确、细小的角色,“教师”概念的内涵将得到扩充。

需要说明的是,参与终身教育的教师来源也将是多元化的,人人可学,人人也皆可为师,甚至出现作为学习者完成了学习过程,而不知教师何在的现象,出现“云教师”的概念,开放大学的教师可能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2]李桂云,潘超.应对信息化浪潮 教师工作在行动[J].中国远程教育,2013(10):6.

[3]郝丹.MOOC:颠覆与创新?——第4次“中国远程教育青年学者论坛”综述[J].中国远程教育,2013(21):5-17.

[4]马维和.现代远程教育中的教师定位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9):64-66.

[5]杨文正,熊才平,等.泛在技术环境下教学体验与教师角色[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6):105-111.

收稿日期:2015-01-10

基金项目: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河北开放大学建设的理论与实践》(SD141018)

作者简介:曹朝晖(1978-),男,河北临城人,副教授,河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世界经济专业在读博士,主要从事金融专业及远程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72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69X(2015)02-0033-03

DiscussionontheTransformationofTeachers’RolesintheOpenUniversity

CAOZhaohui

(HebeiRadio&TVUniversity,Shijiazhuang,Hebei050071,China)

Abstract:Since 2012,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radio and TV university to the open university has been given more social concern. In the school restructuring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facing the new situation and evolving IT technology, there must be some changes in the teachers’ responsibilities. The open university teachers need to play the roles of teaching resources builders, curriculum designers, courses trainers, research oriented scholars.

Key words:radio and TV university; the open university; teachers; transformation

猜你喜欢
开放大学转型教师
最美教师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转型
开放大学:过去充满传奇但前景依然未卜?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开放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台北市社区大学的办学特色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