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教育立法背景下的学分银行建设研究

2015-03-17 03:01李培学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学分银行终身教育

李培学,张 颖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河北 石家庄 050071)

终身教育立法背景下的学分银行建设研究

李培学,张颖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河北 石家庄050071)

摘要:《河北省终身教育促进条例》的颁布实施,对河北省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将会起到法律和制度的支持和保障作用。而在终身教育体系构建中,学分银行的建设则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实践中,学分银行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选课问题,认证效果等。因此,在终身教育立法背景下来研究学分银行如何建设,则显得十分必要。

关键词:终身教育;促进条例;学分银行;选课制度

2014年7月1日,《河北省终身教育促进条例》正式施行。这标志着河北省将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完全纳入法制化管理。该条例明确了政府职能部门在终身教育工作中的职责及公民权利,明确了通过开放大学建立公共服务平台,实现社会优质公共资源共享。这个法规制订的目的就是增加公民学习渠道和机会,实现教育资源效益的最大化和最优化。[1]其中,学分银行建设是立法研究的热点之一,并提出了学分累积和学分转换制度,以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目前,国家开放大学已成立学分银行管理办公室,受政府委托,河北成立学分银行管理办公室。立法和机构均已完成,那么对于学分银行的建设研究就势在必行。

一、学分银行

1.学分银行的含义

学分银行是终身教育思潮中的一个创举,是借鉴银行存储功能及特点的一种教育管理模式或思路。[2]它是以学分的方式将学习者的学习成果进行量化,其管理和服务的机构称之为学分银行。学分银行能够有效跟踪并记录学习者的学习进程、状态和周期,这种形式契合了终身学习体系构建的初衷。学分银行的实行能够使学习者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并积累所获得的学习成果。就其本质来说,学分银行就是对学习者所获得的学分进行认证和积累,并按照一定标准将学习者的学分“兑换成”其所需的学历、学位、职业或岗位证书乃至其他学习成果的管理模式。

2.学分银行的特征

在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大趋势下,学分银行的出现旨在为全体国民弹性学习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服务和指导。就其产生的背景来说,学分银行应具备以下特征:(1)公平性:终身教育立法的目的以及学习型社会的主要特点就是,多样化的学习项目和机构为各类学习者提供学习的机会。学分银行的出现,就充分尊重了人的选择权利,能够为已经丧失教育机会的公民再次提供学习机会。不同年龄、不同教育程度的学习者可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在自愿的基础上参与各类型的学习。(2)终身性:学分银行是在终身教育理念的推动下产生的,是为实现终身学习服务的。它可以为每一个学习者提供开放的、多样化的终身学习服务,这是其最高目标和最终目的。(3)服务性:为每一个公民的不同学习需求提供特殊的教育服务,学习者所获的任何符合条件的学分均可在学分银行进行办理。(4)开放性:其针对的教育对象是广泛的,凡是有学习需求的学习者均可申请注册入学。学习无年限,自主选择教育机构和学习内容,自由安排学习时间,自己决定学习方式。学分银行对各类教育机构开放,凡是符合规定的教育机构的学分都可以互认。(5)灵活性:构建学分银行的初衷就是要灵活、方便,切实满足各类学习者的个性需求。其灵活性表现在它的管理具有弹性,如学习者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可随意选课、选师和择校。学习者的自主性和个性化得到了极大增强,这使得教学组织形式更加灵活、教学计划更具弹性、教学目的更有针对性。

3.学分银行的功能

学分银行的建设目标是打通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和学校之间存在的障碍和鸿沟,实现相互沟通与衔接,它是形成终身教育“立交桥”的枢纽,使学习者可以不受限制地参与各类型的学习活动,其证书、课程、文凭和学位可以相互通融和转换。其功能为:(1)终身教育经历登记:学分银行可以为学习者终身教育的情况进行登记,并配发一张终身教育学习卡,账户号码可设置为个人身份证号,并陪伴其一生,记录其所有的学习经历。(2)学分的认证和转换:学分的认证是指学分银行按照规定的标准来判断学习者通过各种途径所获得的已有学习成果是否可以进行学分积累,以及如何积累的过程。这是它的基本功能,也是实现其他功能的基本前提。其实,广播电视大学免修免考制度就是学分认证与转换的一种形式。其认证的基本原则是高层次阶段所学课程可以替换低层次阶段的课程,如国家公共英语四级证书可以免修广播电视大学内部的公共英语课程。

二、学分银行建设的意义

学分银行制度的构建,实现了各类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利用,为更多学习者多样化的终身教育提供了现实的机会和可能。

1.保障终身教育健康有序发展

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范围广,这就必须有外部行政机构的支持和内在运行机制的完善来统一规划和管理,使得各类终身学习资源得以整合和统筹运用,以达到满足学习者学习需求的目的。其体系的构建需要有相应的法律法规的强制和规范,通过终身教育立法并建立学分银行制度,完全消除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之间的鸿沟和障碍,打破高等教育结果之间的不平等。只有这样,才能保障终身教育健康有序的发展。

2.构建人才培养的立交桥模式

服务社会是教育的职责,为社会培养合格优秀的人才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岗位需求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信号。因此,以建立学分银行制度入手,合理规划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将课程设置与岗位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有效激发学习者自身的求知欲和自我完善的精神追求。

3.有助于满足市民的多元化发展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市民对教育的需求已经超出渴求证书这一范畴。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需要生活技能、素质提升和提高生活质量。这就需要大力发展非正规、非学历教育,而学分银行则通过授权教育机构和兑换学分构建起一个连接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体系的网络。

三、学分银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学分银行建设的呼声越来越高且势在必行,但在实行过程中受到一些传统的和现实的客观因素影响,其作用还很不理想。

1.有待完善的“选课制度”

学分银行的内在要求之一便是学习者能自主选课。但是,在当前教育中,尤其是远程教育的选课仍是统一的教学大纲、教材以及考试标准。选修课程种类单一,不能满足学习背景有差异的学习者的需求,学习者基本上不能自主选课;就其学习者本身而言,也存在“凑学分”早些拿文凭的现象。因此,选课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2.亟须开发量足质优的共享资源

学分银行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是要有量足质优的教育共享资源,即“课程超市”。教育机构之间还缺乏有效的合作,如远程教育院校和普通高校两者之间还存在“信任鸿沟”。因此,远程教育院校的教育共享资源无论在量上还是在质上都亟须提升。

3.需要提升的学分管理技术

学分银行运行的基本载体是学分,其学分管理涵盖学分积累、检索、认证和兑换等方面。目前,学分银行管理平台的研发技术还需进一步提高,增加如学分检索等符合学分银行个性化要求的功能。

4.认定效果有待验证

学分银行是一个具体实施学习成果认证、积累和兑换的机构。那么,其认证的学习成果和兑换的证书能否得到社会的检验和广泛认可,则是其能否生存并得以较好发展下去的根本价值所在。

四、学分银行建设的措施

1.建立合理的选课制度

学习者选课制度是学分制度的基本特征,也是衡量学分制是否能够深入实施的重要标志。合理的选课制度从根本上说应该符合终身学习需求,以学习者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根据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在要求,制定合理且灵活的课程标准,做到课程形式多样,能为学习者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选课内容,如专业横向拓展课程、专业纵向加深课程和陶冶情操课程等。学习者在课程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合理选课,不过多选课,也不要选得太少。

2.打造优质的教育资源共享平台

学分银行运行的关键环节是资源共享平台。平台应具有两个功能,一是为学习者提供较为丰富的学习资源,使其能够随时随地学习;二是具有管理功能,为学习者的学习成果进行学分积累、检索和认证等。优质资源共享平台的打造需要远程教育机构和普通高校的共同合作,做到优势互补,互通有无,共同开发,以真正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3.组建一个功能完善的管理系统平台

该平台应是一个为学习者提供服务的平台,其内容包括用户管理界面、学分管理界面和学分统计界面等。除此之外,平台还应提供内容较为多样化的且符合学习者需求的资源检索和访问接口,为学习者提供适时、有效和灵活多样的学习支持服务。[3]

4.构建学分银行研究与运行的工作平台

学分银行在我国是一个崭新的课题,且其中的学分认证因涉及不同类型的专业和不同类型的教育机构而表现得异常复杂,这就需要搭建一个多所学校和机构专家参与的工作平台。

5.组建一支权威的学分认证的专家队伍

专家队伍是学分认证的核心力量。专家组构成应以专业为单位,其成员中至少应有一位为远程高等教育领域内的专家,以便负责校际之间的沟通和协调整个认证过程和认证结果。

6.建立与学分制相适应的学习者管理制度

学分银行的运行需要构建完善的制度,它是学分银行的保障。学分银行的目的就是要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但同时,也为学习者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随着学习者选课自由度的加大,学习者管理工作变得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因此,需要实行柔性的个性化管理,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7.制定权威的学分认证制度

在终身教育立法的基础上,适时考虑制定《学分认证条例》及具体的实施细则,以确保学分的互认、积累和兑换具有法律效力和权威性、公正性,并使认证过程符合合法与公正的原则,以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4]

参考文献:

[1]王宏.我国地方终身教育立法比较及对国家立法的启示[J].开放教育研究,2014(2):24-28.

[2]黄欣.论现代“学分银行”制度的建设[J].开放教育研究,2011(6):42.

[3]陈炜,陈叶梅.构建“学分银行”是我国继续教育改革创新的新路径[J].继续教育研究,2011(8):4-6.

[4]黄欣,赵华.学分银行立法[J].开放教育研究,2013(10):34-37.

收稿日期:2015-01-07

基金项目:2014年河北开放大学建设与发展专题研究重点项目《河北省学分银行构建研究》(ZD201411)

作者简介:李培学(1976-),男,河北邯郸人,文学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远程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7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69X(2015)02-0040-03

ResearchontheConstructionofCreditBankunderthe
LegislationofLifelongEducation

LIPeixue,ZHANGYing

(HebeiRadio&TVUniversity,Shijiazhuang,Hebei050071,China)

Abstract:Issuing and implementation of Promotion Regulations of Lifelong Education in Hebei Province will legally and institutionally support and protect the building of lifelong education system, in which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redit bank wil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However, there exist some urgent problems, such as course selection and effect of certification. So the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redit bank under the legislation of lifelong education will be very necessary.

Key words:lifelong education; legislation; credit bank; elective system

猜你喜欢
学分银行终身教育
树立终身教育理念 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
慕课让终身教育变为一种现实
双证制嵌入学分银行社会服务体系策略研究*
试析“学分银行”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运用
学分银行—信息化时代学习体系变化的要求
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简析
《终身教育与培训研究》QQ群(110278383)“共享好文”
基于学分银行制的中高职教育衔接研究
终身教育背景下中职高职的有效衔接探析
我国终身教育制度建设的创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