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话语分析视角下的新闻语篇分析

2015-03-17 08:30顾相菊张莉李春梅
关键词:韩礼德情态物性

顾相菊,张莉,李春梅

(河北工程大学 文学院,河北 邯郸 056038)

批评话语分析是由Fowler等人在上世纪70年代在《语言与控制》一书中提出的。批评话语分析是基于功能语言学的一种语篇分析模式。它主要讨论语篇中的意识形态或权利关系,从而揭示意识形态与语篇的关系。批评话语分析主要研究大众语篇,例如电视、广告、报刊、政治宣传、官方文件,法律法规等。通过各种语篇分析来揭示语言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以及权力阶层如何通过语言来影响人们的意识形态从而维护自身利益和现存的社会结构。新闻语篇作为大众语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闻报道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影响着人们的意识形态,对读者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批评话语分析理论

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被认为是批评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主要的分析工具。辛斌(2002)提出,系统功能语法能够帮助批评话语分析实现它的目标。批评话语分析主要借助系统功能语法的分类系统(classification),及物性系统(transitivity),转换系统(transformation)和情态系统(modality)等角度来分析语篇。其中分类是指词语的选择,根据韩礼德的理论,分类系统(classification)被认为是概念功能的一个主要决定因素,是文化的表现形式。换句话说,作家们选择不同的词语来表达他们对世界的不同感受。词语的选择往往是有目的地进行而不是随意的,它反映并表达了不同社会群体的各种利益关系。及物性系统(transitivity)作为概念功能的一个主要决定因素,是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的基础和批评话语分析最主要的工具。然而韩礼德的及物性系统不同于传统概念,传统认为及物性主要是根据动词的及物性决定的,而动词的及物性主要取决于其后面是否跟有宾语。韩礼德认为及物性是表达的基础,它主要指意思如何通过句子表达出来,语言使用者如何表达他们的概念,事实以及他们对周围世界的感受。转换系统(transformation)指句型的变化,例如词语的选择,这正是批评话语分析学者们感兴趣的。其中名物化和被动化是转换的两种主要形式。名词化主要是把动词和形容词名词化,被动化是将主动语态变被动。情态系统(modality)被认为是说话者或作者的态度的表达。韩礼德认为情态是处于“是”或“不是”中间的一种意义的表达,是“肯定”和“否定”的一个中间区域。情态系统可以通过例如必须,可能,应该等情态动词,或通过如某些,明显的,可能的等形容词,或通过如可能地,绝对地,确定地等副词,或人称代词,或某些动词如希望,认为,想要,期待等来实现。

二、批评话语分析对中国政府就“日本购钓鱼岛”事件发表的声明的分析

在本章节,文章将主要从批评话语分析的分类系统,及物性系统,转换系统和情态系统角度来分析2012年9月10日中国政府就“日本购钓鱼岛”事件发表的声明。

(一)分类系统

分类是指用语言赋予外部世界以秩序(Fowler ,1979)。语篇中的分类是指对人们如何对语篇中的人物和事件命名,主要是通过词汇来实现。而在词汇的选择上,并不往往是一种客观的描述。基于人们对事物的不同看法,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分类,也就出现了多种词汇来描述同一事物。在新闻语篇中,分类是大众传媒惯用的手段。在2012年9月10日中国政府就“日本购钓鱼岛”事件发表的声明(以下简称声明)中,中国政府及温家宝多次强调钓鱼岛是“中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的附属岛屿”“中国固有领土”,而绝非“无主地”“归还区域”,来表明了中方对日方“购岛”的态度,以及中国政府对主权和领土的维护。

(二)及物性系统

韩礼德认为及物性是人们用语言描述现实的基本途径,它把人们的活动描述成各种过程,主要有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行为过程,言语过程和存在过程。同一事件可能会通过不同的语言过程表达出来,而过程的选择恰恰体现了人们的政治立场,文化背景或意识形态。声明中用“侵犯”“伤害”“践踏”“窃取”“侵占”等行为过程词来描述日本政府的“购岛”行为,用“自古以来就是”“回归中国”存在过程和关系过程类词表达了钓鱼岛历来是中国领土的事实,用“坚决反对”“强烈抗议”“严正声明”“强烈敦促”心理过程和言语过程类词表达了中国政府的态度和立场。

(三)转换系统

转换指句法上的变化,名物化和被动化是批评话语分析中值得分析的两种转换形式。名物化是指将动词或者形容词在句法上转化成名词使用。一般来说,名物化有两种可能:神秘化和具体化。神秘化是指在名物化的过程中可以去掉一些组成部分,如参与者,时间或时态。例如“对黑人的歧视”将被转换句型“有些人歧视黑人”中的“有些人”去掉了。具体化是指将一个偶然的行为变成了一个特点。例如“离家出走的年轻人”“离家出走”不再是一次偶然行为,而变成了一些年轻人的特点。被动化是将主动语态变为被动语态。在语言学中,主动语态同被动语态的地位是相同的,两者只是在句法结构上不同。同名物化相同,被动化也会去掉主动语态中的一些因素,从而给人一种神秘的效果。一般来说,被动化的选择或是写作题材的需要,例如科学报道,或是句型变化的需要,为了实现语篇中不只是一种语态,或是因为主语的缺失或未知。在新闻语篇中,被动语态的选择往往是特意的或是有目的的,为了个人,政治或是意识形态的原因。声明中两次使用被动句“钓鱼岛等岛屿是中国人最早发现、命名和利用的”“早在明朝,钓鱼岛等岛屿就已经纳入中国海防管辖范围,是中国台湾的附属岛屿”用来阐述钓鱼岛是中国领土的事实。

(四)情态系统

情态表达人际功能。研究语篇的情态系统主要有两个目的:弄清说话者对话语命题真实性所承担的责任的程度和对未来行为做出的承诺或承担的责任;了解说话者对听话者和情景成分的态度,说话者与听话者之间的社会距离和权力关系等(辛斌,2005)。情态系统除了情态动词情态形容词和情态副词之外,人称代词,实义动词,时态,直接和间接引语都可表达情态意义。依据Fowler的工具体系,情态意义可分为以下几种:真实性,责任,可取性等(Fowler, 1991)。

情态副词往往用在动词前面来表达动作执行的程度或者方式。声明中, “自古以来”“历来”“从来就不是”“始终”体现了中国政府对领土主权的维护,以及钓鱼岛是中国领土的真实性。

新闻语篇中经常会用第一人称代词来表示说话者或听众在利益或感情态度方面的一致,在矛盾冲突中作为一种呼吁。声明中同样也用到了第一人称“我们不禁要问,日本到底要向何处去?日本未来走向能让人放心吗?”来表达了中国政府对日方行为的指责,同时也在呼吁同胞对其行为进行谴责。

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一般出自当事人,知情者或权威人士之口,对听众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同时也能增强语篇的权威性。声明中引用了日本政府关于钓鱼岛的“国有化”“归还区域”“无主地”,以及中日邦交历史上前领导人就“钓鱼岛问题放一放,留待以后解决”来体现日方行为的不可取。

时态除了表示时间之外,有时还表示一种可能性。声明中,“中日关系今后还如何能顺利发展?”表达了中日关系以后可能出现的紧张状态。

三、结论

批评话语分析自上世纪诞生以来越来越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而新闻语篇作为了解世界的主要途径,对人们看待事物的态度有着重要影响。文章通过对中国政府就“日本购钓鱼岛”事件发表的声明的分析,展现了中国政府的立场和态度,揭示了批评话语分析强大的阐释力,反映了新闻语篇背后的意识形态和权利关系。

[1]辛斌.批评语言学理论与应用[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2]辛斌.批评性话语分析方法论[J].外国语,2002.

[3]Fowler, R., Hodge, B, Kress, G. & Trew, T. Language and Control [M]. London: Routledge and Kegan Paul,1979.

[4]Fowler, R. Language in the News: Discourse and Ideology in the Press [M]. London/ New York:Routledge, 1991.

[5]Halliday, M.A.K.& Hassan, Language, Context and Text:Language in a Social-semiotic Perspective [M],Victoria: Deakin University Press,1985.

猜你喜欢
韩礼德情态物性
R1234ze PVTx热物性模拟计算
中韩天气预报语篇的及物性分析
LKP状态方程在天然气热物性参数计算的应用
情态副词“说不定”的情态化研究
表示“推测”的情态动词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日语听力语料库建设研究
系统功能语法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
低孔低渗储层物性下限确定方法及其适用性
从人际功能的角度来研究《伊芙琳》和《死者》
Halliday and Systemic—Functional Grammar