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社会管理体制 推动经济快速发展

2015-03-17 03:36谭雁
关键词:社会保障市场经济政府

谭雁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院,河南郑州450046)

创新社会管理体制 推动经济快速发展

谭雁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院,河南郑州450046)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推进,中国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已受到严峻挑战,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已成为我国政府管理改革的目标模式。只有从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入手,才能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社会管理;政府管理;经济发展方式;社会保障

从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经济社会已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经历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而“中国的社会转型远远滞后于经济的转型,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脱节所产生的问题不断加剧,传统的社会管理体制已越来越不能适应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加快社会管理方式创新势在必行”[1]。社会管理是“政府和社会组织为促进社会系统协调运转,对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以及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服务、监督和控制的过程”[2]。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就是要优化社会资源配置,促进人际关系和谐,增强社会活力,创造出最佳的经济社会发展效益。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既是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

一、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保障

我国的改革是以经济体制改革作为整个改革的先导而逐步推进的,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尤其是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模式,我国经济得到了持续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许多原有的深层次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一些新产生的矛盾需要攻坚。这些问题愈来愈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质量的瓶颈。而当前,最主要的应属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问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新思想,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3]“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3]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即从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二是经济结构的调整与优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提出,体现了我国发展理念与经济工作目标的重大转变,对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及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已经愈发显得“捉襟见肘”,社会、经济和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如投资过度、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结构不合理,等等。所有这些问题的产生不是经济社

会本身而是政府管理问题。对此,胡锦涛于2011年2月19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当前我国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还不少。从总体上看,我国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阶段性特征的集中反映。”[4]这就再次提醒我们,政府管理创新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成功与否。由于计划经济时期的管理方式造成的惯性依然存在,一些地方政府习惯于用自上而下的行政权力和行政手段来进行管理,一些干部只唯上不唯下,只唯“功”不唯实,群众的利益在追求“政绩”中打了折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定位不明确,出现了缺位、错位、越位和职能交叉、推诿扯皮、权责脱节、效率低下等突出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激化了社会矛盾,影响了社会稳定,加大了社会管理成本,阻碍了社会进步,因此,社会管理方式的创新势在必行。而政府管理创新的关键在于政府从经济建设主体向公共服务主体转变,并在行政管理体制方面进行创新,使政府能够真正地把重点放在经济调节、社会管理、市场监管及公共服务上,从而促使经济社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确保经济发展方式的顺利转变。

二、创新社会管理体制,重在实现政府管理方式的转变,以推动经济快速发展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而政府则是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当前,要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走一条新的社会管理体系道路,不断推进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转变,调节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制。也就是说要进一步推进政企分开,把政府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务交给企业和市场,使企业真正成为具有完全行为能力和责任能力的市场主体。

(一)理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

企业作为市场活动的主体,是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理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就要构建以现代企业制度为基础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集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于一体的重要过程。当前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已经表明: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是搞活企业的重要途径。一个不具有法人产权的企业不可能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更勿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因此,必须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产权制度。国有资产属于政府,法人财产属于企业,两者必须保持分离状态。而为了进一步明确政府作为出资人和企业作为法人之间的责、权、利关系,我们必须将商品、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引进公有制。引进公有制的首要条件在于确立产权制度,而后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才会步入正轨,从而达到政企分开的目的。政企分开就是指企业和政府在产权上的分开和分立,两者各司其职,互不干涉。政府重在制定市场的游戏规则,加强监督,实现对经济工作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的转变,做到多支持少干预,为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创造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

(二)优化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和效益的最大化是企业自我发展的根本法则。但企业这种自我发展不会自动转化为现实的动能,只有通过培育和发展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市场体系才能实现这种转变。因此,转型时期政府的一大重要职能就是把市场体系建设的重点和要点放在全国统一、内外开放、平等竞争和规则健全四个方面。货币的稳定性、人力资本的开发水平,以及公共产品的供给状况直接影响到市场经济的有效性。现代市场经济体制要以完善的市场体系为前提,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市场作为连接政府和企业的桥梁枢纽,只要配备完善的体系,就能对企业做出有效的信息反馈,而企业可以根据市场的反馈做出相应的应变措施,通过这些应变措施从而达到对市场有效的宏观调控。确立市场经济模式以来,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与此同步发展的还有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市场。然而,对比上述市场发展,转型中的市场体系的发展就显得不够完善。因此,当前我国迫切需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来促进市场主体的发育。除此之外,生产资料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消费品市场、批发市场等要素市场的建设也要进一步完善;同时逐步探索期货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尽快完善中、西部地区的市场建设,最终达到市场体系的发展平衡。“在市场建设方面,必须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把市场规划、布局、建设等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即要发挥宏观调控、规划布局、产业政策引导等作用。

政府要重点抓好关系到经济发展全局的中央一级的批发市场、仓储设施、股票、期货等较高层次市场的建设;政府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协调地区、部门间的利益关系,搞好总量调控,创造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搞活经济,推动生产力不断向前发展。”[5]

(三)完善政府管理的法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它要求商人合法经营、公平竞争,政府等管理部门必须依法行政,为维护公平竞争创造公正平等的社会环境。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制度的制定和完善还需要一个过程,法律机制上还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权大于法、言大于法及利益代法的现象时常表现出来。这不仅严重损害了政府的权威,而且造成政出多门,导致了社会的混乱,影响了社会的稳定。而没有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就不可能有经济、政治的繁荣发展。社会转型期出现的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为社会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只有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才能规范社会行为,防止权力滥用,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因此,政府要为市场经济运行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同时还要加快有关市场的立法进程,以法律手段维护市场秩序,使经济主体摆脱原有计划经济体制的约束,以保证在市场环境中公平竞争,按照市场规律办事。并且,要进一步完善政府管理的法规,各相关部门出台的法规要细化,明确指出各部门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例如《行政许可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政府对现代市场经济社会的管理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此外,每项行政权力都要求有法律授权,对权力进行有效监督。在执法方面,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严禁凌驾于法律之上的个人特权,切实做到有法可依,依法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社会管理的健康发展,确保社会管理创新的时效性和持续性,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三、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必须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为经济建设提供强大动力和支撑

胡锦涛指出:“社会管理要搞好,必须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4]这就告诉我们:社会管理创新的根本目标是通过建立更好的社会管理服务,保证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此,必须创新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以及不断完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等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是国家对老、弱、病、残、失业、低收入等提供基本生活需要的一项政策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即为社会保障体系下市场经济的不可分割部分,它可以有效地规避风险。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市场竞争必然产生高效率,同时也会带来高风险。所以必须要建立一种机制以有效地规避这些风险,否则它就会威胁到市场竞争失败者和弱者的基本生存,乃至影响社会的稳定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由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建立较早,社会保障体系已经相当成熟、全面,而中国的市场改革起步较晚,加之受多年计划经济体制和小农观念的影响,社会保障体系极不健全。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在我国的确立,计划经济开始向市场经济转型,政府对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还远远不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主要表现在:社会保障范围小,程度低,管理体制落后。因此,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必须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而改革的重点应当放在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等方面。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强:

第一,加快建立健全全民的多元化医疗保障体系,继续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真正解决城乡居民疾病医疗保障问题,尤其要重视乡村和社区为主体的基层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进一步加快落实和规范目前的各类补充性医疗保险制度,制定职工大额医疗费用补助以及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等具体办法,完善加强社会医疗救助和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另外,必须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逐步有序地降低药品价格,真正意义上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根本问题。

第二,全面落实城乡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问题,提高城乡困难群体的社会救助能力。完善我国目前实行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合理规定保障标准,规范收入审核和申领程序,将符合条件的城市困难居民都要纳入低保范围,确保公开、公平、公正;加快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提高住房保障水平。探索建立农村低保制度,加强和提高农村“五保户”、残疾人和孤残儿童等特殊困难群体

福利服务和保障水平。

第三,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和解决就业难题。加快完善失业保险制度,有利于解除职工群众的后顾之忧,扩大即期消费,促进经济增长。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失业保险范围,尽快实现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与失业保险并轨;加强社会保险基金征缴,拓宽社会保障资金来源渠道,在加强社会保障基本生活条件下,鼓励职工再就业,充分发挥失业保险在“保生活”和“促就业”方面的积极作用。就业是“民生之本”,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的就业形式依然严峻,人口多,就业压力大,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因此,要把促进就业放在优先位置考虑,积极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城镇困难家庭人员的就业工作,坚持推进积极的就业政策,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公共服务功能。

总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推进,社会管理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课题、新挑战,对政府职能改革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的要求,政府必须不断地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调整重大的经济发展战略,市场的运行必须由政府来保驾护航,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迫在眉睫、刻不容缓。因此,中国应该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加快经济增长方式,同时实现政府管理方式的转变,增强政府的服务意识,健全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创造稳定环境,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努力为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1]宋振玲.创新社会管理模式之推进路径与法律保障机制建设[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0(6):65.

[2]邹农俭.论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J].信访与社会矛盾问题研究,2012(4):23.

[3]周淼.科学、和谐的发展模式[J].实事求是,2008(1):35.

[4]本刊编辑部.胡锦涛:扎扎实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J].党史文苑,2011(4):3.

[5]杨国才.转型经济中的政府职能[J].安庆师院社会科学学报,1998(3):8.

(责任编辑:李 翔)

Innovate Social Management System and Promote Economic Development

TAN Yan
(Colleg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Zhengzhou 450046,China)

As the opening and reform and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are being pushed forward,China’s traditional government management mode has been subjected to severe challenges.Strengthening the innovation of social management system has become the target of China’s government reformation.Only through the innovation of social management system can favorable conditions be created for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social management;government management;mod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social security

D035

A

1008—4444(2015)05—0035—04

2015-09-02

谭雁(1963—),女,河南新乡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社会保障市场经济政府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市场经济下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管理
财政税收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市场经济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坚持就业优先 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
媒体募捐永远成不了社会保障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