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影响高校反腐倡廉工作改革的问题及对策——以河北省为例

2015-03-17 08:30王彦华
关键词:纪检监察干部监督

王彦华

(河北工程大学 纪委,河北 邯郸 056038)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省高校呈现出整体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面对新形势,高校反腐倡廉建设也显现出新的特点和问题,如何准确把握当前工作特点,科学推进学校反腐倡廉建设,一直是上级部门和学校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高校反腐倡廉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和新环境

(一)我省高校发展态势良好,办学规模、层次普遍提高,高校反腐倡廉工作趋同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

2007年以来,据不完全统计,我省由专科升本科、中专或成教升专科的升格学校近10所,目前还有多所学校在拟升格的筹建中。原有的本专科学校,也在近一时期内得到长足发展,综合实力均有较大提升。这种变化使高校在社会政治经济活动中的权重明显加大,除了原有的教育服务社会以外,科技、学术支持地方建设、经济拉动周边及相关行业发展等新兴的服务内容,正逐渐突出高校的重要社会角色。“象牙塔”与社会的联系进一步密切,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为也逐步趋同于周边的社会环境,因此反腐倡廉工作内容也在逐步趋近于社会。

(二)高校经济活动呈现级数增长

当前,高校的资金来源已从原来的单一财政拨款发展为现在的财政拨款、学费、产业上交、社会捐赠、科研经费和银行贷款等多种渠道[1]。同时,资金的使用也呈现多向性。以我省某本科学校为例,2005年经济收支流动约为1.8亿元,到2011年已超过7亿元。

(三)全国高校职务犯罪大气候形势严峻,我省情况也不容乐观

近年来,从全国教育系统来看,职务犯罪和腐败案件发生率呈显著增长趋势,且高校领导干部涉案频发。据粗略统计近五年情况,高校职务犯罪案件数占全国教育系统案件数的比例约为 1/4,其中82%的案件集中在基建、采购、财务、招生、后勤服务等部位和环节[2]。浙江大学教授陈英旭被控贪污科研经费案、成都中医药大学校长、党委书记基建工程腐败案、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蔡荣生招生腐败案等等,都是涉案人数多、款额数量大的大案。而我省的情况也不容乐观,仅就2012年的情况来看,据省纪委通报,在全省纪检监察机关2012年立案查处的案件中,涉及教育领域的 588件,案件数量处于全省政府部门前几位[3]。这些案例和数据都有力的说明了我们教育系统在反腐败工作中面临的严峻形势。

(四)社会关注程度提高,问题影响面大

当前是信息化时代,网络、媒体的飞速发展使公众对热点事件的关注趋近“零距离”,一个被公众关注的消息可在两三个小时里传往全国,信息的传播速度和深度都是前所未有的。对高校来讲,作为服务社会教育的主体,本身就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招生、考试、奖学金、助学金、入党、分配以及牵涉面较大的政治活动、经济活动等工作都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内容,一旦发生问题或处理不当,往往会引发较为强烈的社会反映,有的甚至超过事件本身,导致更加严重的后果。比如2012年研究生考试泄题事件中,牵涉到中南大学、贵州医学院等高校人员,不仅引发了公众对个别高校的诚信质疑,还出现了两会上代表对教育部长的质询,对整个教育系统的影响都是十分严重的。

二、高校反腐倡廉建设工作的新问题

(一)对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强

由于高校工作的特殊性,大多领导都是学术型干部,其工作权力明显区别于政府机关干部,其成长也多来自学术成就,行政锻炼和从政经验较少,因此有些领导干部对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与业务工作相比,反腐倡廉建设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有些领导干部廉政意识不强,在关键问题上迁就姑息,在原则问题上搞一团和气,有的甚至吹歪风、使斜力。这就导致了有些学校风气不正、监督乏力、问题频发等不良现象。

(二)问题易发环节增多,反腐倡廉工作领域扩大

随着高校建设规模的快速扩张,服务项目增多,人才流动加快,经济活动在数量和额度上均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基建项目、图书、药品及贵重教学科研设施采购等重大项目,各类招生、考试,人才选拔、交流、评先评优、晋职晋级,大型科研项目评审等等,涉及“三重一大”事务增多,问题易发环节也随之增多。

(三)高校反腐倡廉建设工作重点仍以预防为主,执纪惩戒力度偏弱

与党政机关纪检工作相比,高校纪检工作是预防教育方面下的力气较大,各高校普遍在法律法规教育、正面典型教育、反面警示教育和岗位廉政教育等方面投入较大力量,开展得很深入,形式也比较丰富。比如有的学校到监狱开展警示教育课堂;有的学校面对学生干部、党员开设了廉政思想选修课等。但相比之下,在查处案件、惩治腐败方面倒是有些拖泥带水,力不从心,整体办案执纪的水平不高。

(四)制度体系建设较完备,执行有待加强

近年来,按照省纪委、省教育纪工委、教育厅纪检组不断加强制度建设的工作部署,我省各高校均不同程度地加强了制度体系的建设,尤其是在近三年推进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工作中,对重要事务、重点领域的权力运行监控制度体系的修订建设,使之更加完善,反腐倡廉制约机制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但在制度落实、执行层面来看,却存在着注重形式而忽视成效的现象,有些制度执行中存在一定弹性或落实不到位。比如,近年来,上级三令五申“禁止铺张浪费,倡导勤俭节约”,不少院校都多次召开专题工作会议、制定了本校的制度文件,但在执行落实的过程中,常常被忽视,三公经费的高额支出仍是各学校难以避除的诟病;再比如,我省每年都要开展多次教育收费检查和专项治理,各学校也都有相应的制度和举措,但在个别学校,跨年收费、超标准收费等违规现象依然会偶尔出现。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对反腐倡廉工作严峻形势认识不到位,思想重视不够

在实际工作中,高校纪检工作面对的大多都是学者专家型的领导干部,有些干部甚至是单位部门的主要领导干部,仍存在着学校是大社会的“世外桃源”、知识分子能够自觉约束自己等麻痹大意思想。这就导致了对学校的反腐倡廉建设方面重视不够,贯彻执行力度不足。

(二)反腐倡廉建设工作改革滞后于高校发展

与各高校整体快速发展相比,反腐倡廉工作略显滞后。以纪检监督为例,一是监督重心转型迟缓,目前大多学校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工作停留在招生、招投标等项目上,而对于发展规划、大项目论证决策、科研经费使用管理、项目效益问责等新的重要领域关注度不够。二是监督形式单一,常常是局限于纪委派个人,走一走、看一看、做做记录、签个字的简单程序,对监督事务的深层了解不够。三是监督手段滞后,尤其是对于一些学术性强、科技含量高、复杂程度高的项目,缺乏先进的专业监督手段。

(三)高校纪检监督工作机制有待改进

目前,高校纪检工作均为学校内部监督,存在着自身监督的弊病[4],作为单位内部成员,在监督执纪过程中,往往会考虑到个人发展、周边关系等因素而瞻前顾后。尤其在下级监督上级和同级监督中往往受限更多,难求实效。比如“监察处长列席校长办公会制度”在很多学校没有执行或执行不到位,其原因就是如果校领导回避这一监督,作为学校任命的监察处长很难主动向校领导提出列席要求。

(四)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有待提高

一是机构建制不健全,有的学校虽有独立的纪检部门,但仅有一两个兼职干部,有的甚至只有一个兼职书记。二是人员梯队结构不合理,许多学校纪检部门干部老龄化严重,缺乏年富力强的专业型管理人才和后续梯队。三是人员综合水平有待提高,由于纪检工作的特殊性,许多能力强的干部不愿来或者留不住,加之后续培训不够,导致有些干部虽从事纪检工作,但对相关法律法规学习不深、理论功底薄弱、工作技巧单一、执纪能力低下。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纪检部门整体工作水平的提高。

四、解决思路及对策

(一)准确把握高校工作的新特点,仍以预防为重心,加大工作力度

在宏观层面,要防止盲目乐观,充分认识到随着我省经济发展和干部思想观念的转变,他省出现的问题有可能会成为我们近一时期将要面临的挑战,因此提高对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视和加大工作力度仍十分必要;微观层面,作为相对独立的高校个体,也要准确把握反腐倡廉工作的社会趋同形势,不断加强干部的思想教育和制度建设,抓牢“惩防并举,注重预防”这一基于高校实际的工作主线,有效预防职务犯罪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二)改进纪检监察工作机制

鉴于高校规模大、干部职级高、相对独立性强等因素,建议在反腐倡廉工作格局上,借鉴地方纪委的垂直管理模式,实行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管理格局。实施纪检干部流动、驻点等机制。把单一的自身监督转变为外部监督、平行监督与自身监督相结合的科学模式。

(三)完善推进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

学校的每一项权力运行都要处于科学规范的制约下,针对重点领域和问题易发环节,进一步探索“制度+科技”的先进工作机制,完善制度,改进方法,建立更加具体、更加规范科学的监控体系[5]。

(四)建立实施领导干部反腐倡廉工作问责机制

深化“一岗双责”的落实,把反腐倡廉建设工作同业务效能并行考核,严格执行倒查问责制度,强化领导干部反腐倡廉思想认识和责任意识。

(五)根据实际及时调整监督重点,开展专题研究,提高反腐倡廉工作精准度

发展较快的学校,建设项目增多,纪检监察工作要充分关注重大项目的前期论证、决策环节,防止出现政绩项目、面子项目、人情项目、烂尾项目。再如高校的高考录取工作,随着我省“阳光工程”的实施,许多原有的招生程序漏洞都被有效防堵,监督工作可在一定范围内由全程参与监督转变为宏观监督、重点环节监督。对于新出现的共性问题,比如当前高校的科研经费使用管理监督、学术不端行为调处等难题,应组织开展专题研究,探索制定科学的工作方法和机制。

(六)加强纪检监察队伍建设

一是健全纪、监、审的机构建制,根据学校规模制定科学合理的机构及人员编制数。二是加强人员业务培训,尤其是政策法规、理论知识、工作技巧等方面针对性较强的专题培训,切实提高队伍的综合水平。三是提高纪检监察人员的相关待遇,纪检部门之所以难以吸引、留住高水平干部的原因,除了工作的独特性之外,个人的发展慢、出口窄、待遇低、经费少等也是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要加强对纪检干部工作生活的关心,提高待遇,解决困难,关注成长,促进队伍的优化。

新形势给纪检监察工作带来了新机遇和新挑战,相信在中央及省市党委纪委的领导下,各高校领导和全体纪检监察干部不懈努力,定将迎来高校反腐倡廉建设工作的新提升,为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1]王培莲.高校腐败又发窝案 财务公开鲜有动静,中国青年报,2012-04-18(03).

[2]胡景桂.基于风险导向的高校内部控制研究,中国审计,2010(24):44-45.

[3]郭静茹.2013年河北省教育系统案件工作体制机制改革工作会报告.

[4]苏燕玲,新时期高校纪检监察部门实施监督的问题与思考,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120-122.

[5]邵德进,高校惩防体系建设的辩证逻辑与实践,廉政文化研究,2013(2):63-67.

猜你喜欢
纪检监察干部监督
纪检监察机构如何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纪检监察干部要争做勇于担当的排头兵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纪检监察
夯实监督之基
“三转”是纪检监察机关的一次深刻变革
监督宜“补”不宜“比”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